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为官一世 两袖清风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10年03月20日】

【原文】

时宋故官礼谒大府,必广致珍玩,希宪(1)拒之,且语之曰:“汝等身仍故官,或不次迁擢(2),当念圣恩,尽力报效。今所馈(3)者,若皆己物,我取之为非义;一或系官,事同盗窃;若敛于民,不为无罪。宜戒慎之。”皆感激谢去。
希宪疾久不愈,十四年春,近臣董文忠言:“江陵湿热,如希宪病何?”即召希宪还,江陵民号泣遮道留之不得,相与画像建祠。希宪还,囊橐(4)萧然(5),琴书自随而已。

(出自《元史.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三》)

【注释】

(1)希宪:廉希宪,字善甫,布鲁海牙子也。幼魁伟,举止异凡儿。十九岁入侍忽必烈王府。至元十七年(1280年)十一月十九夜病逝,享年五十。追封为魏国公,谥号文正,又追封为衡阳王。
(2)迁擢:提拔,提升。
(3)馈(音愧):赠送。
(4)囊橐(音驼):包裹东西的器具。
(5)萧然:冷清寂静的样子。

【语译参考】

当时宋朝旧官吏到江陵府拜见廉希宪,一定带去很多珍宝奇玩,但希宪一概拒绝,并且告诉他们说:“你们仍是旧朝官吏,又没按照寻常次序提升,应当记住皇帝的恩惠,尽力报效。现在所赠送的东西,如果都是你们自己的,我拿了就是不义;如果关联到官家,这就如同盗窃一般;如果是从百姓掠夺而来,不能说不是犯罪。应当警戒谨慎呀!”这些人都十分感激,谢罪而去。

希宪病了很久没痊愈,至元十四年(1277年)春天,近臣董文忠说:“江陵潮湿天气又热,希宪的病要怎么办?”皇帝听了,马上召希宪回京师,江陵百姓挡住道路号哭,也没能留住他,于是共同给他画像,建了生祠。希宪回京师,行装很少,只有随身携带的琴书而已。

【研析】

廉希宪是汉化的维吾尔人,笃好经史,常手不释卷。其中心思想深深受到汉文化的薰陶,行之于外当然是传统的道德观。元世祖忽必烈施政注重汉化,所以他对廉希宪十分倚重,听到他生病,江陵气候不利其病情,马上召回京师,下诏名医给他看病,他也不忘以医進行讽谏。因为忽必烈接受他的建议,在关中的一些措施,博得了汉人地主儒生的广泛支援。而他为官颇能注意民间疾苦,是个清廉能替百姓着想的人,所以江陵百姓舍不得他离开。异于其他官员,他不贪、无私,能拒绝宋朝旧官吏的贿赂,并晓以大义,令他们心蒙感激。他的大节,如同他告诫儿子的:“大丈夫见义勇为,祸福于己在所不计。”充分展现读书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两袖清风的书生本色。

【延伸思考】

1.要拒绝别人的赠礼,需要智慧及不贪心,如你面对此问题,会如何处理?
2.面对同样问题,不同人因应之道,有时却出现两级反应,你认为其原因为何?请说明之。
3.廉希宪是少数民族,接受汉化后,如同汉人一般,请你就此论教育的功能。

【参考资料】

1.《二十六史精粹金译下》门归  主编  建宏出版社  1994年8月出版
2.《白话续资治通鉴》(第十一册)沈志华  主编  建宏出版社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