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选读:《贞观政要》(十八)

陆志仝


【正见网2008年01月31日】

以下古文选自《贞观政要·论俭约第十八》: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注1]。昔大禹凿九山[注2],通九江[注3],用人力极广,而无怨讟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远想秦皇之事,遂不复作也。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注 4]’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注5]’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注6],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注7]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注8]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注9]方始,宫中卑湿[注10],请营一阁以居之。”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将起露台[注11],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

岑文本[注12]为中书令[注13],宅卑湿,无帷帐之饰。有劝其营产业者,文本叹曰:“吾本汉南一布衣耳,竟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荷[注14]俸禄之重,为惧已多,更得言产业乎?”言者叹息而退。

户部尚书戴胄卒,太宗以其居宅弊陋,祭享无所[注15],令有司特为之造庙。

温彦博为尚书右仆射,家贫无正寝,及薨,殡于旁室。太宗闻而嗟叹,遽命所司为造,当厚加赙赠[注16]。

魏徵宅内,先无正堂。及遇疾,太宗时欲造小殿,而辍其材为徵营构,五日而就。遣中使赉[注17]素褥布被而赐之,以遂其所尚。

注释

[注1]贵顺物情:贵顺,重视、顺应之意。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物情,本文指‘民心或世情’。出自《后汉书·爰延传》:“夫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知其善,所以事多放滥,物情生怨。”

[注2]九山:这一词在中国古代有几种说法;笔者认为本文采用唐·孔颖达的注解比较准确。泛指九州的大山。原话出自《尚书·禹贡》:“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

[注3]九江:典故出自《尚书·禹贡》:“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乂。”有很多种说法,笔者认为采用汉·孔安国的注解比较准确:“‘九江’谓大江分而为九,犹大河分为九河。”这比较符合大禹治水的实际情况。而南宋·蔡沈《书集传》说:“九江,即今之洞庭也。”应该是误解。

[注4]不作无益害有益:出自《尚书·旅獒》:“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

[注5]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可欲”指足以引起欲念的事物。出自《道德经》:“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注6]器物:指古代的酒器。

[注7]品秩:官品与俸禄。出自《后汉书·皇后纪第十下》:“乡、亭之封,则不传袭。其(公主)职僚品秩,事在《百官志》。”

[注8]季夏: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夏历的六月。出自《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日在柳,昏火中,旦奎中。”

[注9]秋霖:秋日的淫雨。出自《管子·度地》:“冬作土功,发地藏,则夏多暴雨,秋霖不止。”又见于 宋玉的《九辩》:“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干?”

[注10]卑湿:地势低下潮湿。卑,在古文中既可表示地势低下也可表示地位低下。

[注11]露台:露天台榭。典故出自《史记·孝文本纪第十》:“(孝文帝)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后遂以“露台”为帝王节俭之典。

[注12]岑文本:岑文本(西元595 -西元645),字景仁,南阳棘阳人。岑聪慧敏捷,博通经史。贞观元年,为秘书郎兼直中书省。贞观十一年,拜为中书令。贞观十九年太宗将伐辽,凡所筹度,一皆委之。文本受委既深,神情顿竭,言辞举措,颇异平常。太宗见而忧之,谓左右曰:“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返。”及至幽州,遇暴疾,太宗亲自临视,抚之流涕。寻卒,年五十一。其夕,太宗闻严鼓之声,曰:“文本殒逝,情深恻怛。今宵夜警,所不忍闻。”命停之。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曰宪,赐东园秘器,陪葬昭陵。

[注13]中书令:官名。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称中书谒者,置令与仆射为其长,掌传宣诏命等。中书令即中书谒者令之省称。此官名历代叫法有所不同,唐玄宗开元初改为紫微令,天宝初又改为右相。

