百家姓(11):云苏潘葛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01月20日】

(ㄩㄣ?)。( yun)

【历史来源】

1、出自于Su姓。是黄帝的子孙-颛顼的后代,以祖号为氏。根据《路史》所记载,颛顼的后裔-祝融,是云姓的始祖。祝融在帝喾时是当火正,也就是管理用火的官员。祝融之后受封在郓罗地,号为Su子,后代的子孙便以国名为姓氏。之后Su氏便分支,于是决定去掉女字旁而改为云姓。
注:古代的云姓与现代云姓不同。云姓出自缙云氏之后今合而为云。

2、出自于缙云氏,是黄帝时夏官之后,以官名为姓氏。是依据《姓苑》“缙云氏之后”所命姓氏。后来又根据《姓氏考略》的资料记载,缙云氏是云氏的始祖。根据考证,他是比祝融还要更早的黄帝时期的人,也是以官名为姓氏。缙云,在黄帝时的一种官名,黄帝以云名官,分别管理一年四季之事,其中夏官的官名就叫做缙云氏。他的后代子孙便以缙云两个字,当作自己家族的姓氏,一直流传到后来,便去掉缙字简称为云氏。

3、出自少数民族改姓:
(1)代北有复姓有悉云氏,之后去掉悉,简称为云氏。
(2)根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时鲜卑族有复姓-牒云氏,后来都改姓云。

【郡望】

1、琅?郡:根据《姓氏考略》记载:云姓出自“缙云氏之后,望出琅?,河南。”春秋齐有琅?邑,在今山东胶县南琅?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在此置琅?县,并以之为琅?郡治所。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汉治东武(今诸城)。东汉琅?国改治开阳(今临沂北)。北魏治即丘(今临沂东南)。隋唐有沂州琅?郡。从魏晋琅?国起,琅?台及秦琅?郡治均不属琅?郡(国)。

2、河南郡:汉高帝时置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

【堂号】

琅?堂 为云姓郡望堂号。

【历史人物】

云定兴

云定兴,隋代人,以善制器仗,并曾任朝廷的大将军。在大业十一年,李世民应募入伍,就隶属在云定兴的部队里。当时,云定兴知道李世民是太原太守李渊的儿子,非常赏识他。这年八月,当隋炀帝带着千乘万骑在北方边塞巡视时,突厥始毕可汗带领了数十万骑兵来突袭。在雁门一带有41座城,而突厥兵竟已攻占了39座,此时隋炀帝也被困在雁门关内,城中粮食尽缺,而军队节节败退,情势相当危急。因此,在此危急之势,炀帝便采用了随行臣子的建议,将征兵勤王的诏书系在木头上,再让它随着汾河水流流出了包围圈,盼能获得救兵。

当云定兴接到了诏令,正准备出兵,此时,李世民向云定兴献计说:“北方的突厥之所以敢如此大胆地围困皇上,想必是认为后面没有军队会去救援。现在是敌众我寡的险势,我们应该要把我方的军队排成数十里长,并在山野上插满我方的军旗,夜晚则四处敲铮击鼓,让突厥兵误以为援军已到,这样就可以使突厥在惊慌下而退兵。”

于是,云定兴就采用了李世民的建议,于山野一带设疑兵,而山野上只见尘土飞扬、旗帜摇摆和不断传出人喊马嘶声。最后始毕可汗以为中了埋伏,吓得连夜撤兵逃去,解除了这次隋朝的危机。


(ㄙㄨ)。( sū)

【历史来源】

1、出自于高阳。《苏洵族谱》云:“苏氏之先,出于高阳。高阳之子为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之子生重黎及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有6个小孩,长曰矾,为昆武。昆武始姓己姓,其后为苏、顾、温、董。”后苏氏繁衍于河南、河内,逐渐成为人数众多的一姓。

2、出自于少数民族。汉代辽东乌垣有苏姓。又根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拔略氏改苏姓。

【郡望】

1、武功郡:战国时秦孝公置武功县,所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四十里、渭河北岸。
2、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
3、蓝田郡:秦(西元前379年)始置蓝田县,迄今已有2370多年的历史,因境内盛产美玉而得名。治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
4、河南郡:汉高帝二年置郡,治所在雒阳(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及黄河以北原阳县。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
5、河内郡:春秋时期初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武陟西南)。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西晋移治野王(今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地区。
6、洛阳郡:东魏置洛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东汉水北岸。

【堂号】

1、芦山堂:北宋的时候,苏芦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钟水运气象台,集观测天体、演示图像与自动报时于体,比欧洲人发明的时钟表早了600年,被誉为中国时钟的祖师。苏姓以“芦山”为堂号。
2、三苏堂:宋朝眉山人苏洵及子苏轼、苏辙,都是有名的文学家,在唐苏八大家中占有三席之地,故苏氏以“三苏”或“眉山”为堂号。
3、苏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忠孝堂”、“武功堂”、“扶风堂”、“蓝田堂”、“洛阳堂”、“白玉堂”、“路阳堂”、“嵋山堂”等堂号。

