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探幽

六艺探幽 xiongxm 周三, 04/22/2020 - 17:47 

【正见网2020年04月22日】

《周礼•地官•保氏》记载:“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古代国中子弟八岁入小学,由保氏以自己合乎上天的高尚道德来教养他们,教他们学习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筹算六种知识与技艺。

六艺中除了射箭和驾车,其它内容今天大陆的小学教材多少都有涉及,但究其学习的目地与要求等实质性的东西,却与古代大相径庭。古人注重“小学而上达”,小学生学习六艺,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一生中需要这六种知识与技艺,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一方面,那就是他们的一生中更需要通过这六种知识与技艺的学习最终上升到天人合一的高境界,所以必须由具有合天之德的保氏来教养。

这种天人合一的高境界,决定着一个人的生存质量与生活意义,也决定着民族、社会的兴衰,它是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远不只是只掌握了六种知识与技艺所能相比的。

也就是说,六艺实际上是古代小学生“小学而上达”的六条通天大道。古人从小就顺着这六条大道往前奔,一直上达天人合一的高境界。如此,“学而优则仕”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因为“学而优”的人都是得天道的人,得天道的人为官治国平天下,天下当然太平昌盛。

而今天的学校教育,只注重课本上的知识技能,抛弃了由知识的学习本该上升到高境界的最本质、最重要的方面,只掌握了六艺的皮毛,就算“学而优”了。这样的人为官,服务社会,道德不下滑,社会不混乱才是怪事呢了!

正见网栏目

六艺探幽(一)

六艺探幽(一) xiongxm 周四, 07/03/2008 - 06:59
浊世清莲(大陆)


【正见网2008年07月03日】

《周礼•地官•保氏》记载:“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古代国中子弟八岁入小学,由保氏以自己合乎上天的高尚道德来教养他们,教他们学习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筹算六种知识与技艺。

六艺中除了射箭和驾车,其它内容今天大陆的小学教材多少都有涉及,但究其学习的目地与要求等实质性的东西,却与古代大相径庭。古人注重“小学而上达”,小学生学习六艺,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一生中需要这六种知识与技艺,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一方面,那就是他们的一生中更需要通过这六种知识与技艺的学习最终上升到天人合一的高境界,所以必须由具有合天之德的保氏来教养。

这种天人合一的高境界,决定着一个人的生存质量与生活意义,也决定着民族、社会的兴衰,它是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远不只是只掌握了六种知识与技艺所能相比的。

也就是说,六艺实际上是古代小学生“小学而上达”的六条通天大道。古人从小就顺着这六条大道往前奔,一直上达天人合一的高境界。如此,“学而优则仕”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因为“学而优”的人都是得天道的人,得天道的人为官治国平天下,天下当然太平昌盛。

而今天的学校教育,只注重课本上的知识技能,抛弃了由知识的学习本该上升到高境界的最本质、最重要的方面,只掌握了六艺的皮毛,就算“学而优”了。这样的人为官,服务社会,道德不下滑,社会不混乱才是怪事呢了!

 

六艺探幽(二):五驭

六艺探幽(二):五驭 xiongxm 周五, 07/04/2008 - 07:00
浊世清莲(大陆)


【正见网2008年07月04日】

车马是古人重要的交通工具,更是战争取胜的重要因素。古代打仗主要是车战,战争中要進速致远、攻敌争先,驾车人的技艺就是决定的因素。五驭就是古人驾车必须掌握的五种技术。

驾车如何能上达天道呢?这里先讲一个古人学驭的故事。

赵襄子跟王于期学驾车。学成回家之前,跟王于期比赛。第一次比下来,赵襄子输了。赵襄子说:“不行不行,我的马不好。”王于期就与他换了马。第二次比下来,赵襄子又输了。赵襄子说:“不行不行,我的车也不好。”王於期又与他换了车。第三次,赵襄子驾着王于期的车马,王于期驾着赵襄子的车马,可是比下来,赵襄子还输了。赵襄子这回有理由了,说:“你没把技艺全教给我。要不然为什么我驾着你的车马还比不过你呢?”怀疑王于期给自己留了一手。王于期说:“技艺全教给你了。驾车得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与马。而你,落在后面总想超过我,赶在前面又怕我超过你。你驾车,心却全在我身上,又怎么能進速致远呢?”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很深刻的道理:驾车有技法,更有心法。心法就涉及人的境界问题了。技法通过师徒口耳相传、反复训练就能够掌握,而心法就要靠徒弟自己去悟、去修心、去提高境界才能够达到,它要靠长期的磨练,非一日之功。王于期驾车的心法,就是驾车人必须修去求名求利之心,专心致志调理车马,人与车马达到高度和谐,步调一致,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然后才有能够進速致远。

