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议:网上通讯



【正见网2009年05月26日】

*正见网2009年5月11日和5月12日下载、审阅,5月13日登载的诗歌:

原稿:八声甘州--贺“世界法轮大法日”

叹苍穹湛碧换新颜,一规月重妍。
正风消雨歇,灯明火亮,神驻人间。
神韵飘香四海,真善舞婵娟。
千古光辉日,天地同欢。

休问圣王心苦,竟苍天无语,神泪潸潸。
为人间天上,身累万千年。
正乾坤、法轮飞转,救众生、一路踏关山。
金光耀、看东方晓,迎主中原。

修改与评注:首句以“叹”字领七言,以七言内涵而知此“叹”为感叹而非哀叹。七言句本为景句,以景起兴本为正途,可惜“换新颜”三字又从景中跳出。设此三字仍为景语,从“苍穹”向下面、向近处细描,再与后句“一规月”连起来,纯以景入,不但读者的思路和视觉印象不被打断,而且“叹”字也会因七言句景语之丰满而力度大增,让人觉得该叹、堪叹。第四行转而抒怀,固无不可,但“千古光辉日”终觉词陈味淡,尚不足以使“天地同欢”。

下片以“圣王”之“苦”相接,避去了诸多细节描写,又为内涵上的转折铺了路,而且在逻辑上与上片衔接得自然,可谓构思巧妙。但首句“休问圣王心苦”得改一下:首先,“休问”一语在情感上、口气上可以表达从一般到很严厉的口气,甚至给人居高临下的感觉。无论读者是常人还是同修,我们都应该尽力避免这种误会的可能性;其次,“心苦”涉及到师尊的内心感觉。我们过去在评议中也已提到过,千万不要把我们自己的猜测、推断等加给师尊,因为师尊的思想深度、思维方式都决不是我们可以猜测和推断得了的。我们可以从师尊的言语、动作谈我们自己的感受,但不要反过来说师尊怎样想、怎样感受、会怎样表现等等(如“师尊拍手笑”等想象性的描写)。因此这一句改为了“欲问圣王多苦”,语气上缓和了,这个苦也是我们理解的苦,不是师尊自己的感觉了。下面一句“竟苍天无语”,因为“苍天”本“无语”,“竟”字就显得有些过份了。而且“无语”有不同的情绪走向,可以有不同解释。因此改为“看天颜戚戚”,与后面的“神泪潸潸”成对,内涵上互相补充说明。而且“天颜”一词是广泛接受的用语:天朗气清时,人们说老天爷高兴;阴云密布时,人们说老天爷不乐。第二行“为人间天上,身累万千年”有新意、能感人。第三行“一路踏关山”和结语“迎主中原”,虽然都有形象,但都略嫌其小。可是气势再大些,就可能拔地而起,不在人间了。这个矛盾怎样解决,就是作者的难关,但难关也带来提高和产生佳作的希望。

原稿:三台・师诞感怀
望云烟萦绕峭壁,雨波溢盈青岸。
隐梦山、泼绿滴红声,映空水、高楼低燕。
花风润,百啭溶芳暖。见翠树、层层新绽。
好时节、天地欣荣,化万象、法轮常转。

信修行定似月满,迫害终如云散。
雪不敌、冬去绚春来,恶怎压、金刚纯善。
兰台飒、快志舞雩乱。宝卷揭、蔷薇芬盥。
正念铲、烂鬼邪灵,尽力救、险灾危难。

颂无边无际善德,大慈大悲洪愿。
喜众生、绝境得梯航,感洪吟、声声归唤。
追前事、泪天同潸潸。慨现今、形势移换。
设檀几、心字香飘,拜师尊、敬迎华诞。

注:雩,头发;宝卷,指大法原著。

修改与评注:上片笔细景多,但无力度和明朗的感觉,亦无明显的喻义,因此“好时节、天地欣荣”的总结就显得有点调高,而“化万象、法轮常转”就出得有些勉强。写景是要让读者置身于景中而得到心理状态的改变。因此声光色味寒热冷暖动静诸态的描写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正面的、启人正念和善念的作品,首先要给人光明和温暖的感觉。读者有了这种感觉后,容易产生感奋向上的心态,容易克服负面、阴暗面的影响而接受我们作品中正的内涵。

