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德品自芳:女德系列之教子

兰若


【正见网2022年11月05日】

前两篇文章分享了女德系列的“修身”和“相夫”,今天一起来温习一下古籍中对于一个良母的要求和教子的规范,来看看古人是如何秉坤仪之淑训,著母德之徽音的吧。

大家(发音tai  gu,古代女子的尊称)曰:“人受五常之理,生而又性习也,感善则善,感恶则恶,虽在胎养,岂无教乎!古者妇人妊子也,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跛;不食邪味,不履左道,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恶色,耳不听糜声,口不出傲言,手不执邪器;夜则诵经书,朝则讲礼乐。其生子也,形容端正,才德过人,其胎教如此。”

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对于胎教的重视和要求其实远胜于现代人。现代人的胎教只集中在智力的开发层面,而忽视了对还是胎儿的子女的德训。古代的淑女本已经就承袭着非常严格的妇德教化,作为一个怀胎在身的妇人,相关的要求更加严格。为了子女出生以后的端正才德,怀胎妇人甚至都不可侧卧,坐、立、食、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丝毫不敢怠慢,端身正色,时刻保持着自身的纯净。同时还伴之以经书、礼乐的修习。在子女还没有出生前就始终为他们营造了一种纯正的精神和物质氛围。这样的胎教要求对于现代人着实有些望尘莫及了。

甚至对于怀胎期间的饮食都有特别的要求,妊娠中很多妇人有偏食的毛病,突然变的特别喜欢吃某种食物,并误认为是胎儿需要,故而堂而皇之的不忌口。在古代的中医中讲,要想生出的胎儿形貌端正且有智慧,有些食物是一定要戒掉的,比如爱食走兽之肉,小儿容易倔强,性不灵敏。爱吃飞禽之肉会导致胎儿日后浮躁狂妄。葱姜蒜等浑浊味道的食物更会让妇人生浑浊之气,使小儿脑袋混沌。还有如嗜辣则会小儿多生胎毒,爱酸则骨气不壮,嗜甜则多动不宁等等,上面的种种因果关系在现代科学中也得到过证实。比如美国的幼儿脑智力研究中心就曾经对有过脑伤的幼儿做过摄入糖分和不摄入糖分后行为的分组比较。结果是摄入西瓜的一组幼儿很快就变的不宁和躁动,而远离糖分的一组却非常安静。现代人也都知道糖分摄取过度带来的危害,由此看来中华传统文化中孕育的深刻科学内涵比西方实证科学要早上几千年呢。

在古代,有妇德的妊娠中的妇人们都会为了子女而品食清淡,饮食中绝对没有极端的味道和放纵的口腹之欲的满足。这样一来,在母体中的胎儿就一直在一种温良、恭简、平和的状态中成长,也就为日后的调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物质与精神同性的道理在古代胎教中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如果现代的年轻妈妈们知道了她们不能割舍的奶茶、香辣、烤肉、咖啡、冷饮和冰淇淋、臭豆腐、臭鳜鱼会多么伤害她们宝宝的智力和外形一定也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吧。还是那句感叹:丢失了传统文化的当下是多么的可怕,没有了传统文化教化的现代人又是多么的可怜!

由此又启悟了我作为大法弟子对于师尊所要求的“食而不味,口断执著。” (李洪志师尊:《洪吟》〈道中〉)的更深一层理解,如果我们修成以后的身体内要包容无数生命的话,我们对于食物的选择和自律是否有如古人的胎教?人间的口腹纵欲是否直接就影响了与我们有关的众生的外貌和品行?同时他们的状态(我们周围的很多亲人、同事、朋友都可能是我们“体内”(宇宙)的众生)又反过来影响了我们。这也就解释了我一直可以体察并无法解释的为什么我周围的人的身体、外貌状况随着我自己的修炼状况变化了。我自己面貌端正、亲切祥和或修炼处于好的状态时,周围的人也会充满了精气神,而当自己修炼状况不正常时,周围的一切人也都看起来疲沓不堪。

