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黄帝一统天下(历史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7年08月07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黄帝者,少典之子(1),姓公孙(2),名曰轩辕。生而神灵(3),弱而能言(4),幼而徇齐(5),长而敦敏(6),成而聪明(7)。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8)。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9),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惯用干戈,以征不享(10),诸侯咸来宾从(11)。而蚩尤(12)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13),治五气(14),埶五种(15),抚万民,度四方(16),教熊罴貔貅貙虎(17),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18)。

披山通道(19),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20)。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21),合符釜山(22),而邑于涿鹿之阿(23)。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24),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25)与为多焉。获宝鼎(26),迎日推荚(27)。举(28)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29),幽明之占(30),死生之说(31),存亡之难(32)。时播(33)百谷草木,淳化(34)鸟兽虫蛾(35),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36)。有土德之瑞(37),故号黄帝。(出自《史记卷一黄帝本纪第一》)

【注释】

(1)少典之子:《索隐》:“少典者,诸侯国号,非人名也。”也就是远古部族的名称。子,指后代。
(2)公孙:《索隐》引皇甫谧云:“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据此,则黄帝姓姬。
(3)生而神灵:一生下来就具有神异之气。
(4)弱而能言:出生不久就会说话。弱,年幼,这里指出生不久的婴儿。
(5)徇(音迅)齐:通“迅疾”。疾,指思考敏捷或口才好。
(6)敦敏:诚实勤敏。敦,敦厚,诚实。敏,勤勉。
(7)聪明:本为听力好、视力好,即耳聪目明之意,这里指见闻广博,能明辨是非。
(8)世衰:神农氏的后代衰败了。世,后嗣,后代。
(9)百姓:指贵族,百官。百姓在战国以前是对贵族的总称,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
(10)不享:不来朝拜的诸侯。享,诸侯向天子進贡朝拜。
(11)咸来宾从:都来归从。咸,都。宾从,归顺服从。
(12)蚩(音吃)尤:传说中的九黎国君。
(13)振兵:训练军队。振,整顿。
(14)治五气:研究四时节气变化。五气,五行之气。古代以五行配四时:春为木,夏为火,季夏(夏季的第三个月,即阴历六月)为土,秋为金,冬为水。
(15)埶(音译)五种:种植五谷。埶,种植。五种,黍、稷、稻、麦、菽等谷物。
(16)度(音舵)四方:丈量四方土地,加以规划。度,量长短。
(17)熊罴(音皮)貔(音皮)貅(音休)貙(音出)虎:都是猛兽名。《索隐》认为这六种猛兽经过训练可以作战。《正义》以为是用来给军队命名的,藉以威吓敌人。有人认为这六种猛兽可能是六个氏族的图腾。
(18)平者去之:平服了就带兵离开。去:离开。
(19)披山:开山。披,开。
(20)岱宗:即泰山。
(21)荤粥(音熏玉):部族名。即秦、汉时的匈奴。
(22)合符釜山:釜山的瑞云与黄帝的黄云之瑞相符。合符,验证符契。符,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用竹木或金玉制成,剖而为二,双方各执一半,用时相合以验真假,叫做合符。
(23)邑于涿鹿之阿(音痾):在涿鹿山的山脚下建立都邑。 邑,都市。这里是建城邑的意思。阿,山脚。
(24)官名皆以云命:用云来命名官职。《集解》引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25)封禅:古代帝王举行祭祀天地山川的盛典。在泰山筑坛以祭天叫封,在梁父山辟草以祭地叫禅。
(26)获宝鼎:传说黄帝曾得到上天赐予的宝鼎。
(27)迎日推荚(音策):预先推算日、月、朔、望等未来的时辰。迎,有“逆”的意义,即预推的意思。推,推算。荚,同“策”。指用以占卜的蓍(音失)草。
(28)举:提拔任用。
(29)天地之纪:指天地四时运行的规律或程序。纪,规律。
(30)幽明之占:对于阴阳变化的占卜。幽明,指阴阳。
(31)死生之说:养生送死的仪制。说,仪制。
(32)存亡之难:国家存亡的道理。
(33)时播:按季节播种。时,按季节。或曰,“时”通“莳”,栽种的意思。
(34)淳化:驯养。
(35)虫蛾:指蚕。传说黄帝的正妃嫘(音雷)祖教民养蚕、缫(音搔)丝、织帛。
(36)节用:有节制地使用,如按季节采伐树木、捕鱼打猎等。
(37)土德之瑞:《封禅书》:“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土色尚黄,故号黄帝。德,属性。瑞,祥兆。

