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99):巢关蒯相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09月10日】

巢(ㄔㄠ?)。(cháo)

【历史来源】

1、出自上古有巢氏。在古代,中原地区林木茂密,野兽很多,经常侵扰人类。后来有人发明了在树上构造木屋,从此人们在睡觉时就不必担心野兽的侵袭。于是大家把这个人称作为圣人,推举他为部族首领,号称有巢氏,他的后代便以巢为姓。大禹时封有巢氏的后代建立有巢国(今安徽省巢县一带),历经夏、商、周三代,世代借为诸侯。春秋时期,楚国灭了巢国,巢国的公族后代便以原国名为姓。

2、以地名为姓。夏桀被商汤打败以后,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巢县西南),后来死在那里。他的子孙有些则居住在南巢,便以地名为姓。

【郡望】

彭城郡:西汉地节元年(西历前69年)将楚国改为彭城郡。治所在彭城,相当今江苏省徐州市一带。

【堂号】

1、辞禅堂:尧帝时有高士巢父,隐居山林,以树为巢,不谋世利。尧帝以天下让他,他坚辞不受,遂名“辞禅堂”。

2、巢氏的主要堂号还有:“礼仪堂”等。

【历史人物】

巢父

尧为帝时,有个隐士名叫巢父,同当时的名士许由是好朋友,是阳城(今山西洪洞)的大贤,山居不营世利,在树上筑巢而居,时人号曰巢父。

尧曾经想把帝位禅让给巢父,但被巢父谢绝。尧又想把帝位禅让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躲到箕山脚下去种地;尧又请他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颖水边去洗耳朵,表示不愿听这种话。

这时巢父正好牵着牛走过河边,他问许由为什么洗耳朵,许由说:“尧叫我去做九州长,这种话弄脏了我的耳朵,所以要来洗一洗。”巢父听了冷笑一声,说:“你如果住在高山深谷之中,不与世人交往,又有谁会来打扰你呢?现在你这样故作清高,其实是为了沽名钓誉,我还怕你洗耳朵的水弄脏了我的牛的嘴呢!”说完便牵着牛到上游去饮水了。


关(ㄍㄨㄢ)。(guān)

【历史来源】

1、源自于颛顼帝的后裔关龙氏。颛顼帝是黄帝的孙子,有圣德,为五帝之一。帝舜时,颛顼的后裔董父为舜养龙,被赐为豢龙氏。上古时豢与关二字互相通用,所以豢龙氏又写作关龙氏。到夏朝末年夏桀在位时期,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大夫关龙逢苦苦劝谏,反被杀害。后来关龙逢的后人把姓简化为关氏,并尊关龙逢为关姓的始祖。夏人的活动范围主要在河南、山西等黄河中下游地区。夏朝的国都曾设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方)。据说,关氏的始祖关龙逢,便是当时的安邑人。换句话说,关氏家族的发源地也就在这里。

2、以官名为姓。关尹即守关的关令,春秋时期老子见周王室衰败,欲离开周地西游,走至函谷关时,负责守函谷关的关令尹喜,再三请求老子为其著书。老子就写了《道德经》。传说尹喜将此书传播于世后,也随老子成仙而去。尹喜的后人就以其官名为氏,称关氏。

注:这一支关氏主要是繁衍于山东、江苏的交界之处。

3、出自于少数民族改姓为关。如清朝满族姓氏瓜尔佳氏和乌扎拉氏的后人有改姓为关的。如嘉庆年间延绥镇总兵关腾,为镶黄旗瓜尔佳氏。道光咸丰年间黑龙江副都统关保,为正黄旗乌扎拉氏。

【郡望】

陇西郡:秦置,今甘肃旧兰州、巩昌、秦州诸府州之地,治狄道,在今甘肃临洮县东北,晋徙治襄武,在今甘肃陇西县西南,唐废。

【历史人物】

关羽

关羽字云长,是三国蜀汉时的大将,因为人忠义,广受后人推崇,尊为“关公”,亦称关帝、关圣、武圣等。

过五关斩六将

关羽早年与张飞跟随刘备,为匡复汉室而战。有一次,他们被曹操军队打败,刘备、张飞不知去向,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家小,被迫降曹。

在曹营时,曹操为了乱其君臣之礼,让关羽与皇嫂同居一室,并于夜间示意张辽灭烛,关羽斥责张辽不德,于是站立室外秉烛达旦阅览《春秋》。他光明磊落的为人,令曹操都为之折服。

