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7日 星期一

  • 酌古鉴今:唐太宗说:“官员应以百姓之心为心”

  • 古诗精选今译:张说 诗二首

  • 千古义商张保皋(5):海盗阎长奇怪的举动

  • 《幼学琼林》笔谈(二十五):羊祜缓带轻裘

  • 天佑中华(六):春秋战国(4)

  • 在景点讲真相中提高心性



  • 酌古鉴今:唐太宗说:“官员应以百姓之心为心”


    秦自省

    一、行德爱民,民愿拼死效力!

    从前,秦穆公乘车外出,在半路上车子坏了,车子右边的马跑失了,被农夫逮住。秦穆公亲自去寻找,没有找到。后来,到岐山的南面,看见几个农夫,正在吃马肉。秦穆公叹息说:“吃了骏马的肉,而不马上喝酒,恐怕马肉会伤害你们的身体啊!”农天们说:“这里哪儿会有酒?”于是,秦穆公说:“我的车上有酒。”就派人去车上取来酒,让他们一一喝了酒,才离开。

    过了一年,秦、晋在韩原作战。晋国军队已经包围了秦穆公的战车,晋大夫梁由靡,已经抓住了穆公战车上左边的骖马,晋惠公的车右勇士路石,用兵器击中了奏穆公的铠甲。

    这时,曾经在岐山南面分食穆公马肉的农夫们,召聚来三百多农夫,用尽全力在秦穆公的车下,与晋兵奋战,于是大胜晋军,反而擒获了晋惠公回来。这就是《诗经》上所说的:“作为君王,就要公正无私,推行仁德,宽容大度,百姓才会竭尽全力为君王效力。”作为君王平时推行恩德,爱护人民。那么,人民就会亲附君王,就会愿意为君王拼死效力。
        
    二、作战凭什么取胜?

    长勺之战前,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与齐国作战?”鲁庄公回答说:“我对百姓施行恩惠时,从不吝惜衣食;祭祀神明时,从不吝啬祭品与玉帛。”

    曹刿却说:“要从根本上施行恩惠,老百姓才会心悦诚服,百姓安居乐业,鬼神然后才会赐福。如果能对民众广施恩惠,又能公平合理地处理政事,让官员致力于治理国家,让百姓致力于耕种;军事行动不违背农时,祭祀时用的规格不违背礼制;国家财用充足,朝廷与百姓都有丰厚的祭品来祭祀上天。果真这样,使用民力百姓没有不服从的,祈求上天,粮食没有不丰收的。现在您对百姓施的只是小恩小惠,祭祀时也只是祭品丰厚。小恩小惠不可能给普通百姓带来好处,祭品仅仅丰厚也不能说明全国上下生活都优裕。施恩不普遍,民众不会归心,祭祀不普遍,鬼神不会降福。我们凭什么条件,能打赢这场战争?老百姓要求的是财用不匮乏,鬼神希望得的是祭品丰厚,所以一定要从根本上治理好国家。”

    鲁庄公回答说:“我审理诉讼案件,虽然不敢说每一件都亲自过问,但必定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回答说:“如果您真能做到这样,如您所言。我们就有条件,取得这一仗的胜利了。假如平时心里时刻考虑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即使才智不够,但迟早是能达到目的的。”

    结果这一场战争打下来,取得一个中等的胜利。
       
    三、齐景公听从臣下教诲!

    景公问晏子道:“我想要和大臣们和睦、与百姓们亲近,该怎么办呢?”晏子回答说:“君王能得到贤臣并任用他们,与他们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听从他们的劝告之言,赦免他们的过失。任用大臣不能过份求全责备,使用近臣不能用自己所宠爱的人,不要因为自己的嗜好欲望而使大臣们的家穷困,不要亲近阿谀小人而伤害贤臣的心,臣下居家应不在外求取,就能自给自足,臣子侍奉国君应不以个人的亲疏来举荐贤人,这样君臣就能和睦相处了。征收赋税要轻,使用钱财要节俭,不能长时间地兴办工程。使用百姓不枯竭民力,百官设置适当,关隘集市只稽查而不征税,山川林地生产的东西,不独占它的利益。治理百姓,不要让他们无所适从;了解他们贫穷或是富有的状况,不要让他们处于饥寒交迫中,这样老百姓自然就亲附了。”

