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初级):《千家诗》(九)题玄武禅师屋壁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7年11月03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tí xuán wǔ chán shī wū bì
题玄武禅师屋壁

dù fǔ
杜 甫

hé nián gù hǔ tóu ,mǎn bì huà cāng zhōu 。
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洲。
chì rì shí lín qì ,qīng tiān jiāng hǎi liú 。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xí fēi cháng jìn hè ,bēi dù bù jīng ōu 。
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
sì dé lú shān lù ,zhēn suí huì yuǎn yóu 。
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

ㄊㄧ?ㄒㄩㄢ?ㄨˇㄔㄢ?ㄕ ㄨ ㄅㄧ?  ㄉㄨ? ㄈㄨˇ
题玄武禅师屋壁 杜 甫

ㄏㄜ?ㄋㄧㄢ?ㄍㄨ?ㄏㄨˇㄊㄡ?,ㄇㄢˇㄅㄧ?ㄏㄨㄚ?ㄘㄤ ㄓㄡ。
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洲。
ㄔ?ㄖ?ㄕ?ㄌㄧㄣ?ㄑㄧ?,ㄑㄧㄥ ㄊㄧㄢ ㄐㄧㄤ ㄏㄞˇㄌㄧㄡ?。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ㄒㄧ?ㄈㄟ ㄔㄤ?ㄐㄧㄣ?ㄏㄜ?,ㄅㄟ ㄉㄨ?ㄅㄨ?ㄐㄧㄥ ㄡ。
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
ㄙ?ㄉㄜ?ㄌㄨ?ㄕㄢ ㄌㄨ?,ㄓㄣ ㄙㄨㄟ?ㄏㄨㄟ?ㄩㄢˇㄧㄡ?。
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

【作者】

杜甫,字子美,唐河南人,祖籍杜陵(赕西长安),杜审言之孙,官至左拾遗。生于睿宗太极元年(公元712年),卒于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忧国爱民,为人忘己,有仁者悲天悯人的胸怀,被尊为“诗圣”。诗作大多描述安史之乱前后人民的苦难,反映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也称“诗史”。诗风沉郁,与李白同为唐代第一流诗人,合称“李杜”。

【批注】

?1? 题玄武禅师屋壁 :就是在玄武禅师住屋的壁上题诗。玄武禅师是玄武庙的一名和尚,玄武庙在今四川省中江县玄武山上。
?2? 顾虎头:晋朝名画家顾恺之的小名。无锡人,擅长绘画、诗赋、书法。
?3? 沧洲:本为水滨偏僻的地方,常引喻为隐居人所住的地方。
?4? 赤日:指太阳。
?5? 锡飞常近鹤:锡指锡杖,和尚乞食时扣门用。这一句的典故取材自《高僧传》,梁武帝时僧人宝志与白鹤道人都想在舒州潜山山麓筑室修行,就同时向武帝申请,武帝一时难以决定,就说谁先在那块地上留下能够识别的东西,就由谁来使用。于是白鹤道人就命白鹤飞往,当到达山麓快要降落时,突然听到空中传来锡杖飞落的声音,一瞬间,只见宝志的禅杖已经挺立在山麓上,于是依约就由宝志筑室山麓。
?6? 杯渡不惊鸥:这是两个典故。一个是“杯渡”,他是晋代和尚,行事怪异,常常单脚立在一个木制的杯子里不用帆也没有桨就能渡水,因此人称杯渡和尚。至于“不惊鸥”是《列子‧黄帝篇》中的寓言,内容写一位喜爱鸥鸟的渔夫,每天一早就到海上跟鸥鸟游戏,有时候会有上百只鸥鸟聚集在一起,一点也不怕他。
?7? 似得:好像来到。
?8?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县南,北临长江,东南傍鄱阳湖,有九十多个山峰蜿蜒相连,云雾弥漫,以奇秀名闻天下,魏、晋、南北朝时有很多高僧在此筑室修行。
?9? 惠远:晋朝时的高僧,当时有许多名士抛弃名、利去跟随他。

【语译】

不知是那一年,大画家顾恺之在这片墙壁上,留下了一整幅的水滨胜景。
亮丽的阳光把山木石林照耀的气势非凡,晴朗的天空下江水奔腾入海,波澜壮阔。
看到画中凌空飞翔的白鹤和悠闲自在的鸥鸟,不禁让人想起用锡杖与白鹤竞飞的宝志大师,以木杯渡水的杯渡和尚,以及与鸥鸟同戏的奇人。让我好像置身在庐山的山路上,真的追随着远惠大师一起遨游。

【诗中有话】

杜甫这首“题玄武禅师屋壁”,应该是应玄武禅师的请托而作,所以整首诗的布局有两个重点,一个是画,一个是人,前四句写画,后四句写人。首先诗人以“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洲”来赞叹壁画的精美,并点出这是大师顾恺之的手笔,画的是水滨胜景。胜景的内容是“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一幅有山石、林木、青天、海流的美丽构图。本来五、六两句是要描写人物的,但是画中还有飞鹤与闲鸥尚未介绍,总觉不足,然而字数有限,如何兼顾是一考验。果然诗人功力不凡,想出了“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的绝句来,不但拉回主题,而且人物还与佛、道有关,切合玄武禅师的身份。尤其用“杯渡”来对应“锡飞”更是令人意想不到,虽然“杯渡”与“不惊鸥”并无关系,但却用的浑然天成,并引出“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的结句,说明看完这幅画作之后,诗人有时空错置的感觉,直把玄武山当成庐山,把玄武禅师当成惠远,这是对画的赞美也是对玄武禅师的恭维,如此巧妙布局、用语,也只有诗圣有此手段了。

这首诗提到“不惊鸥”故事的前段,故事的后段是:那个人的父亲知道后就叫他抓几只回来给他玩玩。第二天那个人又如同往常一样到了海上,但是那些鸥鸟,似有所感,只在空中飞舞,却不肯下来了。这个故事有点像美国一位科学家对植物所做的实验一样,当那位科学家想要拿火烧叶子的时候,还没有烧,绑在植物上的电子笔,就急速的画出一种人在喊救命时才能画出的曲线。这表示动、植物都有超感功能,能知道人在想什么?其实我们人也有这种本能,只是退化了,还得重新修炼,才能恢复过来。不过它也告诉了我们另外一个道理,就是不能心存不善的念头,虽然没有言语、动作,也不要认为没人知道,因为在我们的周遭还有无数的生命,它们都能感应到我们的思维,知道我们在想什么?古人说“不欺暗室”就是这个原因吧!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