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审判(第五章):周期三段论(第一节)

小岩


【正见网2013年03月10日】

第五章-思想巅峰的起点阶段——开启人类“后天文明”的“天子时代”-

第一节 周期三段论

前言

本章,也就是第五章,我们就进入了本书下篇的内容,也就是本书“论”的部分,也就是使用我们在本书上篇所建立的《有神论》看待人类文明的一种项目管理逻辑来具体论证近3000年以来的人类历史,特别是作为“天子时代”标识过程的中国历史。那么从认知系统三组成部分上来讲,我们也就是开始进入了第三大块内容的阐述。

大家已经知道,本书第一章与第二章节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本书“思想基点”部分的讨论与论证。也就是对应于认知体系组成三部分关于部分#3的内容。如果借用“天地人”三才结构来讲,也就是关于本书“天”的部分。接下来的第三、第四两章则属于“理论逻辑”方面的论证,第三章相当于提出了“项目管理”的逻辑“需求”,而第四章“东西方文明”则可以看作是人类文明“应聘者”在“供给”方面的内容。第三、第四两章实际上等于是对应于认知体系组成三部分的部分#2的内容,或者说是对应于“天地人”关于“人”的部分。另外因为本人一向认为,人的任何理论都属于个人主观意识的表达,也就是说,人类的任何理论其实都是主观的。那些所谓的客观理论,无论如何标榜,其实根本就不存在。请注意,汉字所谓的“理”这个字,不过是“王之里”、“王之内”的意思,就是自己为“王”可以说了算的意思,属于主体自己可以管辖、管控的范围,也就是自己可以做得了主的意思。因此,人的任何理论,其实都是主观的,代表的只不过都是某个个人看世界的方法而已。充其量是可以被一群人共有而已。

其实,任何“理论”都只不过是在人类没有办法直接面对无穷宇宙的时候,作为人类认知或者间接“沟通”宇宙的一种工具而已。因此,在本人看来,任何“理论”只不过是一种认识的工具而已,作为工具那么“好用”就行,只要能够帮助认知主体梳理思想、帮助大脑进行思维化、结构化、条理化就好,因此人类的任何“理论”都不能够等同于“真相”本身,更不能够把人类极其有限的认知称之为什么“真理”,也因此任何“理论”其实都不应该打着什么“客观”、“科学”、“真理”的旗号去强加于他人。

以上就是关于我们本书“上篇”前四章的意义与结构分工。那么接下来,从第五章开始,我们就进入了本书“下篇”的内容,对应于认知系统分析组成三部分的最后一部分,也就是部分#1的内容,也就是比较侧重结果性、实体性、表面性的那个部分,也就是对应于“天地人”三才结构关于“地”的部分。

分析人类文明使命问题,我们不能够总是围绕着理论兜圈子。我们必须结合人类文明的历史史实来阐述、说明问题。那么,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后四章里,我们将主要结合历史史实分析人类文明的使命问题并阐述本人的相关观点。其中某些史实与观点我们在《天时五行断代法》中可能已经都跟大家阐述过了。我们这里只不过阐述的主线和逻辑与《天时五行断代法》并不完全相同。一方面,《天时五行断代法》主要围绕者五行关系这条线索阐述历史的更迭规律。而本书主要是基于“项目管理”逻辑进行更为深入的机理论述。当然五行关系也属于我们本书多维因果逻辑关系的一部分。

这里我们需要跟大家说明一下的就是,在具体问题阐述的时候,我们还会插入必要的各种逻辑分析,甚至集中阐述一些逻辑机理。这也是本文选择博客式写作方式的原因所在。应该说,本书的后四章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放大深入版的《天时五行断代法》。所谓的“深入”,这就是本书与《天时五行断代法》一文在另一方面的区别。

那么本书的后四章,我们为什么讲可以看做是一种“深入版”的《天时五行断代法》呢?因为人们看待历史大多都是从一种“果”的逻辑看历史,属于在历史给人类所呈现的结果方面看待历史,特别是近现代西方“实证科学”的思维方式,本质上属于一种典型的“果”逻辑思维。