    景公说:“好,我听从您的教诲!”因此,下命令所有的臣子下人不准外人去亲近进谒的人;摒除梁丘据,不许他接受举报,百官的位置设置恰当,关隘集市只稽查而不征税;山林水泽允许百姓自由出入,做生意;冤枉举报他人的,才有罪;留在监狱里的犯人,也进行清理,平冤释放。
        
    四、为政施恩,民归如水

    鲁国正卿季孙氏,治理鲁国时,尽管杀人很多,也必求与他们的罪恶得当,尽管处罚的人很多,也必求与他们的过失相符。子贡评论说:“多么暴虐的国政啊!”季孙氏听到了这种评论,就去问子贡:“我诛杀人必求与其罪恶相当,惩罚人必求与其过失相符,可先生以为我为政暴虐,是什么原因呢?”子贡回答说:“你为什么不能像子产那样施仁政治理郑国呢?子产治理郑国,只经过一年,受罚的人就大为减少;经过二年,应受诛杀的人就绝了迹;经过三年,监牢里就没有被拘禁的人。所以深得百姓爱戴,人们就像流水趋下那样,自然地归附他,就像孝敬父母那样地尊敬他。在子产病重将要死去时,人们都感到痛苦,叹息说:‘如果有人能代子产去死该多好啊!’在他死后,士大夫在朝堂上痛哭,生意人在市场上痛哭,农夫在田野间痛哭。他们痛哭流涕,如同死了父母。现在,我倒私下听说在先生病重时,人们就高兴;而当先生病愈康复时,人们却担惊受怕。因为你要死了,人们就表示庆贺,因为你健康,人们就惧怕,情况已经是这样了,不是因为你为政暴虐,会是什么呢?”季孙氏听后,向子贡顿首拜谢说:“真心地听从先生的教诲”。

    五、曹操批准“赋税从轻,法令从宽”

    当时,曹操制订了新的法令,颁下州、郡执行,新法令比以前,严厉得多,而且当时征收绵、绢很急迫。为此,长广郡太守何夔,对曹操说:“古代的君王把赋税分为九等,以距京城的远近作为标准,而且根据归附早晚与治乱的情况,订立了轻典、中典、重典三种不同的刑法标准。我认为长广郡,应该按照归附较晚的边远地区施行法律,赋税从轻,法令从宽。民间的小事,由地方官员因地制宜,自行处理,这样做,上不违背朝廷正法,下可顺应百姓之心。等到三年之后,百姓安居乐业,然后再推行朝廷的统一法令。”曹操批准了这个意见。

    六、唐太宗说:“官员应以百姓之心为心”

    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问王珪说:“近代的君臣治理国家,大多要比古时的君臣拙劣。这是什么原因呢?”

    王珪回答说:“古时的帝王治国,志趣在于清静无为,他们想百姓之所想。近代的君臣治国,则只图损害百姓利益,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任用的大臣,不再是通晓儒术、经学的人。汉朝的宰相,没有一个不是精通一门经学的,朝廷如果有什么疑难问题,大多都能引经据典,作出决定。这样,人们就多懂礼义规范,国家的治理也就达到了太平。近代重视勇武,而轻视儒术,还夹杂着法令刑律,儒家的道德规范,已经遭到损害,淳朴的风气,受到很大的破坏。”太宗很赞同王珪的话,他强调说:“官员应以百姓之心为心。”

    从此以后,百官中,学识好,有长处,并懂得治国经邦、关惠百姓的人,大多都得到晋升,有的还多次得到提拔。

    七、“百姓现在是懂得报复了!”

    邹国与鲁国交战。邹穆公问:“我国官员已经有三十三人阵亡了,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死难的。杀了百姓吧,又不能杀那么多;不杀百姓吧,又痛恨他们眼见长官被杀,他们却不救。究竟该怎样处置他们好呢?”
        
    孟子回答说:“在遭灾的年头和闹饥荒的岁月,您的百姓中年老体弱的人,饥饿辗转而死于道旁沟中,年轻力壮的逃散到四面八方,这样的人差不多有千人了吧?而您的粮仓中,堆满谷物,库房中存满财宝,没有一个官员向您汇报,这都是因为居高位的人漠视百姓疾苦,还要压榨他们。曾子说过:‘警惕呀警惕!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的!’百姓现在是懂得如何进行报复了,您不要责怪他们。大王您施行仁政,老百姓才会拥戴他们的上级,才会为国家、为长官而效力至死。”
       
    八、“明其所欲,行其所善”!

