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范仲淹虽居高位,不忘尊师(数文)

严谨


【正见网2014年12月23日】

一、得到一个伟人,大喜过望

薛简肃担任成都长官时,范蜀还是一个被推荐应试的读书人。

薛简肃一见范蜀,就喜欢上了他,让他住在府中读书,给自己的孩子们讲学。

薛简肃说:“范蜀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后来,简肃从成都回朝,带着范蜀一起离去。

有人问薛简肃:“您从成都回来,得到什么珍奇的东西?”简肃回答说:“四川的珍稀特产,都不值得称道。我得到一个可以委以朝廷重任的伟人!”

二、广泛推行儒学教育的何休

《汉书》 记载: 东汉人何休,为人质朴,不善言辞,却素有钻研精神。他精心研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当世的儒生,没有赶得上他的。他写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等书。

他修建校舍,招进几百名学生,每天亲自到课堂讲授六经,鼓励学生学习。

从这以后,儒学教育,才得以广泛推行。

三、比颜料染布,还厉害!

《晋书》记载: 虞溥,字允源。他立志于文章典籍教育,大修校舍,广招学生。

他说:“学习对人的潜移默化作用,比颜料染布,还厉害!”

四、不必登门求教

《汇苑》记载: 宋朝的伊川先生程颐,隐居在龙门。他劝止四方的学者说:“能尊重你所听到的,实行你所知道的,就可以了。不一定非得到我这里来学习不可。”

五、向名师学习如沐春风

《涪阴纪善录》记载: 宋朝时,朱光庭到汝水地方,向程颢学习。回来后,对人们说:“我朱光庭,听程颢老师讲学,如坐春风,像在春风中沐浴了一个月!”

六、偷学问

《世说》记载: 服虔,字子慎,精通《春秋》,他要注解《春秋》,想参考各家不同的见解。听说崔烈招集门生传授《春秋》,于是更名改姓,到崔烈那里打工做饭。每当到了讲课时,就在门缝外偷听。当他知道崔烈对《春秋》的理解,超不过自己时,才稍与学生接触,评论崔烈讲解《春秋》的优缺点。

崔烈知道此事,但不知是什么人。不过崔烈素闻服虔大名,怀疑此人就是服虔。

第二天,崔烈来到服虔打工住的地方,还没等服虔睡醒,便叫:“子慎!子慎!”服虔一下子惊醒,不知不觉地答应了。二人于是成了好朋友。

七、学生请为老师修庙

《宋史•许希传》记载: 许希,开封人,补任翰林医学。宋仁宗赵祯病了,许希为仁宗针灸,仁宗的病因此好了,于是赐给许希红衣、银鱼、金币。

许希拜谢了仁宗,忽然又向西叩拜。仁宗问他原因,许希说:“扁鹊是我的老师。我今天能治好皇帝的病,不是我的功劳,而是我的老师赐给我的。我怎么敢忘记老师呢?请皇上允许我,把我所得的金子,用来兴建扁鹊庙。”

宋仁宗于是在城西,建了一座扁鹊庙,封扁鹊为神应侯。

八、儿童向老师学习做人

《汉纪》记载: 儿童魏照,拜师郭泰,每天在郭泰身边打水扫地,侍候郭泰。郭泰说:“你应当用心学习,钻研我讲课的内容。用不着麻烦你在我的身边侍候。”

儿童魏照说:“学习经书的老师好找,但做人的老师却难求得。我呆在你的身旁,犹如使白丝靠近朱色、蓝色。”

九、范仲淹虽居高位,不忘尊师

《石林燕语》记载: 范仲淹因为晏殊的推荐,才得以进入秘阁任校理,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所以,他一生把自己看作晏殊的门生。后来,范仲淹虽然当了副宰相,仍然未改变他和晏殊的这种师生关系。

宋仁宗庆历末年,晏殊在宛丘任职,范仲淹去南阳,路过宛丘,留在晏殊那里欢聚了几天。范仲淹写的求见名片,还称自己是门生。临分别时,范仲淹写的赠别诗,有“曾入黄扉陪国论,却来绛帐就师资”的句子。

知道的人,无不为范仲淹尊师的行为,感叹钦佩。

(以上均据清代程维周《人镜类纂》)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