曹操爱惜关羽之才,不仅拜他为将军,还赠与绫锦、金银器皿、异锦战袍及赤兔马等厚礼。对关羽极尽礼遇后,曹操让张辽游说他归顺曹营,但关羽说:“曹公待我不薄,可是我曾与刘备发誓要同生共死,故此处非我久留之地。不过离去前,我一定会立功以报曹公之恩。”曹操知道后,感佩他的义气,也就不再勉强他了。

不久,袁绍派大将颜良在白马攻打曹操的东郡。形势危急下,曹操派张辽、关羽前往营救。关羽到了阵前,即策马冲上前去斩了颜良首级,使袁军不攻自破。曹操知道后大喜,上表汉献帝封他为汉寿亭侯。

后来,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向曹操请求离去,曹操故意避而不见。他只好封曹操所有的赏赐,留书、挂印而去。有人对曹操说:“关羽投奔刘备,将来势必与我军为敌,何不杀了他以除后患?”曹操叹道:“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足以动其心,爵禄不足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因此还是让他离去了。

关羽保护着甘、麋二位夫人投奔刘备的途中,经过五个关隘,因未取得曹操的文凭而受到阻挡,他不得以斩了六名曹将才顺利离去。

义释曹操

诸葛亮火烧曹营,将曹操数十万大军毁于一旦,曹操带着几骑护卫落荒而逃。诸葛亮算定曹操会往华容道的方向逃窜,便派赵云、张飞等沿途堵截,并立下军令状,命关云长扼守华容道,务必将曹操手到擒来。临行前,诸葛亮对关羽很不放心,怕他报恩放行,关羽说:“欠曹操的,在解白马之围,已经回报了。如今对阵,必不放过。”

曹操狼狈不堪的在华容道遇到关羽时,要关羽放他一马,关羽回答:“前恩已报,你我两不相欠,多说无益。”曹操情急下大声喊道:“过五关斩六将之事,将军是否记得?”此话一出,关羽本已举起的大刀,缓缓地放了下来,寻思道:“是啊!没有曹操的认可,我怎能过五关斩六将,从容地逃离虎穴呢?此事发生在解白马之围之后,如此岂不是欠债未还吗?”曹操见他面有难色,适时补上一句:“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听到此话,关羽心防尽除,曹操便这样死里逃生了。

救曹操一命的“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典故,出于《左传》。庾公之斯、子濯孺子都是春秋时代的神箭手。郑国大夫子濯孺子奉命攻打卫国时,反遭卫国的庾公之斯的追击。在危急时,子濯孺子旧伤复发,手无举弓之力,只好坐以待毙。

无奈之下,子濯孺子问车夫追来的人是谁?一听到是庾公之斯,他松了一口气。车夫觉得奇怪:庾公之斯是卫国第一神箭手,且箭无虚发、从不失手,怎么子濯孺子不担心性命难保呢?子濯孺子解释说:“庾公之斯曾经向尹公之他学箭,而尹公之他的箭术则是我传授的。庾公之斯是君子,必会手下留情。”果然庾公之斯追来时,叹道:“我不愿用您的箭术伤害您。”接着把箭头敲掉,向子濯孺子射了四支没有箭头的箭,草草交差了事。

当曹操说出“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典故时,义重如山的关云长,终究还是挡不住曹操的情义经,就这样纵虎归山了。

单刀赴会

有一回,孙权以诸葛瑾一家老小性命,要挟他向弟弟诸葛亮讨还荆州。诸葛谨到刘营,向弟弟说明来意后,诸葛亮为了两全,私下请刘备与关羽配合演戏。次日,诸葛亮与诸葛谨一同晋见刘备,诸葛亮跪地请刘备还荆州,以救哥哥的家人。刘备不肯,诸葛亮哭求不止,刘备只好说:“看在军师面上,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还与东吴。”并当场写下书信,要诸葛瑾拿信找关羽交割三郡。

关羽看到信后,怒道:“三郡是大汉的疆土,岂能给东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兄虽然应允,可是说什么我也不能给。”诸葛瑾无奈,只好再次入川找诸葛亮,不料他却出巡去了;找刘备,刘备却说:“关羽不交三郡,我也没有办法。”接着劝诸葛瑾先回去,此事日后再说。

