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与“全球化”之文化背景对比

梅花一點


【正见网2019年10月25日】

“天下”与“全球化”这对词汇,有相近的意思关联在一起,都与整体地球和整体人类世界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在此,本文不想过多探讨他们的词汇含义的相关性,而是想通过对比他们这样的词汇构成的文化背景来试试探讨人们的一种古今的文化背景差异。

(一)

天下,可翻译为:“under heaven”,有天国之下的意思。
全球化,是译自:“globalization”,有整体星球的意思。

(二)

天下,其含义起源于古代的有神论或者半神文化。比如,“天”这字词,可以涵指“天国”“天神”“天界”“天意”“天道”等神传文化或半神文化的语义意思,而“天下”这个词汇的“天”确实都包含着这些神传文化或半神文化的语义。 “天下”把人世间的时空,置于神界之下,把地球及太阳系的星体运动规律也置于神界之下。那么神界的天界与天体直接在影响和安排着地球及其生命体的一切运动机制和规律。 “天下”的概念承认,人类社会是神界与人界的复合体或者关联体。没有神及神界,就没有“天”,没有“天”就没有地球及太阳系,没有太阳系与地球就没有人类及其社会。所以,“天下”依托的文化背景就是神人结合的“天人合一”的神传文化意义。

全球化,其含义起源自近现代的科技认识,其来源于现代的天文学和地理学的结合。那么,对于地球星体的认识就衍生出了“全球化”词汇。虽然现当代的星体文化认识,包括许多天体物理学和微观物理学已经触及到各种时空的理论开拓,但是都没有探索出神界和天界的真实现象和本质意义。尤其上个世纪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包括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航空技术及各种交通工具的发明等等的发展,将人类社会的个方面空间距离由远而拉近。那么,“全球化”一词的文化背景,依赖的是科学技术能力的增长和提高。没有相应的科技能力,就没有相应的“全球化”效果。但是,“全球化”的文化背景里,找不出人类与神界、天界的直接相关点,而只是从物质规律和物理(广义的物理)规律上面依据科技的发现来掌握一些技术上的应用。如果没有发现或者发明相关的技术,就没有得出相关的“全球化”效果。就像人们如果没有发明飞行器,就无法做到飞行全球各国的能力一样。所以,“全球化”依托的文化背景就是人类发现和发明的科技知识及其技术能力。

(三)

天下,从历史层面而言,秉承了“天神”“天意”“天国”“天道”的神界意义,并构连人类社会发生的方方面面的历史现象,都与神界安排(包括神界之许可)或者人类道德变化相对映或者照应。 “天下”的意义也包含着“人类共同体”的意义,但其是以正信信仰的道德道义为基础的。因为,这样的基础才能够从人世间对映到合理合道法之天界及神界。具备关怀或护卫“天下”的能力的担当之人,必然是神界和天界的选择。历史就出现如孔子、老子、耶稣、释迦牟尼等等,奠定人类的信仰文化,同时也在指引人类的各个方面的社会文化。在“天下”的历史观念指引下,人类历史发展可以有从“道德和睦”到“礼崩乐坏”的各种社会变化历程,其判定的基点乃是人心的道德变化。

全球化,从历史层面而言,就是人类社会的科技能力的变化而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一系列系统的科技知识体系的发展和提供相关的技术能力,其“全球化”能力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那么,“全球化”的历史背景就是科技文化的发展为背景。没有科技文化,就没有“全球化”。那么,“全球化”的历史发展就依赖科技的历史发展。而当代科技文化,就是从古代的各种数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等学科延伸到近当代一步一步历史性的发展起来的。而这些科学知识并没有探讨天界及神界的神传文化,也很难做出对神传文化正确基点性质的认识。所以,“全球化”的文化背景很难追求人类道德的基础性认识,也无法探索神界及天界对映人类社会的各种各样的要求和规则模式。反而,科技文化的发展很容易产生对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构建出“排神”的作用,就是排斥神传文化的精髓。而神传文化是人类基本道德的依存。往往是“全球化”技能使用者带着错觉的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自己发明的,人类可追求出来自己追求的东西。在“全球化”的历史观念指引下,人类通过科技的发展可以改变人类社会的各种状态和社会生存方式,其判定的基点是人类掌握的科技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

(四)

天下,其知识体系有其严格的系统,主要是藉由神传文化或者半神文化来指引。比如像“天界”“天意”“天国”“天道”等等,都可以在人世间找到对映的模式或者表象。人类的历史发展也如此,如佛家的“成、住、坏”等等各个阶段,也是如此对映着几千年来人类社会的各种状态。而“天道”“天象”也影响着人世间的许多人物与事物,也符合“天人合一”的历史运作规律,是“天下”历史的基础性认知。而这样的“天下”知识体系,如同“中医”的知识体系一样,不完全能够和“西医”的知识体系对映和照映。也就是说,“天下”的知识体系不完全等同于“全球化”知识体系,也不一定能够相互照映到。

全球化,其知识体系是在科技文化的指引下,目标在于通过技术改变人类的生存状态。比如:跨文化,跨国,跨种族乃至融合人种,具有广泛通用性的技术操控全球社会和人类等等。而“全球化”文化追求的许多人类社会体制性思维,未必完全符合“天下”文化或者神传文化的给予人类社会的道德要求和文化规范。 “全球化”知识体系模式不理解也不完全了解“神界”与“天道”的文化意义和与“天道”相互紧密联系的人类生存意义。因为,“全球化”知识模式会把“天下”文化当作某一方面宗教性质的文化目标。那么,如同上面的比喻,如果把“天下”文化比作“中医”,那么“全球化”文化可比作“西医”。当然如此之比喻之中未必切中实质而恰当,但可给予读者们由其管窥其貌。但在此,笔者认为,“天道”仍然有可能在限制着“全球化”的诸多技术进程。因为,人类的历史从来就是有怎么样的因,就有怎么样的果,这是无法回避的因果关联。更何况,现今全球化背景下的人类文化追求,并不能够涵盖和对映“神界”和“天道”的目标和规范。

 “天下”文化和“全球化”文化的背景差异,是古今文化的差异,是神传文化与科技文化的差异,也是人类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产生的历史现象而出现道德变化的一个重要表征。 “全球化”的文化或许仅仅是“天下”变化背景下人类历史的一个阶段而已。当然人类现今所需要做出的许多抉择,也不似古代文明背景下那么容易和简单,这也证明全人类整体社会道德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节口。那么,人类历史潮流何去何从,想必有“天道”隐隐在作用着吧?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