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赏析〗阿诺非尼的婚礼

周怡秀


【正见网2004年06月21日】

作者: 扬・范・艾克 (Jan Van Eyck, 1390? - 1441),1434年;伦敦国家画廊收藏

文艺复兴是西洋艺术的一个颠峰时期,许多重量级的大师在此时诞生,也留下了许多后人难以超越的成就。当然,一个伟大时代的艺术成就不能只归功于少数天才,它必然是累积了许多代人的智能和经验,才能孕育出成熟的审美观和精准的表现技法。以绘画而言,文艺复兴时期至少有两点重大突破?一是透视法的运用,二是油画技术的成熟。这两大突破也从此影响了此后400多年的西方绘画的主流价值。

一般认为油画技术的发明人是文艺复兴北派大师扬・范・艾克。其实,油彩画当时发明已有一百年左右,因为调制方法未臻完善,并不普遍。当时大多数画家仍然使用蛋彩作画。但是范艾克成功的找到了油彩的最佳调制和运用方法。油画不像蛋彩画那样快就干,画家就有充分时间将光影效果处理得均匀而自然。此外颜色也可以一层层加叠上去,从而产生丰富的肌理和细腻的效果。范・艾克1434年完成的《阿诺非尼的婚礼》就是早期最成功的油彩作品之一。

《阿诺非尼的婚礼》描写的是意大利塔斯卡尼银行家乔凡尼.阿诺非尼和妻子珍妮.德.雪娜妮的结婚场面。当时婚礼不一定在教堂举行,许多人选择在自家中邀请亲友来观礼,范.艾克可能正好应邀观礼并且为新人作肖像。画面的构图采取对称式平衡,纯熟而准确的透视法将消失点隐藏在背景中央的圆形凸面镜中。镜中除了新郎新娘两位主角的背影外,还可以看到画面上看不到的事物,特别是包括作者在内的2位婚礼见证人(分别身穿蓝色和橙色的衣服)。范・艾克在镜子上方严肃而端正的写着“范・艾克当时在场”的亲笔署名。使得这幅画不只是一幅画,它也是神圣婚礼的见证和记录。

画中的陈设显示出新人家庭的富裕,比如华丽的吊灯、墙上精致的凸面镜和水晶珠串,地板上的波斯地毯,窗户?嵌的彩色玻璃,新郎穿着的貂皮大衣等等。年轻的新娘神情透露着羞涩,表现出纯洁、柔顺的美德。她刚把右手放入阿诺非尼的左手中,而新郎则正要把右手放在她的手上,是一种两人结合的庄严表征。

画面中许多细节也都暗示了某种涵义,有些和当时地方习俗和信仰有关。比如新娘的衣裙有意的聚拢在腹前,造成腹部隆起的假象,据说是为了讨吉利,希望能“早生贵子”。吊灯上的蜡烛代表上帝在场,为婚礼见证;镜子代表纯洁,同时也隐喻神的明澈之眼,一切事物尽收眼底、无所遁形;小狗代表忠实;而窗台边的水果则带有双重涵义,一是祝愿二人早日孕育后代,二是代表禁果,告诫新人不要放纵堕落。在角落和地板远处的托鞋代表着成双成对,也暗示了新人当时没有穿鞋,代表脚踏圣地;床头的玛格利特雕像则是妇女的守护神,保障着生产的平安。

范・艾克油画技法的成功同时表现在物体的质感和光线的变化上。以质感而言,人物穿着衣物的厚重感,小狗身上的卷毛,吊灯的金属反光、光滑镜面反射的倒影,墙上挂的水晶串珠,窗外的砖墙都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逼真效果。光线的变化和色彩丰富的调子又溶合得如此自然。画面的细部描写完全不显得琐碎,一切有条不紊的根据透视比例错落在画面上,一切又由自然的光线统一在宁静详和的气氛中。这些前人所未达到的优点,都使得此画成为耐人寻味的杰作。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艺术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