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幼学琼林》:文臣(十)

紫穹


【正见网2022年10月19日】

【原文】 

鲁恭为中牟令,桑下有驯雉之异;郭伋为并州守,儿童有竹马之迎。 

【注释】 

鲁恭:汉代鲁恭任中牟令时,以导正人心为要,让他们懂得善恶是非,理政几乎不用刑罚,境内因此出现了三大奇异现象:一是蝗虫不侵,绕道而飞;二是动物与人和谐相处,桑树下的野雉鸡都很驯服,见人不躲,此为驯雉之异;三是连顽皮的小孩都知道要善待小动物,看到雉鸡不忍捕捉它们。 

郭伋:汉代郭伋作并州太守时,广布恩德,极重信义,连孩子都对他念念不忘。一次办公出行,数百儿童闻讯从远道纷纷赶来,骑着竹马在道旁欢迎他的到来。彼此还约定日子,等事情办完孩子们要在此等他归来,因比约定日子提前一天办完公事,郭伋宁可在城外住宿,第二天才进城,也要履行跟孩子们的约定。

【译文】 

鲁恭任中牟令时行仁政,如慈父般教化百姓,人心归善,恩及鸟兽,使得桑树下的雉鸟见到生人都十分驯服,不惊不躲;郭伋当并州太守时讲信义有贤德,孩童不欺,一次办公出行时,儿童们骑着竹马欢迎他。

【点评】 

看到鲁恭治理中牟县几乎不用刑罚(详情见底下故事),人们一定会想起孔子周游列国前任鲁国大司寇治理鲁国仅仅三个月就出现过的大同社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人重德礼让,刑罚形同虚设。如同传说中黄帝无为而治时出现的理想状态。

圣人治国一言概之:德为本,法为辅。

这个德为本,不仅仅指官员自己清廉公正,刚正不啊,扶危救困。如果仅仅如此,还不算根本上最完善的德政。就如同上医治未病,提前预防为要。莫待问题严重了才去救治。所以教导百姓懂得善恶是非,自觉杜绝做恶,才是真正的最优秀的父母官,才是爱民如子。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

孔子在《论语•尧曰》教导弟子:“不教而杀谓之虐。”意思是事先不教育人如何做人,不懂正确的道理,一犯错就加以重罚或诛杀,就是虐杀。

因此孔子为政,断案,就是以教化人心为本,让民众懂得礼义廉耻,是非善恶,即使审案也以唤醒善性为主,让犯罪者知道到底错在何处,直到懂得悔悟。审案也将归正人心作为根本目的。

孔子曾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仅仅依靠法律政令治理国家,只能让百姓因惧罚而表面守法,一旦惩罚得到免除或者到期,不会对做过的恶行有任何廉耻之心;只有通过德礼的教化,才能让百姓真正地从内心懂得行恶的羞耻,从而自觉守法。社会自然得到和谐,法庭争讼也因此被化解甚至绝迹。

孔子《论语》教人“为政以德”,并不只是停留在理论,而是亲自治理鲁国,再现了大同社会的风尚。给出了实践下的真实结果。汉代鲁恭,就是得其要领,学以致用,因而出现了三大奇异现象。再次使得圣人的智慧得到证实。

儒家学问,核心就是德,所谓“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从治理个人到天下,都在一个德字下功夫,就不会迷失方向,就能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理清主线、得到智慧,拨乱反正。

现代教育不重德,治国以法为本,导致“民免而无耻”,人心败坏、乱象百出。想要根治,唯有重拾道德,效仿先贤,归正人心。

【故事】  鲁恭三异  圣人遗风

东汉大臣鲁恭,晚年位居三公高位,后世尊其为鲁太师。他为政重德,善于教化,几乎不用刑罚,颇有孔子遗风。在他任中牟县令时,出现了“鲁恭三异”的传说。恍若一个小小的大同社会。

鲁恭断案  不用刑罚

汉章帝建初年间,鲁恭出任中牟县县令。三年间,县内的刑罚等同虚设,遇有讼争,他以理服人,使犯法者自感良心有愧,不断化解棘手的讼案。

当地有个叫许伯的人,与人争良田,告到官府,官司打了很多年,历经多位太守、县令都无法妥善判决,鲁恭接手后,从做人的角度启发人的善性,让他们莫要重利忘义,结果当事者皆有愧色,回家后都深刻自省,开始责备自己的自私,停止争夺,变成了互相推让。

还有个亭长,因借人家耕牛却不肯归还,被主人告到鲁恭这里,鲁恭多次好言劝解,责令亭长将牛归还主人,可亭长还是不听。鲁恭也没有因此生气而马上动用刑罚,反而当众自责教导失职,说到:“这都是因为我的教化没有做好啊!”说完毫不犹豫就解下官印,准备弃官离开。县衙的下属官吏们苦苦挽留他。亭长闻听此事,感到十分羞愧,赶紧把牛还给了主人,还主动到狱中接受惩治,鲁恭见他知错悔改便宽宥了他。

鲁恭三异  真实不虚

建初七年(82),河南一带二十多个县遭受严重的蝗灾,但奇怪的是,蝗虫把中牟县附近郡县的庄稼给祸害了,却惟独不进入中牟县境内,都在绕道飞,庄稼毫发无损。

河南尹(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袁安,当时面对灾害一筹莫展,突然听到下属汇报这件奇事,感到难以置信,唯恐情况不实,便派主管狱事的肥亲前去暗访察看。一开始肥亲并未说出真实用意,只是让鲁恭陪同四处走访,看到果真庄稼长得很好,没有受到蝗虫侵害,暗暗佩服。

一天,走访田间累了,肥亲等人便坐在田野上的一棵桑树下休息,这时一只野鸡突然飞来停在他们旁边,跟前正好有个孩子在玩耍。肥亲奇怪小孩毫无举动,就问他:“你为啥不去逮住它呢?”小孩说:“这个野鸡快要生小鸡了!(一说:野鸡就像我的朋友一样,不能抓它。)”

肥亲听后一脸惊讶,随即恍然大悟,十分恭敬地对鲁恭说出实情:“我是奉命前来暗查您的政绩的。您因施行德政,蝗虫不侵犯县境,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异象;德化之政使得百姓懂得爱护鸟兽,这是第二个奇异之处;幼童也能怀有仁爱之心,这是我看到的第三个现象,是为三异。我若再久留此处,只能是打扰到您了,所以,我要赶紧回去,把您的政绩如实汇报给袁安大人”。

由此,中牟县“鲁恭三异”的传奇故事便传扬开来。人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小小的大同社会。

但因母亲去世,他在该县仅三年便居丧离职。中牟吏民为了感怀他的恩德,建了鲁恭庙来纪念他。北宋年间,宋真宗封赠鲁恭为太师,因此,鲁恭又被称为“鲁太师”。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