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种发现的回顾与启发(三)

正见书籍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5年04月25日】

3. 中国发现的小人种

据《求知世界》报17期罗桂生“两个小黑人是何种生物?”一文中说:我家住在广西漓江畔,离桂林不远,记得40年代中期的一天中午,太阳高照。我端着饭碗边吃边玩,突然在屋后晒短裤的长凳上,看见从布下走出两个“小黑人”,它们约一寸高,与人体比例相似。全身碳黑,似无穿衣,直立行走。它们走到凳子中央,朝我站着。我举起筷子,它们一齐高举双手。阳光把它们小手指照得清清楚楚。我害怕得很,随手拾起一块石头就朝它们扔去,然后立即跑回屋叫大人出来看,但两个 “小黑人”已无影无踪了。”

4. 中国古籍中关于小人的记载

4.1 清朝《阅微草堂笔记》

中国清朝乾、嘉时期“位高望重”的学者、官至礼部尚书的纪晓岚,在其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一书中,有二则关于小人的记载。该书是综述平生见闻而成。纪晓岚曾以学问文章名重天下,曾主纂《四库全书》,其记事具可信度。[13]

第一则关于小人的记载编在该书卷三《滦阳消夏录三》。书中描述了在乌鲁木齐(今迪化县),经常看到身高只有尺许的小人,男女老幼都有。每到红榴树开花时,这些小人便折下榴枝,编成小圈戴在头上,成群结队唱歌跳舞。他们的声音细如鹿鸣,悠扬婉转。

有的小人会偷偷走到朝廷驻军的帐篷内偷窃食物,如不小心被抓到,就跪在地上哭泣。若把他们捆绑起来,就绝食而死。假如把他们放了,他们也不敢马上跑开,先慢慢的走数尺远,回过头来看看。若有人追骂他们,马上又跪在地上哭泣。否则便慢慢走远,到了差不多追不上的距离时,就迅速遁入深山中。

清军始终找不到这些小人的居处,也不知他们如何称呼,因为小人喜欢戴红榴,便称之为“红榴娃”。当时丘县(今河南省辉县)县丞天锦,奉派巡视牧场,曾抓到一个小人,将他带回去,仔细端详,他们的胡须和毛发都和我们常人一样,可见不是木魅或山魈之类的妖怪。

另一则小人的记载编在该书卷十八《姑妄听之四》,是清军守将吉木萨描述的。吉木萨说他曾追山雉追到深山中,看到悬崖上好象有人,便越过山涧前往查看,在离地四五丈的地方,看到一个脸上和手足长满寸许长黑毛的人,身着紫色的毛披风,与其对坐烤肉的是一位面貌姣丽、蒙古人样打扮的女子,这位女子没有穿鞋,身着绿色的毛披风。旁边有四五位黑毛人在服侍,他们仅有小孩儿大小,身无寸缕,看到人就嬉笑,说的话即不是蒙古话,也不是其它的方言,如鸟叫,完全听不懂。看此情形,他们并不象妖物,吉木萨就对他们行礼。忽然,从崖上扔下一物,一看是熟的骡肉半肘。就又行礼谢他们,二人皆摇手谓不用谢。那骡肉足供三四日食用。吉木萨后来与牧马人一起重寻旧迹,却找不到了。

第一则小人位于迪化县深山中,不知这些红榴娃迄今仍在否?第二则未道出小人出现地点,而且小人们全身长黑毛,和目前传闻的雪人相似,只是雪人身材高大,是否为同类便不得知了。

原文:

