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修炼人的角度评析《西游记》 (完)

金弓


【正见网2006年03月28日】

唐僧显露出的最明显的心便是怕心和顾虑心,可是越是不去,越有让他怕的妖邪想要食其肉,乱其性。一日当他忽见高山阻路,又害怕有妖怪。悟空见此地已近西天,便以佛地近旁断无妖邪安其心。但唐僧仍顾虑路途远近与路上僧人告之有差池,悟空问其是否忘记“心经” ,唐僧辩解不曾忘,悟空便说他只会念不会解。高层次上的法理是用言语无法说出的,而且也说明了是否能够熟记经文并不等于真的能在现实中按照法理所要求的做,可谓“事事对照 做到是修” 呀!

在师徒四人和龙马抵达西方净土前的最后一难很令人深思:既不是妖魔挡路,也不是昏君灭佛,而是看似不起眼,毫不轰轰烈烈的“琐事” 。路途中有个寇员外,好善斋僧,发愿斋满万僧。恰逢师徒四人来到,能凑此数,员外殷勤款待。因八戒始终不能修去贪吃之心,见员外慷慨,吃下就不想走。其他取经人心系灵山,惦记着早日上路。终于唐僧将八戒“骂” 上路,员外以声势浩大的排场送别众僧。结果引得强盗垂涎,夜里抢了寇家,踢死员外,员外遗孀恼羞成怒栽赃陷害唐僧四人为凶手。这一场冤狱之灾悟空早便知晓,本是唐僧该遭的一难。但若是常人遭此难,必有不明真相的人怀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天理,以为寇员外斋僧一万反遭不测。因此必要取经人化解此难,将真相大白于天下。其实员外的善行已是改变了他的命运,常人其实就是应该在迷和轮回中受苦。假使员外没有敬佛斋僧,他的命运也许是百年后继续在业力轮报中转世。但他的善念善行使他本该遭受的灾难提前到来,让他提前有了一个好去处:与地藏王菩萨做掌管善缘簿的案长。同时三藏尚有执著物的心:将锦镧袈裟看的太重。悟空借机既使他放弃此心,又让官府看此物得知取经人的身份不凡,为平反冤案做好了准备。最后员外还阳,冤案大白,又证实了善恶有报的天理,师徒四人也得以上路。

后上了西天,接引佛撑无底船接渡众人,悟空助唐僧去了生死执著,脱了肉身,脱胎换骨。

对锦镧袈裟的执著象征着对觉者用人的观念和情来对待;对紫金钵盂的执著却象征着常人中的忠君之情。当然常人就应该有这样的伦理观念,但做为修炼人就不能执著于它。再加上真经难得,为了让人知道它的珍贵,也为了去掉唐僧对物的执著,又要他遭了无字经的一难,最后才得了真经。

本应圆满,观音菩萨一查发现少了一难,于是又补上,让取经人又遭了落水之难。在晒经时有几页破损遗失,正当唐僧惋惜之时,悟空点悟他:“盖天地不全……经不全乃是应不全之奥妙……岂人力所能与耶?” 看似此难为菩萨如来疏忽后补的一难,其实还是在觉者的掌握之中。而做为大法修炼者,更是感慨旧宇宙的欠缺和不足,如不是师尊带着这亘古不曾有的圆容如意之法理来到世间,旧宇宙便是竭尽全力也无法挽救自己了。

此时众人心性其实已到了他们能修到的最高标准了,只是在世间还有没有处理完的事情:将真经带回到中土大唐。但八戒也不象以前那样对吃执著的厉害了,悟空也虚心收性,知礼达仪了许多。

送经事完毕后,便是众人归位之时。按照个人心性高低,众人得的果位也不同。唐僧封为旃檀功德佛,悟空为斗战胜佛,沙僧为金身罗汉,龙马为八部天龙,八戒为净坛使者。悟空在整个修炼过程中悟性心性都很高,而玄奘差了很多,为什么最终二人果位相同呢?其实是因为悟空的修炼几乎不存在迷的问题,什么都一目了然;而玄奘根基很好,很有来头,但他的迷很重,实际是很苦的。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听不见,什么都不知道,只是一味的修自己,这种在迷中表现出来的心性已经不低了,受的苦也更多,所以圆满后反而果位高。沙僧根基悟性有限,却坚定修炼,无怨无悔,心性修持一点都不马虎,最终得了罗汉正果。龙马一路上虽然辛苦,却几乎没有心性上的修炼,就象是深山里的人靠吃苦长功一样,修的慢,修的也不高,最终没有出了三界。而八戒有的是修心性的机会,却因本性太迷,色心妒忌心又不去,不得正果也是理所当然的。

至此各人的修炼结束,一路上平衡了许多恩怨渊源,扫除了许多害人的妖精,惩治了许多无道昏君,昭示了善恶有报的因缘天理,洪扬了佛教正教,将大乘佛教在中原广传,也将博大精深的修炼文化深植在一辈辈中国人的灵魂深处,为将来的大法广传奠定了信佛敬天的文化基础。尽管在中共恶党五十余年的血腥统治下,所有历史和伦理道德都被歪曲,《西游记》的故事也难逃此劫,但是随着正法的形势变化,将来的人都会看到真正的历史,其中也包括对《西游记》故事的理解和评价。

本人做为修炼人和《西游记》的爱好者,用自己的理解将《西游记》的修炼故事作了简要注解。但毕竟层次很有限,更博大的内涵还望各同修明示。

(全文完)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