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音乐佚事与乐教建设

仰岳

【正见新闻网2019年09月17日】

蒋介石是近代知名的领导者,他也是唯一同时统治过中国大陆地区和台湾的领导人,至今大多数人普遍以为他是一位军事强人,只懂军事与政治。然而从许多过去的史料文稿及日记见闻中,却发现了他有着热爱音乐艺术的一面。

蒋介石在孩提时期,母亲就教导他祭祀的礼节,在典礼中的任何动作都要与音乐的节奏相应和,启蒙了他对音乐的爱好。青年时期,他熟读经史及历代诗词歌赋,每当读到乐舞之作必将作眉批注记。

蒋介石非常喜欢读书。

在对日抗战前夕,蒋介石于江西南昌推行新生活运动时,就提到音乐之重要性。抗战爆发后,他在成都演讲中提到:

好的音乐可以陶冶性情,振作精神,慰藉劳苦,和乐心志,使人生活调畅,情趣优美,无形养成个人高尚的人格与社会纯正的风俗。其重要不特关系个人德性的修养,且可影响于国家社会之兴替。一个人如果没有音乐的修养,其生活往往很容易失之枯燥,流于偏激而感不安,变乱或竟由此以生。

他在重庆手令创办军乐学校,培养了大量的音乐人才,对音乐的蓬勃发展及士气提升起着极大作用。中央政府搬来台湾后,只要是访华的各国元首,如大韩民国总统李承晚、越南总统吴廷琰、菲总统加西亚、美国总统艾森豪等,每次国宴完毕均请国乐团演奏,不用其它节目。蒋介石于乐团表演前,先向该国元首解释中国音乐之高雅优美,令人喜爱,散场后还陪贵宾到后台,观赏参观国乐使用之各种乐器。

1960年6月18日,美国总统艾森豪访台,蒋介石于松山机场迎接。

在他的传记中,还记录了这样一个与原住民一起唱歌同乐的小故事:

当时前行政院长孔祥熙夫人宋霭龄在梨山奉献了一座教堂(今梨山耶稣堂),蒋介石准备参加教堂的破土典礼,当时临时召集了一群原住民朋友组织唱诗班吟唱圣歌。但这群原住民朋友听到总统要来的消息,几乎男女老少全家出动,把现场挤得水泄不通。这让主持的周联华牧师紧张了起来,这样混杂着男女老少的团体,要如何整齐地唱歌呢?

但是预演唱歌开始时,这群临时组成的唱诗班却极有默契,居然唱出整齐又美妙的歌声,在高歌中总统蒋介石到场了,他连声高兴地称赞“安可”!请他们多唱几首歌颂神的圣歌,原住民朋友很兴奋连唱了几首,破土典礼后蒋介石亲自证道,并且与他们一同欢声歌唱、闲话家常,这难得一见的情景,令在场的人们久久难以忘怀。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乐教建设

一九六六年,中共发动文化大革命,中华文化面临空前浩劫。为抗衡中共对传统的破坏,同年一月孙科、王云五等一千五百名文化精英人士联名致信台湾行政院,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由蒋介石亲任会长,当年正好也是国父孙中山先生一百零一岁诞辰,他亲手撰写纪念文提到:

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子圣圣相传之道统,屡为邪说诬民者所毁伤,降至今日,赤祸滔天,民族不幸,竟遭此空前绝后之浩劫!而我五千年来,传统优秀之文化,几乎濒于熄灭而中绝……

我中华民族文化,历五千年而业益光,道益盛,不惟无人能予以摇撼摧夷,亦且愈经摇撼摧夷,愈见其刚健焕发,而可大可久!故国父三民主义之思想,不惟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汇归;而三民主义之国民革命,乃益为中华民族文化之保卫者也!今日复兴基地之台湾省,实为汇集我中华文物精华唯一之宝库;且又为发扬我中华民族文化使民富且寿之式范也!

在文化复兴运动草创之初,蒋介石开始自教育、学术、文艺等各方面全力推行中华文化之复兴,蒋介石深知音乐的教化作用,于是指令国防部及救国团支持音乐家史惟亮、许常惠等人搜集全台的民歌、戏曲。比照汉武帝时期恢复先秦的乐府,为日后在台的乐教建设打下基础,最后共完成二千多首民歌、舞曲、戏曲编辑。


民国57年(西元1968年)先总统蒋公与礼、佾、乐生合影。(台北孔庙儒学文化网页)

他又亲手修订了《民生主义育乐两篇补述》,其中提到:

“我们要知道音乐足以表现民族盛衰与国家兴亡。古人说:‘亡国之音哀以思。’陈将亡就有‘玉树后庭花’,齐将亡就有‘伴侣曲’,都是亡国之音,可使我们引为鉴戒的。所以我们在这反共抗俄战争与革命建国事业中,一定要培养民族的正气,鼓舞战斗的精神,以发扬蹈厉的气概,笃实光明的风度,贯注到音乐与歌曲,来纠正颓废的音乐和淫靡的歌曲……”

“由上所述,我们知道音乐不是文化的装饰品,也不是文化界少数人的乐事,音乐是国民心理健康的特效剂。这一特效剂决不可委之于商业化娱乐组织者之手,而必须在国民教育上占重要的地位。所以中央和地方政府要特别筹划,除了中小学的音乐课程、大学的音乐系以外,每一县市总要有一座音乐院,为国民演奏音乐和欣赏音乐的场所。而大城市更要有设备完善的歌剧院,保持我们中国固有戏剧,加以改良,使其有助于国民伦理教育与美育。”

在今日复兴基地的台湾,人民普遍都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各县市普遍都有欣赏音乐的剧院,其剧院之密度在全世界名列前茅,这一切都奠基于蒋介石当初在台湾立下的乐教建设。
附记:蒋介石总统任内台湾音乐(含舞蹈)发展大事记

西元1945年,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交响乐团成立,之后改名为“国立台湾交响乐团”。

西元1951年开始,音乐乐刊、音乐之友、全音乐文摘……等专业音乐刊物陆续出版。

西元1952年,由音乐、舞蹈界及教育部、国防部、内政部联合倡组“民族舞蹈推行委员会”,之后更名为“中华民族舞蹈学会”。

西元1953、1955年成立“中华国乐会”、“中华民国音乐协会”,每年平均进行45场演出。

西元1958年1月1日“舞蹈月刊”发行。

西元1962年,私立中国文化大学成立音乐系、1963年台湾艺术专科学校设立音乐系国乐组,1964年设五年制舞蹈科,之后国私立大学、专科学校纷纷设立音乐、舞蹈科系推行音乐及舞蹈教育。

西元1966年开始由国防部及救国团支持音乐家史惟亮、许常惠等人搜集全台的民歌、戏曲,完成二千多首民歌、舞曲、戏曲编辑。

西元1971年,省府成立原住民舞蹈训练班并成立山地文化工作队,收集保存台湾原住民乐舞。

参考资料来源:

◎中正文教基金会 网页

◎《中华文化与中国乐教》何明忠 着 中国乐器学会 1977年出版

◎《台湾音乐史》吕钰秀 着 五南出版社 2009年出版

◎《伟大的先总统蒋公中正》  杜英穆编著,台湾名望出版社,1987年9月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