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台湾“未来科学文化大会”论文选:八仙修炼得道的启示

林善本


【正见网2008年01月20日】

一、神仙思想在中国传扬的状况,对文化的影响

神仙故事在中国历朝相传辍,至今仍是人们生活内容的一部分,象是中秋节到了,大家就想到嫦娥,七夕到了,大家就想到织女。譬如宋朝的诗人京镗,当他在中秋夜,看到明月皎洁,乾坤如银时,心里的感触澎湃起伏,自然而然的,就想要向嫦娥倾诉一番。他说:“试与姮娥语。问因何,年年此夜,月明如许……”而唐朝的孟浩然,在客中单独度过七夕时,乡愁隐隐,有感而生,写下了:“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这是历史的情感,也是许多中国人童年的梦,和“烟雨蒙蒙江南美,渔歌唱晚行碧水,四季如春云贵美,月下花林人自醉……”的情怀,是交织在一起的。

而“八仙”的神话传说,更是至今都深受民间的喜爱的。“八仙”与道家的许多其他神仙不同,他们八位均来自人间,而且都有多采多姿的凡间故事,最后才修成得道,成为仙人,与一般神仙的不食人间烟火截然不同,最精彩的是,“八仙”修炼成仙的整个过程,都是和凡人在一起的,不是那么高远。

“八仙”也分别代表了人间的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等众生像,所以故事深入民间,一般道教的寺院都有供奉八仙的地方,而神明庙会也会有八仙的出现。八仙的图像也常出现在中国的年画、刺绣、瓷器、花灯及戏剧之中,相传八仙也会定期赴西王母蟠桃大会祝寿,所以“八仙祝寿”也成为民间艺术常见的的祝寿题材。民间戏曲在酬神时,也经常会上演《醉八仙》或《八仙祝寿》等“扮仙戏”。

在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溶汇着佛道两家的修炼文化,所重视的是,人如何通过提升道德,修炼成“高级生命”的过程,特别是道家文化里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人可以修成神仙。这种思想在历史上,被每个朝代流传下来的的“修道人成仙”的故事不断加强着。古今得道的仙人,在《列仙传》、《神仙传》、《洞仙传》、 《墉城集仙录》等书中记载极多,著名的如:广成子、容成公、赤松子、甯封子、黄石公、安期生、河上公、三茅真君、许真君以及八仙等等,他们大多是道教的祖师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八仙”了。

中国人很早就有神仙思想了。从庄子所说的那些“神人”、“真人”、“至人”,他们能够来去无踪的腾云驾雾,驾驭飞龙,不吃饭,碰到雷电大水大火都不伤身,以及屈原在《楚辞》中所展现的,神游仙境壮阔富丽的神话等等,都充分的说明了在战国时代,神仙思想在民间已经广泛的流传了。

那时的帝王,己经开始寻仙活动了,据《史记·封禅书》中记载:“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有在焉”。就是说齐威王、齐宣王和燕昭王等,都曾派方士求药访仙,那里有“诸仙人及不死之药”。从那时起,到海上寻找“三神山”活动持续了几百年之久,到了秦始皇、汉武帝时期达到了鼎盛。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秦始皇,重用徐福等方士,三次大规模的组团到海外,寻找仙人及长生仙药。

汉朝刘向的《列仙传》,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描述神仙事迹的著作,里面就记载着黄帝乘龙升天成仙的故事,开了神仙传记的先河。书中明载世上有神仙,及人可修成神仙的观点,并列举了黄帝、广成子、容成公、安期生等千余个神仙人物。书中记载,神仙广成子在黄帝时代已经一千二百岁,真可谓与天同寿了!