当一个人能与车马高度和谐的时候,就能与周围的人、与家庭成员、与社会环境和谐一致,久而久之,便可达到与自然、与天地和谐一致,这也便是天人合一的高境界,也就是古人修身的高境界。这样的人,齐家则家齐,治国则国治,平天下则天下平。齐家治国平天下,不选这样的人还能选谁呢?

(待续)

六艺探幽(三):五射

六艺探幽(三):五射 xiongxm 周六, 07/05/2008 - 07:50
浊世清莲(大陆)


【正见网2008年07月05日】

射指射箭。射箭是古代男子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打猎觅食、参战攻城、入仕选官等等,都离不了它。五射即古代举行射礼的五种射法。

射箭如何上达天道呢?我们先了解一下古代射箭的标准要求。据《礼记•射义》记载,古代诸侯、卿大夫参与射箭,必先举行相应的礼仪,以此使诸侯明确君臣之义,使卿大夫明确长幼之序。射箭之人必须進退周还都合乎礼节,意正心诚,体态端正,手持弓矢稳固,然后才谈得上射中目标。通过射箭可以观察射箭人的德性。古代天子通过射箭选拔诸侯、卿大夫等官员,所以天子举行大射称作“射侯”,就是射中即可为诸侯的意思。

在古人看来,射箭,乃是仁义之道。射箭必先正己,正己包括内正心与外正体两个方面,己正而后发射,然后方可言中。发而未中,不怨恨胜过自己的人,返回来在自身找原因,继续在正己修身上下功夫。

讲个纪昌学射的故事。

纪昌跟射箭名师飞卫学射箭。飞卫说:“你回去,先练习不眨眼。”纪昌回去后,就躺在他妻子织布机的脚踏板低下,两眼一眨不眨地直盯着他妻子织布时不停踩动着的踏脚板。两年之后,即使锥子刺到眼边眼睛也一眨不眨。纪昌去找飞卫,飞卫告诉他:“你回去,练习视小如大,视微如著。”纪昌回家后,找来一个虱子,选了一根最细的牛毛,系上虱子,悬挂在窗户上,两眼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它。看着看着,那虱子就渐渐变大了。三年之后,那虱子就变得像车轮一样大了。纪昌拿起弓箭射那虱子,箭头从虱子的的中心穿过,而悬挂虱子的牛毛竟没有断。纪昌告诉飞卫,飞卫高兴的说:“你已经学成了。”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神射手。

练习不眨眼和视小如大的方法,可以有很多,但练习的心法却只有一个。纪昌学射的心法就是专心致志,诚意正心。眼量是心量的表现,心态纯正了,眼量就大就宽。

古人学习射箭,各种练习的方法只是皮毛,诚意正心才是其决定的因素。学习射箭的过程,也就是修心正心的过程。心性高了,射艺才能高。反过来说,射艺高,心性也就好,德行也就高。所以天子以射选官。

(待续)

六艺探幽(四):六乐

六艺探幽(四):六乐 xiongxm 周二, 07/08/2008 - 06:02
浊世清莲(大陆)