大家别看什么这个“主义”那个“主义”,主义者们似乎都在试图寻找历史发展的所谓规律,什么人类历史从低级到高级呀,什么人类历史五阶段发展说呀,等等,其实只不过都是一种“果”逻辑而已,并没有能够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真正之“因”。其实所谓的“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就是一种典型的“果”逻辑思维。正所谓,菩萨重因,世人重果。世人的物质利益思维注重的都是“果”而已,因此世俗对人类历史的认知根本不可能看到更加“深入”的“因”。这就是我们要讲的关于人类历史“深入版”的意思。

那么接下来的后四章,我们对于人类历史的论述与以往其它各种历史观的最大区别就是,我们将使用一种“因”逻辑看待人类历史。也就是剥离“物”逻辑、剥离“果”逻辑,通过一系列重大历史节点事件的剖析,找到超越“物果”逻辑而看历史的“因”逻辑。一旦我们看待历史的逻辑改变了,那么我们看待人类历史的结论一定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那么让我们从新回到关于本章——第五章的主题。本章的标题是“思想巅峰的起点阶段”,如果可以加一个副标题的话,那么这个副标题就是——开启人类“后天文明”的“天子时代”。这里着重有一个“开启”的意义,其实主要是讨论关于“天子时代”在第一个阶段的重要特征与意义。如果我们使用“项目管理”的逻辑或语言,我们讨论的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项目建设的所谓的“初期阶段”或者称“初创阶段”的意义。

不过在写作结构方面,或许本人还需要给大家再做一个说明。本书这个新版在开始写作的时候,设计的内容一共是七章,后来最新结构更新为八章,也就是,现在新结构的第五与第六章这两章原本只是一章的内容,主都讨论关于东方文明的历史表现与作用,包括东方文明在人类文明“初期”与“中期”两个阶段的角色表现。但是写到本章的时候,一方面发现内容比较多,另一方面发现如果将“初期”与“中期”分开来讨论,可能逻辑会更加清晰。因此文章写到这里,本人觉得还是应该将文章结构调整一下。调整后,“下篇”四章分别为,第五章讨论“天子文明”的起点初期阶段;第六章讨论“天子文明”的中间过程或者中间阶段;第七章则主要讨论人类文明的末期特征,特别是西方近代文明的特征;第八章单独讨论“终极时代”的意义。

那么接下来,还是让我们回到第五章所关注的关于人类文明“天子时代”在“初期”阶段所发生的事情,也就是3000年“天子时代”第一个1000年的意义与机理所在。当年孔夫子为《周易》而作“十翼”,奠定了《儒学易》的思想基础,奠定了“天子时代”的思想基础。本人今天对于这个“天子时代”的“初期”阶段,斗胆作“十论”对这个“天子时代”的“初期”阶段进行相关机理方面的阐述。那么这里我们就先将本章“十论”的标题如下的呈现给大家,

一论,周期三段论;  

二论,起点巅峰论;

三论,过程终始论;

四论,外部动力论;

五论,思想来源论;

六论,天门开启论;

七论,阴先阳后论;

八论,外用溢出论;

九论,放大效应论;

十论,暴秦一统论。

 

以上是本章“十论”的标题,纯属本人的个人观点,不敢与圣贤相攀比。原本“十论”的表述不想分节,直接讨论。但是为了全文结构的一致性,在本章修订的时候本人还是决定使用分节结构。

一、关于三的意义

我们这里所指的“周期”就是《过程论》中的“生命周期”。在“入世”的层次,我们往往可以把“生命周期”划分为“前中后”、“上中下”三个阶段。但是这种划分与所谓的“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有着本质的不同。那种“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其实只是一种“量性”的划分,而我们这里“三阶段”的本质是“机理”或“质性”根本的不同。“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的划分,可以是三阶段、或者四阶段、五阶段,甚至七阶段、八阶段、九阶段,都无所谓,因为只是一种“量性”的不同,只是时间量或者标号的不同而已,属于“果”逻辑的划分。然而我们这里所指的“生命周期”,就是“三阶段”,是由三种不同机制“质性”所决定的阶段,属于一种“因”逻辑。

另外,从数字而言,东方的“数术”与西方的“数学”其实在本质上也是不同的。西方的“数”源于“要素思想”,而东方的“数”源于“系统思维”。只有基于东方思想,“三”这个数似乎才能够成为具有神奇意义的数字。在东方思想里,“三”能够代表生命,“三”能够代表变化。老子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请大家一定要记住,是“三生万物”而不是“二生万物”。孔子也讲“三人行必有我师”,讲的也是这个“三”。孔子作为教育家还讲学习一定要会“举一反三”,讲的也是这个“三”。我们常常讲到的所谓“三生有幸”,讲的还是这个“三”。还有所谓的“富不过三代”,讲的也是这个“三”。中国思想之源的“天地人”三才结构也讲“三”。

