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7日 星期二

  • 浅说《威风战鼓》怎一个好字了得!

  • 专家预计:中国今春沙尘暴将有11次至15次

  • 比假药更可怕的……

  • 文化课教材(高级):见贤思齐

  • 中篇小说:挥之不去(七)

  • 愿望

  • 学法不怠 大法的超常时时展现

  • 中国大预言探秘 (12)

  • 中医的人物与历史 (2)

  • 古中医书籍简介:《针灸甲乙经》

  • 山岳仙迹探微:武当山──天下第一仙山


  • 浅说《威风战鼓》怎一个好字了得!

    泽霖

    瓦伦丁节那天,与友人驱车共赴纽约曼哈顿无线电音乐城,观赏新唐人晚会纽约首场演出。整台表演珠玑连台,似大珠、小珠落玉盘,让在场的五千观众目不暇接。而最后一出那振奋人心、一扫阴霾的《威风战鼓》,如定心之丸、定音之鼓。好一个《威风战鼓》,借用元人的说法,怎一个“好”字了得!

    鼓,桶形鼓身蒙上拉紧的膜,是中华最早的乐器之一,依南北有所不同,“南有铜鼓,北有皮鼓”。依所用材料,有土鼓、陶鼓、木鼓、石鼓、和铜鼓;依外形,有圆鼓、扁鼓、大鼓、小鼓;依用场,有太平鼓、堂鼓、排鼓、花鼓、腰鼓、和抓鼓等。

    诗经《邶风》中有“击鼓”,曰“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古时两军作战,用鼓和金(锣)发号施令,击鼓则進,鸣金则退。周公解梦《器物篇》中,对“鼓”有如此说法:梦见鼓,要出席喜庆仪式;少女梦敲鼓,会马上出嫁;已婚女梦鼓,会怀孕生子;军人梦见鼓,会被提拔,等等。

    在中国民间,“击鼓抗金”的有梁红玉,“击鼓鸣冤”由高祖刘邦定制,“击鼓骂曹”开直言批评的风气,“击鼓传花”则是民间的嘻戏。雅音雅乐有“夕阳箫鼓”,民间艺术有大鼓鼓书,山东大鼓,沧州木板大鼓,西河大鼓,乐亭大鼓,潞安鼓书,襄垣鼓书,东北大鼓,和温州鼓词。

    黄陵抬鼓,亦称“龙鼓”,最多可由十六个人抬,三人同打。擂动后气势磅礴,排山倒海。 源于唐朝的灵宝猴鼓又称“齐天圣鼓”,演出时边奏边舞,边打边跳,为中原一绝。湖北天门离乡的人们往往背起“三棒鼓”,浪迹四方。云南佤族人剽悍俊美,把“木依吉”奉为“万能之神”,而木鼓就是“木依吉”的化身,是佤族的保护神。其它还有击鼓疗法,武林煞星中则有“丧魂鼓”。

    新唐人晚会的《威风战鼓》,以唐军驰骋疆场为洪大背景,表现盛唐王者之师的气势,所向披靡、万夫莫敌。其鼓阵、鼓声、鼓步、鼓点之运用,收放自如,進退有度,实为大家之风范和手笔。

    大幕初开,立唐鼓一而再、再而三,轰然敲响;巨型唐鼓则蓄势待发,隐隐应和。前排十几辆战车各载战鼓,在十几名英俊少年之前,横排列阵,引而不发。少年们腾挪跳跃,磨拳擦掌,观众们则睁大了眼睛、屏住呼吸,全神翘首期待。

    大唐天子御驾亲征,霎那间,令箭一挥,御令如山,传令官号角吹响,旗令官杏黄旗挥出,战车战鼓齐响,暗喻千军万马出动,鼓声震荡、气势磅礴,辅之以天音乐团的铜管乐器,舞台之上、乐池之内,交相辉映,鼓声中饱含纯正阳刚之气,王者之气象万千、威风凛凛。

    几番出马、几番冲杀、几番横扫千军如卷席之后,战鼓再鸣,号角又起。在排山倒海的冲击波中,在满布视觉、听觉饱和冲击的效应之中,战鼓之声嘎然而止,大幕徐徐落下。诧然而又振奋的观众,此时尚惊愕在无穷的回味之中……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威风战鼓》的编舞,赫然是许丽、任蜜儿两位女士。

    许丽以编导、主演“木兰”而闻名,其新木兰舞正本清源,回归“木兰词”的本意,恢复了被好莱坞蹧蹋了的木兰形象。而任蜜儿呢,其传神之作,满族宫廷舞当属其一。旗人姑娘款款而行,仪态万方,举手投足,每个动作都让人回味无穷。说白了呢,就是好看、耐看、值得看!