中片首行两句中“修行定似月满,迫害终如云散”对仗工整、形象生动,非思维细致者难得。第三行中“快志舞雩乱”句,作者注“雩,头发”,颇感突兀。查了台湾、大陆较好的词典、辞源、词海,均无此义。读者要去查,也多半只能查到“求雨之祭坛”的释义。相反,“舞雩”一词却能查到,是“求雨之坛处”。这一来,“快志舞雩乱”就有了完全非作者所要的内涵了,而且是有根有据的。为此,只得把这句改为“快志发零乱”,以避歧义。下一句“宝卷揭、蔷薇芬盥”,用“蔷薇”的香来比喻大法的殊胜,不恰当。再说,大法书的神异和殊胜,很多弟子都看到了,一般是表现在光色和形象上,美丽的彩光和层层的佛道神。描写大法书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就象我们刚才在上一段中提到的描写师尊一样,请作者们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作为弟子诗人,会按诗人的习惯,尽可能寻求新鲜、新颖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描写景物和人物,给读者新鲜、深刻的印象,这都是对的、好的。唯独在涉及到大法和师尊时,一定要时刻谨记“敬师敬法”,宁可循规蹈矩,使用师尊容许我们说的话,也不要随意“创新”。由于以上原因,把“蔷薇芬盥”改为了“天香身盥”。“天香”毕竟不是人间的,而且也没有层次上的限制。第四行“正念铲、烂鬼邪灵,尽力救、险灾危难”,由于对仗工整的关系,读者误读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表示句读的顿号可以去掉,那样看起来、读起来会更流畅。其余有对仗的地方也是一样。

下片属于总结的性质,因此作者用概括的写法,以师尊威德、慈悲为出发点,写了弟子得法,慈悲救度众生,邪恶迫害,正法形势好转。最后回到本词的主题上来:设案焚香,衷心拜贺师尊华诞。这里的“心字香”用得好:它本是一种类似盘香的香,略似“心”字形,焚烧时往往借以表达自己心愿,因此它有双关的意义。虽然是仿效古人诗词中的用法,但作者毕竟想到了,用在这里恰到好处。末行的“设檀几”,“几”字平声,而该处当用仄声字,因此改为了“设檀案”。

总的说来,这首长调在结构上过得去,但在选材上,特别是上片的选材上,还大有改善的余地。作者在文字技巧上比较重视,特别是可以对仗的地方都对上了,一般都很工整。但在文字的平顺易懂方面,未下足够工夫。我们和常人的作品有方向性的区别:我们是希望尽可能多的读者都读懂我们的作品,我们要传播的是大法的信息、救人的真相,不象常人作者那样希望读者们和专家们承认自己的文字水平和才学。作者此词如果给懂诗词的读者看,问题不大,但要一般读者看懂,其中许多词语都必须作注才行。但作注多了,又会成为一种障碍了。我们应该把让读者看懂自己的作品立为一条写作的原则。平顺易懂并不是放弃文字的美和深刻内涵。迄今为止,诗歌很长而总有人能背诵和传播的,不得首推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吗?这两首诗多美、多动人,可是却没有一句是很难懂的句子。我们现在写大法诗歌,白居易的写作风格是值得学习的。

另外,说几句题外话,是对所有写词、曲的作者。初学写词、曲时,一定先选字数少的、很常用的小令来填写,不要选用字数多的慢词、长调(曲)。否则,你不但写不好,到处都是错,改得自己很累,而且不容易学到真本领和过硬的东西,也不容易通过审阅而发表。小令本身字数少,不可能出许多错,改起来容易,而且给你更多的练字练句的机会:当你有十个字可用时,你会自觉的把自己的意思压缩为五个字来说吗?而当你只有五个字可用时,你才会费尽心思改進自己的表达方法、选择最恰当的词语,使句子尽可能精练、容量尽可能大。这就是练字练句。人是逼出来的,没有那种环境,自己就能自觉的做到,那种人太少了。再,已经写了相当词作的作者,无论是写慢词或小令,建议选用那些前人用得很多、许多读者都熟习、佳作如林的词牌,而不要选用那些很冷僻的,特别是“独此一家”“无它词可校”的词牌。建议而已,理由难以尽述。我们的“评议”是看到了问题就指出来,帮助作者提高,少走弯路。对我们的建议,信则从之,疑则弃之,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讨论和争论。

*正见网2009年5月12日和5月13日下载、审阅,5月14日登载的诗歌:

原稿:非梧不栖
晟德感天兮帝喾人皇,
六英乐唱兮天降凤凰,
万民仰目兮华彩飞翔。
转瞬已千年,
妲己祸乱兮残害忠良,
凤落岐山兮周兴商亡。
又是数千年,
九九大错兮岂能迷茫?
指南真相兮方舟法光。*指南真相兮慈航法光。

(慈航 比喻佛以慈悲之心度人,如航船之济众。出处也很有意义:南朝梁□萧统《开善寺法会》诗:「法轮明暗室,慧海度慈航。」)请编辑选定其一:方舟和慈航。

评注:作者此诗在押韵和句式方面都很注意;在三个诗节间插入两句时间过渡的话,也很别致。但三个诗节所叙内容有何联系,却是不太明显。特别是,正法这件事情是前所未有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都不能与之相比较。而且,说邪恶镇压大法是“九九大错”似乎还不太合适。它不是犯错误,那是有安排、有目地的破坏正法進程。以上原因,故未登载此诗。另外,“方舟和慈航”,建议作者以后都使用“慈航”。“方舟”故事来自“圣经”,其所救只是诺亚一家和一些动物。大法要救的是多少人啊,而且其中很多是天上来的天国的王,怎么能比啊。