    齐景公时,大雨雪连续下了三天而不止,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侧面的台阶上。晏子入宫拜见景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雨雪下了三天居然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笑。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的贤明君王,吃饱的时候能知道有人正在挨饿,穿暖的时候知道有人正在受冻,安逸的时候知道有人正在辛苦。现在,君王不知道百姓的疾苦啊!”

    景公说:“说得对!我听从你的教诲。”于是下令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饥寒的百姓。命令凡看见路途上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个乡的,看见里闾有饥寒的人,不问是哪家的,巡行全国统计发放数字,不必报他们的姓名。已任职的发给两月的救济粮,生病的发给两年的救济粮。

    孔子听到这事后,说:“晏子能够明白自己应做的事,景公能做他所喜欢做的事。(原文:“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

    (均据清代《渊鉴类函》)



    TOP

    古诗精选今译:张说 诗二首


    慧诚

    【作者介绍】

    张说(667—730)字道济。洛阳人。武则天时,应诏举对策得乙等,授太子校书,参预修撰《三教珠英》。武则天巡幸在外多时,张说上疏,谏请早日还都,“以罢不急之役,以省无用之费。”在长安初年,兼知考功贡举事,任凤阁舍人。佞臣张易之,诬陷御史大夫魏元忠,张说为魏元忠辩护,主持公道。违抗武则天旨意,被流放钦州。中宗时,任工部及兵部侍郎、弘文馆学士等职。睿宗时,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劝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玄宗)监国。张说得知太平公主等阴谋政变,便献佩刀于李隆基,劝其“先发制人,以除后患。”李隆基即位,拜中书令。曾奏请禁绝邪淫的“裸体跳足”的泼寒胡戏。开元七年(719),任并州大督府长史,慰抚少数民族部落。九年,与王睃一道,平定兰池州胡人康待宾的反叛。    

    中书舍人徐坚,以才高学深而自负,指责集贤院学士所用或非其人,而膳食供应太厚,于国无益,建议“罢去厨食”。张说反对徐坚的意见,指出:当时崇尚儒学,刊正典籍,并延请学者,讲求学术,集贤书院所起之作用甚大,可谓“所费少,而所益者大”!后罢知政事,专责集贤院文史之任。擅长文辞,用思精密,时朝廷诏制,多出其手,有(人称)“大手笔”之誉。并长于碑文、墓志,亦能诗。他的诗,清新朴实,凄婉抒情,不追求词藻华丽,尤以贬官时所作,更具特色。《全唐诗》存其诗五卷。(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事也。”笔者因此多说了几句)

     【原诗】蜀道后期  
    客心争日月,
    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
    先至洛阳城。(秋风比我还急归,它先到了!诗意新颖!)

    【今译】
    在外面, 哪怕早一天回家也行,
    从出来那天起, 就计算了归程。
    秋风啊,它急得不等待我,
    匆匆地已经先到了洛阳城!

    【说明】
    蜀道后期:就是没有按期回去,我落后于风。这时,诗人张说正出使四川,不知被什么事情耽搁了。唯其如此,才更显得思家的心切情殷。

    诗虽短,但短而尤佳!

    【原诗】 㴩湖山寺
    空山寂历道心生.
    虚谷迢遥野鸟声。
    禅室从来尘外赏,
    香台岂是世中情。
    云间东岭千重出,
    树里南湖一片明。
    若使巢由知此意,
    不将萝薜易簪缨。

    【注释】
    㴩湖山寺:即南湖山寺,在今岳阳市南。
    巢由:古代的隐士 巢父和许由。

    【今译】
    山林寂寂滤尽了俗念凡尘,
    空荡的幽谷里传来鸟雀啼鸣。
    清静的禅堂让凡人肃然生敬,
    香烟缭绕表现出人们祈福的虔诚!
    东岭的层峦自云间涌出,
    丛林的倒影在南湖历历分明。
    巢、由 如果能来这里,
    再大的鸟纱帽,也换不去这份幽情!

    【说明】
    这首诗是贬官岳州刺史时所作。虽写禅寺,但所恋的是湖山,且对信徒拜佛表现出了非常的钦敬。觉得簪缨(喻官职)不能换取萝薜(喻隐逸修炼的生活环境),流露出因为刚直而遭贬的不满,同时又十分旷达的情怀,坚心修炼,不愿做官;人各有志,清雅超凡!