【正见网2008年07月08日】

乐指音乐。六乐指黄帝之乐云门、唐尧之乐大咸、虞舜之乐大韶、夏禹之乐大夏、商汤之乐大zC和武王之乐大武六代的著名乐曲。

雅乐是古代進行文德教化的主要途径之一。《礼记•乐记》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六代的著名乐曲,都是上合天道的上乘音乐。而天道与人性本来就是息息相通的。因此,上乘的音乐都有春风化雨般的化育心灵、唤醒人性中本来就符合天道的善良本性的作用。古代小学生学习六乐,就是为了通过雅乐的修习,逐渐提升道德,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古人特别注重雅乐的教化作用,不只是小学生要学习雅乐,齐家治国平天下,都要用到它。其中典型的例子也有很多。据《尚书》记载,当舜之时,有苗不服,舜修教三年,不动武于有苗,只让士兵执干戚起舞,有苗乃服。当年孔子带弟子出游,途中被人围困,孔子弹琴,子路带领众弟子唱和,不久围乃自解。

人欲都是背离天道的,放任人欲,人人都按照一己之私利行事,天下必乱。古人制服人欲,不是靠法律自外而内的强制,而是用雅乐化育人心,自内而外的唤醒,使人心归天向道。古人把这种教化称作“以道制欲”,即引导人心归向天道,用天道来制服人欲。百姓都归真向善、都自觉按照天道规律办事了,自然就家齐国治天下平了。虞舜化敌为友、孔子弹唱解围都是这种方法。

《论语》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孔子在齐国听到了虞舜的《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古代肉食很少,七十岁以上的人能吃上肉食就算是太平盛世了。而孔子听了《韶》乐,竟三个月吃不出肉的香味。雅乐的教化作用之大,与此可见一斑。

所以,古代凡有大事要事,皆饰之以礼乐。得道之人弹唱合天之乐,弹唱者的道德越高,其所弹唱的乐曲的教化作用越大。

乐声是人道德的外现。三国时,诸葛亮演空城计,司马懿大军压境硬是不敢進城。为什么?他从诸葛亮一丝不乱、平静祥和的琴音中听出了诸葛亮镇定自若的心态,便断定有埋伏。表面看,诸葛亮是靠弹琴制服了司马懿,实际上是靠他的道德境界,琴音只是他道德的外现而已。

如今的迪斯科、摇滚乐等,搞得人私欲横流,心血沸腾,心不得平,气不得静,一遇事就火冒三丈,动不动就跟人干起来。人心不静,社会又怎么能安定呢?而神韵艺术团的孩子们演出的歌舞,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顶尖的一流艺术,凭借的也正是他们所修持的宇宙最高特性“真善忍”的道德境界,其震撼心灵、引导人类道德回升的作用,正是合天雅乐的教化作用的在当代的最高体现。

(待续)

六艺探幽(五):五礼

六艺探幽(五):五礼 xiongxm 周四, 07/10/2008 - 09:54
浊世清莲(大陆)


【正见网2008年07月10日】

礼指人的行为规范。古代以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行宾礼,军旅之事行军礼,丧葬之事行凶礼,合称五礼。

古人事无大小,均有与人身份相应的必须遵循的行为法则、规范或仪式等规定。古人常把不知礼之人称作蛮夷,而通晓礼义、又能身体力行之人,则被称作圣人。当年,孔夫子就是以知礼而闻名诸侯的。所以,小学生一入学就得学礼,其進退周还、取与去就都得合乎一定的礼节。

表面看,礼节似乎就是一系列的仪式,只是形式上的东西,其实不然。古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以合乎天道为准则的,大大小小的礼节仪式也都是如此。

《礼记•乐记》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礼记•丧服四制》曰:“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就是说,古代礼节的制定,并非随心所欲,而是取法于天地、四季、阴阳、人情的。因此小学生学礼习礼的过程,表面看是在学习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所应该遵循的孝悌忠顺等礼节,实质上也就是了解天地运行、四时交替、阴阳变化、人之本性常情的过程。由此前往,最终达到自觉按照天地、四季、阴阳、人情的发展变化规律行事的高境界。

那么,人间的礼又是如何法天则地呢?