    在新唐人所推动的中华神传文化的复兴运动中,从舞蹈艺术上看,徐、任两女士可谓是舞蹈界的领军人物。两人联手,珠联璧合,但其中纯阳之气、王者之风、和超凡的境界又从何而来呢?据她们自己说,只能以得到了神的点化、神传、和神助来解释。

    据许丽介绍,设计编舞时, 每年都有鼓的节目,但今年有所不同。创作时,加入了战车和阵战的大场面,大唐皇帝矗立中间,御驾亲征,从气质和威风上都焕然一新;新设计对鼓点、动作、和气势的统一、协调要求很高,花了她们很多心思。她们很高兴《威风战鼓》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善哉、壮哉,威风战鼓。法鼓洪音,雄传四方,普罗大众闻之壮胆,正义之士闻者喜之,邪恶之徒闻之丧胆。昔日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今日君当听战鼓,三生有幸于焉!

    TOP


    专家预计:中国今春沙尘暴将有11次至15次

    周同 整理

    据中国媒体报导,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分析预计今年春季中国北方沙尘暴天气过程将有11至15次,但不排除在较强冷空气配合下出现强沙尘暴的可能性。2006年春季,中国北方地区出现了18次沙尘暴天气。

    有关人员指出,去冬今春气温偏高,降雪偏少,地表干燥,沙土松动。今春北京有可能面临比较严重的沙尘污染。

    据中国气象台的消息,2月27日至3月1日,中国北方部分地区将出现沙尘天气。3月2日至5日辽宁和吉林两省的西部将可能出现风沙天气。

    中国今年第一场大风沙尘暴1月26日上午在甘肃省民勤县发生,沙尘暴从当天上午11时28分开始,持续约1小时,最小能见度为600米,瞬间最大风力达到 每秒19.8米。

    另据中国气象局消息,2007年的沙尘暴已提前進入发生期。2月21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及北部出现了沙尘天气,影响面积约为5000平方公里,其中二连浩特出现了沙尘暴。2月21日,南疆南部局部地方先后出现了沙尘天气, 2月22日河西走廊西部局部地方又出现了东大风扬沙天气。2月23日下午,甘肃的中西部局部地区出现了沙尘天气。



    TOP


    比假药更可怕的……

    周正

    (一)

    最近海内外多家媒体报导了国内假药泛滥的事情。不仅危害国人,而且还出口海外,估计每年造成20万人死亡。

    造假的事例还有许多,早先听说过北京在申办奥运时将草坪染成绿色。无独有偶,在2006年8月,云南省富民县勤劳乡为了“绿化”,将数千平方米的裸露山体全部用绿色油漆喷刷一遍—工程耗资47万元。当然还有对人危害更直接的,如废弃油脂加工成的剧毒猪油,含苏丹红的猪肉、唇膏等。

    然而,造假不仅仅是这些,还有更可怕的……

    那就是谎言。

    (二)

    假药与假食品面前,人们只是一时忽视了去辨认;是真是伪,不久便很清楚。而谎言,其迷惑性更大。

    古代有“曾参杀人”的故事。曾参是孔子的学生。曾参在费地时,有个与他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说:“我的儿子不会杀人。”她仍然照样织布。过了一会儿,一个人跑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仍然织布。又过了一会,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便惊恐万状,扔掉梭子,翻过墙,逃跑了。

    (三)

    谎言的杀伤力也是很大的。

    截止到1943年4月,大约600万犹太人遭到纳粹的屠杀,靠的是谎言与舆论宣传。当年希特勒政府流行的一句话就是“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大跃進,就是一次全国范围内谎言的大展现。“人们在xx党的邪灵引导下,做出了许多荒诞不经的蠢事。说谎者和受骗者同样自欺欺人。在这场谎言与愚行的闹剧中,xx党强制地把它的暴虐邪气植入了全国人民的精神境界。人们高唱着'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岭开道,我来了'的跃進歌谣,实施着'亩产万斤,钢产翻番,十年超英,十五年赶美'的荒诞计划,轰轰烈烈,经年不醒。直到大饥荒席卷中国,饿殍遍野、民不聊生。”(《九评xx党》)据统计几年间饿死的人数至少四千万人。 