谈到神仙思想,就不能不提到两晋时期的葛洪。葛洪是一个奇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哲学家、也是一个博学多才、建树良多的道教理论大师。他能经年不饿,坐在干柴烈火上,烧不着衣服,或者潜入深水中,身体不湿。有一次孙权问他说:“百姓求雨,安可得乎?”葛玄说:“易得耳!”于是他用手向天一指,口中念念有词,果然就是一阵倾盆大雨,顷刻间地上就积了一尺多深的水。

葛洪写的《抱朴子内篇》论述了神仙、方药、养生、延年等,内篇二十卷在于论证神仙之可成,长生之道可得。这本书内容丰富,兼及儒道两家,加以分析精微,不仅被《道藏》收入,成为道家的典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的一部书。

《神仙传》中论证“古仙实有”,曾在社会上产生过相当影响。其所记载的神仙人物屡被史家所引用,后来被《四库全书》收入子部道家类。到了南北朝时期,神仙思想進一步的完善。南朝的名道陶弘景建构了神仙谱系,他在《真灵位业图)中,将神仙世界划分为7个层次,每一层都有一位主神仙居于中位,其余诸神仙分列于左、右等,使各类神仙都各有其位。到了唐代,出现了成玄英、司马承祯、吴筠等三位著名的神仙思想家,他们都提出了守静去欲的内丹修炼思想。

在神仙思想理论不断完善的同时,神仙故事流传得更为广泛。尤其是“八仙”,已深深刻印在人们的记忆中,特别是吕洞宾,早是世所知名的神仙了。神仙思想持久不衰的流传,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生活状态、对事物的理解、认识等等,都有着极深刻的影响。试举黄帝为例:黄帝是史书中记载最早的帝王,他不仅有着顺天应人的帝王之治,也是中华民族崇尚修炼的象征。唐朝王瓘撰写的《广黄帝本行记》,书中所记载黄帝的事迹最为详细。此书有相当大的篇幅描述黄帝如何寻真访隐、问道求仙的故事。书中说:“黄帝以天下既理,物用具备,乃寻真访隐,问道求仙,冀获长生久视。”而《黄帝内经》中对于黄帝修成登天的事迹,也有记载:《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而得法悟道登天的情景,据《列仙传》卷上及《史记·封禅书》中说:黄帝在一百二十岁那年,有一次天门忽然开了,有巨龙垂着胡须来迎接他。黄帝就与随身的臣僚七十多人一起跨上龙背,功成圆满白日飞升了。后面的群臣们,都依依不舍的跟着,抓住龙须不松手。所以巨龙在挣扎起飞时,连胡须都扯断了,和黄帝的大弓一起掉在了地上。这时的臣民百姓们,都亲眼目睹了这历史上最伟大壮阔的一刻!黄帝在位治国百年,同时修道直到仙去,成为中华民族史上,修炼成正果的第一人,也是天子修炼的第一人。

黄帝最后的圆满回归,说明了人类可以通过修炼再回归于天,也给中华民族奠定了修炼返本归真的文化。

二、关于八仙

1. 八仙的特色:由凡人修成仙

八仙故事,是中国民间最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主角是铁拐李、锺离权、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和曹国舅等八位神仙,在民间修炼得道的过程。他们的故事在历代的小说、话本、戏剧、说唱、经书、雕塑、绘画中记载流传着,朴实的诠释了老百姓心目中的八仙,也为后人留下了这些宝贵的神话传说,代代传诵着。

清朝的无垢道人,在他的“八仙得道传”中说:“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可见仙凡二途,原是一个来头。既有凡人,怎见得没有凡人修成神仙?……自来神仙甚多,而神仙中最为世人所共知共闻,人人敬仰的,尤莫如八洞神仙。今人大概简称他们为八仙。”可见民间百姓一般对于修炼的看法,及对八仙的喜爱了。

2.八仙的介绍:

1.)张果老

张果老是一位游戏人间的老神仙,变化多端,相传他拥有长寿术、隐身术。而其中传诵最广、最令人感兴趣的,就是他的“倒骑毛驴”的故事了!“张果老倒骑驴”和“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这两句话,不仅成了歇后语,也成了他的千古形象了。

