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92):蔚越夔隆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09月03日】

蔚(ㄨㄟ?)。(wèi)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姬姓,以邑名为姓。周宣帝时,郑国公子翩被封于蔚邑(今山西省平遥县和灵丘县一带),世称蔚翩。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就以封邑名命姓。

2、以地名为姓。南北朝时,北周宣帝置蔚州(今河北省蔚县),蔚州人有的以蔚为姓。

【郡望】

琅?郡:秦始皇时置郡。相当于现在山东省东南部诸诚、临沂、胶南一带。
  
【堂号】

1、清慎堂:明朝时蔚能,官拜光禄寺卿,后又升礼部右侍郎,仍掌寺事。他任光禄寺卿超过30年,清慎守法,从未取过俸禄之外的一丝一毫。先后在光禄寺为官的官员,都不如他清廉。

2、蔚姓的主要堂号还有“琅?堂”等。

【历史人物】

蔚昭敏

蔚昭敏,字仲明,宋代开封祥符人,家学渊源。父亲蔚兴,事周世宗,亲历数次战伐皆有功,后又跟从宋太宗平太原,功高厥伟,最终封为龙尉都虞侯。

真宗为襄王时,昭敏自东班殿侍卫,被选隶襄王府。真宗即位,授蔚昭敏为西头供奉官,累迁崇仪使、冀贝行营兵马都监。契丹以五千骑兵突攻冀州城南,昭敏率部兵与之交战,大败之,得其器甲无数,贼兵逃遁逸去,而全师却没损失一人。

咸平四年,昭敏升领顺州刺史、定州行营钤辖兼押大阵,又为镇、定、高阳关三路先锋。契丹再次入寇,帝北巡至大名,契丹退而進逼莫州,昭敏与范廷召追敌至莫州东三十里,斩首万余级,生擒贼兵甚多,契丹最终抛却器甲遁去。

接着他因功拜唐州团练使,累迁至殿前副都指挥使,再迁都指挥使、保静军节度使。以足部有疾,不良于行,帝特别下令,命他入谒晋见时,无须跪拜。卒,赠侍中。

越(ㄩㄝ?)。(yuè)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姒姓,以国名为姓。因为大禹治水有功,成为禹王。禹王死后,他的儿子启,不经四岳选举,就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开始以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代替了四岳选举的禅让制,建立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夏朝传了五代到少康时,少康将庶子无余封在会稽主持禹的祭祀,无余的后人建立了越国。春秋时,越国被楚国所灭,越国的公族子孙有的便以原国名为姓。

2、出自越王勾践之后,以国名为姓,称越氏。

3、出自北方鲜卑族越勒氏、越质诘氏所改。北魏孝文帝时,鲜卑族有越勒氏、越质诘氏,入中原后有的改为越氏。

【郡望】

晋阳郡:春秋战国时为晋阳邑,秦汉时为晋阳县,是太原郡的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源镇。

【堂号】

伸知堂:伸知,意思是在别人面前难伸,在知己面前要伸。春秋时,齐国贤人越石父被人陷害,因罪被拘为人劳役。齐国相国晏婴到晋国去,在路上遇到了越石父,就卖掉自己拉车的左骖(车左边的马)把他赎罪释放,又用车载他回家。到家后,晏婴没有向他说一声,就進入内室。过了很久,晏婴尚未出来,越石父请求离去,晏婴感到很惊异,他说:“晏婴虽然德行不好,可是也把您从困厄中解救出来,为什么您这么快就要离去呢?”越石父说:“我听说道德高尚的君子,在不知道自己的人面前可以受委屈,但对于知己的人,意志应该得到伸展。我被人拘役为奴仆,那是他们不知道我,您既然因为了解我而把我赎出来,便是我的知己。知己的人对我仍不以礼待,还不如为人奴仆呢!”于是晏婴把他请入内室,待为上宾。

【历史人物】

越石父

越石父,晋国中牟人,卖身作奴隶。在他身上有这么个故事:

齐国的宰相晏子出使晋国完成公务返国的途中,路过赵国的中牟,远远的瞧见有一个人头戴破毡帽,身穿反皮衣,正从背上卸下一捆柴草,停在路边歇息。走近一看,晏子觉得此人的神态、气质、举止都不像个粗野之人,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寒伧的地步呢?于是,晏子亲自下车询问:“你是谁?是怎么到这儿来的?”
  