《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

“乌鲁木齐深山中,牧马者恒见小人高尺许,男女老幼,一皆备。遇红柳吐花时,辄折柳盘为小圈,着顶上,作队跃舞,音呦呦如度曲。或至行帐窃食,为人所掩,则跪而泣。絷之,则不食而死。纵之,初不敢遽行,行数尺辄回顾。或追叱之,仍跪泣。去人稍远,度不能追,始蓦涧越山去。然其巢穴栖止处,终不可得。此物非木魅,亦非山兽,盖僬侥之属。不知其名,以形似小儿,而喜戴红柳,因呼曰红柳娃。丘县丞天锦,因巡视牧厂,曾得其一,腊以归。细视其须眉毛发,与人无二。知《山海经》所谓(左立右争)人,凿然有之。有极小必有极大,《列子》所谓龙伯之国,亦必凿然有之。”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八》──《姑妄听之(四)》

“吉木萨台军言:尝逐雉入深山中,见悬崖之上,似有人立。越涧往视,去地不四五丈,一人衣紫氆氇,面及手足皆黑毛,茸茸长寸许;一女子甚娇丽,作蒙古装,惟跣足不靴,衣则绿氆氇也,方对坐共炙肉。旁侍黑毛人四五,皆如小儿,身不着寸缕,见人嘻笑。其语非蒙古、非额鲁特、非回部、非西番,啁哳如鸟不可辨。观其情状,似非妖物,乃跪拜之。忽掷一物于崖下,乃熟野骡肉半肘也。又拜谢之,皆摇手。乃携以归,足三四日食。再与牧马者往迹,不复见矣。意其山神欤?”

4.2 清代笔记《夜雨秋灯录》

清代笔记《夜雨秋灯录》树孔中小人一文载:广东澳门岛,有姓仇名端贸易商人,经常去各国做买卖。一日,遇台风,幸避一岛湾,风息后,船老大因力惫看船,仇端登岛散步。仇见岛中枯树甚多,大可十围,树多孔,孔中有小人居之,人长仅七八寸,有老幼男妇,肤色如栗子皮。每人身上糸小腰刀,弓矢等物,大小与人相称。见仇来看,齐声说:“□渠三伊利!”仇此时要出恭,便解裤蹲地上,后吸烟继续观看。忽听人声嘈杂,见枯树最高处,有小城高可及膝,皆黑石砌就。城门大启,小人约千余,联臂而出,摇旗一呼,各树孔中皆有小人出迎,拱听号令。其中有年轻者,面目端正,束发紫金冠做小人总指挥;口喃喃不知做何语。旋闻众应曰:“希利”,执坚拥来。仇大惊,知为驱己,然藐其小,并不害怕。蹲如故。年轻者又喃喃多时,仇不应,即挥戈与战。小箭、小枪、小刀、小戈矛,钻剌两股颇痛。恶之,戏以手中烟筒击年轻者。一击,遂翻落鸡背上毙矣。众抬尸回,城坚闭。其余皆窜入树孔中。仇也回船。

一个月左右,仇回广东,访其知者,说是僬侥国人。问洋人,说小人一人不敢独行,恐为海鹄衔去。该小人知礼仪,懂廉耻,灵性与生活习性与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小而已。[12]

4.3 宋代编的《太平广记》

宋代编的《太平广记》第四百八十卷和第四百八十二卷都记述了一些关于小人的故事,说明小人曾经在地球上生存过。现简略介绍这些小人的传说. [14]

1. 西北海鹤民国

西北海戌亥那地方,有个鹤民国,人身高三寸,但日行千里,步履迅急如飞,却常被海鹤吞食。

他们当中也有君子和小人。如果是君子,天性聪慧机变灵巧,每每因为防备海鹤这种祸患,而经常用木头刻成自身的样子,有时数量达到数百,把它们放置在荒郊野外的水边上。海鹤以为是鹤民,就吞了下去,结果被木人卡死,海鹤就这样上当千百次,以后见到了真鹤民也不敢吞食了。

鹤民大多数都在山涧溪岸的旁边,凿洞建筑城池,有的三十步到五十步长就是一座城,象这样的城不止千万。春天和夏天的时候,鹤民就吃路上的草籽,秋天和冬天就吃草根。到了夏天就裸露着身体,遇到冬天就用小草编衣服穿,也懂得养生之法。

