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医家:陈藏器

邓正梁整理


【正见网2014年07月29日】

陈藏器(681年-757年),唐代四明(浙江鄞县)人。医学家、药物学家、方剂学家。生于唐武后垂拱三年(687年),开元年间(713年—741年),曾任京兆府三原县尉,对本草学甚感兴趣,但有感于《本经》、《唐本草》等之漏误,遂另撰《本草拾遗》。原书早佚,他认为《神农本草经》遗逸尚多,故搜遗补缺,编撰《本草拾遗》十卷(序例一卷,拾遗六卷,解纷三卷),见《新唐书》,时为开元二十七(739年)。此书就药物功用,分为解毒、破气、疗温、理风、主脾等数类,为后世中药按功用分类之起源。书中首创中医方剂“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等“十剂”分类法,为史上第一人,言“宣可去壅”、“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去怯”、“滑可去着”、“涩可去脱”、“燥可去湿”、“湿可去枯”,又载“罂粟”可入药。原书今已佚,内容幸由《证类本草》收录得以传世。

李时珍说:藏器著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肤谫(浅薄之意)之士,不察其详核,惟诮其僻怪,宋人亦多删削。届知天地品物无穷,古今隐显亦异,用舍有时,名称或变,届可以一隅之见,而遽讥多闻哉!如辟虺雷、海马、胡豆之类,皆隐于昔,而用于今。仰天皮、灯花、败扇之类,皆万家所用者。若非此书收载,何从稽考?此本草之书,所以不厌详悉也。”(见《医籍考》)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中医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