    (四)

    如果说现在的人们看当年大跃進是笑谈的话,当时的人们身在其中可不是这样认为,他们宁愿相信中共的谎言而不去思考。

    时光流转了近五十年,可惜的是类似的事情还在发生着。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中共对法轮功的诬陷与造谣上。从早期的所谓“一千四百例”、到“自焚”谎言等一系列的诽谤中,无不说明了这一点。与希特勒时代或大跃進时期相比,现在图像剪辑和媒体通讯的发达,使得造假水平与传播速度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深圳市法轮功学员杨小兰1999年3月开始炼法轮功。在中共镇压法轮功后,曾先后在派出所、看守所、劳教所、监狱等处多次遭到关押和迫害:虐待性的灌食、吊铐、电击、毒打、剥夺睡眠、不让大小便、被迫喝尿,等等。然而狱警对外却称:“我们把她当作自己女儿对待,比儿女还要亲。”

    当残暴被掩盖,披上华丽的外衣去欺骗世人时,有多少人能够明辨是非,能够不落井下石?

    (五)

    为了让后人牢记希特勒惨绝人寰的历史教训,犹太人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很多犹太人遭受大屠杀纪念中心,并不断举行各种活动,教育后人以史为鉴。

    当悲剧现在又一次发生时,我们自己选择的是什么角色呢?


    参考资料

    http://www.nytimes.com/2007/02/20/science/20coun.html?ref=science
    http://epochtimes.com/gb/7/2/22/n1628178.htm
    http://www.epochtimes.com/gb//7/2/16/n1624370.htm
    http://epochtimes.com/gb/7/2/21/n1627074.htm

    TOP


    文化课教材(高级):见贤思齐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第四 》)

    【注释】

    齐:看齐,引申为学习。

    【语译】

    孔子说:“见到贤能的人,就应该主动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研析】

    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是增進个人道德修想修养方法之一。实际上这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覆辙,这是一种理性智慧的处事修己之态度。相反地,若凡事以自我为出发点来思考事情或评断别人,这样的人将永远活在自己设限的框框,而无法透澈洞悉更高的人生哲理及智慧。也就丧失增進个人修养提升的契机。

    【延伸思考】

    1、平时与人相处,你常看到别人的优点还是缺点?请進一步思考其背后的心态为何?
    2、学习本篇后,你觉得对于先前的思维有无需要修正的地方?

    【相关资料】

    三人行 必有我师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很多人都追随孔子想拜他为师。鲁国有个叫叔山无趾的人,他因为违犯了法律而被砍掉了一只脚,他遇见孔子以后也一直跟在孔子的后面,要见孔子并想拜孔子为师。

    他见到孔子以后,孔子说:“你做事不谨慎,已经因为犯罪被砍掉了一只脚,即使你现在找到我也补救不了,有什么用呢?”

    叔山无趾回答说:“我只是因为不明白事理,所以才会失去脚。现在我找到你,是因为还有比脚更为尊贵的东西存在,我要保全它。天没有不覆盖的地方,万物都被地所承载,我本来把夫子当成天地,没有想到夫子您是这样的态度!”

    孔子听后,非常惭愧的对叔山无趾说:“我孔丘实在浅薄,先生怎么不坐下来呢?请您把您知道的道理都讲出来,我会非常认真的听。”但是叔山无趾没有理会孔子就走了。

    孔子就对弟子们说:“我今天竟然犯了这样大的错误,怎么能根据一个人以前的善恶来判断他呢?象叔山无趾这样因为犯错而断了一只脚的人,都还努力求学以弥补以前的错误,何况是没有过错的人呢!我们一定要记住啊,即便只有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也一定有人可以做我们的老师,要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把他们的缺点当作自己的借鉴而改掉,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的進步啊。”

    儒家认为人的地位高低,不是由财富决定的,而是由他的道德水平和学问高低决定的。 要提高自己的道德和学问就要不断的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说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承认每个人都有优点和长处,都是值得他人尊重和学习的。人只有虚心向他人学习,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促進自身道德的不断完善。

    【课后作业】

    故事中的孔子犯了什么错误?这种错误你曾经有过吗?其造成的损失与遗憾是否让你吸取教训,不再犯错呢?请和同学分享你的宝贵经验。

    TOP


    中篇小说:挥之不去(七)