    把上述两首诗,放在一起,可以想见诗人想回老家,敬礼修禅的坚定意志。



    TOP

    千古义商张保皋(5):海盗阎长奇怪的举动


    刘如

    阎长奇怪的举动在整个剧中非止一次,在弓福认出他的身份之前,他后来帮助过弓福进入紫薇夫人商团当护卫。弓福为摆脱武珍州放牧场奴隶的身份,听闻紫薇夫人商团每年有定期护卫比赛招收获得第一名的护卫,可以从此摆脱奴隶身份,于是逃出放牧场前去参赛,却因误了时间没能参加比赛,逃跑的罪过足以让他与郑年被五马分尸。阎长却帮助了他让他有机会成为夫人商团的护卫。之后又在弓福追杀刺客时,蒙面的阎长被弓福追上,弓福被他打败但奇怪没有杀他。

    后来弓福看清夫人与盗贼无疑,与夫人结下恶缘后被夫人卖给海盗头子李行道为奴运往唐朝又被送到了边防生死不知,阎长得知后对弓福表现出的友善与关切之心非常明显。他不远万里从扬州赶往唐朝沙漠边防要救出弓福,这个举动连他的手下都无法理解,为何他身为海盗会对一个少年时在清海认识的一个所谓的朋友如此珍惜看重,一旦被人知道身份,是十分危险的。但阎长对这份短短的友情超乎寻常的珍惜,以为可以隐瞒身份永远拥有,并越在往后对这份友情的渴求就越发强烈。

    剧中强烈表现这一点的便是弓福已经成为了薛平大人手下的护卫由于来找住在李行道商团的婷花被婷花的哥哥发现、雇来杀手将弓福用毒镖杀害、弓福中毒后被阎长救走那一幕。剧中对阎长救弓福的那一段刻画得十分细腻。他急切地找来大夫,大夫却说无法知道中的何毒,并且毒散全身,已经没有存活的希望。他将弓福安置在客店,四处打听,不惜一切代价要找到解毒高人。虽然海盗船上长大的阎长情急之下只会用刀剑架在人的脖子上逼迫大夫跟他走,一听没希望就要大夫的命,尽管他会的方法只有这些海盗中才用的手段,但救弓福的急切之情却表现的非常的真切感人,他的那句只要能救弓福一命花多少钱也不在乎的话语足以将他珍重弓福的心意完全展现在观众面前。

    《海神》在表现这个人物时,表现他隐瞒身份对弓福的那份十分矛盾又十分特殊的友情时,一直没有给观众解答他这份特殊的心态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直到最后阎长被弓福抓住要被判刑之前,才在与弓福的对话中说明了他当初这些不寻常的举动的真正的原因。他告诉弓福自己从小在海盗船中长大,是没有父母的孤儿,刚一生下来就被义父收养,从学步起就混在粗鲁的海盗中学习武艺,在遇到弓福教弓福剑术前,他从未听过有人用如此亲切的话语跟他说话,弓福说话的友善与亲切,求他教剑术时的话语深深打动了他,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开始厌恶自己身为海盗的身份与命运。这一段话的交待道出了编导对人性本善的初始之心的认识。人们看到这里会恍然大悟阎长当初对弓福那份友情的珍惜,更加深切体悟到那是阎长本性的流露与对人正常生活与幸福的渴求,但是他不知道怎样做才能真正拥有这一切美好。

    从未获得过正常家庭教育的他不懂得判断是非善恶,因此才在一次又一次的关键的人生选择上走了错路,一生都没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走向绝路的原因何在。他连要摆脱义父李行道的想法都几乎没有,更没有半点在义父的吩咐下杀人的罪恶感,只认为自己是主人手中的一支剑,不得不服从命令。他一生在妥协自己海盗身份与命运下渴求唯一的友情,渴求对婷花小姐唯一的爱慕,但是一边干着伤天害理的事一边追求人世间的美好与幸福是十分矛盾的。

    由于不能分清是非,他一生在海盗头子、自己的义父手下为非作歹,麻木的执行义父吩咐的每一件事,造成了他不断亲手将自己心中视为美好的东西、视为活着的希望与意义的东西全部毁掉的悲剧。事情的发展便是越往后越与弓福对立,直到要将弓福杀掉不可。因为弓福要走的路正好与他相反,注定要在商场在海上在沙漠成为对手。正邪势不两立,阎长一天不离开李行道就无法摆脱和回避助纣为虐的事情,用他超凡的武艺与才智干着世人忘尘莫及的罪恶,最终成为弓福立誓要铲除的对象。