2. 堕雨儿

魏时,在河间的王子充家,下雨的时候,有八九个小孩随着雨落到院子里,高只有五六寸左右。小孩们自己说,家在海的东南方,因遇到大风雨,被刮到这里。跟他们谈话,觉得他们颇有知识,所说的事情都象史书上所叙述的那样。

4.4 其它古籍里关于小人的记载

(一) 《山海经》里关于小人的记载[15]

《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有小人国,名靖人。”

《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有小人,名曰焦侥之国”。又写道:“有小人,名曰菌人。”

《山海经--海外南经》记载“周饶国在东,其为人短小,冠带。”

(二)《搜神记》里关于小人的记载

《搜神记》卷十二记载:“王莽建国四年,池阳有小人景,长一尺余,或乘车,或步行,操持万物,大小各自相称,三日乃止。”并同时记载有一种小人叫“庆忌”,写道:“庆忌”者,其状若人,其长四寸,衣黄衣,冠黄冠,戴黄盖,乘小马,好疾驰。

(三)《列子》里关于小人的记载

《列子--汤问第五》记载“从中州以东四十万里得憔侥国。人长一尺五寸。东北极有人名曰诤人,长九寸。”

(四)《史记》和《法苑珠林》中关于小人的记载

《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括地志云:“小人国在大秦南,人才三尺,其耕稼之时,惧鹤所食,大秦卫助之,即焦侥国,其人穴居也。”

《法苑珠林》一书,广罗众多的佛教经论和外典俗书,向来被视为佛教百科全书。《法苑珠林卷八》引外国图云:“焦侥国人长尺六寸,迎风则偃,背风则伏,眉目具足,但野宿。一说,焦侥长三尺,其国草木夏死而冬生,去九疑三万里。”

这里将小人说成“长三尺”,但又说“惧鹤所食”互相矛盾,因三尺虽短,也应不用怕任何鸟类吞吃,其它书中所载焦侥国人都只有数寸高,可能因为《史记》和《法苑珠林》的作者要写一部权威性的书籍,而数寸高之人实在太不可思议,因而写成三尺。

(五)《山海经海经新释卷一》里关于小人的记载

《山海经海经新释卷一》记载“齐桓公猎,得一鸣鹄,宰之,嗉中得一人,长三寸三分,著白圭之袍”。

(六)《南村辍耕录》里关于小人的记载

《南村辍耕录》是元朝的陶宗仪所写。其第十四卷中说:当时有个人在卖小人人腊(干尸),他(陶宗仪)借?一瞧,见那小人身长只有六寸多一点,但一切特征跟人无异,连小便都有。相传这小人是几年前外国贡献的。这种外地?上的小人,《汉武故事》就说过:以前东郡有人送过一个七寸短人,还名叫“巨灵”。

(七)《新齐谐》里关于小人的记载

《新齐谐》是袁枚(1716-1798)所写,又名《子不语》。袁枚是清代诗人,乾隆进士,曾任江宁、溧水等地知县,政绩卓著。

《新齐谐》第九卷记载道“乾隆四年,山西蒲州修城,掘河滩土,得一棺,方扁如箱。启之,中有九~?,一~?藏二人,各长尺许,老幼男妇如生,不知何怪。”

《子不语》夏太史说三事一则中载:高邮夏礼谷先生督学湖南,舟过洞庭。值大风浪,诸船数千,泊舟未岁。夏性急,欲赶到任日期,命舵工逆风而行,诸船随之杨帆。至湖心,风愈大,天地昏黑,白浪如山。见水面二短人,长尺许,面目微黑,掠舟指撸,似巡逻者。诸船中人俱见之。风定日出,渐隐去也。

(八) 《别国洞冥记》中长三寸的勒毕国人

汉朝郭宪的《别国洞冥记》中载:勒毕国人长三寸,有翼、善言语戏笑。因名善语国,常群飞往日下自曝,身热乃归,饮丹露为浆,丹露者,日初出有露计如珠也。郭宪记述勒毕国人文字较少,但仍略窥一斑。