张果老是唐代的道士,他的故事最早是记载在《明皇杂录》中的,而他的生平事迹,可见《资治通鉴》及新、旧《唐书》“方技类”中的《张果传》。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一便记载了张果老隐居于恒山修炼的故事。书中说,武则天时曾派使者前去召见他,但张果老假死不愿去,后被唐玄宗邀请進京,玄宗请教了他很多治道、神仙之事,并屡试仙术,变幻无穷。唐开元二十一年(西元733年)时恒州剌史韦济亲见过张果老,而且唐玄宗还派通事舍人裴晤和中书舍人徐峤将张果老接到了当时的东都洛阳;玄宗不但亲自召见了张果老其人,甚至还要把自己的御妹玉真公主下嫁给他,但张果老最后还是恳辞逃走了。《旧唐书》中说,玄宗为此还给张果老在隐居之地造了一座栖霞观。当他请辞归山时,玄宗赐其为“银青光禄大夫”,号为“通玄先生”。

清朝康熙时期汇编的《全唐诗》中,收有张果老的〈题登真洞〉诗:

  修成金骨炼归真,洞锁遗踪不计春。
  野草谩随青岭秀,闲花长对白云新。
  风摇翠电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鳞。
  自是神仙多变异,肯教踪迹掩红尘?

诗后并附有小传,说张果老“后于鸑鷟山登真洞往来”修行。据考证,登真洞在甘肃两当县,洞壁上有张果老的画像,以及唐、宋以来记述张果老在此修仙悟道的碑文及历代文人墨客为登真洞题的诗碑。

后来,张果老云游四方,敲打着渔鼓筒板,在民间传唱道情,劝化世人。于是,人们便将张果老说成唱道情的祖师爷了。所谓道情,源于唐代的道曲,内容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出世的思想。

2.)吕洞宾

吕洞宾姓吕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是唐代的道士。在道教中,全真道奉其为“纯阳祖师”,又称“吕祖”。

说起吕洞宾,那真是妇孺皆知,无人不晓。有关他的传说也为数不少。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洪迈的《夷坚志》、《集仙传》、《唐才子传》及宋史等书对其均有记载。

关于吕洞宾的身世,典籍文献中有许多记载,或有差异,但修炼的主轴均同。他本是唐朝的宗室,因为武则天时屠杀唐室子孙,于是他就带着家人隐居起来,改为姓吕。他生于唐贞元十四年,而道教则以四月十四日为他的生日。吕洞宾的著作丰富,清康熙时汇编的《全唐诗》及《词综》 中都收有他的诗作。尤其光是《全唐诗》里,就收有他的诗词两百多首,内容几乎全与修炼、度人有关。

他的事迹收在正史中的,可看《宋史.陈抟传》中所记载的:“关西逸人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 倾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文章虽短,但仍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吕祖当年的气概。

吕洞宾虽有剑术,但他的剑并不会拿来随便杀人的,《唐才子传》中记载,吕祖曾经笑说:“吾仙人,安用剑,为所以断嗔爱烦恼耳。”意思是说,我是仙人,怎么需要用剑呢?这剑是用来斩断贪嗔、色欲和烦恼的。而他的气度和风采,也可从所留下的诗作中,窥得一二,像这首收在《全唐诗》中的《赠李德成》吧:

“九重天子寰中贵,五等诸侯门外尊。争似布衣狂醉客,不教性命属乾坤。”

