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学《贞观政要》笔谈(二十)

刘如


【正见网2019年02月01日】

唐太宗时期,中国被公认为礼仪之邦,受到全世界的敬仰,日本因极度仰慕,通过十多次的遣唐使,源源不断地将长安的建筑,唐朝的文化和礼仪制度搬入日本,结合日本民族自身的风俗民情,这才演变成今天为世人所称道的日本礼仪文化。可见当时唐朝人人尊礼有道,个个重德和善,举止大度,才会拥有这份令世界仰慕效仿的荣耀和尊贵。大唐的荣耀,其实源自太宗在德政的宗旨下,对全国百姓,进行了最完美的“礼教”。

礼教,实质是古代帝王以身作则,对百姓进行道德修养的具体行为的教化。太宗颁布的礼仪制度方面的诏令,移风易俗,去除不合理的恶习,归正人道,善化人心,一切都是依据上古圣王传下的经典,合情合理,并能以身作则,从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开始,给天下人作为表率。跟中共党文化恶意歪曲礼教的迂腐、压迫毫不相干。相反,礼教,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骄傲。因此,我们今天进入《贞观政要》的第七卷,学习《论礼乐》这一章,看看太宗君臣,是如何认识礼,如何制定具体的礼仪制度和规范的。

透过《论礼乐》 明礼教的美好

我们今天提起礼教,真的是谈虎色变,几十年的批判歪曲,我们已经不知道何为真正的礼教了,仿佛印象中,从古到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个个都是权谋家,阴险家,宫斗宅斗,一个模式,演员披上了古人的服饰,住进古代的屋宅,演出来的剧情,误以为就是古人的真实样貌,实际就是把中共​​搞阴谋的那一套人际关系,整人的手段,极端自私的做派,转嫁到了古人身上。

这样教导的结果,就是人人不可相信,个个争名夺利,虚伪迂腐,蛮横霸道,自古没有一个好东西。想想看,如果自古真是这样的民族,谁会敬仰?不要说其他国家和民族会看不起,唯恐避之不及,就连我们自己,都不会以此为荣,内心绝对是厌恶的,否则就不会争着出国,甚至留下不愿意回国了。今天我们来到海外的感受,仰慕别人的文化修养,不就是个最好的证明吗?礼教,如果是不好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怎能受到世界的敬仰呢?

因此,我们有必要将王朝时代最完美合理的唐朝礼教,呈现出来。成为我们民族的自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白,古代的“礼教”,维护的是做人的正理,遵循的是良心道义。目的是归正人道,教化百姓,提升社会的整体道德风尚。这是古代帝王为政治国的要务。也就是说,帝王除了给予百姓物质生活的保障,还要以正理教化百姓。因此太宗以身作则,担负起归正人的道德修养的义务。这才是礼教出现于古代的真正用意和来由。

在《贞观政要》的《论礼乐》这一章中,我们会详尽地看到,太宗君臣对礼反复讨论,认识的非常理性,下达的诏令,制定的婚丧制度,爵位规定,家庭礼节,都依据古老的经典。这对我们认清礼教的真相,纠正因长期被党文化洗脑而敌视礼教,认清传统文化的实质,还原祖先的名誉,还原我们中国人的尊贵,有很大的帮助。

大唐公主下嫁 照样侍奉公婆

我们先看太宗是如何以身作则,从自家做起的。在《论礼乐》的第六段,有这样一段话,论及公主下嫁臣子,就要遵从夫家,如同普通百姓一样,在家要侍奉夫家的父母。礼遇公婆。并成为唐朝公主下嫁后,待公婆的礼节规定。

(原文)礼部尚书王珪子敬直,尚太宗女南平公主。珪曰:“《礼》有妇见舅姑之仪,自近代风俗弊薄,公主出降,此礼皆废。主上钦明,动循法制,吾受公主谒见,岂为身荣,所以成国家之美耳。”遂与其妻就位而坐,令公主亲执巾,行盥馈之道,礼成而退。太宗闻而称善。是后公主下降有舅姑者,皆遣备行此礼。

这段话是说:礼部尚书王珪之子王敬直,娶唐太宗的女儿南平公主。王珪说:“《礼记》这部经典上定有妇人拜见舅姑(古代妻子对丈夫父母的称呼,就是公婆之意)的礼仪。可近世以来,这种伦理风俗薄弱了,被逐渐改变了,公主下嫁,这些礼节都被废弃了。陛下圣明,处处都遵循法令制度。因此我接受公主的拜见之礼,哪里只是为了获得自己的荣耀,这样做,其实是在成全大唐礼仪之邦的美名啊。”于是和妻子在公婆的座位上就坐,让公主亲自拿着帕子,行侍奉父母洗手进食之礼,礼毕,公主退下。唐太宗听说此事后非常赞成。此后,凡是有公主下嫁,都要遵照这条礼仪规定来侍奉公婆。

让公主以身作则 教化百姓

这段话,很明显,是王珪儿子娶公主时,在家中当着公主和众人的面,公开说的话,让公主和所有人,明白他这样做的用意:并非不守君臣之礼节,要故意怠慢公主,而是嫁入百姓家庭,就是一般家庭的成员,在家中,就不能以国家的礼仪对待公主,而是以家人的身份对待公主,所以,在家中,公主就是儿媳,就应该奉行普通家庭的人伦道德,尊重长辈,奉行儿媳的孝道,敬公婆以该有的礼数。这才是晚辈做人的道理。

每个朝代,具体规定的礼的行为,仪式,会有不同,但其目的和根据,都是守护人伦道德,晚辈的儿媳,就应该尊敬家中的长辈老人,体现的,维护的,是中华敬老爱幼的传统。

臣子敢于这样做,说明深知太宗是个明理的仁德君主。也知道大唐的礼制,完全遵循古代经典的道理制定的,所以,礼部尚书,首先进行实践,告诉太宗,我这是遵从经典的正理在做事,是在替君主奉行真正的礼仪。公主自己做好了,整个国家就会上行下效,大唐公主的典范作用,就能教化百姓,这个美名,必然远播四方海外,受到世人的称道,被后人敬仰。所以说,大唐荣耀,在于皇家和朝廷,都能以身作则,遵从古礼,守住人伦道德。这才得到了繁荣。

而太宗听到这个消息,不仅不会认为是臣子怠慢公主,反而非常高兴,大为赞同,从此,太宗把这个做法变成了统一的国家规定,每个公主下嫁,都要行此礼节,行儿媳之道,善待夫家父母。目的是成为天下妇女的表率。起到教化百姓懂得尊老的作用。所以说,这条公主下嫁对待公婆的礼制,就是通过这件事,以理服人,从而被太宗接受,进而制定出来的。

该书可贵的地方,就是告诉大家,每一条政令的颁布制定,都交代了原委,都是以理服人,都是为了让百姓得到教育,让人心向善。古代的公主,大都识大体,懂得自己的言行关系到国家的名誉,关系到百姓的道德教化,是受到过严格教养的。懂得自己的责任的。

古代知书达理的人家,身为公婆接受儿媳的礼遇,并非要欺压儿媳,其心态,跟礼部尚书一样,是身为父母长辈,在家要守住古训,有责任教导孩子,让子孙明白敬老的重要,代代效仿。忠孝治家。都是非常理性的。

这里是通过臣子的论述,间接认识到太宗遵循古代经典,让自己的公主守礼,成为天下表率的。那么太宗自己对礼的直接认识,究竟是怎样的呢?下一期,我们接着再谈。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