其实在大尺度认知方面才讲这个“三”,实际上八卦结构也是建立在“三”的结构基础之上的。中国上古还有“三正”之说,然而今人已经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其实当年岐伯答于黄帝求教的问题之中也包含着关于“三”的天机之理,只不过一般人意识不到而已。

另外,中国老话还说“刁小三儿”、“刁小三儿”。为什么这个“小三儿”刁呢?一家之中如果有几个孩子,往往“小三儿”的鬼主意最多。当今社会,这个“小三儿”被赋予了新的负面伦理的道德含义,但是仍然离不开共有“三”作为“变化”的本意。

东方思想为什么总是离不开“三”这个数字呢?因为东方思想是关于生命的,而不是单纯的物质世界。生命者,生生不息,属于一种变化的机制,而不是固化或者不可改变的绝对论、决定论。而“三”的本意就是“变化”,代表着三种不同事物“质性”、三种层次或者三种机制之间的转变。因此“质性”、层次、系统与结构的分析中“三”是不可缺少的。

二、看过程的基点

任何事物,只要有结构的存在,就离不开“上中下”的三层结构;只要有过程的展开,就离不开“前中后”的三个阶段;只要有意志的安排也就离不开“左中右”的三种调动。因为“三”代表着变化,所以任何过程观或生命周期论都可以使用“三”的范畴来进行研究。其实所谓的生命周期不过就是“成住坏”的三个过程阶段的更替而已。“成住坏”完了之后就属于“灭”了。因为“灭”不属于“生”的过程,而是属于一种“死”的状态,所以对于狭义“生的机制”而言,“成住坏”三阶段就足够了。然而“成住坏灭”这种广义的“全过程”、“全周期”那就得能够跳出时间之外来看时间过程的角度,一种能够跳出“死生”而看待的过程。

当然如果对于任何一个处于某个时间过程之中的生命角色而言,我们更习惯于把时间过程划分为过去、现在与未来三个大的概念阶段。现代西方物质文明表面上的结果论,往往是以“过去”的“成果”来评判成败的。实际上一切以“成败论英雄”的思维都属于一种“过去时态”。

然而生活在物质社会中的人们,绝大部分成员其实关注的是如何更好的活在当下的现在时态而已。关于“过去”成败的判断或“成果”其实带来的只是当下的一种利益或享受。“实证科学”小线段的法则其实就属于一种“现在”或当下。

为了“现在”,为了“当下”,为了“眼前”,为了“今生”,所以才关注“过去”的“成果”或者“成败”,而不是真正的关心“过去”从哪里来的问题。这里有一个潜在逻辑,那就是《起点决定论》。由“过去”决定“现在”,由“现在”决定“未来”。但是自利的物质人只活在“现在”,即便“现在”决定“未来”,但是“未来又与我何干呢?”于是现代人类以耗尽子孙的资源为自豪,以300年消耗人类3000年地球资源为“丰功伟绩”,因为在物质人看来“即便死后洪水滔天,即便死后天崩地陷,又与我何干呢?!”

因为是《起点决定论》,所以生活在当下的物质人,充其量只会看一看“昨天”那个“短线过去”而已,真正久长的“过去”其实他们并不关心,历史上、轮回中生命曾经所积累的各种“因果报应”他们也不关心。至于“未来”如何?那种时间大尺度的未来,那就更与己无关了。但是大家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是按照《终点决定论》的逻辑思考问题,那么人类的行为又当任何呢?《终点决定论》在最高层级的逻辑上是“未来”决定“现在”,“未来”有一个“审判”,在前面等待,地球上有史以来的所有生命谁也逃不过,那么人类行为还敢那么为所欲为吗?!还敢那么胡作非为吗?!