大意是说,高坐在九重宫殿上的天子,和那些诸侯们,都是天底下最尊贵的人了,但又怎比得上那个身穿布衣,能够日日坦然喝酒,不求名利的平民呢?因为他己经放弃了人间的执著,得到了大自在,他的命和运,都不受这个人世间所限制了。“不教性命属乾坤”--这句话是何等气魄,真是仙家本色啊!吕洞宾最为脍炙人口的,就是他的“黄梁一梦”了。有一次他遇到锺离权,锺离权正在炉上煮着黄粱饭呢,就拿了一个枕头给洞宾,他睡下后梦见自己中了進士、当官、升侍郎、成亲、为宰相、被诬害、获罪、家破人亡、穷困潦倒等等。等到忽然间醒来,一看炉上的黄粱饭还没有熟,而自己已经经历过了一个精彩万分的人生了。才知贵不足喜,贱不足忧,人世间不过一场大梦。

于是他离家拜锺离权为师,入终南山修道。历经师父“十试”的考验,授得先天大道。他成仙得道后,不登仙界,还在人间普化众生,为民造福,踪迹遍及中华大地,和民间非常接近。

3.)韩湘子

韩湘子是唐朝大文学家韩愈的侄孙(或说侄子)。本名叫韩湘,因为学道成仙,所以又称为韩湘子。韩愈独尊儒家,以佛道为异端,因湘子自幼就是由韩愈抚养长大的,所以他一直期望湘子能够专心作学问,走功名富贵之路;可是湘子却醉心于求道,这使得韩愈非常的苦恼、生气。后来他还是走了自已的路,成了吕洞宾的弟子,名列八仙之一。

对于叔父韩愈劝他走仕途之路,韩湘子回了一首诗《答从叔愈》(现收录在“全唐诗”中),可以看出他坚定的意志:“举世都为名利醉,伊予独向道中醒。他时定是飞升去,冲破秋空一点青。”他说,当全世界的人,都在为追求名利而沉醉时,只有我因为修道而独自清醒呀!

韩湘子的故事流传久远,他成仙的传说,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而在历史中最有名的,就是他“湘子度韩文公”这件事了,这在历代的戏曲,如:宋元佚名戏文《韩湘子三度韩文公》,元明佚名戏文《韩文公风雪组蓝关记》,元末明初佚名作者《韩退之雪拥蓝关记》杂剧,元纪君祥《韩湘子三渡韩退之》,清王圣徵传奇《蓝关度》,清车江英《蓝雪关》传奇等中,也多有着墨,脍炙人口。韩文公就是韩愈,故事是这样的:由于韩湘子修道之心坚定,所以后来他仍然离家修行,十余年后方又回到家中,有奇术,能预知未来事。他每每苦劝叔父修道,无奈韩愈是个天生硬性的人,毫不动心,湘子却也坚毅不回,必要度他成功。一直到有一次,韩愈过生日,湘子回家为他祝寿,席间做法向王母娘娘的花园,借来无数的名花,中间有一大盆碧绿色花朵,状如牡丹,其大无比,花间闪闪有光,还现出两句诗来: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众宾客看到后都大为惊叹,韩愈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湘子说:“这是说叔父将来之事。天机不可泄露,侄儿现在还不能说。将来自会应验的。”大约一年后,韩愈因为谏迎佛骨,得罪了当今圣上,被贬到岭南的潮州地方,而且限日起行,路上忽遇到大雪封山,韩愈冻饿将毙。忽见湘子现身搭救,韩愈这时回想从前屡次撵逐湘子,心中有万分的愧疚。便问:“这是什么地方呀?”湘子笑道:“叔叔不记得,以前花上“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诗句吗?这里就是蓝关呀!”

一语未完,韩愈方才惊觉到湘子预言之灵验,相信他是仙人。长叹一声道:“罢了!既然世上一切皆有定数,那我就续完花上的诗句吧!”当即吟成了一首诗,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后来韩湘子又护送韩愈上任,最后度其叔韩愈入道。

4.) 曹国舅

曹国舅姓曹名景休,宋徐州人。据《续文献通考》中记载:“曹国舅宋曹太后之弟,因称国舅,学道山岩间,遇锺离权、吕洞宾辈,引入仙班”。《徐州志》也记载:“宋曹国舅,绍兴四年,蝉蜕于“玉虚观”,观在县东南五十里,今更名腾云寺”。此为八仙中曹国舅的得道事迹也。

