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王罴立大功而持俭,家徒四壁!

秦如初


【正见网2016年07月31日】

王罴(读匹),字熊罴,(南北朝时期)霸城人。曾任殿中将军、雍州别驾等职。他为人正直,一生清廉。

(南北朝时期)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年间,王罴任殿中将军,后升迁为雍州别驾。雍州刺史崔亮,非常赏识王罴的清正廉明、疾恶如仇、克己奉公的作风,曾推荐他担任更高一级的职务,但未被升迁。南梁入侵,南岐、东益氐、羌等民族反叛时,王罴在击退南梁侵军,收复失地,平息氐、羌等叛乱中,为国立下大功,返回京都后,朝廷任命他为西河内史。但王罴却不愿补这个肥缺,说什么也不肯赴任。

当时,有人问他:“西河那里是大郡,殷实富足,俸禄又优厚,有人做梦都想到那里去做官,而你却辞职不去,这是为何呢?”王罴回答说:“我不去那里任职,自然有我的道理。西河盛产木材,天下闻名,京城洛阳所用木材,都是从那里运来的。而朝中权贵们营造府第,一定都会向西河索要木材。如果只凭我的俸禄,就是不吃不喝,也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如果我把这些费用,都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则违背自己的意愿,也属违法。所以这个西河内史,我一定要辞去不当。”

王罴不仅自己廉洁俭朴,以身作则。对部下要求,也很严格。他对那些铺张浪费的恶习,深恶痛绝。 一次,他手下的一个官吏,假借官府的名义,托王罴办私事,徇私情。王罴没等那个人讲完,就火了,来不及呼唤别人,就脱下自己的鞋子,边训斥,边狠狠地揍了那个人一顿。

有一次,朝廷派出一位使者,到王罴这里办事,王罴做了饭菜,以示款待。这个朝廷使者走遍天下,吃尽山珍海味,自然不把王罴这顿普通饭菜放在眼里。吃饭时,那位使者嫌薄饼的边太硬,就把饼边都撕下来扔掉了。王罴一见,勃然大怒!当即训斥使者说:“你吃薄饼还扔边,你知道这些薄饼来得多么不易!耕耘种收,用了多少工夫,挥洒多少汗水!打出粮食来,又磨成面,再做成饼,又花去多少力气!你这样只吃饼心、不吃饼边,看来是不饿。既然不饿,就别吃了!”王罴当即命令属下,把饭菜撤了下去。王罴的这一举动,使得那位使者,十分尴尬,羞愧难当。

还有一次,王罴家里来了客人,他买了些瓜果招待来客。客人吃瓜时,把瓜皮削得厚了些。王罴见后,对扔掉的瓜皮,有些心痛,于是把客人扔到地上的瓜皮,捡起来,自己吃了下去。弄得客人极为难堪,面露愧色。这些都是王罴的生活习性。

王罴安于清贫,乐于朴素,他为官多年,从不置家产,从不在积累资财上动脑筋、打主意。后来,他虽然成了朝中显贵,但其原籍的住宅依然破旧,从没有重新修建过。他去世后,仍然家徒四壁,没有一样值钱的东两。他为官清廉的品格,受到世人的称颂。

历代王朝都倡言廉洁。是否具有廉洁奉公的品质,是衡量一个官员能否勤政爱民的重要依据。“然受国宠恩 而为民司牧者,能几何人?”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追求高官厚禄,是相当一部分为官者的终极目标。在他们的眼中,只有爵与禄,爵高自然禄厚,他们削尖了脑袋往上爬,不会想到勤政爱民!更有甚者,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巧取豪夺,盘剥百姓,结党营私,无所不用其极。事实上他们根本就没有满足过自己所拥有的。得到的财富越多,其敛财的贪心就愈加迫切,恨不能将整个世界的财物,都拥归已有!从而在贪欲的泥淖中,愈陷愈深,不能自拔。

但是,即使在非常腐败的王朝,也不乏一心奉公守法、谨守节操的大臣。王罴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王罴有大功于朝廷,他不仅不伸手向朝廷要权要利,反而对朝廷任命他为西河内史加以辞拒。仅此一点,就足以让那些追求爵禄的为官者,所汗颜!

王罴治民以仁慈为心,报国以忠勤为本,凡事清心洁己,以廉自律。魏孝文帝对王罴的这种清介自持,也极为赞赏,称王罴“薄欲中,有善于为官者如此,谁能出其右哉!”王罴没有其他朝中大臣所拥有的香车宝马,锦衣玉食。但他却拥有洗尽铅华后的朴素,成熟厚重的君子风范,他虽没有值钱的东西,却有受人称赞的清廉品格。

(事据《魏书》)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