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文 拾珠玑】老翁井铭 (苏洵)

幸紫


【正见网2011年04月14日】

【白话试译】

嘉佑二年,我为亡妻选择坟地,寻得武阳县安镇山一处。山的起点非常高大雄伟,由东北方向迤逦西南。它的末尾分为两股,山势回转,四面环抱。有泉水汇集成溪流,从两山之间涌出。靠右侧山岗的北边,流泉蓄积成为大井,每天可以供应一百多家的饮用水。占卜的人说,这儿属吉祥之地,按《葬书》上说,这里是神仙的居住所。一般来说,水的流向经常与山同行,泉随山走,山势终止而泉水清澄。这里的泉水,是山脉精气所聚,那气势、力量由山自远方带出,一切都凝积在这儿而不外流,所以安葬这里无害,不需多虑。

一天询问泉旁百姓,都说:这儿叫作“老翁井”。问他们这个名字的由来,说是:数十年前,每当月夜,天开地朗、山空月明的时候,常有一苍颜白发的老人,在泉上坐卧休憩,走近时,他就隐没到泉井里,再也看不见了。大概这样的传说由来已久。于是我便在泉旁修建一座亭子,又砌石作井壁,来防止突然间积水成潦。此后常常优游其间,酌泉水而饮。以期望能见到所谓“老翁”的人,来证实这个传说是否可靠。可是我又怜惜他常年生活在荆薯、岩穴之间,历经千年依然没有人知晓与了解。直到今天才遇到我写了这篇短文,而后方能得以传扬于永远。于是就作铭说:

山头起于东北,似两翅伸向西南。涓涓泉水,汇积满溢而喷涌。再收拢敛聚而成大井,可供万人饮用。汲井之人告诉我,有个老翁住这儿。可乡里间并无此人,不知道这位是谁?山中寂静空旷,他或许会长啸而嬉戏,更历千万年不改其志,是如此的洁身自好。又有谁知道这些呢?直到现在遇到了我。我与你相同,一心向道,将从此不泯不灭。像这泉水一样,不溢也不竭,直至千年而不朽。

【原文】

丁酉岁(宋仁宗嘉佑二年,西元1057),余卜(占卜适宜的意思)葬亡妻(苏洵妻程夫人),得武阳安镇之山。山之所从来(是说山脉的源头)甚高大壮伟,其末分而为两股(山脉分为两支),回转(山脉伸展到远处又弯转回来)环抱,有泉坌(坌通“坟”,凸起的样子)然出于两山之间,而北附(近)右股之下,畜(积,今字作“蓄”)为大井,可以日饮百余家。卜者曰:吉,是在葬书(注1)为神之居。盖水之行常与山俱(同),山止而泉冽(泉水清澄),则山之精气势力自远而至者,皆畜于此而不去,是以可葬,无害。

他日,乃问泉旁之民,皆曰:是为老翁井。问其所以为名之由,曰:往数十年,山空月明,天地开霁(本指雨止,引申有开朗的意思),则常有老人,苍颜白发,偃息(卧息)于泉上;就(接近)之,则隐而入于泉,莫可见。盖其相传以为如此者久矣。

因作亭于其上,又?(修治井壁)石以御水潦(积蓄的水)之暴(突然间、急速),而往往优游其间,酌泉而饮之,以庶几得见所谓老翁者,以知其信否。然余又悯其老于荒榛(树木丛生之谓)岩石之间,千岁而莫知也,今乃始遇我而后得传于无穷。遂为铭曰:

山起东北,翼(像鸟的翅膀一样分开)为西南。涓涓(细小的水流)斯泉,坌溢以弥(水深满的样子)。敛(收积)以为井,是饮万夫。汲(取井水)者告我,有叟(老年人)于斯。里无斯人,将此谓谁?山空寂寥(寂静空洞),或啸(用口所发出的清越而舒长的声音)而嬉(游戏)。更(经历)千万年,自洁自好。谁其知之,乃讫(终止)遇我。惟我与尔,将遂(原为显达的意思,这儿是说将留名于世)不泯。无溢无竭(尽),以永千祀(即千年)。

【心得体会】

铭,是古代散文文体的一种,多刻在器物上面,如鼎铭、砚铭,也有刻在石头上的。用来表示称扬与警戒的意思。

本文选自《嘉佑集》卷十四。从“丁酉岁”起到“遂为铭曰”,是《老翁井铭》的序,后面四字一句用韵文所写的是铭。

文中记述苏洵亡妻程夫人坟地的情形。序与铭所写的是同一的事物。序用散文书写,铭用韵文来统括全篇,前后两部分各具特色,并且相得益彰。由“今乃始遇我而后得传于无穷。”与“惟我与尔,将遂不泯。”的文句,可以看出作者不仅有自视不凡的风骨与神气,且早已步入“不修道已在道中”的初阶境界了!

所谓民间传说,即是在市井小民、贩夫走卒间,茶余饭后口耳相传的史实流传至今,现在我们把它称为“轶闻”、“传说”或“故事”、“奇谈”。其实它的内容、架构是有根据的,是眼见为凭的,绝非空穴来风──因为古人道德高尚,诚信不欺,一诺千金,不是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事绝对不可能瞎掰;他们笃信三尺头上有神灵,善恶有报是天理,因此不会恶意撒谎;再说啦,胡吹乱盖这些子虚乌有的事,对自己来说没啥好处,所以这些民间传说的可信度,实在毋庸置疑。只是在人传人、口传口当中,有人加油添醋、有人画蛇添足因而丰富了情节、增添了趣味,可架构仍然不变,是有根有据、是有人实际眼见亲历的。

所以“老翁井”,是那位苍颜白发的老人,静修之所,这是肯定的;而苏洵亡妻选择此地安息,是有福的──神之居所嘛!只是汲水之人一多,嘈杂干扰纷至,因此那老神仙就开始避世而不再出现,再加上苏洵那种建亭、修井、悠游的做法,更是增添了无数尘垢,修炼人躲都来不及哪。

凡人总以“同理心”去推测一切,以为人人都该那样、事事都应如此,其实不是那回事。由文中,我们可以领略到那仙气氤氲、空灵袅绕、出没无常、临泉而卧、对月长啸、避见世人的神仙行径,跃然纸上,当然你就知道人神之别的所在了!所以神是不沾染世俗的,是出世的;所以古时修炼就是清修、静修、独修,摆脱尘垢、洗净污浊、提升心性而返本归真呢。

【作者】苏洵(西元1009-1066),字明允,世称为老泉,眉山(四川)人。仁宗朝入京,得识欧阳修、韩琦,任校书郎。为文喜作纵横家言,雄奇苍劲,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着有《嘉佑集》。

【注1】葬书:书名,凡一卷。旧本题晋郭璞所撰,但《晋书 郭璞传》中没有提到这本书,所以这本书大概是后人依托的。此书分内篇、杂篇。有吴澄校本。内容是在于讲究坟地的形势。后人尊崇这种说法,改名为“葬经”。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