*正见网2009年5月13日和5月14日下载、审阅,5月15日登载的诗歌:

原稿:感恩

从何而来//我不知道//但不迷惑//大法告诉了我
走向何方//我看不见//但不徘徊//大法告诉了我

在神的道路上精進
无比神圣无比荣耀
不是愚昧不是迷信不是・・・・・・
一个大学生十三多年的人生经历

切身体会到师父就在身边
处处笼罩在主佛的慈悲当中
看管着徒弟在修炼道路前進
泪水不自觉的流了下来

回首走过的道路
欢乐痛苦心酸迷茫・・・・・・
难以表达师恩之大
无法诉说无法讲明

知道的有话说不出
不知道的怎能揣测
心潮澎湃波浪涛天

有感写此诗歌朗诵之
恭贺世界法轮大法日
祝师尊生日快乐

注:不知此体裁的格式,请同修修改。

评注:这首作品的问题,不是甚么“体裁”“格式”的问题,而是没有达到诗歌最基本的要求“押韵”。作者看了一本诗歌理论的书,觉得很好,似乎知道了很多东西,还希望我们能推荐给其他作者。我们表了态,不推荐任何书给大家看。虽然我们没有阻止作者看那样的书,但作者应该明白我们的态度。后来在我们的评议中,对作者希望得到学诗的建议时,就明白的告诉作者,要多读好诗,少读或不读诗歌理论书。不管作者当时相没相信,现在问题就出来了:作者写出这种根本不押韵的东西来,自己都觉查不到,还在一门心思的想甚么“体裁”“格式”。我们对初学的人谈过甚么“体裁”“格式”吗?没有嘛。一开头我们就给你指出,你看那本书的毛病就是“立名太多”,“徒乱人意”。在上一篇评议中(回答“投稿附言”时),我们又强调了“多读好诗,少读或不读诗歌理论和教人写诗的书”的主张,并稍微谈了一下理由(建议你读一读那一段)。你现在不是过问理论、钻研“体裁”“格式”的时候。把你在那本书中看的名词术语全部放下,就一心把押韵这个问题弄明白,而且在写作中不断实践提高,使自己的作品每一首都合符押韵的标准,使自己能够熟练的用韵。真的到了你须要懂一点理论或名词术语的时候,我们会告诉你,不用你白费时间去自己找。别管它甚么“体裁”“格式”,给你登了就算承认了,你就可以继续那样写。不能那样写的会给你说。过去学诗很难,又是在中共破坏传统文化的时期,走过许多弯路。现在回头看,心里比较明白,因此希望同修们不再走那些弯路,学得快一些、好一些。

*正见网2009年5月14日和5月15日下载、审阅,5月16日登载的诗歌:

原稿:山与我

我望山
山亦望我
我不言
山仍在身边相伴

云起云飞将山的手挽
凝视四季的轮回
看尽沧桑中的喜笑言欢
山的葱翠不因风雨侵蚀而变

我独立山谷
风穿越山林
十指轻拨雨中弦
倾听琴音汩汩
却让我思绪连连

想起走过的十年
中共散播谎言,凶恶不减
上万大法弟子正念不变
用自己的真心将真相传遍

他们的意志如山
却比山更坚
当我再望山时
才知道往事如烟

山望我
我亦望山
我不言
心事却缭绕心间

评注:这首小诗让人喜欢:乾净利落、流畅自然。语言平淡而有诗味,内容简单而有力量。读这首诗时,好象不知不觉的越读越快,未及细想已经读完了。此诗的思路和结构是非常简单的:就是一个平淡的比喻,把大法弟子的意志比作山。这个比喻恐怕许多弟子都用过,但作者这样写出来却很有新意。作者没有费力去写山的外貌和景色,就一个“山”字而已,就象演员手中一个非常简单的道具,被演员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用得很顺手,起了大作用。作者的语言朴实,却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凝视四季的轮回 ”,真把“轮回”一词用活了,而且在诗句的内涵以外,让人可以管窥作者的信仰和某些思维习惯,丰富了诗的内涵。最后一段和首段呼应,以“心事却缭绕心间 ”作结,很有余味。这首诗基本上没有甚么修改,只是把长句子中可以压缩的字词压缩了一些,以减少长、短句之间的字数差别。当然,如果能在韵脚安排上更规整些,此诗读起来可能就更有力度。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