    他的一生正因为出众的才艺没有用在正道上才显得如此的可悲。尽管张保皋最后原谅了他给了他机会重新做人,很可惜,他身边的人依然是海盗和利用他的奸诈权贵,在他被张保皋的正义之举感动缓解了他内心要杀张保皋为义父报仇的心时,身边的手下却责备他背叛义父不给义父报仇。他一生中这第二次选择又因为没有判断是非的准则而再次走错。他内心十分矛盾,不知怎么办才好时,他问自己手下白庆为何要跟着自己,白庆说没有理由,因为发誓跟主人就要尽忠到底。剧中表现这人生十字路口的阎长在不知做何选择时只能问手下的这段剧情令人感到莫大的悲哀。可怜阎长在第二次机会面前,凭手下的一个同样没有是非标准的海盗的话下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要对自己的义父尽没有道义内涵、没有任何理由的忠心,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罪大恶极的海盗头子,做出了刺杀张保皋的决定,从而走上绝路。

    该剧为了刻画这个特殊的海盗头目阎长悲剧性的一生,为了给人留下深刻惨痛的教训,刻画得十分细腻生动,观众在他的教训中永远会记住人活在世上受到良好的教育能明白做人基本的道德观念有多么重要,他本性并未泯灭,只是跟随海盗头子走的太远太远了,关键时刻又没有人在他身边启悟他点醒他,非常的令人痛心。

    阎长注定在弓福的成长过程中是一个与弓福形成对比的人物,这个人物被安排与弓福结下这样的特殊的缘分都是为了帮助塑造成就弓福正确的人生,所以两人走过的路,受到什么环境的熏染,受到怎样的人的教导,都会在剧中有很深刻具体的展现,都是导演有意为观众安排的剧情。

    那么我们再回到弓福救下婷花小姐被阎长放走那一幕。理解了阎长奇怪的举动后,我们接着弓福要走的路继续往下看。



    TOP

    《幼学琼林》笔谈(二十五):羊祜缓带轻裘


    刘如

    【原文】

    缓带轻裘,羊叔子乃斯文主将;葛巾野服,陶渊明真陆地神仙。

    【字词义解释】

    (1)缓带:放宽衣带。缓,宽松。带,衣带。
    (2)轻裘:轻便的皮衣。轻,简单方便。裘,皮衣。
    (3)羊叔子:即羊祜,(音护,hu)字叔子。西晋人,为官清廉节俭。
    (4)斯文:此指儒者或文人。
    (5)葛巾:葛布做的头巾。葛,植物名,茎皮纤维可纺织成布。
    (6)野服:乡居朴素的粗布衣服。野,民间。
    (7)陶渊明:即陶潜。东晋人,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

    【译文参考】

    羊祜不喜欢穿戎装,即使在指挥大军时依旧穿着轻便的皮衣,系着宽松的衣带,所以大家称他为斯文主将;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常戴葛布头巾,穿农夫的粗布衣,恬然安适,有如陆上的神仙。

    【读书笔谈】

    这一课,以西晋开国元勋的大将军羊祜和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为典范,讲述他们高洁守志,不会被功名利禄所束缚或动摇的节操德行,跟前一课的劝诫孩子们向古代帝王学习,懂得以俭养德的主旨一致。只不过,这一次举的是两位出身名门的儒者,他们是古代读书人完美形象的代表。气质儒雅,才德兼备。

    羊祜出身汉魏名门士族,祖辈历代为官,母亲蔡氏是汉代名儒蔡邕的女儿。家风以廉洁有德著称于世,到了羊祜,德行更是比先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的太原人郭奕赞叹他是“当代的颜回”。能与孔子最为节俭,以苦为乐的弟子颜回并肩,可见他的仁德天下闻名。连当时的敌国东吴名将陆抗都敬佩他,两人各为其主,都是荆州主将,一次陆抗病了,居然向羊祜求药,不顾属下怕对方下毒的劝诫,深信羊祜君子的为人,依然喝下羊祜送来的汤药,面对羊祜因宽厚仁义感化众多将士投降对方,陆抗不仅不妒恨,反而感服敬佩,内省自己更加注重信义。