[注14]荷:承受、承蒙。
[注15]祭享无所:连个祭奠的地方都没有。
[注16]赙(音副)赠:指赠送给丧家的财物。
[注17]赉(音赖):本文指赠送、赏赐。

全文大意

贞观元年,太宗皇帝对身边的大臣们说:“自古以来,帝王凡是要兴建工程,必须顺应民心。从前,大禹凿开大山,疏浚天下江河,耗费人力非常多,却没有人埋怨,就是因为老百姓希望这样做,他顺应了百姓心愿的缘故。秦始皇营造宫殿,人们纷纷指责怨恨,就因为他是为了满足私欲,违背民心的缘故。我最近想造一座宫殿,材料已经准备齐全,但是一想起秦始皇的往事,就不再兴建了。古人说过:‘不要做无益的事去损害有益的事。不谋求满足私欲,不使民心混乱。’因此可知谋求私欲,民心必然背离。比如精雕细镂的器具,珠宝美玉奇服珍玩,要是放纵自己去骄奢享用,那么国家危亡就会马上到来。从王公以下,住宅、车服、婚娶、丧葬等,凡是按照官职品级不该使用的,一律禁止。”从此二十年间,整个国家风俗简朴,人们衣着不追求华丽,然而物资富饶,民众没有饥饿寒冷的祸害。

贞观二年,公卿们上奏说:“按照《礼记》的说法,夏季最后一个月,可以居住在高台楼阁上。现在暑热未退,秋季的连绵大雨又刚刚开始,皇宫中地势低下潮湿,请为陛下营建一座楼阁来居住。”太宗皇帝说:“我患有哮喘病,怎会适宜居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但若是同意了你们的请求,花费实在太多。从前汉文帝准备构建露台,为珍惜相当于十户人家财产的费用,就没有兴建。我德行赶不上汉文帝,而耗费的财物却超过他,难道这就是作为百姓父母的德行吗?”公卿大臣再三奏请,太宗始终没有答应。

岑文本担任中书令时,其住宅低矮简陋,没有帷帐等装饰。有人劝他购置家产,岑文本叹息说:“我本来不过是汉南一个普通百姓,没有立过一点战功,只靠着舞文弄墨做到中书令,这已经是到顶点了。我享有很高的俸禄,心里已经很不踏实,哪敢谈什么添置产业呢?”劝告的人感叹着退了回去。

户部尚书戴胄去世,太宗皇帝因为他家的住宅简陋,连个祭奠的地方都没有,就命令有关部门特地给他建造一座庙。

温彦博任尚书右仆射,家里贫穷,居室没有正厅,去世以后灵柩停在侧屋。太宗听说后很感叹,立即命令有关部门给他建造正厅,赠送优厚的财物为他办理丧事。

魏徵的住宅原来没有正屋。他得病的时候,太宗皇帝正好准备建造一个小宫殿,就停下工程,用这些材料给魏徵建造正屋,五天就竣工了。太宗还派遣宫廷使者带着素色的褥子和布制的被子赐给魏徵,成全他节俭的美德。

评讲:贞观初年,唐太宗在跟大臣们谈论政事时就精辟的指出了:“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所以从唐太宗到朝中的大臣们都过着俭约的生活,现在的人可能都难以置信。正因为此,在贞观时期的那二十几年内,全国上下的民众“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请各位读者特别注意“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这几个字。也就是说,一个力行俭约的政府,将给老百姓带来多大的好处啊!

就在笔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中国大陆14个省市自治区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雪灾,全国受灾人口已近6000万,这是中共邪党窃国以来,也就是50 多年来遇到的第一次这么大的灾害。截至1月27日8时,1月10号以来的雨雪天气已造成安徽、河南、湖南、湖北等14个省市区的5835.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8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3.4亿元。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严重的灾难?请各位读者将现今中国大陆政府官员奢侈糜烂的生活与贞观时期君臣们的俭约作风对比看看,不就清楚了吗?现今中国大陆政府在兴建工程的时候,是如何不得民心的?又是如何不顾老百姓死活的?我想,如果要把它们对老百姓犯下的罪行都写出来的话,那只能用罄竹难书来形容。

笔者为正在受灾的中国大陆民众感到难过;更希望所有中国大陆民众在这一场灾难中认清灾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退出中共邪党,以尽早结束中华民族的这一场浩劫。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