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头上过潺湲:李群玉之《引水行》

纤纤


【正见网2022年11月25日】

唐朝诗人李群玉的这首《引水行》,是介绍古代引水工程的一种。奇特、简单、灵活就是这种饮水工程的特点。全诗共二十八个字:“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

“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寒玉”是指竹筒,这里是指秋天的泉水沿着竹筒流淌。今天有人解释为竹槽,也有道理,二者的区别是竹槽是被劈开的竹子,只能向下引水,而竹筒却允许有一部分是逆下而上的,只要做好接头的密封就可以了。应该说也不是难事吧。或许二者都存在,根据需要而利用的可能性更大。“引出深萝洞口烟”这句其实是间接证明了竹筒的可能性。因为水从山泉中刚刚流出时,温度比秋天的外部温度是高的,又因为在竹筒中保温性能好,所以在一些不密封的接头处会冒热气。也就是“深萝”处,冒出的烟,其实就是热气。

“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这里是指此引水工程有十多里那么长,竹筒因细小而不被注意,只能听到流水声。在头顶有潺潺的流水声,真正天籁之音,或许本身就是一种美妙的音乐吧。

古人做事喜欢巧夺天工,顺势而行。不破坏自然而是与自然和平共处。利用竹筒引水,看似笨拙容易损坏,然而却对自然没有伤害。再者古代像鲁班这样的能工巧匠其实是很多的(今天的很多电影、电视剧中提到的墨家大概就是传承这些技术的人吧),因此做这种复杂的工艺也不是难事吧。

今天的人做管道喜欢热熔管或者焊接,看上去速度快又结实,其实对环境的污染还是非常大的,再者管道本身也有味道和毒性,会影响到里面水的水质,也是得不偿失的。

其实换个角度看问题,如果我们有的选择,或许还是喜欢古代的方式吧,至少水是无污染的,味道天然的。只是今天的社会已经这样了,你想找一个能工巧匠已经是非常难的事情了,也就只能是“入乡随俗”了。其实是无可奈何的无奈之举。

诗人利用一首诗,展现了古代的一种山泉引水工程,给今天的我们以对比。却让我们不得不羡慕古人。既有艺术欣赏性,又有实用性,水质又好,真是一举多得呀。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