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选读:《贞观政要》(十四)

陆志仝


【正见网2007年12月02日】

以下古文选自《贞观政要・论忠义第十四》:

贞观元年,太宗尝从容言及隋亡之事,慨然叹曰:"姚思廉 [ 注1] 不惧兵刃,以明大节,求诸古人,亦何以加也!"思廉时在洛阳,因寄物三百段,并遗其书曰:"想卿忠节之风,故有斯赠。"初,大业末,思廉为隋代王侑[ 注2] 侍读,及义旗克京城时,代王府僚多骇散,惟思廉侍王,不离其侧。兵士将升殿,思廉厉声谓曰:"唐公举义兵,本匡王室,卿等不宜无礼于王!"众服其言,于是稍却[ 注3] ,布列阶下。须臾,高祖至,闻而义之,许其扶代王侑至顺阳阁下,思廉泣拜而去。见者咸叹曰:"忠烈之士,仁者有勇,此之谓乎!"

贞观二年,将葬故息隐王建成、海陵王元吉,尚书右丞魏徵与黄门侍郎王?请预陪送 [ 注4] 。上表曰:"臣等昔受命太上,委质[ 注5] 东宫,出入龙楼[ 注6] ,垂将一纪[ 注7] 。前宫结衅[ 注8] 宗社[ 注9] ,得罪人神,臣等不能死亡,甘从夷戮[ 注10] ,负其罪戾[ 注11] ,O.录周行[ 注12] ,徒竭生涯,将何上报?陛下德光四海,道冠前王,陟冈[ 注13] 有感,追怀棠棣[ 注14] ,明社稷之大义,申骨肉之深恩,卜葬[ 注15] 二王,远期[ 注16] 有日。臣等永惟畴昔[ 注17] ,忝[ 注18] 曰旧臣,丧君有君,虽展事君之礼;宿草[ 注19] 将列,未申送往之哀。瞻望九原[ 注20] ,义深凡百,望于葬日,送至墓所。"太宗义而许之,于是宫府旧僚吏,尽令送葬。

贞观十五年,诏曰:"朕听朝之暇,观前史,每览前贤佐时,忠臣徇国 [ 注21] ,何尝不想见其人,废书钦叹!至于近代以来,年岁非远,然其胤绪[ 注22] ,或当见存,纵未能显加旌表,无容弃之遐裔。其周、隋二代名臣及忠节子孙,有贞观已来犯罪配流者,宜令所司具录奏闻。"于是多从矜宥[ 注23] 。

贞观十九年,太宗攻辽东安市城 [注 24],高丽人众皆死战,诏令耨萨延寿、惠真 [注 25]等降,众止其城下以招之,城中坚守不动。每见帝幡旗,必乘城鼓噪。帝怒甚,诏江夏王道宗 [ 注26] 筑土山,以攻其城,竟不能克。太宗将旋师,嘉安市城主坚守臣节,赐绢三百匹,以劝励事君者。

注释:

[ 注1]姚思廉:姚思廉(西元 557年- 西元637 年),字简之,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思廉少受汉史于其父,能尽传家业,勤学寡欲,未尝言及家人产业。在陈为扬州主簿,入隋为汉王府参军,丁父忧解职。贞观初,迁著作郎、弘文馆学士。写其形像,列于《十八学士图》,三年,又受诏与秘书监魏徵同撰梁、陈二史。撰成《梁书》五十卷、《陈书》三十卷。魏徵虽裁其总论,其编次笔削,皆思廉之功也,赐彩绢五百段,加通直散骑常侍。九年,拜散骑常侍,赐爵丰城县男。十一年卒。太宗深悼惜之,废朝一日,赠太常卿,谥曰康,赐葬地于昭陵。

[注2]代王侑(音又):杨侑(西元605-619年),即隋恭帝,隋炀帝孙。唐高祖李渊攻入长安后,曾立他为帝,在位半年。西元618年五月 ,隋恭帝逊位于大唐,以为崂(音希)国公。武德二年夏五月崩,时年十五。

[注3]稍却:稍,逐渐。却,后退。"稍却"指逐渐后退。这个词组在古文中很常见,但《汉典》中却未列入。始见于《汉书・ 卷七十六》:"而水波稍却回还。"又见于《晋书・ 卷七十九》:"诸君稍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