例如天尊地卑。天高地低,天为主宰,地只是顺从,天生万物,地成万物,天永远高于地,地的本分就是努力完成上天的使命。天尊地卑的位置身份永远不可以改变,否则,天翻地覆,一切就都乱的不可收拾了。

《礼记•乐记》曰:“礼者天地之序也。”古代的礼节都是效法天地的,礼是天地之间的差异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比于君臣。君要像天一样纯正祥和,臣要像地一样忠诚顺从,全力完成君主的使命。君臣的身份地位不能随意改变。古代射礼规定,君与臣比赛射箭,臣要让君一尺而退,不能与君并排而立。为什么?君臣之别也。战国时燕王与燕相子之换位,燕王居臣位,燕相子之居君位,结果燕国大乱三年,差点儿亡国。

比于夫妇。夫主事,妇顺从,对内相敬如宾,对外夫唱妇随,中国民间自古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之俗语,都不是毫无道理。

比于父子。父母要爱护养育子女,子女要孝顺赡养父母,父慈子孝。

比于兄弟。兄要爱弟,弟要敬兄,兄友弟恭。

比于师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故曰“师父”。事师如事父。孔夫子去世后,弟子集体守丧三年,子贡一人又独守三年,共六年乃去。

古代的礼节,林林总总,非常琐细繁杂。但不论巨细,都以符合天地的差异与发展规律为准则。这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即人立身的根本,也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所以,小学生一入学就得学礼,学习孝弟忠顺等礼节,摆正自己在社会各种环境中的地位,守住自己在各种地位中的本分而无怨无悔。《礼记•冠义》曰:“孝弟忠顺行之,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故圣王重礼。”

而今,古礼被弃之无遗。人子人孙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全家都围着他转;无职无位的特权之人,可以呼风唤雨,指挥一切;传统的高雅的绘画艺术被冷落、被排挤,而胡涂乱抹的所谓现代派艺术却占据着艺术的殿堂;正统的神传文化、普世的真理受到批判打压,而各种邪说却占据着大雅之堂,等等等等。正邪贵贱,颠倒如此,社会能不乱吗?

(待续)

六艺探幽(六):六书

六艺探幽(六):六书 xiongxm 周五, 07/11/2008 - 04:37
浊世清莲(大陆)


【正见网2008年07月11日】

六书是根据汉字的形音义与造字条例而归纳出的汉字的六种类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自古及今的小学教育,识文断字都是其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古今学生对汉字深刻内涵的了解程度,却大相径庭。

汉字是神传文字。正因为是神传文字,所以才数千年流传不衰,无论人有多大的权利,谁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它。神在造字之初,就把自己的旨意融進了汉字的形音义之中,古人则通过对汉字形音义的学习,了解并把握其深层的神意天机。这是古人上到天人合一的高境界的又一条有效途径。

例如“大、天、立”三个字。“大”是人正面站立的象形。上加一横是为“天”,下加一横(代表地)是为“立”。人头顶着天,脚踩着地,顶天立地。人在天地间的位置就决定了人的一切行为准则必须法天则地,违背天地的法则,则头上天塌,脚下地陷,天地不容。天地不容,人将立身何处呢?这三个字,形象的把人的地位、人的行为准则等蕴含其中,今天的汉语教师教学汉字,谁深入到了这一层?更不用说学生了。

再如“婚”字。《说文解字》曰:“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从女昏,昏亦声。”“婚”指女方家。女、昏都是表意偏旁,“昏”表意兼表音。女方家为什么从“昏”呢?因为古代娶亲在黄昏时分。娶亲为什么要在黄昏时分?古代阴阳学说把万事万物划分为阴阳两大类。男为阳,女为阴;昼为阳,夜为阴;日出为阳,日落为阴等等。因为妇人属阴,就应该在阴气上升的黄昏时分娶進家门,所以娶亲在黄昏时分。唐诗“洞房昨夜停新烛,待晓堂前拜舅姑”、至今大陆有的地区还遗留有必须在太阳出来之前把新媳妇娶進家门的风俗,都是依据此礼。

一个“婚”字,所要学习掌握的不只是其形音义,还有其深层所蕴含着的阴阳学说以及古人对阴阳学说的理解、自觉按阴阳原理行事等等极其丰富的内涵。古人对“婚”字的听、说、读、认、写的过程,本身就包含着对其无限内涵的理解与内化,人的境界就在这不知不觉之中升华了。其实不只是“婚” 字,每一个古老的汉字都是如此。学习汉字若不去领悟其深层的内涵,那就太辜负神造字的苦心与慈悲了。