【语译参考】

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后代,姓公孙,名叫轩辕。生下来就具有神异之气,出生不久就会说话,年幼时很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后见闻广博,能明辨是非。

轩辕的时候,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微。各诸侯互相侵伐,残害百官,而神农氏却无力征讨他们。于是轩辕就操练士兵,去征讨不来朝贡的诸侯,各诸侯才都来归从。而蚩尤在各诸侯中最为凶暴,没有人能去征讨他。炎帝想侵犯诸侯,诸侯都来归从轩辕。轩辕于是修行德业,整顿军队,研究四时节气变化,教民种植五谷,安抚百姓,丈量规划四方的土地。他训练熊、罴、貔、貅、貙、虎等猛兽,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展开战斗。经过多次决战,才征服炎帝,如愿得胜。蚩尤发动叛乱,不听从黄帝的命令。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活捉蚩尤并杀死了他。于是,诸侯尊奉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去征讨,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带兵离开。

黄帝一路上开辟高山,凿通道路,从来没有安逸地居住过。他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达空桐,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驱逐了荤粥部族,到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就在涿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黄帝经常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以自卫。他所封官职都用云来命名,军队也叫云师。他设置了左右大监,由他们督察各地诸侯。这时,各地都和顺太平,因此,登临名山祭祀鬼神山川的事比历代都多。黄帝又获得上天赐给的宝鼎及占卜用的蓍草来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民众。他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研究养生送死的制度,论述国家存亡的道理。他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蛾,广泛地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和水流、土石、金玉的性能,使他们为人所利用。他不间断地用心思考,用力实行,用眼观察,用耳倾听,有节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种财物。他即位时有土这种属性的祥瑞征兆,而土色尚黄,所以称为黄帝。

【研析】

传说中,黄帝从小即是个非凡之人,天赋异禀,从而成就了后来的功绩。他几千年来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心中,一直被当作贤君圣主历代传颂着。本文即记述黄帝德业,杀蚩尤、胜炎帝,统一天下,奠定文明。他完全依据大自然法则,顺天而为,制定了历法及使人民适应环境的生存方法-战猛兽、治洪水、开良田、种五谷等多方面的情况。且有节度地使用大自然财物,接着论述生死之说、存亡之难。在位时用心规划各项设施,处处以民为依归,也不忘祭祀鬼神山川,告诉人们该敬天敬神。

远古之时这些虽为传说,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地下出土的文物来看,有些记载是可验证的,它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远古社会,提供了某些线索或信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神传文化,就是从这远古的传说开始的,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的联合、战争,最后融为一体形成华夏族,因而他们被视为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故中国人有时自称“炎黄子孙”。从此祖先们在黄河流域定居,从而繁衍了中华民族绵嗣不绝的子子孙孙,创造了我国远古时代的灿烂文化。

【延伸思考】

1.古代君王均将“德”列为治国最高准则,无德则无以服人心,国必乱。请你举近代国家的例子,与此一准则相验证。
2.“敬天敬神”的观念,让人民产生道德约束,而无神论则导致天不怕地不怕的祸乱根源。请你分析此两则所产生的影响。
3.当今大自然环境屡受灾害侵袭,即大自然反扑的恶果。我们赞叹老祖宗的智慧远睿智于我们之余,更应该顺天而行。请你思考我们该如何重整大自然?

【参考数据】

http://sswj.spaces.live.com/Blog/cns!1p5cvN0QZ4XBe2tX70CuA7uw!746.entry 四书五经之路
2. 白话史记 谢武雄译 河洛图书出版社 68年3月出版
3.史记(本纪上)司马迁 原著 王利器、张烈等 译注 台湾古籍出版出版2001年9月初版 

(English Translation: 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5549)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