[ 注4]陪送:这个词在唐宋两代的用法均指"陪灵送葬"之意。如《 资治通鉴・ 唐纪八》:" 魏徵 、王?表请陪送至墓所,上许之,命宫府旧僚皆送葬。"至元代以后,"陪送"一词的词意有了变化,一般指娘家给新娘陪嫁或嫁妆。

[ 注5]委质:亦作'委挚'。本文的意思指'事奉'或'供职'。见于《国语・晋语九》:"臣闻之:委质为臣,无有二心,委质而策死,古之法也。"又见于《春秋左传・僖公》:" 策名委质,贰乃辟也。 "

[ 注6]龙楼:汉代太子宫门名。本文借指太子所居之宫。

[ 注7]一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

[ 注8]结衅(音信):造成罪过。衅,罪过。

[ 注9] 宗社: 宗庙和社稷的合称,泛指国家。

[ 注10]夷戮:杀戮。见于《后汉书・张衡传》:"故恭俭畏忌,必蒙祉祚,奢淫政慢,鲜不夷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 注11]罪戾(音利):罪行,罪愆。

[ 注12]O.(音制)录周行:'O.'通'置'。'周行'泛指朝廷官员。'O.录周行'指被收留任用为朝官。

[ 注13]陟冈(音制刚):出自《诗经・魏风・陟岵》:"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后因以"陟冈"为怀念兄弟之典。唐・白居易《自江陵之徐州路上寄兄弟》诗:"谁怜陟冈者?西楚望南荆 !"

[注14]棠棣(音弟):原意指'郁李', 植物名,落叶小灌木。也可指花名,俗称棣棠。花黄色,春末开。本文指兄弟。语出自《诗经・小雅・常棣》篇,是一首申述兄弟应该互相友爱的诗。"常棣"也作"棠棣"。后常用以指兄弟。

[ 注15]卜葬:古代埋葬死者,先占卜以择吉祥之葬日与葬地,故称为"卜葬"。

[ 注16]远期:期望或期望以时日。见于《史记・天官书第五》:"日晕制胜,近期三十日,远期六十日。"

[ 注17]永惟畴(音愁)昔:永惟,深思;常念。 畴昔, 往日;从前。

[ 注18]忝(音腆):取其本义'羞愧'。

[ 注19]宿草:隔年的草。出自《礼记・檀弓上》:"曾子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孔颖达疏:"宿草,陈根也,草经一年则根陈也,朋友相为哭一期,草根陈乃不哭也。"亦可借指坟墓。元代以后,'宿草'二字也可指存留过夜的草料。或指人已死多时。

[ 注20]九原:通常泛指墓地;或九泉、黄泉。在古文中亦有用来指'九州',如:《国语・周语下》:"汨越九原,宅居九朐(音遇)。"等。

[ 注21]徇(音讯)国:本文指为国家利益而牺牲生命。徇,通" 殉 "。

[ 注22]胤(音印)绪:胤,子孙、后裔。绪,遗留下来的。'胤绪'指后代。

[ 注23]矜宥(音今又):矜怜宽宥。

[ 注24]安市城:西汉始置,东汉及晋沿袭,后归辽。故址在今辽宁省安平县东北。

[ 注25]耨萨延寿、惠真:即高延寿、高惠真;高丽国(今朝鲜)将领。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御驾亲征高丽。高丽北部将领 高延寿、高惠真帅高丽、?砣兵十五万救安市;战败后率军归降。据《资治通鉴 ・唐纪十四 》记载:高延寿、高惠真归降后,唐太宗简耨萨已下酋长三千五百人,授以戎秩,迁之内地,馀皆纵之,使还平壤;皆双举手以颡(音嗓;前额)顿地,欢呼闻数十里外。

[ 注26]江夏王道宗:李道宗(西元 600年 -西元653 年),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太宗的堂弟。18岁即随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征战四方,为大唐的创立及国家的安全立下赫赫战功。李道宗虽功绩彪炳,转述多职,但却为人谦和,深得唐太宗之喜爱。贞观二十一年,以疾请居闲职,转太常卿。永徽元年,加授特進。永徽四年,因房遗爱伏诛,长孙无忌、褚遂良素与道宗不协,上言道宗与遗爱交结,配流象州。道病卒,年五十四。