这么多中国古籍里都有关于小人的记载,足以证实小人曾在地球上生存。这些小人现在没有了,可能是因为他们只有几寸高不适合地球上的生存环境而被逐渐淘汰了。

5. 结语

澳洲科学家对印尼小人种的发现引发了人们对一些印尼矮人传说的回忆。根据美联社的报导,年迈的诺里•酷亚(Nollie Kua) 也记起爷爷奶奶曾经告诉他的矮人故事。[16]

虽已记不起自己的实际岁数,但一谈起矮人人种时,酷亚的眼睛便闪闪发亮。他说:“他们全身是毛,有很大的眼睛,使用的语言很奇怪。他们很贪心,抢夺了我们的谷物、果子、烈酒,还把盘子给吃掉!”这类矮人被当地人称为Ebu Gogo,意思是“无所不吃的奶奶”。据说,人们最后一次是在300年前印尼弗洛里斯岛(Island of Flores) 见到Ebu Gogo。

原先,科学家们只把 Ebu Gogo 的故事当作传说。然而最近的考古发现意味着科学家们要重新认识矮人的传说。

《格列佛游记》中最有趣的故事要算是格列佛在小人国和大人国旅游了。在小人国,人、畜、植物等一切物件的尺寸都只有我们的 1/12 。而大人国则恰恰相反,所有物件的尺寸是我们的12倍。现在看来这些都不是天方夜谭。在马可•波罗1292年的亚洲游记中,也曾经记载了小人的存在。

除了小人之外,近代的考古学发现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巨人的证据。比如从南美洲的ICA石雕中看,巨人与恐龙生活在一起,而且巨人与恐龙的身高比例差不多少。在土耳其的山谷地区也发现了许多巨大的骨头化石。[17]

由此看来,人类的真正文明历史可能迄今还是一个迷。如果古希腊神话《奥德赛》中的巨人真的存在,这又意味着什么呢?事实上,近来有证据表明古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城[18],以及圣经中记载的挪亚方舟可能都曾经是真实的存在。[19]

如果说考古学的发现已经让人费解,那古籍中对于后世的预言,比如唐代《推背图》、北宋《梅花诗》,及法国诺查丹玛斯的《诸世纪》,经后来千百年的验证极其准确。这更令人深思。[20]

对于这些目前难以解释的历史文明,只是否定或回避是行不通的。因为不管承认与否,历史都是真实的过程。而且那也关系到我们的未来。

参考资料

1.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3/3/5/20680.html.
2.http://dajiyuan.com/gb/4/12/17/n751317.htm.
3.http://www.nature.com/news/specials/flores/index.html.
4.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4/11/1/29752.html.
5.http://www.sciam.com/article.cfm?chanID=sa003&articleID=000B7CEA-EA31-117E-AA3183414B7F0000.
6.Scientific American, Feb 2005, Vol. 292 Issue 2, p56.
7.Tiny Early 'Hobbit' Human Was Smart, Skull Shows: http://story.news.yahoo.com/news?tmpl=story&cid=585&ncid=585&e=6&u=/nm/20050303/sc_nm/science_hobbit_dc.
8.http://dajiyuan.com/gb/5/3/4/n835866.htm.
9.http://news.bbc.co.uk/1/hi/england/manchester/3631256.stm.
10.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5/2/6/30992.html.
11.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4/12/5/30211.html.
12.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2/7/21/16878.html.
13. 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2/6/27/7669.html.
14.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2/8/29/18345.html.
15.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2/9/9/18463.html.
16.http://dajiyuan.com/gb/5/1/9/n774466.htm.
17.http://zhengjian.org/zj/321,1,54,1.html.
18.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3/1/28/20211.html.
19.http://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2/10/3/18762.html.
20.http://zhengjian.org/zj/321,5,,1.html.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