就是因为没有宇宙意志制约的自然过程的《起点决定论》的逻辑,于是物质人类就不再关心关于长线“过去”关于人类“从哪里来”与终极“未来”人类“到哪里去”的生命全周期的问题,也不再关心关于到底“我是谁”这样深层的与“终极”相关联的本质问题,因此物质人就只会关注“现在”活的如何快活的问题——因此就可以对“未来”不负任何责任。

大家知道本文的思想基点是《宇宙智能论》,也就是《宇宙神创论》,由此而派生出了《人类使命论》与《历史安排论》。那么本人看待人类历史就是以一种“全过程”的角度,既不是短线视角的仅仅关注“现在”,也不是基于《起点决定论》逻辑关注影响“现在”的短线“过去”。本文是基于《终点决定论》的眼光,既关注人类过去“从哪里来”的问题,也关注人类未来“到哪里去”的问题。本文“天子时代”的历史“全过程”试图给人类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主要是针对过去3000年的历史,基于一种《文明使命论》的标准,在某种形式上斗胆做一个“盖棺定论”。当然需要再次说明的是,这些论断都只属于本人的个人观点而已,纯属个人观点,既无意强加他人,也无意与谁辩论。因为本人一直认为,认知的基点不同、分析的逻辑不同,具体观点的辩论其实那根本是毫无意义的。

三、本次人类的大周期

下面就让我们从东方文明“天子时代”全周期的角度,来谈一谈关于此次人类过程三个大阶段的安排,也就是让我们先从一种文明时间大尺度关于三段周期的安排谈起。不知读者们是否已经注意到了,本人这里使用的是“人类过程”而不是“人类文明”这个词汇。

这也就是说,此次人类过程时间大尺度的三段周期的第一段其实属于此次人类文明的史前时期,也就是此次人类还没有走入文明阶段之前的时期。所以我们使用了“人类过程”这个词汇,而没有使用“人类文明”这个词汇。因为在史前时期,虽然已经有了人类,但是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文明,人类还没有步入真正的文明阶段。

然而我们讲的这个“史前时期”与所谓的人类历史发展五阶段说的“原始社会”并不是一个概念范畴。“原始社会”是一种基于《进化论》的词汇。而我们这里的“史前时期”是与《神创论》与神明安排相挂钩的。在这个“史前时期”,人类的主要任务或者使命是打造人类可以接受文明思想所必须的体质体格与生理机能。

关于神佛对于人体的安排,人们总是习惯以自然《进化论》的思维进行理解。为了说明两者的区别,我们不妨以本次地球文明被安排的不同身体尺寸的三种人类为例吧。其实这一茬地球被安排的人类不仅仅有象我们这种身材的人。我们人类在身体尺寸上其实属于一种中型人,身材一般在1米5到2米左右的范围。然而还有比我们中型人身材更加巨大的是“巨人”,身材大约是我们的三倍,约有5、6米。还有比我们身材矮小的“矮人”,身材大约是我们人类身高的三分之一,大约50、60厘米的样子。

其实地球上的各个古老民族都有关于“巨人”与“矮人”的传说。比如希腊神话中的海格里斯、埃杰克斯以及中国神话中的夸父、刑天等等,其实都属于“巨人”。因为地球上的物质资源总量是一定量的,是用来控制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与最后终结期限的,然而“巨人”由于能力太过高强,“巨人文明”一旦发展起来那么消耗物质资源的能力一定比我们中型人类更加巨大,地球资源将无法按照既定时间支撑“巨人文明”。因为“巨人”不能够满足人类文明的使命,所以“巨人”就从我们这次地球上逐渐的消失了。其实在人类文明最近的1000年里,“巨人”才从我们中型人类的视线之中完全消失。在这其中,我们也能够看出地球资源对于人类文明控制作用的意义之所在。

相反,“矮人”由于身处矮小,对其而言并不存在地球资源不够的问题,然而“矮人”的手脚能力、规模力度比我们中型人那更加有限。那么如果发展起“矮人文明”,那么这种文明的全过程就会相当漫长,在时间尺度上,“矮人”显然也不能够满足人类文明使命的要求。

另外,对于“矮人”身材而言,地球上的海洋太过巨大,很难跨越。特别是本茬地球的水体与海洋超过以往任何地球。这一点,本人在《地球、海洋与陆地》一文中已经给大家论述过。关于海洋对于本次人类文明的意义,这方面的内容我们会在第七章《近现代文明与文明的最后阶段》中给大家进一步的揭示,与东西方文明的五行属性有关,也与结构体在过程的最后阶段所谓的逻辑效果叠加的机制也有关。我们这里先不讲。