【历史人物】

苏武

苏武,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天汉元年(西元前100年)时,苏武奉命出使到匈奴,没想到,却被单于抓了起来。匈奴单于利用变节投降的卫律,去对苏武威胁利诱,好让苏武叛国归降于匈奴。当卫律告诉苏武:“你如果死了并不会有好处,你看我也是个汉人,现在不但当官,且家财万贯,还拥有军队数万人,这种好处是人人想求也求不得的,所以我劝你早点答应投降了吧!单于会给你今生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

苏武生气地说道:“你为了贪图享乐,背叛国家,我们汉朝都被你这卖国贼给丢尽了,还胆敢想来说服我与你同流合污!我永远不可能答应的!”单于非常佩服苏武高尚的气节,更加的想让他降服于匈奴,便用计策把他关進不见天日的地窖中,并不给他吃喝,想逼他屈服,但还是失败。

后来,就将他放逐到荒无人烟、冰天雪地的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因为当地经常大雪纷飞,苏武又饥又冻的,只好拿起雪块、挖草根和捕野鼠来充饥,夜里就挤到羊群中取暖。而单于要苏武等公羊生出小羊才会释放他回去,公羊当然是不可能生小羊的,目的是要长期囚禁他。他历经千辛万苦,留居北海十九年仍不屈服于匈奴。

汉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汉要求让苏武恢复自由,回到汉朝。到了始元六年(西元前81年),苏武才获释回朝。苏武在匈奴时,不向利益低头的志节,及坚毅不屈的精神和忠于朝廷的气节一直让后代人们赞颂着。

(ㄆㄢ)。( pān)

【历史来源】

1、出自姚姓,先祖为生于姚墟(今河南濮城南)的舜,建潘都(今北京延庆县东北),后迁陕西兴平北。商时,舜之后裔在潘地建潘国(今河北怀来、北京一带)。周文王灭潘国,亡国后的潘国人用国名作为姓氏。

2、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姬高被封在毕,建立毕国。毕公高封其子季孙于潘,附庸于毕国。其地在今陕西省北部,后迁河南固始,子孙以封邑命氏。或言春秋时,姬姓潘国被楚国吞并,亡国后的潘国人就有用国名作为姓氏的,从此改姓潘。

3、出自芈[mǐ]姓,是春秋时楚国公族的后代。见于家传者始祖为潘崇。潘崇官拜楚穆王太师。《通志•氏族略三》:“潘氏,芈姓,楚之公族,以字为氏。潘崇之先,未详其始,或言毕公高之子季孙食采于潘,谬矣。潘岳家风诗自可见。晋亦有潘父,恐自楚往也。汉有潘瑾,后汉有潘勉。”

4、出自北方鲜卑族。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拔略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潘”氏。

5、清康熙年间,台湾高山族相继归顺,被赐姓潘。

【郡望】

1、广宗郡:东汉永元五年(西元93年)置县,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隋仁寿元年(西元601年)避太子广讳,改名宗城。十六国后赵为建兴郡治;北魏为广宗郡治。此支潘氏,出自潘勖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广宗太守潘才。
2、河南郡:汉高帝二年(西元205年)改秦三川郡治。此支潘氏,多出自鲜卑破多罗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潘威。
3、荥阳郡:三国魏正始三年(西元242年)始置郡。此支潘氏为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之族所在。豫章郡:楚汉之际始置郡。此支潘氏为潘崇之后。

【堂号】

黄门堂:西晋潘岳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故以其黄门侍郎之职称为堂号,又因其为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也称为荥阳堂。

【历史人物】

潘美

潘美,字仲询,大名(今属河北)人为宋初名将。担任北宋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宋初,跟随太祖平定叛臣李重進,并率军灭了南汉、南唐、北汉,其功居多。

在雍熙三年(西元986年),宋太宗分兵3路攻打辽国,西路由潘美和杨继业率领,这一路人马出了雁门关,很快的就攻下寰(今山西朔县东北)、朔(今山西朔县)、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四州之地,但因中路、东路战败,致使西路军队成孤军。此时,宋太宗命令他们速退回代州,并把寰、朔、应、云四州的人民迁到内地。

杨继业提出一个作战计划说:“现在敌军的实力强,我军当暂时避开,不能打硬战,先假装去攻打应州,敌军定会派军来迎战,我们再秘密派人先跟云、朔两州的守将约好,好让他们能利用此时机,赶快带百姓们离开。另外,再派遣三千名弓箭手和骑兵在中路接应,这样百姓便可安全撤退了。”而这个作战计划遭到潘美和王?等人的反对,王?说:“我们现有数万精兵,不必如此胆怯畏敌,而应当直攻雁门北川。”杨继业认为王?的战略必遭失败。但还是带兵向朔州進发,潘美因为妒忌杨继业的才能,明知如此出兵凶多吉少,他却没加以阻拦。