诸葛瑾回到江东,向孙权报告事情的经过,孙权问鲁肃该怎么办?鲁肃于是设了一计:请关羽至陆口赴宴,如不答应还荆州便杀了他。他派人请关羽赴宴时,关羽对来人说:“既子敬相请,我明日便去赴宴。”使者辞去后,他的儿子关平谏曰:“父亲奈何以万金之躯,蹈虎狼之穴?”关羽道:“既已许诺,不可失信。”次日即轻装简从,单刀赴会。

鲁肃安排刀斧手埋伏,又令吕蒙、甘宁领兵于岸边,俟机行动。关羽与鲁肃入席饮酒,席间关羽一手拿着大刀,一手挽着鲁肃,假装醉了说:“你今天请我喝酒,何必提荆州的事?我醉了,弄不好要伤了情面。改日你到荆州来,我们再商议吧!”边说边扯着鲁肃往江边走去。吕蒙、甘宁想要拦截,又怕伤了鲁肃,只好眼睁睁看着他登船回去了。

英雄气概,万古流传

三国演义中还有两个故事:一是义释黄忠;一是刮骨疗毒,充份说明了关羽的英雄气概。

有一回,关羽领命攻取长沙,长沙有一老将黄忠,不但武艺高强,且射箭百发百中。关羽与他大战一百多回合,仍不分胜负。后来关羽用拖刀之计,引黄忠追赶,黄忠不慎跌到马下,关羽不趁人之危,要他第二天换马再战。

次日,黄忠假败,诱关羽追赶,接着回身连放两次空箭,第三次射中关羽盔缨。关羽知道这是黄忠回报他不杀之恩,于是领兵退去。长沙太守韩玄在城上看得清楚,认为黄忠私下通敌,欲杀黄忠,另一长沙将领魏延适时将他救下,并杀了韩玄献上城池。刘备、孔明为关羽举办庆功宴,并邀黄忠赴宴,黄忠称病不肯出来相见。后来经过刘备再三相请,黄忠才同意归顺。

另一次是关羽领兵攻打樊城,曹仁在城上见他身上仅披一件掩心甲,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命五百名弓箭手一齐对他放箭。关羽见状勒马回营时,左臂中箭翻身落马,幸好他的儿子关平冲入乱军中将他救回。

关羽手臂的箭拔出后,发现箭头有毒且毒深入骨,每到阴雨特别疼痛,于是延请大夫疹治。大夫说要刮骨疗毒才可痊愈,关羽二话不说就伸出手臂让他医治。刮骨时血流不止,流到盘子都快装满了,关羽却仍神态自若的食肉饮酒,看不出一丝痛苦的表情。这就是脍炙人口的“刮骨疗毒”的故事。

大意失荆州

刘备入西川后,命关羽镇守兵家必争之地---荆州。这段期间,关羽见魏国军中无大将,于是挥军攻打曹操的所在地许都,途中经过樊城,在樊城把曹仁军队围困。曹操派于禁、庞德援救,关羽利用豪雨水淹七军,使魏军几乎全军覆没。此役威震华夏,吓得曹操想迁都以避关羽的锐气。

关羽之所以敢攻打魏国,是因为听说东吴大都督吕蒙重病在身,由年轻且毫无经验的陆逊代职。岂知此事是陆逊的计谋,他劝吕蒙诈病,然后差人送信给关羽,信中一再夸他如何英勇无敌、令人佩服等恭维的话。关羽见信后,认为陆逊小儿怕他,而能带兵的吕蒙又有重病,东吴已不足惧,因此才放心出兵伐魏。

出兵时,他在长江沿岸布下烽火台传递讯息,以防东吴的進犯。没想到陆逊、吕蒙早已看穿此事,他们派东吴兵假扮商人夺下烽火台后,随即派兵大举進犯。荆州留守将领见东吴阵容强大,不敢抵抗,兵家重地就这样轻易地失陷了。

关羽知道荆州失陷后大吃一惊,赶紧率兵赶回,途中不幸遭到吴军和魏军前后夹击,兵败逃到了麦城。麦城是个小城且无险可守,粮尽后他率队趁夜突围,结果半途中伏,被吴军所俘。被俘后,孙权一再劝降,可是他坚持“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的志节,最后被孙权所杀,结束了其传奇的一生。

