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初级):《千家诗》: 七绝(二十九)漫兴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8年03月07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màn xìng
漫兴

dù fǔ
杜甫

sǎn jìng yáng huā pū bó zhān,
糁径杨花铺白毡,
diǎn xī hé yè dié qīng qián。
点溪荷叶迭青钱。
sǔn gēn zhì zǐ wú rén jiàn,
笋根稚子无人见,
shā shàng fú chú bàng mǔ mián。
沙上凫雏傍母眠。

ㄇㄢˋㄒㄧㄥˋ
漫兴

ㄉㄨˋㄈㄨˇ
杜甫

ㄙㄢˇㄐㄧㄥˋㄧㄤˊㄏㄨㄚ ㄆㄨ ㄅㄛˊㄓㄢ,
糁径杨花铺白毡,
ㄉㄧㄢˇㄒㄧ ㄏㄜˊㄧㄝˋㄉㄧㄝˊㄑㄧㄥ ㄑㄧㄢˊ。
点溪荷叶迭青钱。
ㄙㄨㄣˇㄍㄣ ㄓˋㄗˇㄨˊㄖㄣˊㄐㄧㄢˋ,
笋根稚子无人见,
ㄕㄚ ㄕㄤˋㄈㄨˊㄔㄨˊㄅㄤˋㄇㄨˇㄇㄧㄢˊ。
沙上凫雏傍母眠。
  
【作者】

杜甫,字子美,唐河南人,祖籍杜陵(陜西长安),杜审言之孙,官至左拾遗。生于睿宗太极元年(公元712年),卒于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忧国爱民,为人忘己,有仁者悲天悯人的胸怀,被尊为“诗圣”。诗作大多描述安史之乱前后人民的苦难,反映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也称“诗史”。诗风沉郁,与李白同为唐代第一流诗人,合称“李杜”。

【注释】

(1)糁:饭粒,此处当动词用,指散落。
(2)径:小路。
(3)毡:兽毛经压制而成的布料。
(4)青钱:青铜钱。青铜为铜、锡、铅合制而成的铜合金,本为金色,生锈之后多偏青黑色。
(5)笋根:竹根,为竹的地下茎,又称笋鞭。
(6)稚子:笋,为竹根上的的嫩芽。
(7)凫雏:幼凫,即小水鸭。凫,水鸟名,体型似鸭而略大,俗称野鸭。雏,幼禽。
(8)傍:靠。

【语译】

杨花飘落的小路有如铺了白毡子,溪面的点点荷叶好似堆栈着青铜钱。竹根已长出幼笋还没人看见,沙滩上小水鸭靠着母鸭正睡得香甜。

【诗中有话】

杜甫贬为华州(陜西华县)司功参军之后,关中京城附近发生严重饥荒,对朝廷竭尽忠诚的杜甫,竟落得弃官漂泊。为了生计,他带着家人离开长安,流亡于甘肃、四川等地。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在四川成都西郊的浣花溪旁建了茅屋暂住,世称“浣花草堂”。虽然生活仍需由亲友济助,不过总算有了栖身之处。〈漫兴九首〉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也是他寄居成都浣花草堂的第二年,这时已经五十岁的杜甫,生活才稍微安定一些。

诗题〈漫兴〉,兴之所至随意写来,不是同时所作,也不求写全,九首绝句由春至夏陆续写出。本处选录其中第七首,为春暮夏初之景。杜甫带着闲适的心情向溪畔走去,散落一地的杨花为小径铺上了白毡,浣花溪上荷叶青青如青钱相迭,这时无人瞧见的嫩笋已悄悄冒出,沙上幼鸟正依偎着母鸟沉睡。杜甫敏锐的心思描绘出大自然的神韵,淳朴自然又浑然天成。

他在成都草堂住了两年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好友严武应召入朝,杜甫失去依靠,继而成都发生兵变,杜甫再度带着家人流亡到梓州(四川三台)。杜甫一生的遭遇常令人感叹人生苦海,难有宁日。但如果真是尽了力,结果如何都无愧于心了。不如以平常心静观其变,顺其自然往往也是顺天意而行,所以智者能把环境的好坏都看得无所谓,遇着好事不生欢喜心,遭逢逆境也不会怨天尤人,随处保持和谐天然的本性,而另有一番人生境界。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总是把人生中的苦难看成对自己最佳的考验,因为那正是提高心灵境界的大好机会啊!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