因此,“矮人”最终也从地球上消失了。但是相比“巨人”而言,“矮人”消失的比较晚。最迟在18世纪,在我们人类的文字记载中还有“矮人”出没的踪迹。也就是说,在西方文明处于商业大航海时代的时候,“矮人”文明依然在地球上存在。只不过当近代西方文明开始进入工业时代的时候,也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以后,似乎“矮人”就从我们中型人类文明的视线中彻底消失了。因为我们人类文明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了,“矮人文明”作为我们人类文明备选方案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矮人文明”也就没有了任何存在的意义了。其实“矮人文明”就是经过了大航海时代的证明而被淘汰的。

其实,只有我们将我们人类与“巨人”和“矮人”连同在一起认知的时候,我们才更能体会到关于上帝创造世界、上帝创造人类的意义,才能够体会出人类文明的演进其实是一种非常系统的安排,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项目管理”,大家或许才能够体会出本人关于《宇宙智能论》、《人类使命论》以及《历史安排论》论断的真正意义,也才能体会到本人前面所说的人类大周期第一阶段“史前时期”关于人类“身体准备”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那么接下来,此次人类大周期的第二阶段指的到底又是什么呢?就是世界上各个古老民族步入人类文明的最初阶段,也就是“天子时代”之前的那个时代,也就是人类文明所谓的上古时代,也就是人类步入文明阶段的第一个3000年的时期,也就是我们以前给大家提到过的“神治时代”、“神传时代”、“神话时代”或者“传说时代”。那个时代,人类历史往往还没有连续的文字记载。借用《易经》的术语,人类文明在之前的那个3000年属于“先天八卦时代”或者简称“先天时代”。老子所追求的“无为而治”其实就是这个时代的一种境界。这个“先天时代”其实代表的就是“天地人”的“天理”时代。“先天”就是人类从宇宙高层、从天上下来所带来的“本性品德”。其实这个时代的主要意义就是开启人类意识、思维、大脑功能的培养与训练。

那么接下来,人类大周期的第三大阶段就是我们人类当今所处的这个3000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文明“项目管理”所处的这个阶段。这就是周文王“后天八卦”所开启的“后天八卦时代”,简称“后天时代”或者“天子时代”。也因此《易经》被文王演化成了我们现代还可以看得到的这种《周易》的版本。

《周易》所介绍的实际上就是“后天之理”、人伦之理——属于“天地人”三才结构中“人理”的部分(作者注:西方物质文明则属于“天地人”三才结构的“地理”部分。“地理”,地上的理,地上物质的理,也就是所谓的“物理”)。

其实只有到了这个“天子时代”,人类才开始被放手做人类文明使命的事情,人类自身才成为运营人类社会的主体。人类的行为才开始被记录功过,人类才开始对于“最后的审判”做轮回的积累。实际上只有通过对于人类是否完全使命的判断,人类才有可能具备返回宇宙高层空间的威德与可能。

人类被放手,因此这个“天子时代”的3000年就不再象前一个阶段的3000年那样。前一个3000年,人类文明呈现出一种完全交由神力来代劳的“神治社会”,而我们“天子时代”的3000年则是一种有神力监管、把控的人类文明自己进行社会运营的时代。因此“天子时代”在本质上其实属于一种“半神社会”或者叫“半神半人时代”。因为神明并没有真正的片刻离开,在整体上还在把控,只不过是神力退到了人类文明的后台管理而已,前台演员则是人类自己。演得好演得不好,对于人类文明这些演员最后自有功过评说,有“最后的审判”在等待。然而人类文明的整体进程不可能失控,还有神力在后台把控,因为人类文明的使命事关更大的宇宙使命,不可能任有人类乱来失控,把人类文明这台大戏真正的给演砸了。

四、东方文明中的数

在“周期三段论”这里,我们除了体验到了神奇数字“三”的意义之外,我们还发现了数字3000的意义。其实这个数字3000也不过是数字“三”的一种扩展延伸。关于中国的“数术观”与西方的“数字观”或“数学”我们讲其实并不一样。比如关于1、2、3、4、5、6、7、8、9、10、12、24、36、49、60、64、72、81、108、384等等,这些数字如果要是给大家讲解起来,恐怕那就又是一本书了。因为论证东方的“数术观”并非本文的重点,所以我们就不给大家进一步展开讲解了。这里我们只不过给大家提示一下而已,那就是东方的数与西方的数,在本质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概括的讲,东方的“数术观”具有一种“系统思想”,而西方的“数字观”则属于“要素思维”。两者在数的本质属性上是完全不一样的。东方思想侧重数的“质性”,西方思想则完全关注数的“量性”。东方的数里面既有“量性”也有“质性”,就象阴中亦有阴阳一样,不是绝对的阴阳,而是一种相对的划分。

