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心经》

秦政


【正见网2007年09月28日】

本系列文章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佛经《心经》的论述。我们觉得此文对向宗教界的人士讲真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所以在此转载。对于没有涉及向宗教界人士讲真相的大法弟子来说,是不需要看的。希望大家以法为师,做好师父要求我们做的三件事。
(编者按:继《十论金刚经》之后,秦政先生写了一篇心得,与佛教界朋友试论《心经》。)

试论《心经》

1、《心经》与《金刚经》被认为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经典,虽然只有二百多字,却因历来众说纷纭,解说何可胜言。然而,一切宗教无非都是生命科学学问,本质也都在解证生命如何达到更高的平衡和解脱。如以我们在大法中修证的境界,拿起《心经》也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因为那个状态在我们切实地早就经验过了。而不明所以的,就会以百千万言来解说,结果越解越乱,越让人不知所云。

2、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五行一切物质的意思,其实就是刚出世间法的真身透明的状态。而这里是一个“行”字,表明当时已经达到这个出世间法境界,身体由功构成的在另外空间的真实。度,超越。“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经句是很难为一般人明白的,其原因就在“舍利子”的概念,人们只是看见舍利子是和尚死后烧出来的结晶物,其实这里指代的是另外空间的物质实相。它是一种空明的,似乎无物的,就象透明玻璃一样,当然透明并不是没有,所以又是实体的物质,是实实在在的。是初登圣域,身体完全被高能量物质代替的境界所带来的。这时,人所认为的观念,所谓的“受想行识”在那个境界里就可以直接看到亦是随想随成,在另外空间也是实体存在,有其特定的存在演化过程。所以“舍利子,是诸法空相”,既非世间一切观念物质,却又是有“相”的实体存在,故曰“诸法空相”。他的特点呢,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因为正常的修炼时期,一个人开悟也就是回忆起自己先天的本来,并未有一毫是外在求来的。完全就不是人的认识和人带着后天观念和逻辑想象的东西。这时人所谓的一切贪婪、瞋恨、痴迷虽已无存,那种“空静自在”境界中是“不可思议”的,不可思议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说不能用人的心智与观念去想的,在心法上就是“无求自得”。

3、“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就是人修为到出世间法境界,心性已经稳定,已臻大成功生命的意识完全没有在他(她)以下境界的一切想法。这一点是为我们在修炼过程中所验证了的。其实真正修炼的人知道,经文不过仅止于描述,不能达到而妄谈,那么越谈得多,离道越远。而真正达到那个境界的时候,会发现道与法并不再是外于生命存在的标准,而是生命存在与思行的自然表达。而此经中的说法,所谓“究竟涅槃”,是因佛教度的只是副元神,采取的是“灭度”涅般,不带本体的方法。

4、今天的社会,物质主义与欲望泛滥甚嚣尘上,象释迦牟尼佛在《大涅般经》中讲的“末世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人往往用自己的逻辑和后天观念来衡量时,常常将很低的似是而非的东西认为是最高的真理,而将真正的大道认为是迷信,不相信,不理解。至于:“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说三千年中(一世为一千年,刚好是释迦牟尼时代其佛法成住坏的时间,今年是佛历3033年左右),释教诸修佛成就者基本都是依着“戒定慧”的道路,苦修禅定达到“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开悟得正果,证得自性圆满)的。那么,末劫末法时期,按释迦当年讲法,他的法已進入坏灭时期,修炼的人必须要得此时下世的弥勒之法才能得度。而此时弥勒佛号中的神,乃是以转轮圣王的法号来度世间众生并正宇宙的法的万王之王的无上王――法轮圣王。

5、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这句经文是对此咒的赞美和证实,在说此咒时,心意纯明,自能得到加持和保护。“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揭谛揭谛”,实际上是因为对佛菩萨的敬仰,不敢直接称其名号,而称其使者和护法号,犹如不敢直接称皇帝而称“陛下”是一个道理。那么这后面的经句,也就是咒诀。

6、《心经》是初登菩萨果位圣境的一个揭示,在个人修炼中是非常神圣的纯洁的,关键修炼者要得正法真正修炼才能见证这一切确乎“真实不虚”,但这是过去正常的个人修炼中的境界,在今天的正法中不是这么简单,也不是最高的最根本的,而只是佛教这个修炼方法中初登菩萨境界的一个真实证悟状态而已。

(人民报首发)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