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学道德课:以待己之心待人

刘如


【正见网2017年06月14日】

这是女儿班级的一堂小学三年级的道德公开课,主讲“人要学会理解和表达人的各种感受和心情”。我进入教室,站在后边,看见老师在黑板写下主讲的课题,心想,要懂得人的感受?孩子这么小,该如何讲解?这与道德有何关系?

莫忘倍受父母珍爱的感受

老师讲课前,首先把课题写在黑板:要懂得理解人的各种感受和心情。然后转过身来。本以为老师要解释这个概念,何为感受,人都有何种心情存在,目的是什么?但是,老师并未解释课题,而是笑着问孩子们,你们都帮助过朋友吗?谁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帮助朋友呢?

有的孩子说,朋友摔倒了,扶起来,有的说,朋友哭了,安慰他,老师于是把帮助扶助等词语写到黑板,继续说道,对啊,帮助,扶助,最形象的就是有人摔倒了,帮助他,扶他起来,或者眼看就要倒下,在后边支撑他一下,防止他倒下,这个很好理解,最难的是安慰别人,解决别人的困难和烦恼。因为这是心理上的,看不见。但是也是最需要的。

孩子们个个露出了为难的表情,这看不见的人的感受,如何去理解呢?老师又问道,大家是不是很在意自己的感受呢?是不是很重视自己的感受呢?希不希望被人珍惜,被人好好对待呢?孩子们有的点头?有的则开玩笑说,自己没感觉。

老师于是反问,请问大家,从你出生到现在,如果没有父母的养育,天天给你做饭,洗衣服,帮你收拾整理,有病时照顾你,你们自己就能安然长大?不依靠着父母的帮助,就能健康安全地长大?遇到麻烦,难道不是父母帮助解决吗?谁也不敢说自己一个人就能活下来吧。想想看,是不是每个人都被父母疼惜着长大?如果父母不管你,不珍惜你,会不会很失落,很伤心呢?估计大家都明白被父母疼爱,重视,被好好对待是什么感受吧。

孩子们都笑了,因为这是他们天天都能感受到的最熟悉的生活。自己在家期待父母的关爱重视,也得到了这些。当然能马上明白和理解,老师说的是对的。

听到这里,我开始意识到,老师想告诉学生:之所以要懂得人的感受和心情,是因为不懂人心不能助人,也无法自助。在家受助于父母,在外,受助于别人,无人相助,谁都无法独活在世上。一个人如果懂得自己的心,就会懂得别人的心,如果自己需要别人好好对待,希望别人理解自己,帮助自己,就要懂得以待己之心待人。所以老师才从孩子自己在家中受到的待遇,来讲这个道德的主题——为何要好好对待别人,为何要了解人心。

老师说,自己希望受到重视、尊重、安慰,在心灵上获得支持,有困难希望别人伸出援手,就要认真对待别人的感受,时刻体察别人的心情。

学好国语 能更好整理人的心情

为了让孩子重视人的感受,理解人的心情,老师发给大家一张印着各种词语的纸张,让大家挑出哪些词语是描述人的心情和感受的。

等大家写完,交上去后,老师讲解:伤心、难过、郁闷、愤怒、讨厌、高兴、快乐,等等,都是常见的心理感受,大家基本判断正确,而巧克力、山、听音乐,等等词语是事物的名称和表达做了一件事,不是对心情的描述,说明大家能明白人的这些心理。

但是,为什么要学习这些词语呢?老师说:很多时候,当着大家的面,或者第一次遇到某件事,人的真实感受,不一定会表现出来, 或者能马上明白过来,那么,只有自己擅长用语言表达出来,别人才能真正明白你的心,才能帮助自己。也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所以我们大家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会用语言描述出来,不断地整理自己的心,也不断地听读别人的感受,就会渐渐明白和体察出各种包括自己在内的、一时不能体察的、不同境遇下的心情。这就是为何要学好语言,学好国语,多阅读文章和各种文学作品。

这一切,为的是能好好交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成为一个对别人有所帮助,能体谅人,尊重人,善解人意,受欢迎的人。

整堂课到此结束。

这堂道德课,能站在孩子的生活的角度,从家庭受助于父母,才能长大成人的道理,让孩子们非常自然地就理解了老师为何要他们学会理解人的各种感受和心情。懂得人需要被人重视、尊重和珍惜,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也才能更好地帮助自己,从而立足于社会。

不仅如此,老师最后,还非常自然地不失时机地,让孩子懂得了学好国语、熟练表达所思所想的重要性。看得出来,国语与道德,在日本学校教育中相辅相成。也看得出来,启发式教育,不断设问,让孩子自己思考,慢慢引导,最后得出自然合理结论的做法,非常容易让人接受。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