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初级):《千家诗》七绝(七十六)答钟弱翁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8年06月29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dá zhōng ruò wēng
答钟弱翁

mù tóng
牧童

cǎo pū héng yě liù qī lǐ,
草铺横野六七里,
dí lòng wǎn fēng sān sì shēng。
笛弄晚风三四声。
guī lái bǎo fàn huáng hūn hòu,
归来饱饭黄昏后,
bù tuō suō yī wò yuè míng。
不脱蓑衣卧月明。

ㄉㄚˊㄓㄨㄥ ㄖㄨㄛˋㄨㄥ
答钟弱翁

ㄇㄨˋㄊㄨㄥˊ
牧童

ㄘㄠˇㄆㄨ ㄏㄥˊㄧㄝˇㄌㄧㄡˋㄑㄧ ㄌㄧˇ,
草铺横野六七里,
ㄉㄧˊㄌㄨㄥˋㄨㄢˇㄈㄥ ㄙㄢ ㄙˋㄕㄥ。
笛弄晚风三四声。
ㄍㄨㄟ ㄌㄞˊㄅㄠˇㄈㄢˋㄏㄨㄤˊㄏㄨㄣ ㄏㄡˋ,
归来饱饭黄昏后,
ㄅㄨˋㄊㄨㄛ ㄙㄨㄛ ㄧ ㄨㄛˋㄩㄝˋㄇㄧㄥˊ。
不脱蓑衣卧月明。
 
【作者】

牧童,放牧牛羊的小孩,当为宋人,或为隐士,生平不详。

【注释】

(1)钟弱翁:名傅,北宋人,官至龙图阁直学士。
(2)横:遍布。
(3)弄:吹奏。读音lòng,ㄌㄨㄥˋ,语音nòng,ㄋㄨㄥˋ。
(4)蓑衣:用草或棕榈编成的雨衣。

【语译】

绿草铺遍了原野六七里,晚风里吹笛三四声。回来吃饱饭已经黄昏后了,没脱下蓑衣就倒卧在明月下休息。

【诗中有话】

牧童在辽阔的原野中放牛,傍晚归来随口吹着疏落的笛音,吃完晚饭,洒脱自在的牧童顺势倒卧在月光下,还穿着蓑衣就露宿在外头了。

这首诗还有个神仙故事,据《西清诗话》记载,钟弱翁统帅平凉时,有位道士前来拜访,这位道士气度不凡,态度从容,跟牧童牵着小黄牛而来,钟弱翁感到很奇特,指着牧童说:“道人能以此赋诗吗?”道士笑说:“不烦我语,是儿能之。”

不劳道士来说,这个小孩就能作诗了。才刚把纸裁好,牧童马上挥笔大书,写下这首诗。离去后,人们看见道士挑着两大瓮,高歌出城。于是评断说:“瓮乃两口,岂洞宾耶?”两瓮有两口,两口为吕,难道是吕洞宾吗?

八仙中的吕洞宾为唐朝人,遇道家仙人钟离权后得道成仙。《宋朝国史》记载:“关中逸人吕洞宾,年百余岁,而状貌如婴儿,世传有剑术。”一百多岁的吕洞宾,面貌却如婴儿般细嫩,可见已经是神仙了。如何得道成仙,吕洞宾提出修炼应当从消除七情六欲着手,吕洞宾《自传》:“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色欲,是吾之剑也。”或许谁能慧剑斩情欲,使自己不起妄想欲念,成仙之路就不远了吧!

吕洞宾登仙后屡次出现在民间,点化警醒世人,相传这首诗就是为点化迷失在名利中的钟弱翁。钟弱翁虚报边功而被贬谪,于是吕洞宾令牧童写下此诗,希望诗中淡泊名利、心无牵挂的牧童心境,能让钟弱翁醒悟,舍弃名利的束缚,获得心灵的自由。元代道士苗善时对这首仙诗也写了一首诗相唱和:“师父牧童已显名,长歌两口振希声。弱翁追索空惆怅,只为缘轻性不明。”钟弱翁执着世间名利,本性无法清醒,也只能空叹仙缘太薄了。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