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元氏县考古掘出40眼西汉水井

【正见新闻网2010年04月28日】

解剖式发掘的水井立面。

锚,古代水井吊桶用的钓钩。

日前在石家庄元氏县常山郡故城遗址附近“小留墓地”发掘过程中,发现在1万平方米的沙地里竟然有40眼古代水井,水井分布密集,均属西汉时期,而且用了非常先进的“陶井圈”技术。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文物专家、“小留墓地”考古发掘工作执行副领队说:“据老乡说,他们以前耕种、挖沙时破坏了30 多眼古代水井,加上我们现场发掘的6眼,在1万平方米大小沙地里竟然有40眼古代水井!”

而且这些水井都用了非常先进科学的“陶井圈”技术,这些“陶井圈”呈圆弧形,宽30厘米,3块“陶井圈”便可拼成一个比较规则的圆圈。这些水井由这些“陶井圈”一层一层构筑而成。每眼大约都有5至7米深,直径大约在1.3米至1.4米之间。一眼5米多深的古井由十几层“陶井圈”构成。

副领队说,使用“陶井圈”是为了防止塌方。因为“小留墓地”地处古河道,是沙地,容易塌方。而掘井的时候,挖到一定深度就埋一圈“陶井圈”,这样一层逐层深,逐层填埋,就可以保证在里面挖井的人不会被塌方的水子埋住。这种构筑水井的技术非常先进科学,现在很多深水井用一截一截的水泥钢管构筑,以及很多地下排水管道施工时采用的顶管技术,估计也是从这个原理发展衍变来的。

“小留墓地”的这40眼古代水井,分布非常密集,副领队说:“有的两眼井相距不到1米远”。至于这些水井到底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要这么密集呢?樊书海说他初步认为这些水井是给城内驻扎的军队和百姓饮水用的。另外从井内发现的做陶器的模具残片、铁锚等物来看,也不排除可能是古代手工业作坊用井。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