当周围人出现倔强、混沌、浮躁、不壮时,有没有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纵口欲而导致的呢?纵口欲就是贪欲就是求安逸心就是寻求刺激讨厌平和,更是耐不住寂寞,想通过口腹的满足来打发无聊的时光或慰藉一下辛苦的自己,满足心底里那个私。有这样的心性,反应到相貌上一定是善相无存。

传统文化真是充满玄机,师尊的大法实在是至简至易又博大精深之极!一切好坏的走向真的就看我们的悟性和实修了。

言归正传,对于如何教子古训中还有很多具体要求,比如:《女孝经》中的“母仪章”又曰:“夫为人母者,明其礼也。和之以恩爱,示之以严毅,动而合礼,言必有经。男子六岁教之数与方名,七岁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岁习之以小学,十岁以从师焉。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不登高,不苟訾,不苟笑。不有私财,立必正方;耳不倾听,使男女有别;远嫌避疑,不同巾栉。女子七岁教之以四德,其母仪之道如此。”

这里描述了非常具体的培养男孩子和女孩子的不同要求。对于男孩子,六岁开始学习数学和方位等知识,七岁开始就要建立男女有别的概念,不同席,不同食,不共用洗漱用品。对于男孩子虽然不会要求恪守家中,但出去游玩的场地要固定,外出和回来都首先要报告父母,长者坐的席位不可坐,长者行走的中间道路不可走,大门的中间不可站,不能爬高、不能接近深水处,不藏私房钱等等,可以说从动到静,从学业到理财无所不包。样样有规矩,处处是要求。把个肆意妄为的人性负面因素约束的无处藏身。

总结下来,古人教子离不开“德”与“慈”。“德”的约束里有义有逊有勤有俭,男女都一样,一切以“德”为本。男孩子要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准则。女孩子则要修好“女德”,成就相夫、教子、孝亲和戚的综合本领。

古人认为教女之道犹甚于男,女子的培养和教育直接影响着未来的家庭里妻子、母亲的培养。教育女孩子都要从她小的时候就赋之以慈爱和严恪。要“导之以德义、养之以廉逊、率之以勤俭、本之以慈爱、临之以严恪,以立其身,以成其德。” (《内训》)

古训中不仅明确了各种如何做,还对教育女孩子提出了种种“不可做”:《女论语》中有云:

“莫纵娇痴,恐他啼怒。
莫从跳梁,恐他轻侮。
莫纵歌词,恐他淫污。
莫纵游行,恐他恶事。
堪笑今人,不能为主。
男不知书,听其弄齿。
斗闹贪杯,讴歌习舞。
官府不忧,家乡不顾。
女不知礼,强梁言语。
不识尊卑,不能针指。
辱及尊亲,有玷父母。
如此之人,养猪养鼠。”

通俗的说就是如果女儿不贤,都是做娘的怜惜纵容之过。所以不可放纵她娇痴,恐她日后养成无故啼哭忿怒的性情。不可养成她顶撞之习以免日后对公婆不敬对丈夫轻辱。不可放纵女儿听歌唱曲,恐她生了淫污之心。更不可放纵她四处游历,以免她做出邪恶事情。这些“不可”们真的值得我们这些做母亲的借鉴。自己女儿的多少矫情不都是来自于上面的我们的种种特许吗?对于女孩子,养不教实在是母之过也!

《女范捷録》中说“父天母地,天施地生。骨气像父,性气像母。上古贤明之女有娠,胎教之方必慎。故母仪先于父训,慈教严于义方。”是古人对于教子尤其教育女孩子的最好总结。

细细品读上面的古训,加上作为修炼人的思考,真的会有意外的所得。对于自身的修炼也会是一个很有益处的对照。

好了,这期就到这里,之后的最后一期将与大家分享女德系列之孝亲与和戚。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