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梓庆造鐻,鬼斧神工!(数文)

陆真


【正见网2015年11月23日】

一、捕蝉老者的真谛

一个炎热的夏日,孔子带领弟子们去楚国。中午时,他们来到一片树林中休息,林中蝉声阵阵,只见一位弯腰驼背的老人,正在聚精会神地捕蝉。老人手拿一根顶端涂着树脂的竹竿,一粘一只,就像随手拾取一样,孔子和弟子们,都看得入了迷。

孔子上前问老人:“您捕蝉这般巧妙,是手巧呢,还是有规律呢?”

捕蝉的老人说:“这其中是有规律的。首先,要能手拿竹竿不晃动,这得经过五六个月的训练,先在竿顶端 放上弹丸,举起来不让弹丸掉下来,如果放上两个弹丸,而不掉下来,那么,捕蝉时失手的机会就很少;如果叠放三个弹丸也不会掉下来,那么,捉十只最多逃走一只;要是放五颗弹丸也不掉,那时,捕蝉就像用手随便拾取一样。”老汉缓口气继续说:“但光这样还不够,还要善于隐蔽自己,你看。”

老汉说着,摆出了捕蝉的姿式,又说:“我站在树下,就像半截树桩,伸出的手臂,就像枯槁的树枝。同时,精神还要高度集中,捕蝉时不管天地之大,万物之多,我只看见蝉的翅膀,不管周围发生了什么事,都不能分散我的注意力。做到这一点,怎么会捕不到呢?”

孔子听了,不断地点头,转身对弟子们说:“你们听见了吧!无论干什么事,只有锲而不舍,专心致志,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这就是这位驼背老汉告诉我们的真谛!”

二、瀑布奇人 顺应自然

有一次,孔子带领弟子们,去观赏吕梁的瀑布,只见那瀑布犹如一条洁白的飘带,从三十多仞高的地方,垂挂下来。瀑布的水珠犹如串串珍珠,飞溅到四十里以外的地方,远远听见瀑布水声如雷,场景十分壮观。孔子和弟子们,都被这大自然的杰作陶醉了。

突然,有人看见在瀑布激流中,有一老人在游动,大家都惊呆了。在这里,连鱼鳖都无法自由游动,这个老人在干什么呢?孔子以为是那位老人有什么痛苦而来寻死的。想到这儿,孔子忙叫弟子们顺着水流去救老人。弟子们边追边喊,老人就像没听见一样,把头潜入水中,一直游了数百步,突然又把头冒出来,披散着头发,唱起歌来,一边唱,一边游向岸边,上了岸。

孔子和弟子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孔子惊奇地问老人:“我以为是见到了水鬼,原来您是人啊!您游泳技术如此高明,请问,有什么秘诀吗?”

老人笑了笑说:“我没有什么秘诀,从小就生活在水边,长大后,渐渐地熟悉了水性,我从没刻意去追求,只是顺其自然。现在我能同旋涡一起潜入水底,又能跟着涌流一同浮出水面,完全顺应水性的自然,而不用任何主观意志去做,您明白了吗?这就是我在急流中活动自如,能驾驭汹涌急流的秘诀呀!”

正是:
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自然而然,
必现奇观。
得大自在,
理所当然。
天人合一,
玄妙超凡!

三、梓庆造鐻,鬼斧神工!

从前,有个木工叫梓庆,他的手艺远近有名。于是,鲁国国君便请他制鐻(读具;古代悬挂钟罄等乐器的木架子,上面雕刻着鸟兽等装饰图案)。没几天,鐻做成了,大家看后都惊叹不止,纷纷称赞做工精巧,犹如鬼斧神工一样。鲁国国君见了,十分高兴,他问梓庆道:“造得太好了,你是用什么神妙的技术制成这个鐻的?”

木工梓庆回答说:“我只是个木匠,哪里有什么神功妙术呢?不过,有一点,我觉得还可以说说:我将要做鐻的时候,从不敢用别的事情来打扰或损耗我的精神,一定要修身养性,使自己心神安定,排除一切杂念;更不敢怀有奖赏、爵禄的念头;对别人的好坏评价,都不放在心上;甚至把自己的四肢形体,也忘掉了。达到这个程度时,我便思想精神高度集中,外界的一切干扰,对我都不起作用。这时,我再到山林里去,观察树木的天然形态和木质,挑选那些最适合做鐻的树木,先在我的心目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鐻,然后我才动手制作。如果我的修性,达不到这种程度,那我就不能制作。这样就做到了以我的自然,来适应树木的自然。所以,我做的鐻,被人疑为鬼斧神工所造,大概就是这种缘故吧!”

四、鲁侯养鸟

孔子的学生颜回,要去齐国,临行前来向孔子告别。孔子面有忧色,子贡觉得很奇怪,上前问孔子道:“颜回要到齐国去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能,这是件好事呀!先生为何却忧心忡忡呢?”

孔子说:“你问得好!管仲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很赞同。他说:‘袋子小就装不下大东西,绳子短就汲不起深井里的水。’我之所以忧虑,就是担心颜回去跟齐国国君讲述尧舜黄帝的圣言,齐君会觉得自己不如古代的圣人,因此会产生疑心,弄不好,颜回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呀!”

孔子停了一下,又接着说:“春秋时,有一只海鸟,飞落到鲁国的城郊,鲁侯知道后,以为这是一只祥鸟,就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把这只海鸟迎进太庙。

鲁侯为了表示对海鸟的敬重,每天都用最丰盛的筵席款待海鸟,还把宫中最美妙动听的九韶乐,演奏给鸟听。然而这只海鸟却被音乐吓得魂不附体,举止失常,一片肉也不敢吃,一滴水也不敢沾,没过三天便死了。这都是因为鲁侯用养他自己的方法,去养鸟的结果呀!如果用养鸟的方法,去养鸟,就应让它栖身深林,在江湖中自由游荡,顺其自然。你们明白了吗?”

颜回说:“谢谢老师的指导,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

(以上均据《庄子》)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