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幽求

朱月明 整理


【正见网2003年09月10日】

唐真元十一年,秀才白幽求,多年赴试不第。那年赴试又落了榜,后来就跟着新罗王子过海游览,在大谢公岛,夜里遇上大风,他和十几个同伴一起被风飘走,他们所乘的船象骏马疾行一样,在海里向南飘了两天两夜,也不知走了几千里还是几万里。风稍微小点后,船行得也慢了,看见有山林,就朝那里驶去。

等到了山林前面一看,山高万仞,南面半山腰,有城墙,台阁门宇都很壮观华丽。白幽求拴好船往上攀登,在离城还有一二里的地方,有龙虎列队坐在道的两边。看见白幽求,虎视耽耽地看着他。白幽求前行的道路令人恐惧,只好徘徊在大树下。树枝被风吹动,相互磨擦发出的声音,象有人在说话诵诗。白幽求仔细一听,是说:“玉幢亘碧虚,此乃真人居。徘徊仍未进,邪省犹难除。”白幽求听了之后,还是犹疑不敢向前。一会儿,有一个穿红衣服的人从城门出来,传达指令说:“西岳真君来游。”众龙虎都俯身伏在地上说:“还没到。”白幽求趁机小步快跑向前,只见红衣人头也不回就进去了。白幽求进退不得,左右众龙虎又一刻不停地盯着他。

突然,门里出来了几十个人,龙虎奔跑,那些人都骑着它们就下山去了。白幽求就跟着他们。到白幽求拴船的地方,那些骑龙虎的人都踩着海面往前走,不一会儿,消失在碧绿的海面上。白幽求不知去那儿才好。白幽求正在船中吃饭时,忽然看见从西面来了一队打着旗帜的队伍,将近有一千人。有鸾鹤青鸟在前飞行引路,这些人有的骑龙骑虎,有的乘龟乘鱼,其中有一个人驾着红鬣马,穿紫云日月衣,头上张开着一顶青绿色的车盖,如风而至。白幽求只得俯身伏在地上,一动不敢动。来的大队人马进入城门,白幽求又跟随在后偷看他们。众龙虎依照以前的位置列队,和树木花草鸟雀等一起,都和着节拍周旋进退,象跳舞一样。白幽求也身不由己地也手舞足蹈起来。

一顿饭的工夫,红衣人手拿着一公文,对龙虎说:“到水府真君那里去。”龙虎没有上前。红衣人于是看着白幽求,示意他接受公文,白幽求不知去哪儿。红衣人说:“出使水府。”红衣人用手指着前方,白幽求随着红衣人所指,身子象乘风一样,下了山进入海底。虽然进入了水中,却感觉不在水中行,也有树木花卉,碰它们发出佩玉之声。很快,来到一座城,城里宫室雄伟。守门人吃惊地看着,然后俯身伏在路旁。不一会儿,有几十个人,都是龙头鳞身,手执旗仗,引导白幽求进入水府。真君在大殿北面接受符牒。白幽求参拜完起来,就出了门,这时已有龙虎可以乘骑,并有随从跟着,俨然而行。

瞬息之间回到原来的地方,白幽求到了门口,还不敢进去。他虽然没吃什么,也不觉得饥饿。一会儿,有人寻找水府使者,白幽求一边答应一边走了进去,先到殿前参拜,然后被引导到西廊下,接着众使者之下就坐。饭食皆非人间之味。

白幽求问一使者,这是什么地方。回答说:“这是各位真君的游春台。主人是东岳真君,春夏秋冬有彼此不同的位置,各自在他自己的方位,主人也各自随著地方进行分配。”殿东的厢房下,排列有玉女几百人,正在奏乐。应和着玄歌,白鹤孔雀举翅动足,翩翩起舞,天晚了才出殿。

在山的东西面是迎月殿,另有一个宫观是望日用的。到了申时,明月出来了,各位真君各作迎月诗,其中一个真君的诗说:“日落烟水黯,骊珠色岂昏。寒光射万里,霜缟遍千门。”又一个真君的诗说:“玉魄东方开,嫦娥逐影来。洗心兼涤目,光影游春台。”还有一个真君的诗是:“清波滔碧乌,天藏黯?连。二仪不辨处,忽吐清光
圆。”又一真君的诗说:“乌沉海西岸,蟾吐天东头。”白幽求忘掉了诗的下一句,其余真君的诗也一起都忘掉了。

赋诗结束,一个真君命令表演夜戏。顷刻,三十多童男玉女,有的
坐在虚空,有的行走在海面,笙箫管弦鸣,互相唱和。有唱步虚歌的,所有的不下几百人。白幽求记得其中一首歌的歌词是:“凤凰三十六,碧天高太清,元君夫人蹋云语,冷风飒飒吹鹅笙。”到了四更天,有一个穿红衣服的人走进来,鞠躬屈膝说:“天要亮了。”

众真君起驾去休息。第二天,昨日那个红衣人屈膝对众真君说:“白幽求已经充当水府使,有功劳。”众真君商议说:“就让他洒扫游春台。”白幽求烦恼不安,叩拜乞求退归故乡。一个真君说:“你家在什么地方?”白幽求回答说:“在秦中。”真君又说:“你为何要恋恋不舍呢?”白幽求没有回答。真君又说:“让他跟我来。”红衣人指着西岳真君让白幽求跟着他走。众真君也各自下山,都自有龙虎鸾凤、朱鬣马龟鱼和幡节羽旄等。每个真君都有随从一千多人,踩着海面行走。

白幽求驾着船跟随在西岳真君后面,有便风,船速快如闪电。天大亮的时候,到了一个岛屿,只见西岳真君飞上天走了,白幽求为船所限制,只好弃船上岛。目送西岳真君远去,白幽求方才悔恨大哭,但为时已晚。在岛上走了很长时间,才看见有人烟,上前去询问这是什么地方,人家说是明州。白幽求很高兴又回到了故国。

自这以后,白幽求不再吃粮食,经常服用茯苓,好游山玩水,多半在五岳一带,永绝做官的欲望。

(出《博异志》)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