讲到这里了,我们顺便给大家提一下,在中共党文化中有这样一个谬论,对当代中国人思维的毒害非常大,就是所谓的“质变量变原理”。其实这个所谓的“原理”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因为西方文明在本质上只是一种“量性”思维,因此西方思想中所讲的“质”其实根本就不是真正的“质性”。西方思维整个都被局限在一个水平层次之中,超越这个水平层次真正意义上的层次思维、“质性”思维西方文明根本就不知道,那么又何来真正的“质变”呢?!

其实,“量性”变化永远都不会达到另一种“质性”。因为“质”是“质”,“量”是“量”,两者根本就是两回事。比如说,用发展物质科技的手段是永远也达不到神的世界的。这种人神之分那才叫做真正的“质变”。另外我们以前不是给大家讲过嘛,科学有科学的逻辑,信仰有信仰的逻辑。这才是真正“质”的不同。

物质“量性”积累越多,其实对于精神的“质性”就越起淹没作用,就越不可能达到超越物质的“质变”。实际上,数量的积累或者所谓“量变”永远都会受到“质性”层级“天花板”的制约,因此数量积累达到极限的时候,只会引爆自己而已。

另外我们讲,无论是30、300或者是3000这些数字其实都与3有关。这种延伸其实涉及到一种能量层级的转换问题。我们讲层级与层级之间其实属于一种“质性”与“机制”不同的问题,而不仅仅只是数字“量性”的意义。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非要使用数量关系对层级“质性”差异进行换算的话,那么层次与层次之间的能量换算关系至少是一种10倍或者100倍的倍数关系。其实“实证科学”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上有一种log参照系,其实就是关于如何将大尺度事件与小尺度关系连接在一起的一种处理方法,但仍然是一种数量思维的简单延伸而已。

大家知道,《西游记》中所讲到的天上的蟠桃,那是需要3000年一开花,3000年一结果的。其实这种3000年的提法,那并不是什么玩笑话。其实我们人类所身处的小宇宙层次与上一层宇宙的数量关系也是以3000作为基数的一种关系,也就是,由3000个小宇宙组成一个二级宇宙,再由3000个二级宇宙组成一个更高级别的三级宇宙。还有就是佛家圣花——优昙婆罗花,释迦摩尼早就已经预言过,优昙婆罗花那也是3000年才会一开花的。当优昙婆罗花在花开之时那也就是法轮圣王来到人间救度的时候。

或许许多读者并不知道,在中国的许多名山之中,隐密着许多的修道之人。这些修行人,他们其中的一些实际上已经修行了几千年了,但是却不为当今世人所知。那么这些修行人到底修行了几千年呢?其实这与我们正在给大家讲解的人类大尺度的文明周期有关。

对于本次人类文明而言,在地球上出现的最早的修道者应该已经有五、六千岁左右的修行年龄了。这些修行者也就是我们在前面所讲述的那个第二阶段的“先天时代”就开始修行的修行者,也就是在6000年之前转生来到地球上来开始修行的一群。比如将近5000年前的轩辕黄帝所拜会的那个岐伯,据说当时就已经修行了1000多年了。其实岐伯就是在6000年前那个时代进入地球空间修行的一个典型代表。他们是我们这茬人类文明的第一波修行者,并且还在一直修行。当然这只是本人的个人观点,读者们权且当做故事来听。

那么地球上的第二波儿修行者又是什么时代发生的呢?这一波修行者,他们主要集中在3000年前的那个时代,主要是随着开创人类文明“天子时代”而来的一批修行者。《封神演义》实际上反映的就是这个时代修行者们的事情。只不过是当今大多数人们不相信而已。但是无论相信与否,存在的依然存在。存在与否与相信与否没有必然关系。我们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真不相信,那么大家就权且当听故事罢了。好莱坞的科幻电影,大家不是都很愿意看吗?比如《指环王》、《2012》还有《阿凡达》等等。虽然不相信,但是并不影响大家当做故事来看。

