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小节”当小事

同心


【正见网2009年11月03日】

第一次出国,没曾想来到了泰国。在印象中泰国香米很出名,但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后,发现这里的人文环境更好。比如从大陆过来的人在个人小节上很不注重,说话声音大、公车抢座、开车互不相让等等很多在中国大陆很常见的,在这里就很少见。更主要的它还是一个佛教国家,全民族的精神信仰,正好给我们从大陆过来的人提供了一个修炼个人修养的好环境。

在大陆生活过的人,很多习惯已经形成自然,自己都不认为是陋习了,常见的现象如公车抢座,在国外就很少见到,这在大陆是司空见惯,汽车之间、汽车与行人之间都很礼让的,行人到了路边,司机会主动停下来礼让,行人点头示意安全通过,很多点滴小事中都有我们要学习的东西。比如没修炼之前,哥们义气关系不错,進对方房间,不敲门打招呼推门就進,或者两人正交谈,自己没头没尾的插话打断对方交谈,都是只顾自己感受不考虑对方能不能接受的陋习。还有我们出去洪法做功法表演,在场地中炼完功两只脚一伸,或者同修在台上炼功,有些同修在台下,拿个照相机旁若无人的来回照相,看似很小的事,他不仅体现出自己的个人修养,甚至会影响到救度众生。

其实古人对礼仪很是注重,上至朝廷礼部法典,下至百姓非礼勿动的小节,很多都贯穿着由外在的“礼”来约束个人的行为准则,我们可以从很多历史资料中了解到古人的一些礼仪示例,如非礼勿动,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起贪念,不是礼仪上的人际关系不为之,以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在细微处,说话语气平和,待人处事很友善,甚至喷嚏、打哈欠都用手掩着,各种礼仪上行下效,细致入微。

古人用礼来约束个人的道德行为,而我们大法弟子用法作为衡量标准,前者是外在的后者是内在的,一个是常人层面的,另一个是从上至下贯穿一切层次的法理,所以我们应该修炼的更全面更扎实。

刚到泰国时,看到有个别同修房间物品摆放的杂乱无章,甚至无处下脚,房东对此也很有微词,以致给大法弟子的形象造成影响。这里举个自己经历过的事例,我们几个同修在一起工作,早晨洗漱完准备吃饭,同修A指着同修B在墙角一堆长时间不洗的衣服说:这堆衣服从表面空间看是一对脏乱不堪的衣服,在另外的空间它们体现的是生命,是自己空间场没有归正的生命。我当时想起了自己的床被还没有收拾……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虽然在部队自己在这方面严格要求过,但法理是不清的。

以前跟同修交流,谈到具体的小节问题时,对方下意识躲闪或转移话题,最后也坦言自己在这些小节上很多都没有做到,跟其他同修谈起这个话题,有的也是不屑一顾,如果我们细挖挖那个根,那是观念,那是习惯势力在抵触,因为常年在邪党文化的环境中熏染,五千年的礼仪之邦遗留下来的传统美德遗失殆尽,剩下了一些表面东西也很难规范人的道德行为。但是大法能归正一切,所有沾染的糟糠糟粕的东西,在修炼过程中都会去掉,因为那也是未来修炼人的参照,法中所要求的。

在“小节”上,有些看似小事,其实里面包涵了很多我们修炼的因素,它体现出修炼人做事能不能考虑对方,能不能在一个环境中立足,说远一点,能不能给未来人奠定一个好的修炼基础,作为一个修炼很全面的大法弟子来讲,把这些已经看作是修炼过程中的一项内容了。师父在《精進要旨》中讲“怀大志而拘小节”。我们在修炼中做到事无巨细,小节是慢慢养成的,只要想去,自己只要注意它,在修炼过程中就能够消掉它。

以上只是个人的浅显之见,不妥之处请同修慈悲指正。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