5.)锺离权

锺离权,全真道派尊其为“正阳祖师”,“北五祖”之一。神诞之日为四月十五日。

锺离权是唐代人,但正史中记载,锺离权在宋朝时还曾露过面,据《宋史.陈抟传》中说:陈尧咨拜访道士陈抟,见有个梳着髻的道人已先在坐。陈尧咨不敢造次,悄悄的问陈抟:“这位是谁?”陈老道说:“锺离子也。”

他的事迹在《宣和年谱》、《夷坚志》、《宋史》、《历代神仙通鉴》、《续文献通考》等书中都有记载。《全唐诗》中收有他的三首绝句,都是有关修炼的。诗后并有其小传说:“咸阳(今属陕西)人。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入崆峒山,自号云房先生。后仙去。”他留世的诗为《题长安酒肆壁三绝句》,诗中仙风道骨,给人印象深刻:

“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乾坤许大无名姓,疏散人中一丈夫。”
“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自言住处连苍海,别是蓬莱第一峰。”
“莫厌追欢笑语频,寻思离乱好伤神。闲来屈指从头数,得到清平有几人。”

6.) 李铁拐

李铁拐,相传名叫李凝阳,或名洪水,小字拐儿,自号李孔目。

《历代神仙通鉴》称,其原本一俊伟丈夫,善道术,会使导出元神法术,修炼于砀山岩穴中。有次应师父老子之约,行“元神出壳”法术,赴千里之外华山,数日后回归,发现其尸体被其徒误焚,突见附近一饿殍,灵机一动说“即此可矣。”即从饿殍脑门而入,神魂归壳后则成一蓬头卷须、黑脸巨眼,并且还跛了一只右脚的丑陋汉子。

铁拐李的法器葫芦,据说可生灵丹妙药,救济众生。神诞之日为七月初十日。《混元仙派图》称其为吕洞宾的弟子。后封为东华齐阳启元帝君。

7.)何仙姑

何仙姑是八仙之中唯一的女仙,《续文献通考》中说何仙姑为唐武则天时,广东增城县人。名琼,宋代的一些文人笔记多称她为北宋永州(零陵) 人,还记载了何仙姑一些为人占卜休咎,预测祸福的事迹,一时士大夫及好奇者争先前往彼处占卜。相传神诞之日为四月初十日。

十三岁时,入山采茶,遇吕洞宾。后又梦见神人教饵云母粉,遂誓不嫁,往来山谷,轻身飞行。每日朝出,暮持山果归来侍母。相传,何仙姑能预知祸福,白日飞升、得道成仙后念念不忘人间的疾苦,经常在南方一带行云布雨、消除疫灾、解救苦难。

8.) 蓝采和

八仙中有位玩世不恭,似狂非狂的行乞道仙,名叫蓝采和。在南唐沈汾的《续仙传》、宋初《太平广记》、陆游的《南唐书》等,均载有他的事迹。

《续仙传》中说,蓝采和是唐末至五代时人。其行为怪僻,贪杯喜唱,平时穿一身破蓝衫,一只脚穿靴子,另一只则光脚。夏天穿棉衣,冬天却躺在雪中,全身冒着热气。蓝采和常行歌于城市乞讨,手持大拍板长三尺余,似醉非醉。

他喜欢唱歌,像有一首《踏歌》是这样唱的:“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他唱的歌很多,大都触景而生,令世人觉得高深莫测,均为神仙脱世之意,启迪世人如何修真养性。

三、八仙修炼得道的启示

1. 现在“八仙”的点点滴滴

今天在无神论的大陆,苏州地方仍有传承千年的“轧神仙”敬神活动。按苏州风俗,轧神仙是为纪念四月十四日吕洞宾仙诞的,据当地报导,当天前往“神仙庙”進香膜拜者,络绎不绝。据说吕洞宾在他生日那天,都会化身为乞丐、小贩等,混在人群之中济世度人。如能挤到他身边,就会沾到仙气,交上好运,大伙儿就这样万头钻动,你挤我挤的,这就叫作“轧神仙”。