那人如实相告:“我是齐国的越石父,三年前被卖到赵国的中牟,给人家当奴仆,失去了人身自由。”

晏子又问:“那么,我可以用钱物把你赎出来吗?”越石父说:“当然可以。”于是,晏子就用自己车左侧的一匹马作代价,赎出了越石父,并同他一道回到了齐国。
  
到家以后,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别,就一个人下车径直進屋去了。这件事使越石父十分生气,他要求与晏子绝交。晏子百思不得其解的说:“我过去与你并不相识,你在赵国当了三年奴仆,是我将你赎了回来,使你重新获得了自由。应该说我对你已经很不错了,为什么你这么快就要与我绝交呢?”
  
越石父回答说:“一个自尊而且有真才实学的人,受到一般粗人的轻慢,是不必生气的;可是,他如果得不到知书达礼的朋友真诚相待,他必然会愤怒!任何人都不能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就可以不尊重对方;同样,一个人也不必因受惠而卑躬屈膝,丧失尊严。您用自己的财产赎我出来,是您的好意。在回国的途中,您一直没有给我让座,我以为这不过是一时的疏忽,没有计较;现在到家了,您却只管自己進屋,竟连招呼也不跟我打一声,这不说明您依然把我当奴仆看待吗?因此,我还是去做我的奴仆好了,请您再次把我卖了吧!”
  
晏子听了越石父的这番话,赶紧向越石父道歉并诚恳的说:“我在中牟时只是看到了您不俗的外表,现在才真正发现了您非凡的气节和高贵的内心。请您原谅我的过失,不要弃我而去,行吗?”从此,晏子将越石父尊为上宾,以礼相待,渐渐的,两人成了相知甚深的好朋友。


夔(ㄎㄨㄟ?)。(kuí)

【历史来源】

1、以人名为姓。尧帝和舜帝时,有个叫夔的乐正。《吕氏春秋》上有“夔一足”的记载。鲁国国君向孔子请教,问“夔一足”怎样理解?孔子回答说,古时舜帝为用音乐作辅助,使天下安定,于是让夔当乐官,让他主持这方面的工作。夔充分发挥了积极性、创造性,制定了乐律,成绩非常突出,舜帝很高兴地说,有夔这样的能人,一个也就足以办成事了。后来人们误传这位乐官叫夔一足,只有一条腿。夔的后代子孙就以他的名字命姓,称夔姓。
注:夔,原指龙形动物,可能是黄帝族龙图腾的分支。

2、出自于芈姓,以国名为姓。春秋时,楚国国君熊绎的6世孙叫熊挚,他的后代受封于夔城(今湖北省秭归),建立夔国(秭归东有夔子城,地名夔沱,便是古夔国的故址),后来又被楚国所灭,所以后代子孙就以原国名夔为氏。

【郡望】

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

【堂号】

相汉堂:汉代时的夔安,才能出众,敏捷干达,十分贤明,为丞相。

【历史人物】

夔安

夔安为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太祖武帝石虎手下丞相,他聪敏而才能卓越,十分贤明,不仅在行政事务上卓有见地,将后赵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军事指挥上也独树一帜。

后赵建武五年(公元339年)农历8月,东晋王朝的镇东大将军庾亮镇守武昌,派遣手下大将毛宝、樊峻驻戍邾城。

后赵太祖十分讨厌东晋的外戚庾亮,便以夔安为中坚将军大都督,率石鉴、石闵、李农、张貉、李菟等五将军领兵五万人攻击荆州、扬州北鄙,另派二万骑兵攻邾城。

夔安采取了高明的战略,不断消灭晋军的战斗力量。当时庾亮拥有二十四万晋军,军力远高于后赵,但手下毛宝在夔安的紧紧围逼下,不断求救于庾亮,而庾亮自以为城池固若金汤,只是不时遣兵出救而已。结果出援之兵不断被夔安消灭,致使自己防御日渐空虚,形成此消彼长之势。

