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之蛛丝马迹

细雨


【正见网2011年02月27日】

纳西人喜依山傍水而居,至今泸沽湖、丽江拉市坝子的居民都沿袭了这个特点。其实丽江坝子的居民也不例外。丽江坝子原为一个湖,最早的居民沿山脚和湖滨之间地带聚居。白沙、龙泉、大研镇的部分地势较高的区域为当时重要的聚居区。而坝子的中心区域则为湖体。

在木氏土司的时代,曾经发动当地百姓疏浚湖水。疏浚的出水口在坝子东南部,全坝子最低处,纳西地名叫“巴卧”,汉译“青蛙聚集的地方”。疏浚之后,露出大量的可耕地。木氏土司就分给了当时的纳西子民们。所以坝子中心较低洼区域的传统村落,无一例外,都是湖水疏干以后的第一批居民点。比如黑龙潭以西约四公里处有一个大居民点,当地人称“律赫”,汉译为“湖中心”,现汉名“中海村”。该村头有一颗古皂角树,直径近两米,据说就是最早建居民点时种下的,至今犹在。该村东面约半公里原有一沙丘,“啥高卧”,汉译为“沙丘”。该沙丘高出周边农田约二十米,现已变为水库坝体一部分,传为疏浚之前木氏土司的钓鱼台。

按常理,既然坝子中心原为湖体,疏浚区域应该没有更早的人类活动遗迹。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我母亲讲,她曾见过有人建房挖地基,在地下以一米多处居然挖出成片卵石镶嵌的地坪。她还讲挖河的时候,曾挖出碳化了的大树根,估计是很早以前树木的。我有一个邻居七十多岁了。他讲曾在青龙河西面参加开挖排洪渠的时候,在地下两米处挖出成层成带的瓦片和碗片。我的侄子也讲,至今在青龙河以东的农田区域耕作层中见有碗片广泛分布,有些碗片质地细腻,与现代的瓷器相当,但花纹风格迥异。我小时候,也曾数次见过离地面一米左右的地方挖出一窝一窝的古贝币。这些贝币表面已明显风化,但是形状完整,背面的穿孔仍十分清楚。以前这些区域肯定也有人居住,也有树木生长,但显然是在变为湖之前的事啦!

我不是学考古的,但这些遗迹,还是令我想起了“大洪水”的传说。根据纳西经典《东巴经》记载,大洪水发生之前,“人类的恶行污秽了山川,污秽了大地”,上天用洪水惩罚人类,结果纳西先民也差点绝种。今天的纳西人和其他周边的一些兄弟民族,是先祖“崇仁利恩”与天女婚配重新繁衍起来的。

如果这一切是真的,今天纳西土地上似乎又在重演“大洪水”来临之前的那一幕了,危险哪!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