关羽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且身长九尺六寸、须长一尺六寸,与其忠义之气概互为表里,可说是“义”的典型,再经过后人千百年的艺术加工,早已成为我国忠义两全的文化图腾了。


蒯(ㄎㄨㄞˇ)。(kuǎi)

【历史来源】

1、以国名为姓。根据《古今姓氏辩证》记载,商代时有蒯国(今河南省洛阳市西的蒯乡)。蒯国的人后来有些以国名为姓。

2、出自于姬姓,以邑名为姓。根据《风俗通》资料记载,春秋时,蒯地成为晋国大夫得的封邑,世称蒯得。他的子孙便以邑名蒯为姓。

3、出自于姬姓,以祖字为姓。春秋时期的卫国,是卫灵公之子卫庄公的后代。卫庄公名叫蒯聩,他当太子的时候,曾经想刺杀灵公的夫人南子,失败后出奔晋国,后回卫国,被良夫、孔悝立为卫君。后为晋军所破,被杀。蒯聩的后代子孙便以祖上的名为姓。

【郡望】

襄阳郡:东汉建安十三年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襄樊一带。

【堂号】

辅国堂:南宋时蒯恩官拜龙骧将军。他胆力过人,伐广固,斩徐道复,袭金陵、伐蜀、讨司马休之,战功累累,封新宁县男。武帝北伐时,留他在京保卫太子,命朝士与他相交。他更加谦虚谨慎,对待部下官兵宽厚仁爱。历官辅国将军,淮陵太守。

【历史人物】

蒯通

范阳人,本名原为蒯彻,为避汉武帝之名讳而改为通。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曾为韩信谋士。据传,东汉末年刘表的谋臣蒯良、蒯越是其后裔。

秦二世元年8月,当时武臣授命于陈涉,北上扫荡赵地。蒯通立即游说范阳县令徐公投降赵王武臣,稍后又说服赵王武臣接受范阳县令徐公的投降,传檄千里,不战而下三十余城。

公元前204年,当韩信奉诏攻齐时,在得知郦食其成功说服齐国以后,原本打算退军。此时蒯通鼓动说:“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闲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将数万众,岁余乃下赵五十余,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以汉朝未下诏退军和争功劳说服韩信攻击未作防备的齐国。

当韩信成为齐王时,项羽曾派人说服韩信。蒯通则怂恿韩信自立,成三分天下、鼎足之势。当韩信以为汉必不负我时,蒯通直指:“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窃以为误矣。……且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但韩信仍不愿背叛。

后来韩信密谋叛乱,事败以后,临死前曾说过“吾悔不用蒯通之计,……”。后来传到刘邦耳里,便下令捕捉蒯通,当时蒯通辩称“……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烹之邪?以狗吠非其主、独知韩信非知陛下、欲为陛下者众又可尽烹邪?”成功为自己免除烹杀之祸。

司马迁评价其为“甚矣蒯通之谋,乱齐骄淮阴,其卒亡此两人!蒯通者,善为长短说。”,班固亦评其为“蒯通一说而丧三俊。”

相(ㄒㄧㄤ)。(xiang)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姒姓。夏朝有帝相,是夏王仲康之子,后世子孙有些以祖上的名字为姓。

2、出自于子姓。商王河禀甲原居于相,后来又迁于都,留居相地者便以地名为姓。

【郡望】

1、西河郡:战国时魏置。在今山西、陕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

2、巴郡:战国时秦国取巴子国之地置巴郡,在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

【堂号】

讽德堂:后秦人相云,善讽。姚兴好佃猎,有时损害农作物,无人敢谏。相云作了一首《德猎赋》,大意是猎者也要讲德,绝对不能伤害庄稼。对这一讽刺作品,姚兴读了,大加赞赏,赐了相云金帛。姚兴的行为也有所收敛。

【历史人物】

○相 威:元朝国王速浑察的儿子。喜欢延请士大夫教学,听读经史,论古今治乱,以及直臣尽忠,良将制胜等事,因此之故临大事决大议,都沉着稳重。他博学多闻,言必中节。因伐宋有功,授征西都元帅,拜江淮行省左丞相。

○相世芳:明朝人。正德年间進士,历官刑部郎中。为人沉着,刚毅正直,知识渊博,以文章著称。嘉靖年间,因直言谏议,被戌延安13年始诏还,终身无怨言。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