算算有关八仙的传记、小说及戏剧、史志,现存世的约有几十种版本,很多地方还有数不清的的民间传说,增加了研究的困难。但现在发现了一些新的八仙史料和遗迹,可供参考(注一):

1.)蓝采和:1998年以来在四川、江西、福建三地,相继发现了《蓝氏族谱》,知道蓝采和有几万子孙在这些地方生活着。《蓝氏族谱》中也详细的记载了,蓝采和中進士、做官的经过,和他入山修道的原因,并对他成仙飞升有明确记载。

2.)韩湘子:在六七十年代,中国大陆正在“深挖洞、广积粮”时,却在韩湘子故居,挖出了韩湘子当年在家修炼的洞穴,现在人们叫它“湘子洞”。现在也发现了《韩愈家谱》。《韩愈家谱》及韩愈生平也对韩湘子有所记述。

3.)吕洞宾:近来发现了吕氏族谱(即《虞邑西乡吕氏宗谱》),吕氏族谱对吕洞宾的行踪及成仙得道事也有记载。

这些资料的发现,都让人们认识到这些传说中的人物的真实存在。

2. 神仙思想中的修炼文化,贯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中国历史中流传了这么多动人的神仙故事,说明了神仙思想中的修炼文化,是贯穿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像是春夜细雨,润物细无声的深入民间中,和老百姓的生活、思想是无法分开,也无法分割的。

所以纵观历史时,不禁使人深深的思考着,中华文化的智慧到底是什么呢?八仙的故事上天入地,其中最精彩的是,他们每个人在人世间,都神通大显,变化多端,深入民间的生活中。那神仙佛道在人间行神事时,到底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听懂了吗?

3. 神仙佛道,在人间长时间铺陈,演这一场一场的戏,奠定修炼的文化。

如果历史上没有那些著名的神仙佛道,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铺陈,来人世间演这一场一场的戏,给人们奠定了修炼的文化,那当遇到正道时,当遇到生命的转捩点时,我们会理解,会知道吗?

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为了整个人类的救度,而做了这么伟大、系统的安排呢?

就象站在现代科学顶峰的爱因斯坦,在一次受访中,看着桌上的糖果、饼乾、咖啡杯,对记者说道:“小到咖啡杯等物,放在一起尚且需要一种力量来安排;那么想一想,宇宙有多少星球?而每一个星球都按着一定的轨道运行无间,这种安排运行的力量,就是神啊!”

大科学家牛顿,有一次造了一个太阳系的模型,中间是一个镀金的太阳,四周的大行星都各照地位排列整齐,只要一拉曲柄,每一个星球,立刻会按照自己轨道和谐的转动,非常精妙。有一天,牛顿的朋友来访,见到这个模型时,不但把玩了好久,还频频的惊叹叫好,立刻问是谁造的。牛顿回答说:“没有谁造的,它只是偶然变成了这个样子的。”朋友不信说:“无论如何,一定有一个人造它的!而且那个人是天才!”牛顿拍着朋友的肩膀说:“只是造一个模型,你都不相信那是没人设计的,难道真实的宇宙,你会说它是自然碰巧产生,而没有造它的神吗?”

4. 人类真正的希望在哪里?

人类真正的希望在哪里?这是身在科学、哲学、医学、政治等领域的人所思考、探索的。

也许按照这样系统而伟大的安排去做,每个人都能回归到中华文化的根本,通过自我道德的提升,修炼返本归真的话,个人道德都提升了,社会的人心也都净化了,那么整个人类、宇宙的命运,不就都改变了吗?

注一:《千年修仙记》(何守伟著)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