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游字在第20集(脚本):谈稻米



【正见网2006年01月03日】

金黄稻穗头低低,脱去外衣变白米。
晶莹剔透似白玉,煮饭熬粥两相宜。
小孩吃粥好身体,大人吃饭有体力。
农夫种稻汗水滴,粒粒得来皆不易。

(老师带小朋友郊游,走过村庄边的小径,两边是绿油油的秧苗,快到中午,大家在树下休息)

茵茵:大家看!这一大片青草高低起伏随风摆荡,好像一波波的海浪。

王老师:绿油油的一片看起来真舒服,不过这可不是青草,这是稻田的秧苗。

茵茵:秧苗是做什么的?

王老师:秧苗就是稻子的幼苗,长大开花后结成稻子,去了壳就是我们每天吃的米了。(大家在树下用餐)

王老师:咦?缘缘,你的便当怎么没吃完呢!

缘缘:饭太硬了,不想吃。

王老师:米饭硬一点比较香,可以慢慢的吃,我们边吃边讲一个米饭的故事。在很久以前佛陀带着弟子在一座幽静的山中修炼,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下山云游,来到一个小农村,穷苦的农夫们见到佛陀都很崇敬,但还是准备了白米饭给佛陀和弟子们吃。许多的弟子没吃完,把米饭都剩在碗里,佛陀看在眼里,临走前问弟子们,你们有没有听到一些什么声音啊?弟子们摇摇头,佛陀说:静下来,仔细听听看,弟子们侧耳倾听,好像听到了却听不清楚。佛陀又说,用心聆听,就能听得清楚,于是大家席地盘腿而坐,静谧了片刻,果然听到细小的声音从碗里传出来,“好可惜哦!我们失去了为佛陀弟子效劳的缘份!”“会不会因为我们太硬了,他们才不喜欢吃”“也许是我们不够香”……它们不停的反省着,却没有人埋怨弟子,弟子们听了很惭愧,从此不再挑食,同时对大地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珍惜,而对师尊讲的万物皆有灵性也更加坚信了。

缘缘:老师,听你讲完我也吃完了,你看一粒米都没剩。

老师:嗯……孺子可教也,能凡事心存感谢就不会浪费食物罗!一块儿来听听毛笔爷爷为我们解说稻米这二个字的演变。

毛笔爷爷:稻米和小米是三千年前,商朝人的主要粮食。而当时的北方人天冷不种稻,看到的只是米缸中的米粒,所以甲骨文的稻米两字就是以一个广口细颈的陶器装满了一粒一粒的米来表示。到了周代,种稻的技术进步了,到处都有种稻,对稻就有了了解,所以金文造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稻字,上面是一串长长的稻穗,低低下垂,中间一只手写成爪字在上米,底下六个点是已经舂好的白米。整体表现很完整。第二个金文省略了稻子,再把底下的米移到左边,第三个金文用禾来代替米,手中还拿着捣米的杵,动感十足。小篆则沿袭第三个金文省去了,而楷书源自于小篆没什么变化。至于米字甲骨文和金文都呈现出一大堆米粒,中间用一个东西把它隔开。到了小篆就把米粒连成一直线,楷书承袭了小篆也是以直线表示。

王老师:听完毛笔爷爷的解说,大家要练习写写看罗,我们下次再见。


(English Translation: 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3767)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