    羊祜待人仁德,并非用作沽名钓誉的手段,而是深明儒学的教导。做事只问是否符合仁义之道,不计自身得失。比如正始十年,司马懿发动政变,大举剪除曹爽集团,与曹爽有关的很多人遭到株连。而羊祜的岳父夏侯霸就是其中一人。他岳父为逃避杀戮,投降了蜀汉。岳父的亲属怕受牵连,大都与其家断绝了关系,只有羊祜,毫不惧怕,安慰其家属,体恤其亲人,亲近恩礼,反胜过以前。由于他彬彬有礼,谦恭忍让,不居功自傲,待人公正,内心坦荡,不计较名利得失,也从不为子孙置办产业。所以不管是国君还是敌将,都十分敬重和信任他。

    羊祜十二岁丧父,孝行哀思超过常礼。奉事叔父羊耽也十分恭谨。当母亲和长兄相继去世,羊祜拒绝应召为官,服丧守礼十多年,以道素自居,笃重朴实,是真正的儒者。

    可见,他深得儒学教养的根本,以仁孝为本,才善用了一身的才华,获得后世敬仰,功名不求自得。

    学识渊博,举止儒雅,能言善辩,还文武兼备,这些世人最为看重的外在才智,几乎完美地集中到他的身上,所以世人多仰慕他的儒雅风度,其实他的这些气质,是正气主导才智的结果,他最值得人学习的,是仁孝,是廉洁公正,是践行道义的精神。

    至于陶渊明的人格,大家很熟悉,就不多说了。

    【说故事时间】

    位居宰相 清廉俭朴

    张俭,辽圣宗统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个性端正诚实,生活俭朴,穿的是粗布衣,吃饭只求填饱肚子,不讲究色香味。有一年冬天,天气严寒,他在便殿奏事,兴宗见他穿的衣袍十分破旧,就密令身边的侍卫,悄悄的用火夹在他的衣服上穿洞做记号。一年四季,张俭都穿着这件旧袍上朝,不曾换新。兴宗十分的感动, 问张俭原因。张俭回答说:“这件袍子我已经穿了三十年了,现在还能穿,何必换新呢?”当时的人生活奢靡,不知节俭,张俭在相位二十余年,注意清廉俭朴,以身作则,社会风气因而逐渐改善。

    宋朝名臣司马光,为人正直,崇尚俭朴。他在〈训俭示康〉一文中训勉他的儿子司马康,要以清白的家风相承。他认为俭素是一种美德,不要因为他人的耻笑而改变。司马光在文章中列举了历史上许多“以俭立名”的故事,例如:春秋时鲁国的季文子,当过三个君王的宰相,而他的妻妾不穿绫罗绸缎,他家的马不吃粟米。

    宋仁宗时的张文节,虽位居宰相,俸禄不少,但生活俭约,虽然别人讥笑他沽名钓誉,他也不在意。亲友规劝他要稍微随俗一些,张文节叹气说: “我现在的薪俸,即使全家锦衣玉食,哪怕办不到?只是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回到节俭很困难。我现在的薪俸哪能永久?生命哪能长存呢?一旦有了变化,家人已经习惯奢侈,不能立刻回到节俭,一定会失去生活依靠。倒不如不管我做不做官,活着或死了,家人的生活永远保持不变呢?”

    司马光藉着这些名臣贤相的故事,训诫儿子“俭素为修德的基础”,不仅本身要身体力行,更要告诫后代子孙,让他们知道前辈的风俗,代代相传。

     孔子说:“以约失之者,鲜矣!”又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意思是说“因为俭约节制而犯过失的人,太少见了。”“读书人立志求道,却以穿粗布衣、吃粗饭菜为耻,就不值得与他谈论正道了。”可见,真正的儒者,就必须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样,安贫乐道。仅仅善于文章和思辨,拥有才智,不是真正的儒者。一旦为官,最容易利用才智谋求权位,忘记儒者的根本志向——无私奉公,匡扶正义。所以,不断传承先人的德行,教育后人,最为重要。

    (注:据正见网传统文化教材《幼学琼林》改编,增加笔谈部分,以便理解课文内容)

     



    TOP

    天佑中华(六):春秋战国(4)


