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垃圾

百志


【正见网2001年10月08日】

“垃圾”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各种瓶瓶罐罐、大型的回收物和一些吃不完的食物,更是让人伤透了脑筋。其实,垃圾处理只是世界性环保问题的一个层面而已,其他如重金属或核废料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乃至于臭氧层的破坏都和我们的生活品质息息相关。

目前一些处理废弃物的方法,无论是掩埋、焚烧、再生、回收甚至做一些化学的处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人们一边急速地生产,一边快速地丢弃,垃圾越来越多,对生态环境的伤害也就越来越大。这样互相消耗下去,人类只有毁灭一途。其实垃圾问题反映出的是当代文化的观念问题,正本清源,当然还得从改变观念做起。

垃圾的文化问题

垃圾问题和浪费几乎是划上等号的。而大量的垃圾中,有多少东西是一些不必要的奢侈品呢?那么要处理垃圾问题,就得先从人的生活方式说起。

例如,婚丧喜庆如果不因为面子而铺张宴客,就可以减少“吃不完倒掉”或“不吃也要讲排场”的浪费情况。衣饰穿着如果不刻意追求流行,那么一套衣服就可以穿很久。礼尚往来如果多一些心灵上的支持与交流,不重物质上的馈赠,自然也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此外如吃槟榔、抽烟于人于己都无益,无论从健康或环保的角度来看,都应废除。如果社会上不重虚华浮夸的风气,清新健康过日子,人心就会安分,垃圾量自然也就减少。

这进一步又必须从减低人的欲望着手,学习清静寡欲,回归俭朴恬然的生活。如同古人以“俭德”要求自己。俭就是“少一点”的意思,寡得寡出,够就好。为什么要少一点、清苦一些呢?因为俭是重德,而德是我们身上携带的好物质,你贪图享乐,都是要以德去交换的。人要是能不执著物欲,于人于己都有好处,社会风气自然也改善了。

从垃圾看人的心态

另一方面,目前人们处理垃圾的方式,也反映人们抱着一种极端自私的心态,爱惜物品的品质已经荡然无存了。这种观念认为:“对我有好处的就是好的,对我没用的就可以抛弃毁掉,对我可有可无的就漠不关心!”在这种观念下,把人和物等同处理,也产生了相应的伦理道德问题。

例如,独居老人问题、弃婴问题、弃妇问题和无故遣散员工的问题都是这种错误观念下的产物。连亲人都可以随便丢弃的人,还会珍惜那些物品吗?如果没有从心灵中重视人的价值,尊重生命的德行,爱惜一切同样有生命的物质,那么所有的环保理想就会成为空谈,每个人也只能肆无忌惮地倾倒我们认为没用废物,陷入恶性循环。

俭的深层含意

现代人处在奢华的风气中,无形中把“俭”当成小家气的作法。其实俭是一种符合“大道”的生活态度。道家老子把“俭”视为一宝,他说:“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由此而知,他的“俭”并非是小气吝啬,而是和慈悲、谦让的心性标准平列的一种人的美德。

其实,万物皆有灵,我们任意遗弃的东西都有生命。珍惜万物就是珍惜自己。试想满桌所谓餐肴原本都是生灵,吃完就算了!吃不完倒掉,并不是一句浪费资源就可以形容的了。从老子说的“慈”的角度看,我们对于看似没有生命的东西不也应慈悲相待吗?垃圾问题恰恰反映了我们妄自尊大,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没有宽仁善待的慈悲心。于是,我们也就只能承受垃圾带来的诸多问题,不知如何是好了。

(转载自新生网)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