汉字的间架结构也是一样。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有形或无形的中轴线。“永、中、小、木、朱”有中轴笔画,“况、耿、刚、谓”等没有中轴笔画,但书写时都必须持中守正,向有形或无形的中轴靠拢,而且笔画之间要互相保持平衡和谐。若不守中,或偏或邪或移位,要么不成其为字,要么失去自我而成为另一个字。小大一理。汉字的偏旁笔画在整个字体中的定位,与天地在宇宙中的定位、星球在天体中的定位、人在宇宙天地中的定位及其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的原理,又有什么区别呢?常言道: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做人与行文、与写字,原本就是一个道理,怎么可能没有联系呢?

天道神机,无处不在。汉字的造字法中有,形体结构中有,读音中有,含义中有,一笔一划中都有。神传的文字,无处不在向人类显示天道,暗示神机,就看人能不能深思,能不能悟到。能悟到,每一个汉字都是登天的阶梯;悟不到,汉字就只是一个徒具形音义的文字而已。

人乃万物之灵,是因为人能悟到天机,能拾级而上达天道。否则,人充其量只是万物之一,只是时间老人的一个筹码而已。如此,不可悲吗?

(待续)

六艺探幽(七):九数

六艺探幽(七):九数 xiongxm 周六, 07/12/2008 - 08:33
浊世清莲


【正见网2008年07月12日】

九数指九章算术,包括分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勾股等九章,是九类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数学如何上达天道呢?

例如数数。从一到十,再从十一到二十,二十一到三十……其实就是从一到十,再从一到十,再从一到十,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许慎《说文解字》曰:“十,数之终也。”数数为何如此?是因为天地之道就是如此,古人只不过是在遵循天道而已。日月的运行、四季的流转、昼夜的变化、草木的荣枯、朝代的更替、世事的兴衰,等等等等,无不是至极而返、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就连近体诗的平仄格式也都是如此。

“形而上者谓之道”,沿各科而上行,皆可达其共同的根点――道、太极、无极,直至宇宙特性真、善、忍。这便是各门学科殊途同归的道理。

数学问题的各种解法、公式、定理、方程式等等,看起来只是一些抽象的符号或理论表述,其实都是同类事物本质的概括性体现,是同类事物所遵循的共同规律,是宇宙相对真理、天道规律的最简单的描述与符号性体现。学数学的人从这些定理、公式、方程式往深层探索,就会发现它们不但不枯燥,而且像诗一样美,美不可言,美不胜收。它们的极度浓缩性和它们包罗万象的特点,用“一个定理就是一个世界”、“一个方程式就是一个天国”来形容,都绝不过分。

宇宙的奥妙,天道的玄机,蕴含在万事万物之中,数学中的每一类现象都蕴含着天机,学進去,悟到了,美妙无穷;不深思,只学皮毛,会感到枯燥之极。今天教学数学的师生们,悟到了吗?讲到了吗?学到了吗?

 

六艺探幽(八):结语

六艺探幽(八):结语 xiongxm 周日, 07/13/2008 - 07:11
浊世清莲


【正见网2008年07月13日】

六艺的幽微与奥妙就简单介绍到这里。看起来,我们只讲了六艺,但综观六艺及其幽微,你会发现,六种知识与技艺的背后所隐含的深刻原理竟是一致的、相通的。六艺皆源于天道,学六艺者又要循六艺而上行达于天道,就像一座山,有六条登上山顶的大道,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道路登攀,最终都汇聚一处。殊途同归,因为不同的道路本来就是从同一个点上延伸来的,你从其末端往回走,自然同归一处。

其实,何止六艺!世间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万事万物都包含着天道,都可以悟道,都是人们返回天国的道路。神佛慈悲,在造物之初就把神道佛机蕴含其中,目的是方便后来的各行各业的世人能随时随地悟到而后返回天国。而世人却执迷不悟,不知回归天国路,却执意的向地狱迈進且不自知。

人啊,切不可辜负了神佛的苦心与慈悲,辜负了神佛千万年的等待与呼唤。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回去吧!苦海无边,回头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