    石方行

    这个时代有两本书不能不重新提一下,那就是《山海经》和《穆天子传》,在《穆天子传》中写了周穆王西行去拜见西王母的事情。关于西王母的瑶池,我们要说明一下,在那时人的道德标准还算得上可以,最起码比现在高的很多。在这样一个状态下,就允许人们看到和接触到一些另外空间的情况,或者另外空间的情况对当时的人显现出来。而现代很多人就把“眼见为实”的观念极端化,把自己不能知道的都视为“迷信”或“谣传”,那是固步自封。那样根本不可能真正的认识人类的发展和宇宙的真相。

    《山海经》这本书大体上在这个时代系统整理出来,并在世上流传,到了晋代,郭璞才为其做注,人们才能更好的认识,即便是这样因为时代相隔很多事情那时人们已经不能领略其真意了。在里面提及很多传说、山川、河流、矿产、异兽等等方面,被称作“上古时期的百科全书”,到现代有很多研究山海经的著作不胜枚举。

    最近在“希望之声”网站上刊出一篇文章:“震惊!外国人拿4100年前的《山海经》当地图准确找到美洲四大山脉 战神“刑天”在非洲 西王母竟然是~”在文章中历数美国亨丽埃特•默茨 博士亲自验证《山海经》中的“东山经”部份记载与北美洲大山山脉相符;和无头的刑天氏在古罗马文献中古罗马学者著的《博物志》中记载:传说位居于古罗马时代的北非撒哈拉沙漠。无头人没有头,五官就长在胸部上。还有图片如下:


     
    (图一:刑天)


     
    (图二:丹麦Dalbyneder教堂壁画中的无头人(wikipedia/Malene Thyssen)该文对西王母的形像和身份也做了全新的探讨。)


    无独有偶,海外的《人民报》网站曾经刊登名为:“狗头人证实《山海经》是真实历史文献(多图)”文中,以在乌克兰境内的一只刚出生的狗头人身的怪物为例子,说明“《山海经》里说的那些怪物都真的存在过。 ……”

    在正见网2012年10月15日刊登的“美科学家发现神秘《山海经》中的奇异巧合”文中说,提到了“五藏山经”与人体的五脏之间的关系,以及七大洲各大陆地壳的形态与人体器官之间的关系。作者最后说:“除了亚欧大陆和肝脏所处的方向相反之外,所有的大陆在地球上的位置都和五脏在人体的位置相符合。难道古人看地图的习惯就是某一种暗示,或说是一种巧合?”

    在国内有很多研究者也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也结集出版了如《大洪水之绝秘档案》等等。也给人们提供一些新的思维角度。

    说到《山海经》咱再说说女娲,因为女娲的故事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很多作品中,屈原的《天问》、《庄子》包括《山海经》等。

    女娲我们前面说过,咱这里再说一则考古学方面的报道:《探秘:女娲造人与人类共有的祖先》文中写道:新华社报道称,考古学家在辽宁牛河梁遗址发现了很多古迹,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古迹都与女娲的传说有关,以致于有考古学家认为:女娲真有其人,女娲补天等事真的发生过。(详见大纪元新闻网2006年10月18日报道)

    在这个时期,有两个人诠释了“知音”的内涵,并成为名曲,这就是俞伯牙和钟子期共同演绎的“高山流水”。

    荆轲和太子丹共同演绎了易水壮士的“风雨潇潇兮易水寒,壮士归去兮不复还”的壮烈和洒脱。因为什么事情都不能是一个模式,所以那个时代刺客的表现也有很多种。这些咱就不一一细说了。有兴趣者看看《史记.刺客列传》。三闾大夫屈原演绎了问天索地忧国忧民的形像。

    在屈原的《天问》中涉及很多关于上古时期的神话故事。这说明屈原表面上是给人开创一种正直、忠君的文化形像。甚至与他有关的“端午节”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实际上,屈原是一种用修行的心态,探寻生命和宇宙的真谛。用自沉汨罗江来了却与楚王的一段因缘,同时也算是走完了自己的那段探索之路。

    (待续)

     



    TOP

    在景点讲真相中提高心性


    悉尼大法弟子

    第一次写稿投稿,给师尊汇报,与同修交流。

    我从2018年2月份开始上景点讲真相,到现在10个多月了。景点讲真相,不同于国内。能出来旅游的游客大多都是经济条件较好的人,许多都是改革开放的既得利益者,受中共欺骗宣传影响很深,而且出行前旅行社奉中共之命提前告知并恐吓游客不许接触法轮功,不许看真相资料等,所以讲真相不像国内好讲,难度较大。有的不听,有的讽刺,有的拿过资料故意扔到地上,有的指责谩骂,心性考验时时都会出现。

