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手:(6)物理

丹牛


【正见网2001年03月23日】

现在的物理学与数学始终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早期,许多人同时涉足物理学与数学。如牛顿、莱布尼茨、彭加勒等,这是因为认识方式、手段导致的,而这些人的研究都深深根植于自己对世界的观念之上。

牛顿的机械论观念,持续200多年。他根据人直觉对空间的认识:均匀、连续、刚性,从物理学、运动学的观点出发,用“维”的概念创立了微积分、重力、地球引力的概念。还设想出了“理想状态”下的运动三定律。这时以至到20世纪的爱因斯坦年代,科学界对空间的认识完全还是公元前300年欧几里德的水平。

在牛顿之前,法国彭加勒就已经对这种研究出发点有了疑问,他想,如果我们存在的空间是“密度”呈1/(1-x)变化的,那它必将有个界限,而人永远意识不到且不能逾越。因为人跳不出去。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始终是跟随着数学的脚步。数学是世界观的反映,且只是描述世界的一种工具。指导现在这个数学的世界观,一直在这个空间之内。所以,数学一直只是描述这个空间的理的表现形式而不是实质,因为实质的理并不在这个空间。在这种工具的指引下,物理学能突破我们的空间吗?不能,因为即使是涉及到了另外的空间,也会被数学工具所否定。数学工具没有能力超越这个空间。现在的科学妄谈什么另外的时空,就跟蛤蟆论述如何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不是数学讲什么多少“维”的空间吗?这个“维”的概念完全是“眼见为实”的结论。爱因斯坦运用黎曼几何创立的相对论,已经否定了这种刚性的时间空间观念,并发现牛顿的那些定理只不过是一些特例。

世界有连续或者集合论认为的那种一个空间中的无限可分吗?没有,这个世界是不同的粒子组成的世界,时间究竟是不是连续的现在的科学看不到、证明不了、也没有重复检验过。到现在科学也没有认识到电子的确切运动方式,只好说是“电子云”,在原子核周围的出现是“概率性”的。

牛顿的运动三定理出发点是,相互作用的条件(参数)可以彼此孤立开来,条件是“真空、理想状态”。没有人能找到“真空”,没有人能实现“理想状态”。

爱因斯坦的狭义、广义相对论也是基于若干的假设:惯性系、光速不变、光速不可超越、能量守恒、有自然法则等。虽然这些仍然是假设,仍然有问题,却终于真正地突破了人眼的直觉的认识,所以他就走到了别人到达不了的巅峰:重力、引力不存在,是时空弯曲造成的假象; 没有牛顿认为的时空存在。

可是牛顿的世界观目前仍然代表着绝大多数人的世界观。常人的观念就是:经验、金钱、物质可以“越积累越多”(连续)、“循序渐进”(均匀)、“规圆矩方”(刚性); “我们的落后是历史造成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师父讲过,人所认为的这种大小远近是不存在的,宇宙中没有这种东西。而物理学所立足的观念、所借助的数学却完全是这种观念带来的。物理学、数学是现在这个科学的核心,也就是所谓的基础科学。那我们认识的一切:经典力学、热力学、光学、电学、核物理学、天体物理学,以至化学、生物学,不都是这样的吗?看一看我们身边的一切,不都是这些带来的吗?!看一看我们的思想意识,不都充斥着这一切的观念吗?!师父在《论语》中讲,“现在人类科学的指导思想对于它的发展研究,只能局限在物质世界之内,当一种事物被认识了才去研究它,走这样一条路。”

如果这种观念、科学是对的,那么根据它所制造的这一切就应该是和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如树木、花草、飞禽走兽)一样精妙、和谐。其实没有。我们制造了可用的塑料,却再也不能让其回归自然;我们发明了化肥,却带来了可怕的污染;我们建造了众多的大坝,却没有一个不带来灾难;我们发明了火药、能利用核能,却在战争中杀死了那么多人命;现代机械出现,能源枯竭;复印机带来办公的革命,却直接导致纸张的空前浪费,原始森林遭到毁灭性的砍伐;达尔文的进化论承认人和人之间竞争的“合理化”,你争我夺、尔谀我诈,斗争哲学甚嚣尘上;克隆技术直接导致人伦的混乱。

人当然可以忽略桃子上粘满的毒药,如果他一定要忽略的话。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海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