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金砂(12) :绿泥--宝石质感 素净儒雅精贵

意文


【正见网2019年12月05日】

绿泥(黄龙山 台西矿区中层)(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

紫砂坯件经过不同窑温、不同气氛的火焰烧成后呈色多样多彩,器表质感也会有不同肌理效果,丰富独特,变化万千。绿泥类所制的壶,相对于紫泥和朱泥而言,绿泥稀有,其特性需要技艺高超的壶艺人巧手制作,所以较少被人们所认识。

前几篇看了真实的矿料和不同温度烧制的试片,读者应已稍具概念,如果商人拿矿料、试片给你看,或是拿出金属氧化物的色料详实讲解化工壶制程,或是拍摄练泥厂的练泥实况,或是直播化工机车壶车间的制造,其所卖的还不一定是真正本山紫砂壶,包括会提出这类警语的卖家。

中国现今被做坏掉的紫砂市场,是末世人心变异,邪党统治下的道德下滑的缩影。

面对“壶涂世界”,大多数人是迷茫难以判断的。只有真正了解泥料的相关知识,深入反复接触、试喝比对,才能作出最终正确的判断。

绿泥--宝石质感 素净儒雅精贵

绿泥属粉砂质泥岩,是以矿料外观呈色命名的一个大类,也称“本山绿泥”。
本山绿泥泥性重,至嫩而柔若无骨,烧制成器,器表肌理相对密度高,近似宝石,胎质手感光滑细腻,色泽纯正,肌理、透明度和质感等更明显。玉的质感来自“油脂感”的温润性。抚摸如婴儿的肌肤。

本山绿泥为什么不做壶?原因一是制作困难,二是烧温要高,三是成品率低。

因绿泥矿料产出量较少,同时大件绿泥作品不易烧制,一前绿泥大多是作为紫砂坯体表面的粉饰使用。但是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壶艺人,是可以用纯料来制成壶的。

此类绿泥烧结后器表平整挺括,收缩及变形率较小,胎质相对比较疏松,保温与透气性能极好。若烧成温度不够,制品使用后会产生“吐黑”、“隐裂纹”甚至开裂等现象。

绿泥矿料由于石英含量高,含铁量较少,故矿料基本呈绿色调。在正常气氛中烧成后,除少量颗粒质点的变化外,基本呈现氧化铁晶体的纯正黄色调。

本山绿泥在泡养后,壶身包浆有种玉脂般的滑亮,有种特别润糯的,好似汤圆之感。

本山绿泥壶的原料稀贵,素净儒雅,从形色协调而言,较适合传统、朴雅的器型。成器后的价值,还取决于造型、工艺,以及艺人悟性、甚至品格等各方面因素。

绿泥的出产地有哪些地区

绿泥矿料的种类很多,根据开采矿区及矿层的区别,绿泥具有多种不同的外观特征及烧成效果。

1、绿泥 : 四号矿井、台西矿区(中层)、台西矿区(浅表层)、宝山矿区、青龙山甲泥矿。
2、芝麻绿泥 : 四号矿井、台西矿区(中层)、宝山矿区。
3、红麻子绿泥 : 四号矿井。
3、墨绿泥 : 宝山矿区、四号矿井、台西矿区中层、青龙山甲泥矿、台西矿区(浅表层)。
4.、梨皮泥 : 黄龙山、四号井。
5、降坡绿泥 : 宝山矿区。
6、降坡墨绿泥 : 宝山矿区。

(一)    四号矿井绿泥

綠泥(黃龍山 四號礦井)  (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

四号矿井绿泥是主要品种。矿料外观呈浅灰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较宽。

一般烧成12101240℃左右,收缩率5%左右。烧成后呈米黄色微透绿,胎质细密平整,色泽纯正光润。烧成温度越高,越显青绿色调。

(二)【梨皮泥】

梨皮泥(黄龙山 蠡墅大水潭矿区) (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

产于天青泥层的贴层,以泥中泥的形式存在。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淡绿色致密块状,较软易碎。

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粘性较大,对制作工艺要求较高,烧成温度范围较窄,因泥性较重,易产生变形、起皱、起泡等缺陷。一般烧成11701180℃左右,收缩率8.5%左右。烧成后呈梨冻色,胎质呈梨皮状,表面有透而不炫的细致莹洁感,色泽效果极细腻丰富。

(三)【四号矿井红麻子绿泥】

在矿层中偶然出现,含矿量极少。矿料外观呈浅灰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因含有较多红色麻点状,故被采矿人员形象地称呼为“红麻子”绿泥。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时略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2201250℃左右,收缩率4.5%左右。烧成后呈米黄色,胎质中黑砂质点密布,器表光洁莹润,色泽效果极为丰富。

(四)【四号矿井芝麻绿泥】  

产于四号矿井水平约-52米处。矿料外观呈浅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矿料上有浅黑色的云雾状斑纹。因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极多,故习惯称为“芝麻绿泥”。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经一定的高温,表面易起凸出的细小杂点。一般烧成1180-1200℃左右,收缩率5.5%左右。烧成后呈微暗浅黄色,胎质细密光润,色泽效果十分丰富。

 (五)【墨绿泥】

墨绿泥(黄龙山 宝山矿区) (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

墨绿泥主要产于宝山矿区红泥、绿泥泥层的下部,一般泥层较厚,呈多品种的成层结构。也有少量品种会呈薄层状产于其他矿区泥层之间。因矿料外观呈多种深浅的墨绿色调,故习惯称为“墨绿泥”。各种矿料因矿层位置及上下泥层的差异,外观特征及烧成效果等也各有差别。

如何区分“本山绿泥”和“本山段泥”?

1.    纹理
本山绿泥收缩非常大,既难做也难烧,所以它的壶体表面会形成类似于朱泥的水纹波的褶皱,微观状态“凹凸”不平。而段泥几乎没有这种褶皱。

2.    质感
本山段泥不会有本山绿泥那样细嫩的质感,无论本山绿泥做多少目数,出来的质感都非常细滑,泡养之后更是油润。

3.    颗粒
本山绿泥是白色、青色、黄色颗粒融合在一起的,如果用高倍放大镜去看就可以看到颗粒互相融合。
而本山段泥的每一个颗粒都非常明显,并不会融合到一起。颗粒感的表面呈玻化状态。

冲茗特性与建议

每一种本山泥料的紫砂壶是不挑茶叶的,泡哪一类的茶都可以。但是壶与茶的特性会有最好的匹配,搭配得当能够更好的发挥两者的效用,相得益彰。故以下是前辈的经验谈所给出的建议,个人口感不同,仅提供参考。

(一)本山绿泥:

胎质轻疏,透气性和吸水性皆佳,泡茶温和滑顺,味香凝聚,冲泡时间易掌控。
呈色清雅古淡,应同以浅色茶汤泡养,冲泡绿茶类比较合适,如碧螺春、龙井、铁观音易还原出最本真内涵与味道。
千万不可用黑茶、熟普洱等来养壶,这样养出来的本山绿泥壶容易吐黑。

(二)墨绿泥:

此泥料味香凝聚,亲茶性佳,冲泡时间易掌控,泡养起来上手较快。
选用温顺的茶品,普洱茶,铁观音及半发酵茶类,重发酵茶等等,选择范围较广。

注:
〔一〕《宜兴紫砂矿料》是2009年地质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供从事紫砂研究和制作的专业人员作参考使用,教科书级的专业图鉴。有加底线的文字者。只选择一个产区做文字说明。
〔二〕【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的馆藏照片,由参观者拍摄后,放在网路上的资源取得。

(待续)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