    比如有一天,有几位游客走过来,我迎上前微笑着对他们说:“先生您好,免费看《九评共产党》,明白真相有福报。”其中一人恶狠狠的对我说:“站一边去!”我还是微笑着对着他说:“了解了解真相对您有好处。”谁知他手指着我吼叫:“你站那边去,滚开!”我心被刺痛了,很不舒服,冷冷的回敬道:“这不是谁家的地方,你有什么权利叫我站在哪里!这不是你家里,这是澳洲懂吗?”对方被噎住了,不吭声走了。晚上回家怎么想都觉得不对劲,我们讲真相是为了救人,自己情绪被带动起来,争斗心出来了如何能救人呢?师父要求我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转法轮》),对任何人都要善,都要慈悲,“慈悲能溶天地春” (《洪吟二》<法正乾坤>),我错了。 从那以后,我调整自己,改变心态,牢记师父说的话,修炼人没有敌人,大法没有敌人。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游客,无论是什么态度和反应,接不接真相资料,都不动心,谦和、微笑、不卑不亢,愿意听就多讲,不愿听也要给对方留下大法弟子良好的风范。

    一天下午我去歌剧院广场去讲真相。在歌剧院大厅碰到一家人:一位母亲和女儿女婿带着小外孙。一位同修上去给小两口讲真相,我去给那位母亲讲。我面带微笑迎上前去打招呼:“您好!您是来旅游吧?”“是的。”“听口音您是江苏人?”“对呀,我是无锡人。您呢?”“我也是江苏来的,苏北人。”“老乡啊,真好!”我说:“咱俩有缘,在悉尼相见。看您很有气质修养,做什么工作呀?”回答:“我是大学教师,退休了。”我说:“真好,令人尊敬的职业。你工作一定很出色,是老共产党员吧?”回答:“是的,几十年党龄了。”我说:“您入党的时候举着拳头宣誓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把一生献给党!可是您看看共产党的各级官员,贪腐淫乱,祸国殃民。从邓小平、江泽民、曾庆红到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等,中共权贵家族哪个不是多少亿的财产,我们辛苦一辈子能挣几个钱?上不起学、买不起房、看不起病的都是老百姓。我们还发誓为它奋斗,把命献给它,我们是不是在做一件傻事!我们的命不能随便给这样一个腐败的党。我劝您把发过的誓言作废,从心里退出腐败党,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为自己生活,给儿女帮帮忙,多好!您说呢?”回答:“好,你说的对。”我接着说:“中共全面腐败,作恶多端,善恶必有报,将来肯定要遭清算的,您从心里退出它,将来大清算就跟咱没关系了,就不受腐败党的牵连了。您贵姓?”回答:“我姓杨。”我说:“那就给您叫杨珍退出中共,珍贵的珍,因为我很珍惜您能退党保平安。”回答:“好,谢谢!”我叮嘱她记住“法轮大法好,真善忍好!法轮功是佛法修炼,常念九字吉言会遇难呈祥保平安。”回答:“好的!”挥手再见!

    另外,景点讲真相,几十位同修分成不同的值班班次,各种临时变化的情况时有发生,互相配合很重要,有时协调同修顾及不上就可能出现差错,作为一名修炼了二十多年的大法弟子,我就会去默默的圆融它。比如星期日同修家里临时有事的比较多,景点去的人就比较少,有时就只有两个人,协调同修告诉我后,我就把自己家里的事情安排调节一下,星期天去景点值班讲真相。当几次星期天去发现人一直很少时,我就主动每个星期天去景点,把方便让给其他同修。周一至周五我本来一直是早上去景点,后来听协调同修说,周一下午景点人也太少,我就主动改变我的安排,又调节为我每周一下午去景点值班讲真相。总之,什么时候最需要人,我就会马上改变自己的计划去补缺那个最需要人的时段。我觉得我就是大法修炼中的一个螺丝钉,哪里最需要就随时补缺在那里。其他同修也都说我就是一个随时给景点拾遗补缺的不可或缺的人。作为一个老大法弟子,我觉得就应该这样默默的为大法付出,因为大法给了我好的身体,使我道德升华。

    十个多月的景点讲真相,对我而言,真是一个很好的修心去执不断提高的过程。

    谢谢师尊!叩拜师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