全文大意 :贞观元年,太宗皇帝曾在闲暇时,谈到隋朝灭亡的历史,感慨的叹息说:"姚思廉不惧怕刀枪,显示了忠义的气节。拿古人与他相比,也没有什么人能超过他的!"姚思廉当时在洛阳,太宗寄赠给他彩帛三百段,并附一封书信说:"怀想你忠义的风范,因此才赠给你这些东西。"当初,在隋大业末年,姚思廉担任隋朝代王杨侑的侍读官,唐高祖的军队攻克京城长安时,代王府的官吏大多吓的四散逃跑,只剩姚思廉一个人侍从代王,不离左右。义军士兵将要登上宫殿,姚思廉厉声喝道:"唐公举义兵,本就是为了匡救王室,你们不得对代王无礼!"众人被他的话慑服,于是逐渐后退,分布在台阶下面。过了一会儿,唐高祖李渊赶到,听说此事,认为姚思廉是位义士,允许他扶持代王到顺阳阁。姚思廉哭泣着拜辞离去。看到这个情景的人都感叹说:"真是一位忠烈的人!'仁者有勇',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啊!"

贞观二年,准备从新安葬已故的息隐王李建成、海陵王李元吉,尚书右丞魏徵与黄门侍郎王?请求陪灵送葬。他们上表说:"臣等以前受太上皇的命令,在东宫任职,出入东宫将近十二年。前太子对宗庙及社稷犯下罪过,得罪了百姓和神灵。臣等不能殉死,甘愿接受刑戮,承担罪过。而陛下不仅既往不咎,而且还赐予官职,就是竭尽一生,又怎能报答陛下的大恩呢?陛下恩德光照四海,道德仁义超过先王。如今陛下感念兄弟情义,怀念手足感情,既彰显国家的大义,又表达了骨肉兄弟的深情。安葬二王的日期已经不远了,臣等缅怀往昔,愧为旧臣,失去旧君而又有新主,虽已施行了事奉新君的礼节,而旧君坟上却已经长满了隔年的草,还没有表达对他们送别的哀思。瞻望墓地,以前的君臣情分非常深厚,希望能在下葬的那一天,允许我们到墓地送葬。"太宗认为他们很重君臣情义,同意了他们的要求,凡是二王府中原来的官吏,都允许他们去送葬。

贞观十五年,太宗皇帝下诏书说:"我在处理政事的闲暇,阅读前朝史书,每当看到前代贤臣辅佐朝政、忠臣为国献身时,多么想见一见他们本人,常常放下书本钦佩感叹。至于近代以来,时间相距不远,他们的后代有的可能还在世。即使不能对他们大加表彰,也不应该把他们抛弃在边远荒凉的地方。北周、隋两朝名臣和忠臣义士的子孙,贞观以来如果有因犯罪流放的,应让主管部门详细登记,向我报告。"于是这些忠臣义士的子孙大多受到宽大处理。

贞观十九年,太宗皇帝亲率大军攻打辽东安市城,城中的高丽人都拼命抵抗。太宗诏令高延寿、高惠真等人去劝降,唐朝大军驻扎在城下,招唤城中的人投降,但城中却坚守不动。每次看见太宗的旗帜,守军就登上城头擂鼓呐喊。太宗非常恼怒,命令江夏王李道宗在城边筑土山,用来攻城,最后还是未能攻克。太宗准备退兵,为嘉奖安市城的守将坚守臣子的气节,赏赐给他们绢三百匹,用来勉励那些忠心事君的人。

评讲:"忠"字的意思,根据《康熙字典》援引古代典籍的解释中归纳,有如下的意思:敬也,尽心曰忠;直也;事上竭诚也;无私;等等。而"义"的正体字是"柳",《说文解字》中给出的字义是:"己之威仪也。从我羊。"清代文经学大师段玉裁等学者的注解为:"与善同意,故从羊。"

通过以上几段古文的阅读,笔者相信读者对忠义的涵义会有新的认识。也就是古人并不以成败来论忠义。如三国时期的关羽、南宋时期的岳飞、文天祥等,虽然他们都没有实现他们生前的愿望,但却无损于他们忠义之美名,历代被人称颂。所以,忠者,敬直也;事主上竭诚而无私也。义者,从善也。

唐朝的大军虽未攻下安市城,但太宗皇帝不仅不以为忤,而且还留下了三百匹绢赐给安市城的将士,以嘉奖他们忠义的气节。这不仅展示了一代圣王恢弘的气度,也给后世留下了忠义的典范及一个在生死关头还能严守忠义气节的动人故事。

大唐盛世开创了中华民族最璀璨的神传文化,她是那么的令人向往;有多少演绎着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动人故事流传至今,她又是那么的令人难忘!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