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古寺:大佛寺─江南第一石佛寺

牟梅


【正见网2007年08月28日】

在浙江新昌县城西南2.5公里处、风景幽奇的南明山(古称“石城山”)上,坐落着一座禅寺:大佛寺。顾名思义,大佛寺中有号称江南第一石佛的“弥勒大佛像”。

堪与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石窟中大佛雕像相媲美的弥勒大佛像,开凿于南北朝齐梁年间(486――516年),历经30多年才完工。佛座高1.91米,佛身高13.74米,佛头高4.87米,耳长2.7米,两膝相距10.6米。这尊佛像整体气势宏伟,庄严超凡;其面容端庄慈祥,鼻梁高耸,眉眼细长,方颐薄唇,两耳垂肩。他身着袈裟,中胸袒露,衣服的褶皱自然流畅。可见,当时的工匠不仅技艺非凡,而且象亲眼所见一般,将弥勒佛的形像刻画的栩栩如生。当人们仰视大佛时,不但毫无比例失调之感,而且无论从哪一角度仰视,均有与佛目光相接之感,这是因为工匠巧妙的用凿成的深穴来代替眼珠所致。

最早来到南明山上修行的和尚是东晋的僧人昙光。他在东晋永和(345――356年)初年,云游至此,遂决意在此山洞中修行,并建造了寺院,称为“隐岳寺”。南齐永明年间(483――493年),僧人僧护来此修行,开始雕刻佛像。此后,在僧人僧淑、僧祜的努力下,最终完成了石弥勒佛坐像的雕刻。南朝梁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为之作了两千二百字的《梁建安王造石城山石佛像碑记》,赞誉这座石弥勒像是“不世之宝,无等之业”。

唐会昌五年(845年),隐岳寺建瑞像阁三层。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寺院被焚毁。开平三年(909年),吴越王赐钱八千万,恢复建造了弥勒宝阁三层及殿宇300间,赐寺名为“瑞像寺”。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寺名更为“宝相寺”。 明朝永乐九年(1411年),重建毗户阁,改寺名为“毗户阁”。明朝末年,寺院再次遇劫,殿堂均被焚毁,只剩下十丈金身的石弥勒佛像。清朝末年,重建五层高阁,重装大佛及罗汉像。1925年,寺名更改为“大佛寺”。

如今的大佛寺的主要殿堂有天王殿、西方殿、大雄宝殿、大佛殿、地藏殿、藏经楼、隐鹤楼等,还有千佛院、智者法塔等建筑,此外还有朱子题字、隐岳洞、无量桥、放生池、龟化石、回音殿、古银杏、解开岩、七寸头、月峡等名胜。

“千佛院”又称“千佛岩”,在大佛寺西北一里外,是一个天然溶洞。内有南齐永明三年(485年)开凿的1040尊佛像,是中国早期南方石窟艺术的珍宝,造像更具有华夏文化的特点。

“解开岩“是一块中裂如锯开的磬石。传说是两位神仙化成孩童,用茅草锯开岩石,用以鼓励僧俗要持之以恒的雕凿佛像。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