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夫妻尽忠孝 神草施善报(外四篇)

华翰


【正见网2010年07月30日】

一、饮食不忘亲

赵宣子要到绛地(今属山西)去,途中看到在桑树下,睡着一个饥饿的人。

赵宣子送给他两块干肉。他十分感激,拜谢接受了,却不敢吃。问他是什么缘故?他回答说:“我有老母在家,我想把这么好的干肉,拿回去送给母亲食用。”赵宣子于是又另送给他两块。

那人如获至宝,再次拜谢而去。

二、骨肉不可负气失欢

至亲骨肉之间,彼此翻脸失和,有的仅仅起源于极为细微的小事,而结果闹得不可开交。这种状况,只是由于双方各自负气不相让,不愿先退一步。

骨肉至亲朝夕聚居一处,不可能没有一些失和之处。失和之后,如果有一个人,能够首先放下架子,与对方平心静气的交换意见,那么彼此往来交际,就会复归于好,如平时一样。

这个道理,敬请世人深思。

三、夫妇尽忠孝,神草施善报

储福是明代洪武初年的无锡人,作为戍卒,服役在“燕山卫”的军营中。他平生倾慕颜真卿(见注)和文天祥的为人气节。

建文末年,燕王(明成祖)起兵靖难,储福带着母亲、妻子逃离燕王所在的“燕山卫”。等到明成祖攻入南京,即位称帝之后,下诏登录原来逃离卫所(即“燕山卫”)的戍卒,重新入伍,储福仰天哭号说:“我虽然是一个地位卑贱的士兵,按照道义,不能归顺叛逆(储福认为明成祖是抢夺帝位,属于叛逆)。”于是日夜呼号,不食而死。

储福的妻子范氏,年仅二十岁,事奉其婆母十分谨敬周到,每次哭泣悼念其丈夫,都要走入山谷之中,因为不想让婆母听到自己的悲哭之声。

她与婆母,家计贫乏,无法维持生活。有一天,在她前去山涧小溪边洗衣服时,发现溪边有很多可用来编织席子的草,于是,她经常割取这种草,织席卖钱,来赡养婆母,家庭生活渐渐丰裕,得以较好的孝养婆母,继续生活下去。

婆母去世后,范氏就在婆母的坟墓旁边,结庐居住,活到八十多岁,才故去。

范氏去世后,可用来编织席子的那种草,从此不再生长了。

当地的百姓,都认为储氏夫妇,是道义高尚的人。而那种草,就是上苍独赐给范氏,以活其家、以全其志的神草啊!

注:

颜真卿:709--785年,唐临沂人。开元進士,曾以平原太守起兵抗击安禄山。官至刑部尚书,封鲁国公。后被叛贼李希烈所害。他又善书法,为世所宝,人称颜体

四、 父在不受官

本朝(明朝)的徐玩,生性纯孝,其母去世,父亲也染上了危险的致命之疾。他于是熟读各种医书,摸索出治病的良方,把父亲从痼疾沉疴中,挽救了回来。

徐玩共有叔伯兄弟六个人,视为同胞一样;他抚养孤苦的侄儿,如同自己的儿子一样;他教育自己的外甥,就像教育自己的孙子一样。

后来上司要他以贡举的途径,赴礼部参加考试,進而授予官职。徐玩却坚持不去,并说:“我父亲还健在,我平日外出回来稍微迟一点,父亲就要倚门等待。我何必还要丢下父亲在家,辛苦跋涉三千里,参加考试以换取一官半职呢?”

五、“余虽小人,何忍杀义士!”

杜林:东汉人,字伯山。博学多闻,时称通儒。初客河西,逼于隗嚣而不屈气节。后被光武帝刘秀召为侍御史。官至大司空。

杜林的弟弟杜成去世后,隗嚣(见注)允许杜林扶灵柩归葬其弟杜成于故乡。杜林走后不久,隗嚣又反悔了,心想:不可放走了杜林!于是,他命令刺客杨贤,前去追杀杜林。

杨贤追上了杜林以后,看到杜林竟亲自推着小车,正在悲痛、辛苦的运送着弟弟的灵柩回乡。杨贤于是感叹说:“当今天下,有谁能够象杜林这样行义呢?余虽小人,何忍杀义士?”

于是,决定拒绝执行隗嚣的命令,急忙逃走了。

隗嚣:东汉成纪人,字季孟。王莽末年,占据陇西,称四州上将军。先附更始,旋归刘秀,后又叛附公孙述。最终为汉军所败,奔西城而死

(以上均据郑瑄《昨非庵日纂》)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