以上我们给大家讲述的是关于此次人类过程在时间大尺度方面的三阶段生命周期的特征问题。其实这个时间尺度就是我们在第三章第三节给大家介绍过的史料编纂专家布劳德尔的“社会时间”尺度的进一步细化而已。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超越这个时间尺度的更大时间尺度的存在,也就是布劳德尔所说的“地质时间”尺度。比如本人在《地球、海洋与陆地》一文中所论述的关于本次地球的水体海洋机制,其实就属于“地质时间”的尺度问题。其实还有超越一个或两个地球“地质时间”尺度的更大的“宇宙时间”尺度问题。我们以前所讲过的“劫数”的概念,其实就是“宇宙时间”尺度的问题,是属于超越地球的更大时间尺度的“洪尺度”时间的概念范畴。

五、“天子时代”的三个阶段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关于“后天八卦”这个“天子时代”的3000年之中的生命周期如何再进一步划分为低一层级的三阶段问题。实际上讲,本文所阐述的人类文明,也就是我们使用“项目管理”逻辑所讨论的人类文明,实际上就是针对人类文明在这个“天子时代”狭义的3000年历史而言。大家知道,这个人类文明的项目工程按照周期三阶段方法,我们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前期(初期阶段)、中期与末期三个阶段。如果站在 “天子时代”东方文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看,这个3000年“天子时代”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大致相等的阶段,以每1000年划分一阶段,这也就是“天子时代”次一级的三个阶段。

关于“天子时代”的第一个1000年,也就是“前期”或者“初期”阶段,这个阶段的“起点”,我们已经说过多次了,就是从文王推演“后天八卦”开始计算,或者从“武王灭纣”的时代开始计算也可以。这个阶段一直截止于汉武帝时代之前,汉初的“七国之乱”可以作为这个阶段的“终点”。

这个阶段从表面意义上看,实际上属于人类文明的探索阶段。而在深层意义上讲,就是站在《宇宙智能论》的角度上看,这个阶段实际上是宇宙思想“注入”到人类文明的时代,也就是我们宣称的“思想巅峰”阶段。

那么接下来,我们又可以将“天子时代”的第一个1000年再进一步的细分,于是我们划分得到,(1)西周时期,(2)东周时代的春秋时期,以及(3)东周时代的战国时期,一直延伸到秦一统以及汉初的“七国之乱”时期。这三小段在时间上基本上也属于是一种三一三十一的均分状况,也符合周期三段论,只不过是又降低了一个级别。

那么“天子时代”接下来的第二个1000年,起点就是从汉武帝时代开始,一直截止于到唐宋之交的时期,或者说是到宋太祖之前五代时期的结束。这是人类文明“天子时代”的又一个1000年。这个1000年属于东方文明在人类文明中段逐渐走向体制成熟的阶段。我们在《天时五行断代法》中给大家讲过,这个阶段的最大意义就在于东方儒家、道家、佛家三家正统思想的前后依次分期确立。在时间上基本上也属于是一种三一三十一的均分状况。而且在这个阶段的末期东方文明在制度方面达到了一种顶峰的状态,属于3000年“天子时代”的0.618黄金分割点的顶点。然而对应于东方文明走向成熟,西方文明却处在一种极其沉寂的“中世纪”黑暗阶段。

那么接下来的第三个1000年,起点就是从宋太祖赵匡胤时代开始计算,一直截止到清宣统溥仪退位为止。清宣统溥仪退位实际上标志着“天子时代”的结束。这是在制度形式上,但是实际上中国的帝王思想一直延续到毛魔头时代的终结。这个阶段至少有两大方面的特征表现,一个是东方文明在整体上开始趋于衰落,开始趋向保守,开始走下坡路。第二方面,就是东方文明一些比较成熟的事物开始大量向西方世界输出。其实在这个阶段之前,东方文明就已经开始向外西方输出了。但是之前的文明输出往往是以一种少量的或零散的方式进行。然而从这个阶段开始,东方文明的向外输出就是全方位的大规模输出而且是以民间力量为主。这个第三个1000年又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而不再是阶段三分了。其实这种阶段二分也是有原因的,我们以后会给大家讲到。阶段二分是以公元1500年为分界点的。在公元1500年之前,东方文明虽然一直在衰落,但是饿死的骆驼比马大,东方文明仍然是人类文明的主宰;然而到了公元1500年以后,西方文明就崛起了,成了人类文明的主角,东方文明就开始让位了。

六、起于“西周土”

