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三次发展

小岩


【正见网2010年04月28日】

我太太总在我耳边唠叨:你写的东西谁能看得懂。我说爱因斯坦所写的东西据说最初只有十三个半人能看懂,也不防碍他写呀!她说:你就不能写点别的?我说:我们是搞企业的,写点儿别的还不会。她又说:这么长的东西谁会看呀?我说:这倒是,现在没有几个人有耐性愿意看这么长的东西了。她说你不如写点儿大家愿意看的。好吧,那咱就写点儿大家都愿意看的吧。

这个够喜闻乐见的吧,够通俗易懂的吧。企业的三次发展,或者说,企业的三次创业,也就是企业的三次生命,也就是综观企业完整的一生,企业应该有的三个大的生命周期。第一次创业就是企业从开始到十几亿或者几十亿的规模,因行业可能会有所不同,从十亿到几十亿不等。第二次创业,就是从十亿、几十亿到百亿或几百亿的规模。第三次创业就是几百亿以上的规模。就象有的咨询师讲:超过二十亿的别问我,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他很坦诚,他只是企业一次创业的咨询师,当然他应该会有很多客户。

一般而言,也许每一百家企业,或者几百家企业,才会有一家成功的走过第一次创业。然后,大约每二十家企业才会有一家企业成功走过二次创业。再然后,可能每十家企业会有一家走过三次创业。当然这不包括国有四大银行和中石油、中石化这种假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它们是不可能有什么思想的。换言之,不是所有企业都可以成功的,或者说,不是所有企业都可以成长或发展的。

概括地讲,第一次创业,往往解决的是术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成功的解决了企业聚焦的问题――拿人体来比喻,解决的是人的手脚的问题 ,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企业的“第一捅金”,或者“一招先”时代。但是,它不可能永远这样走下去,它一定会遇到“增长的瓶颈”。这就需要企业進行第二次创业。第二次创业实际上应该解决的是系统的问题,也就是解决模式的问题――拿人体来比喻,解决的是关于头脑的问题。而由于历史机缘巧合,有些人确实会糊里糊涂的成功,这指的是第一次创业,有人却想“将错误進行到底”,这是不可能的。不是有一首歌词吗,“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就是指的第二次创业,它需要思考、需要设计。第三次创业解决的是系统升华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企业修炼的问题――拿人体来比喻,也就是要解决心性的问题。修炼,是西方文化中本来没有的,你别看有人把彼德・圣吉的书翻译成五项修炼,其实西方文化中根本没有修炼的概念。要想了解企业修炼,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是修炼文化。彼德・圣吉在南怀谨那里也没有找到答案。因为释迦牟尼当年都没有讲这个法,他没有讲功的演化,他只讲了戒定慧的法门。而且,用“止观法门”代替释迦牟尼的戒定慧,这本身就是乱法,并不是什么“发展”。此是后话。

有人说:你说的也太结论化了。是的,确实是这样。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愿意写短文的原因,因为它只能是结论性的。它不给你讲理的空间。这个系列,我原本要写至少四篇文章,第一篇是理论性的,已经在正见网上发表了,题目是《揭示善的力量;当耗散结构理论遇到水结晶实验》,有二万字。我现在正在写第二篇文章,是关于企业商业模式的,是关于企业第二次创业的,现在已经写了五万多字,估计完稿时会有七、八万字。然后计划写关于企业第三次创业的文章,再回来才是写关于企业第一次创业的文章,关于第一桶金,也就是原罪说还是性本善的问题,这是我的计划。因为如果一上来就写第一桶金,它会离大法法理远,它会误导读者,所以我选择了先从企业第二次创业入手,先从企业成功的商业模式入手。

我也是逐渐才认识到这些的,我首选认识到企业从小到大,那是发展。后来我认识到发展不是一个数量问题或规模问题,而是一个结构问题。再后来又认识到不同的规模需要有不同的载体,或者有不同的容器。再后来才认识到企业一次发展、二次发展、三次发展的问题。而越发展,就越由精神力量所决定。再后来呢?还不知道呢,现在就只认识到这个程度。

本文就算是这个系列文章的小广告吧,这样也许大家才愿意看,有个期待吧!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