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与大臣论王朝之兴亡

心缘 整理


【正见网2006年05月11日】

唐朝历史学家吴兢在《贞观政要》第三十四篇《辩兴亡》中记述了唐太宗与大臣对以往王朝灭亡的看法。

贞观初年,唐太宗问大臣们:“周武王平定了商纣王的混乱,因而拥有了天下,秦始皇乘周朝衰弱之机,吞并了六国。他们的得天下并没有什么不同,帝业的长短却怎么如此悬殊呢?”大臣萧?认为是人心向背的不同。但是太宗不同意他的看法,说:“周已取代殷之后,更努力弘扬仁义;秦一达到目地,就专行欺诈与暴力,他们不但取得天下不同,而且维护江山也不同。帝业的长短,我想道理就在这里。”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王?说:“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大旱,百姓大多饥饿困乏。当时粮仓盈满,但却不许发放赈济,还让百姓逃到有粮处去逃荒。隋文帝不爱惜百姓却爱惜仓里的粮食,到他晚年,其积蓄的粮食,可供全国食用五六十年。隋炀帝仰仗这样的富裕,所以奢华无道,最后导致灭亡。……凡是治理国家的人,必须藏粮于民,不在于装满朝廷的仓库。古人说:百姓饥寒了,国君从哪儿得到饱暖?只要使仓库的积蓄可以应付荒年,就何必劳动积蓄呢?后代子孙如果贤明,自然可以保有天下;如果不肖,过多的积蓄仓储,只会增加其奢侈,这是亡国的祸根啊!”

贞观五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上天的意志使善人得到福报,使恶人得到恶报,这就好象如影相随,有因必有果。当初启民可汗亡国来投奔隋朝,隋文帝不惜粮食布帛,还动用大量士兵帮助其安顿下来,使他们生存下来。后来他们强盛了,本该子子孙孙都想着报答隋朝,但刚到始毕可汗,就起兵把隋炀帝围困在了雁门关。后来又趁隋朝大乱,深入隋朝境内,杀害他们恩人的子孙,现在他们国破家亡,难道不是忘恩负义的报应吗?大臣们都同意太宗的看法。

贞观九年,唐太宗对大臣魏征说:“近几天读了北周、北齐的历史,末代亡国之君,其作恶的情况都差不多。北齐皇帝高纬特别醉心奢靡,所有府库资产,差不多都被他掏空了,以至于没有哪一道关卡不尽力征收税金。我常打比方说:这就好比馋人自食己肉,肉吃没了一定就死了。国君不停的收税,百姓一旦被榨干了,国君也就完蛋了。北齐皇帝高纬就是这样。不过,北周的天元皇帝和高纬比起来,哪个好些呢?”魏征回答说:“两个人虽然都亡了国,但他们的行为还是有区别的。北齐高纬懦弱,政令由好几家大臣掌控,国家缺乏必要的政治秩序,所以最终灭亡了。而北周天元皇帝性情凶暴刚烈,威福自用,亡国的事情,都是他一人造成的。从这个角度上说,北齐高纬更差一些。”

评: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兴衰、更迭已经上演了无数次,亦为后世留下了诸多的经验和教训。兴国者,必兴仁义;兴仁义,才会得到上天的护佑,才会国运长久。反之,专行欺诈与暴力,必将导致国亡。当今中共政权,不仅长期欺骗民众,而且使用暴力等残酷手段镇压良善民众,特别对信奉真、善、忍的法轮功学员更是实施了残忍的灭绝计划,包括有计划的活体盗取被非法关押的法轮功学员的器官。其行径已断无可恕之处,并遭致天怒人怨,其灭亡之日肯定为期不远了。可怜中共现今的党魁胡锦涛,虽不曾参与以往中共内部邪恶之人的邪恶行径,但如果一味软弱,不能鼓足勇气,另辟新径,其下场将与北齐高纬无二。历史上的教训还不足以让人们思索和警醒吗?


(English Translation: 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3988)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