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施氏和孟氏之不同遭遇(共二文)

林灵


【正见网2013年07月07日】

一、虎与火闹出的误会

东瓯人说“火”时发“虎”音;“虎”和“火”,在发音上没有什么区别。
   
东瓯国里,没有烧陶业,房屋都是用干燥的茅草搭成的,因此经常发生火灾。火灾成了东瓯人民生活的最大威胁,人们无处不在议论着它的危害。
   
沿海有个商人,来到东瓯国,他不了解当地的语言习惯,听到议论,以为这里经常受到猛虎的危害。于是,就对东瓯国的国君说,他去晋国的时候,听说那里有个名叫冯妇的勇士,善于捉虎。只要请来冯妇,就能消灭你国家里的“虎灾”。东瓯国君听了非常高兴,便请商人担任使者,携带十乘车、两对白玉、十匹织花锦缎,去晋国聘请冯妇(一个男人名,冯读平)。
   
当冯妇到来的时候,东瓯国君亲自乘车出城欢迎,还把自己专车上的左边座位空出来,让冯妇乘坐。冯妇顿时成为东瓯国里最受尊敬的客人。
   
就在第二天,市里发生了火灾。人们奔跑着来向冯妇报信:“不好啦!火来了,火来了!”
   
“虎来了?在哪儿?”冯妇捋起袖子,跟着人们大步走出门外。他四处搜索着,却不见一只老虎。
  
市区的大火越烧越猛烈,逐渐蔓延到皇宫后院。惊慌失措的东瓯人,都把扑灭大火的希望寄托在冯妇身上,所以都簇拥着他走向失火地点,并不由分说地一直把他推进熊熊的烈火之中。

这场大火使东瓯国遭受了严重损失。商人因为粗心大意,瞎说一顿,被判罪下狱。最倒霉的是打虎英雄冯妇,他临死也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把他活活推进火海里烧死。
 
(出自明代刘基《诚意伯文集》之《郁离子》“枸缘”)

 【附言】

不要听到片语只言,就慌里慌张地下结论,并采取行动,去处理问题。办事必须细心周严,粗心大意不行。粗心大意,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毛手毛脚,丢三拉四,往往会办错事。寓言里的商人,因为错听了一个字,不仅没有解决问题——扑灭火灾,反而葬送了一位打虎英雄的性命,自己也被判罪。这个故事,向我们提出警告:遇事千万不能粗心大意。

二、施氏和孟氏之不同遭遇

鲁国有一位姓施的老汉,有两个儿子。老大喜欢文学,老二喜欢军事。两个儿子长大以后,都根据自己的所学,去游历列国,寻找生活出路。
   
老大来到齐国,齐国的国君,十分赏识他博学多才,就把他留下做太子们的老师。
   
老二走到楚国,向楚王呈上富国强兵的建议,受到了重视,被任命为军队的司法将军。
   
施老汉的两个儿子,都加官进爵,得到优厚的俸禄。家里变得十分富裕,连亲戚也荣耀起来。
   
施老汉的邻居,是位姓孟的老汉,说来真凑巧,盂老汉也有两个儿子,也是一个喜欢文学,一个喜欢军事。他们非常羡慕施氏一家,就把施老汉的儿子请去,探求由穷变富的秘方。施老汉的儿子并不隐讳,坦率地将实情说出。

孟老汉的两个儿子听了,兴奋地跳起来,赶紧夹起行李卷,也出外游历列国去了。
   
孟老汉的大儿子来到秦国,他是学文学的,他事先也不打听一下秦国之所需及秦王的爱好,就给秦王大讲仁爱慈善,以为这样会合乎秦王口味。没想到秦王不等他把话讲完,早已气得脸色发青,胡须倒竖,怒吼道:“如今诸侯之间,你夺我争,兵连祸结,迫在眉睫的是增强军队战斗力,准备充足的粮饷。而你却教我用仁爱慈善治理国家,这不是要把我推向自取灭亡的道路吗?”说完,不待盂老汉的大儿子分辩,立即召来武士,将他处以宫刑,然后逐出了秦国。
   
与此同时,孟老汉的小儿子来到卫国,卫国国君客客气气地召见他,他是学军事的,于是就滔滔不绝地讲述加强军备的重要意义。不料卫国国君,听到一半时竟拂袖而起,打断他的话,生气地说:“我的国家势单力薄,处在几个大国的军事包围下。对强国,我只能小心侍奉;对弱国,我得加以抚慰,这才是求得平安的办法。如果听从你的意见,依赖军事力量,那么大国必定借机兴师问罪,小国就会产生怀疑而与我疏远,我的国家就要大难临头啦!”他一边说着,一边在心中盘算:如果让孟老汉的小儿子健全地离开,很可能会给自己留下战争的祸患。于是他断然下令,砍去孟老汉小儿子的双脚,然后派人偷偷地把他送还鲁国。
 
孟老汉的两个儿子,都拖着伤残的身体,沮丧地回到家里,父子相见,抱头痛哭。他们以为这一切都是施老汉的过错,便一起去找施老汉,捶胸顿足地哭泣,谴责他欺骗了他们。
   
施老汉耐心地等候他们平静下来,和蔼地说:“无论干什么事,只有抓住时机,才能取得胜利,失掉时机就要失败。你儿子所学的知识。虽然与我儿子相同,但应用的效果却不同,这不是因为你们的行动有什么过错,而是因为你们失掉了使你们所学得以应用的机会。世界上的道理就是这样:肯定的事物与否定的事物,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往日有用的,今天也许抛弃;今天丢掉的,后日或许重新拾起。处理问题,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的方法,完全在于动脑筋、抓时机。你们的儿子,无论投奔哪个国家与个人,都要预先“入国问习,入境问俗,”“应聘问需,投其所好”。要学会先倾听、后自述。假如不注意这些,一上来就夸夸其谈,滔滔不绝的自我显示,即使拥有渊博的知识,掌握高超的计谋,也还会陷于穷途末路的。”
   
孟老汉一家人听了这番话,恍然大悟,怒气全消。他们对施老汉说:“好啦!我们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了,请不要再说了!”
  
(出自列御寇:《列子》卷八“说符”)

【附言】

孟老汉的儿子,游说献策,不看对象,对战争狂,大讲仁慈;劝说和谈迷,去拿起刀枪。对方所讨厌的,偏偏要去兜售,难怪自讨苦吃。
   
这故事启示我们,不能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办事不应当从自我出发,从书本出发,而应当从实际出发。“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同时,还要学会倾听的艺术,倾听对方,适应对方,这样才能达到说服对方的目地。如此才不会做傻事。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典籍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