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英雄人物:张三丰(9) 四两拨千斤

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组


【正见网2016年10月09日】

四、神使意,四两拨千斤

明王宗岳《太极拳经》云,武术有很多门派,虽有区别,不外乎以壮欺弱,以慢让快。这种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的打法,只能说是一般常人的能力。太极拳则不然。张三丰《太极拳歌诀》说,不是因为手快,也不是因为手慢,而是太极拳能够炼出太极的功能。意念指挥着太极功能在打拳,在做事,因为没有用力,在人看来就是〝四两拨千斤〞。

张三丰在《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中说:〝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到。意者,神之使也。〞而〝用意不用力〞是太极拳的十要素之一。在《太极拳歌》中也说,要问如何分辨〝体〞和〝用〞,那就是〝意气君来骨肉臣〞,〝意气〞如同君王,身体骨肉的蛮力如同相随的臣子,意由神使。

〝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则二气既交,而太极之象成。内敛其神,外聚其气。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到。意者,神之使也。神气既媾,而太极之位定。其象既成,其位既定,氤氲化生,而谓为七二之数。太极拳总势十有三;棚、捋、挤、按、采、捩、肘、靠、进步、退步、右顾、左盼、中定,按八卦,五行之生克也。其虚灵、含拔、松腰、定虚实、沉坠、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此太极拳之十要,学者之不二法门也。〞(《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揆心须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休。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册字,字字真切义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棚、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拔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粘随不丢顶。〞(张三丰《太极拳歌》)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是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明王宗岳《太极拳经》)

《太极拳歌》诀:〝忽隐忽现进则长,一羽不加至道藏。〞太极拳看上去〝缓、慢、圆〞,实际上和人的意念一样快,八九十的老人能击败众贼,皆因太极拳玄妙莫测,太极拳忽隐忽现,高深无尽头,进退无始端,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太极拳又名长拳,云〝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也是说在这个空间无尽头,皆因其功能来自另外空间,所以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

张三丰《归秦》诗曰:〝谁识逍遥物外身。〞成就太极拳者有身外之身,古人说,走出五行的身体,看上去在那里,实际不在那里。

〝自蜀来秦不避秦,西秦久住似秦人。宝鸡石上题诗句,谁识逍遥物外身。〞(张三丰《归秦》)

五、心口授,学者不二门

张三丰在《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中严格要求学太极拳者不二法门。太极拳与其他的武术不同,炼的远不止是筋骨皮,具内外兼修的内涵和机制,是以严格要求〝不二法门〞。在《大道论》中,张三丰指出儒、释、道都是正教,他们都是宇宙更高的大道之下的方便法门,但在具体的修炼中,只能选定一个法门,决不可以掺着修。

张三丰说静功是太极拳的一部分,能〝息思虑,绝情欲,保守真元〞,是心性上的功夫。静功和打太极拳犹如采药炼丹,缺一不可。没有静功,〝不能登长生大道〞。武林有〝练拳不炼功,到老一场空〞的说法,就是从这儿来的。

张三丰在《太极拳歌》中写道:〝入门引路须口授,工夫无息法自休。〞太极拳与内修功法一样,须师父口传心授。

〝冥心兀坐,息思虑,绝情欲,保守真元,此心功也。〞(《太极行功说》)

〝既得此行功奥窍,还须正心诚意,冥心绝欲,从头做去,始能逐步升登,证悟大道。长生不老之基,即胎于此。〞(《太极行功说》)

〝若才得太极拳法,不知行功之奥妙,挈置不顾,此无异炼丹不采药,采药不炼丹,莫道不能登长生大道,即外面功夫,亦决不能成就。必须功拳并练,盖功属柔而拳属刚,拳属动而功属静,刚柔互济,动静相因,始成为太极之象。相辅而行,方足致用。此练太极拳者所以必先知行功之妙用,行功者所以必先明太极之妙道也。〞(《太极行功说》)

〝欲求安心定性,敛神聚气,则打坐之举不可缺,而行功之法不可废矣。〞〝心性神气,相随作用,则心安性定,神敛气聚,一身中之太极成,阴阳交,动静合,全身之四体百脉周流通畅,不粘不滞,斯可以传吾法矣。〞(《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