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悌篇)之八:刘琎①束带

单缘


【正见网2021年09月05日】

南北朝时期的刘琎,字子敬,在泰豫年间(公元472年)曾经当过明帝的挽郎,是一位非常有德行的君子。他学识渊博,为人恭敬谨慎、刚方正直,与哥哥刘瓛③都深为当世人所尊重。

有一天晚上,刘瓛突然想到,有一件事情要跟弟弟作交代,于是就在隔壁房间叫着弟弟的名字。话音刚落,刘琎那边马上传来了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他满以为弟弟很快就会回应,可是左等右等,却没有等到他的回复,令人感到特别奇怪。过了好一阵子,才传来了弟弟那毕恭毕敬的声音:“哥哥,您有什么事情吗?”哥哥感到十分讶异,于是就责问他说:“我已经等了好久了,你怎么到现在才回答?”刘琎深表歉意地说:“因为我的腰带还没有系好,穿得这么随便,就回您的话,是多么失礼的事情啊。所以我才耽误了这么长的时间,实在是对不起。”

原来,刘琎已经换好睡衣,躺在了床上。他一听到哥哥在叫他,就赶紧下了床,把白天穿的正式的衣服拿出来,迅速穿上,束好腰带,全身上下都收拾得整整齐齐,并毕恭毕敬地站好了之后,才回应他。

在中国古老的《礼记·曲礼》中开端云:“曲礼曰,毋不敬”。“毋不敬”就是指哪怕是任何微小的细节,都不忘恭敬谨慎的态度。所以听到哥哥呼唤的时候,为什么刘琎他不先回应,然后再出来呢?因为他一心想到的就是,人一定要恭敬。

我们想想,亲生兄弟并不是关系疏远的人,卧室也不是会客的正厅,夜晚睡眠时间,更不是进退礼节需要十分周全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不想太过于拘束,所以自然而然地言语行为也会变得任意随便。可是刘琎并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自己连腰带都没有束好,全身也没有打理好,怎么可以随随便便就回复哥哥呢?那是多没礼貌的事情啊。

严于律己的刘琎,在品德学问、道德涵养上,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文惠太子久仰其盛名,礼敬有加地把他请到东宫任职。刘琎不负众望,忠心耿耿,兢兢业业,成为了一代名臣。

“刘琎束带”的故事启发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君子都应不失其恭敬之心。一个人如果具备了真诚恭敬,并且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才能够“德日进,过日少”。

【注释】①琎:jìn。②遽:jù,仓猝。③瓛:huán。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