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评注:背道而驰

王舍微


【正见网2023年03月10日】

【典故出处】

语出《全唐文.卷六七四.白居易》: “然则天下聪明心识,取之岂无其道耶?必有也,在乎知与不知,行与不行耳。噫!自开元以来,斯道寖衰,鲜能行者。自贞元以来,斯道寖微,鲜能知者。岂惟不知乎?不行乎?又将背古道而驰者也。”

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据《柳宗元集》卷二一引):“其馀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文之难兼,斯亦甚矣。”

宋.叶适在《水心别集.卷六》中阐述:“彼其智不足以知圣人,而不能自蔽其所见,又变于俗而趋于利,故其势不得不背车而驰,则君子哀之可也。”

【评注】

这条成语还有其它参考形式:背车而驰;背道而行 ;背驰于道。

成语典故出自白居易的《为人上宰相书》,意思是行为不合情理,做事违反正道。原文阐述宰相的职责就是做天下的耳目心识,从而启发圣上,以天下之得失为己任。 “今则敏行逊言、全身远害而已矣, ” 背离了为相之道。这里所说的道是指做一个好宰相的道理,而更广义的道则指天体、宇宙、三界、地球和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化内在的规定性。道也是对宇宙层层理的泛指,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循道而行呢?

【评析】

明代归有光在《震川先生集.别集》言道:“蹈道而行之,谓之君子;背道而行之,谓之小人。” 后用“背道而驰”比喻行为与目标或理想完全相反,则是将理想与正道相混淆。因为人类社会处于一个反理的层面,王者治国,兵征天下,其势为反理所主导, “又变于俗而趋于利,故其势不得不背车而驰” 。就是在这样迷的环境中,看人自己作出向善或附恶的何种选择,由此影响着人的未来的提升或下降。循道而行的道是指三界之上更高层面的正道,而非世间的反理。通常人在用基于传统道德和善的正面的思维处理问题时,就是蹈道而行;反之,按人世间的反理而行,即是背道而驰。 “在乎知与不知,行与不行耳。”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