到了农历9月,夔安手下的石闵击败晋军于沔阴,杀其将军蔡怀;夔安又指挥李农领军攻陷了沔南;朱保也击败晋军于白石,杀郑豹等五将军;张貉则攻陷邾城,杀死晋军六千余人。毛宝、樊峻被迫弃城突围出走,在长江边被夔安率轻骑追上,将毛宝、樊峻逼入江中溺死。

之后,夔安率后赵大军進据胡亭,再進逼江夏;东晋的义阳将军黄冲、义阳太守郑進等皆降于夔安。随后,夔安再次率军進围石城,当时东晋的竟陵太守李阳拒战,夔安一举破之,斩首五千余级,声威大振,东晋朝廷一时惶恐。

在消灭了东晋的大半军力之后,夔安指挥退兵,回途中还顺带攻克了后汉国的东部,挟持七千余户迁于幽州、冀州,充盈了后赵北部。后赵太祖对夔安的军事才能皆十分赞赏,一直予以重用。


隆(ㄌㄨㄥ?)。(lóng)

【历史来源】

1、源自于地名。根据史籍《姓氏考略》上的记载,隆邑,原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属地,故址在今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一带,但另一说在山东省泰安市乡城,所以有待進一步考证。后来居住在隆邑的主民中,有些便以居邑名称为姓。

2、源自于匈奴族,出自西汉时期匈奴左大且渠都隆奇,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根据史籍《路史》记载,西汉朝初年,在与中央王朝有关系密切的匈奴族人之中,有人以谐音汉字隆为汉化名字,当时就有一位著名的人物叫隆疆。隆疆,原名叫都隆奇。西汉宣帝刘询地节二年(西历前68年)壶衍硖单于逝世,虚闾权渠立为单于,都隆奇是虚闾权渠单于王妃颛渠阏氏的弟弟,官为左大且渠(相当于左丞相)。虚闾权渠单于一直谋求与西汉王朝之间的和亲,但目的还未达到,就在西汉神爵二年(西历前60年)逝世。当时,匈奴郝宿王刑未央分别派人至各地召见诸王,来王帐商议立单于之事。但诸王们还未至,颛渠阏氏就乘机联合其弟左大且渠都隆奇立右贤王屠耆堂为握衍朐硖单于。握衍朐硖单于继位后,尽杀虚闾权渠时用事贵人刑未央等,又尽免虚闾权渠子弟近亲,而自以其子弟代之。之后,握衍朐硖单于重用颛渠阏氏弟都隆奇,当即与汉王朝复修和亲,并派遣其弟伊酋若王胜之入汉王朝都城咸阳献贡求见。都隆奇,在握衍朐硖单于执政期间,一直是匈奴与汉朝通好的使者,他取汉名为隆疆,意为匈汉两疆和平兴隆。在都隆奇(隆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汉化之名为姓氏,而此族后随呼韩邪单于一起归于汉朝,逐渐融入汉族。隆氏族人大多尊奉隆疆为得姓始祖。

【郡望】

南阳郡:战国秦昭王时置郡。在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堂号】

翕然堂:明朝时,有隆光祖,嘉靖進士,任仪制郎中。因议事时识大体,顾大局,累升工部侍郎。他因和宰相张居正不和,回家隐居。不久后,又被召回,在吏部任职。凡是被张居正罢官的忠臣,他全部起用。皇帝称赞他清直,又升他为尚书。他又推荐了顾宪成、许孚远等22人。时论翕然(当时的舆论都盛赞他)。卒后谥庄简。

【历史人物】

隆英

隆英,明代利泽人。宣德时中举人,任南宫县令。他俭朴醇厚、节约成性,认为农事耕作,攸关民生,所以爱民如子,为官廉洁,颇有古代循吏作风。

他当县令时,京城来了神武二卫指挥官,手持公文到来,要求给地,让军队建屯设防。隆英对他们不加礼遇,而且毅然替县民争取权益,说:“我们县里没有闲置的土地。只有我大堂前是空地,其余都是我县老百姓日常赖以维生的产业。这命令我无法照办!”

指挥知道他廉洁耿直的气节不可改变,只得离开。

隆英后来官至御史。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