那么接下来就先让我们在本章集中讨论关于“天子时代”第一个阶段的主要特征,也就是“起点就是巅峰”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那么接下来让我们先从“天子时代”第一个1000年的第一时期谈起,也就是从西周时代的属性说起。

读过本人关于《天时五行断代法》一文的读者们都会知道,本人认为西周时代的五行属于土。土的属性就是周正、中正。五行之中,土位,中也,土居于中央。因此周正的《周礼》,对于孔子而言,就属于孔子“中庸思想”的一种模板。孔子终生为之奋斗的就是试图恢复《周礼》于天下,挽天下于礼崩乐坏之时。所以孔夫子周游列国、游说天下。

这种“中正之理”其实就是圣贤们认为的人世间世人们所应该遵循的“人理”范畴,也就是一切“君子”所应该具有的品德与行为方式。与此君子行为相反的则属于“小人”,属于“难养也”的范畴。请大家注意关于“养”这个字的说法。

“土德”周正、厚重,属于一种“正性”。然而五行之中其它的金木水火四德其实都属于某种“偏性”。我们讲,“偏性”在用,“正性”在养。我们以前给大家讲过,孔子的“中庸思想”其实都与“土德”有关。孔子注重“教化”。其实这个“化”的功能,就对应于五行“土”的功能。从八卦的三爻结构上看,“周正”应该属于一种守中位的“中爻”方法。“中爻”者居于过程结构的“中位”也,然而所谓的“中位”其实就是“人位”,遵循的是一种“人理”。这也是文王推演“后天八卦”的核心思想——以人伦之位从新定义阴阳与八卦卦象以及方位。这种从新定义八卦之象,其实反映出了宇宙众神冒着天胆大规模下走人间之后的这个天象。这一点,本人曾经在《未来八卦》一文中给大家论述过。

关于如何为人类文明打造一个可以持续3000年之久的东方文明的“天子时代”的方法,那么就需要有一种可以加持3000年文明的思想体系。在这方面,西周王朝对于人类文明的真正意义,特别是对于东方文明的形成而言,西周王朝实际上建立起了一种可以供孔子思想参照的样板。当然我们可以把这种“制造样板”的方法看做是一种人类文明走入“后天时代”的“人理”模版。

另外,中国历史就是在西周之时开创了中国的纪年时代,也就是所谓的共和元年。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完整纪年时代的开始。自此,东方历史开始拥有了一部完整的年代记录。那么为什么从这个时代开始发生纪年呢?这部记年,难道仅仅就是人在记录吗?难道这种记录与人类文明的使命,与人类文明“最终的审判”就没有任何关系吗?

让人类开始系统的记年(作者注:并不是完整记录一切所发生的),其实那一定是神明的一种安排。是神佛让人类记住某些东西。产生“文字记录”是人类文明“后天时代”与“先天时代”的一个最主要差别。“先天时代”是“神传时代”、“神话时代”、“神治时代”。人类只有传说的份,或者占卜问神,没有记录与评说的资格。然而到了“后天时代”,人类成了主角。人类行为的所作所为都应该被记录与评说,以备人类文明到了“最后的审判”时而使用。因此进入“天子时代”的第一个1000年的第一个子阶段——西周时期,纪年的功能就产生了。相对应的,进入第二个1000年就有司马迁《史记》记录历史的功能,进入到第三个1000年则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评说历史的功能。关于后两个1000年所开创的关于历史的记录,我们在下一章的《汉武帝论》与《宋论》中都会有重点讨论。另外,共和元年是以“国人暴动”为标志的纪年。这是否暗示了东方文明在以后的岁月中将会不断的发生一种“顺民”与“暴民”周期性交替的现象呢?

另外还有,本人在《天时五行断代法》一文中已经给大家讲述过,800年大周那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封建制时期。封建封建,分封而建制的诸侯制。关于中国封建制以秦一统为开端的这种说法,本人并不认同这种观点。秦始皇的口号就是“反封建”。怎么秦始皇却成了封建制的开端了呢?!封建制与诸侯制其实只不过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称呼而已。在《内机》上,封建制与诸侯制两者是一致的,不能因为诸侯制外表上穿了个马夹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了。其实秦始皇所开创的是一种“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与诸侯封建制是完全不同的,中央集权制在合,诸侯封建制在分。一种是合而治之;一种是分而治之。本质上全然不同。

(待续)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