杨继业临走前和潘美约定,由潘美等人率领弓箭手在陈家谷负责接应。但辽军早已耳闻杨继业要来的消息,就派出大军把宋军团团围住,杨继业的军队节节败退到陈家谷,但他却等不到潘美的接应,只身奋战,陷入重围,后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坠马被俘。而杨继业被俘后,在敌营绝食3天,于西元986年6月18日壮烈殉国。杨继业战死的消息传到朝廷,宋太宗丧失了一名勇将,自然也感到难过,潘美也因此被降职处分。


(ㄍㄜˇ )。(gě)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嬴姓。是黄帝后裔,以地名为姓。根据《通志•氏族略》和《孟子•滕文 公》记载,黄帝之支庶封于葛,后代子孙便以国名为姓。
2、以部落名当作姓。根据《风俗通》记载,远古时有个部落,名叫葛天氏(今河南省长葛一带),其子孙后代便简称为葛姓。
3、由洪姓改葛姓而来。根据《姓氏考略》记载,汉时蒲庐,一座葛庐,是洪曩祖的孩子,因为辅佐汉光武帝立下大功,便被封为下邳僮县侯,庐便被封给弟文,向南渡江,家在句容,就是吴中葛姓所出。
4、出自他族改姓而来:
(1)根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贺葛氏入中原后,改单姓葛。
(2)清满洲八旗姓墨勒哲埒氏、格济勒氏等后均有改姓葛者;赫哲族葛依克勒氏汉姓为葛。

【郡望】

1、顿丘郡:汉置顿丘县,在今河南清丰西南。晋以此为顿丘郡治所(今河南省清丰西南)。北齐废顿丘郡。唐五代曾以顿丘为澶州治所。
2、梁国:即梁郡,汉建梁国,治所在淮阳(今河南省商丘南),南朝宋为梁郡,移治下邑(今安徽省砀山)。隋曾以宋州为梁郡,唐为睢阳郡。
3、句容郡:汉武帝元朔元年(西元前128年)置县。即今江苏省句容县。初隶鄣郡,元封元年(西元前109年)改隶丹阳郡。
4、颍川郡:秦灭韩,以所得韩地置颍川郡,在今河南中部,治阳翟(今河南省禹州)。东魏迁治颍阴(后为长社,即今许昌)。隋唐为许州颍川郡。

【堂号】

葛姓的堂号主要有:“清柳堂”、“梁国堂”、“余庆堂”、“崇德堂”等

【历史人物】

葛洪

葛洪(西元261~341年),表字稚川,是晋朝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相传为油漆工的祖师爷。葛洪的性情平淡,为人质朴寡言,不善辞令,不喜好名利,拒绝来往应酬之类的事,没有和人交游过。

葛洪从小就喜欢学习,但家境贫穷,他只好上山打柴,拿柴去换取纸笔等学用品,晚上他勤于诵读、学习和抄写书籍,因此后来在儒学方面颇有名气。他有时为了寻找书籍或请教疑难问题,他会不远数千里、不顾艰险和崎岖的跋涉,一定要达到目的才罢休。

他特别喜欢阅读神仙导养之法。他的叔祖是人称“葛仙翁”的葛玄,葛玄把炼丹之术传授给徒弟郑隐。因此,葛洪便向郑隐学习,把叔祖传下来的秘术都学会。葛洪后来又拜鲍玄为师,鲍玄也是修习神仙导养术,可以预卜未来事,他对葛洪非常器重,并将女儿嫁给葛洪。葛洪承传了鲍玄的修炼方法,并且同时博览、研习医术。

当他八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寄信告诉邓岳说道:“要出远门去寻师,时间一确定就要动身出发。”邓岳仓促间急忙地赶去想跟葛洪告别,中午时,葛洪静静地像睡觉般去世了。当邓岳赶到那里时,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不过他看见葛洪的容颜就和生前一样,身体也是柔软的。他把葛洪的尸体抬進棺木里去时,就像衣服一样的轻,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是以尸解的方法修成仙了。

葛洪博学多闻、精深广博,著述之多超过了班固和司马迁,而且能对幽微深奥的道理作精细的辩解和入微的分析。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分为《抱朴子内篇》和《抱朴子外篇》。其中“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而“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藏否,属儒家”。由于《抱朴子》一书内容丰富,又兼备儒道两家的学问,该书不仅被《道藏》收入,成为道家的典籍,而且和《老子》等书一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很大的一部书。葛洪的著作除《抱朴子》外,他还著有《神仙传》、《良吏传》、《隐逸传》、《集异传》,以及研究中医方剂学的著作《金匮药方》和《肘后备急方》等。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