    章冬

    很多过去的老人都信些东西,但是虔诚程度不同。大概五六岁模样的冬天,记得那时家里有个小下屋,装粮食和杂物,是西厢房位置。下屋里有三个粮囤子,柳条编制,每个大概能装两三麻袋粮食,里面用黄泥抹平。苞米、谷子、高梁、黄豆等等粮食,年复一年的从中進進出出。这样,避免不了招引耗子来偷粮食。冬季,是我進出那里最多的时候,小下屋很破烂,没有象样的门,当然也是土坯草房。

    冬天,家里包了很多粘豆包,是大黄米或者小黄米的皮,里面是大豆或者小豆的馅。大黄米是糜子磨的,小黄米是粘谷子制成。豆包蒸熟,冻好,然后装入面袋子,放在小下屋。冬季乡下两顿饭,消化很快的孩子,中间免不了饥饿盼饭。大人还能特意给拾道点饭?没门儿。孩子满屋子都是,哪家都三五个一小帮儿,哪象如今拿孩子这么金贵。

    于是,小孩和大孩学,饥饿的时候,啃冻豆包垫巴垫巴聊以充饥。所以,这就是我那时经常冬季出入小下屋的原因。为了冻豆包,是主要的目地,还有个别时候,为了冻奶坨子。

    爷爷冬季时常喝牛奶,老叔他们到几里地外的皮夹屯买回牛奶,煮熟后冻在小盆里,成坨后几块一起放在大盆里,置在小下屋。牛奶香啊,于是,跟着爷爷喝了一些刚刚熬熟的牛奶后,还不过瘾,于是,拿着削铅笔的小刀,到小下屋往下攒冻牛奶,掉下的小块或飞落的渣子送入嘴中,那就是今天的冰激凌的前身啊,不香吗?

    当然,这个行动可是冒着危险的。轻则受到呵斥,重则妈妈要掐脸蛋的。但是,为了嘴馋,还是经常的偷偷带小刀遛進小下屋,回手把门关严,站在什么糠袋子上,匆忙的挥刀攒食。

    经常出入小下屋,自然对里面的物件了如指掌了。

    那时,爷爷供着黄鼠狼在那里。

    墙上贴一张黄纸或者红纸,上面写上其牌位,前面摆着香炉碗。那些东西自然享用尊奉了。不过给它们烧香的时候,好象不多。即使这样疏怠,它们依然不肯离去,常常的还发现干瘪的耗子尸体壳。

    那时,小下屋常常有耗子的干瘪的尸体壳,里面的肉显然被什么东西给弄光了。大人说,就是黄鼠狼给吃的。耗子很多,总是逆人心而为,粮囤子上搪着的板子,上面经常散落两头尖长黑色的耗子屎,一粒粒的很多粒,以致粮食里面也混入不少。于是,下夹子打它们,夹子的诱饵是烤焦了的肉皮。每个阶段开始的时候,都会打住一些耗子,活生生很惨的样子,拖着夹子挣扎的痕迹清晰可见。嘴巴的胡须,身上的绒毛,都浸透出鲜活的样子。个别的尸体还没有僵硬。每次耗子们熟悉了人类的这个把戏,就再也不尝试诱饵了,这样,下夹子的手法就得暂停一段时间。

    夹子能打住老鼠,却不能使黄鼠狼上当。它们依然稳享供奉。

    爷爷还供奉菩萨。正房东屋的棚上搪着木杆,木杆上搪着木板。靠墙的一侧,贴着南海大势的供奉牌位。那时,刚刚识字不多的我,不知道南海大势究竟的内涵,但却能清晰的记得。南海大势享用的香火自然很多了,爷爷经常早晨起炕,叠完被子,洗完脸,站在炕上给南海大势烧香。弥漫的香味,从里屋飘出外屋,气氛安谧和谐了许多,单调的生活添色了许多,人也似乎温顺了许多。

    据说,爷爷供黄皮子是从一次耍钱开始。

    他年轻的时候,一次赌博推牌九,输的不行了,骑去的心爱走马也输了進去。好象羊皮袄、毡帽、马靴,马裤也输了?反正是输红眼了,甚至粮食也输了一些,就等人家来提货了。极度懊恼沮丧的回家。刚好小舅子来了,就是我的舅爷。舅爷一只手是六指,身上跟着一堂子神,是黄氏一类的。

    舅爷听到爷爷前因后果的一说,于是,踌躇满志的告诉爷爷,杀一只红公鸡,怎么接血,怎么烧香,怎么倒酒,怎么上供叩头。等等一应法术过场完毕。俩人带上借来的钱,精神抖擞的来到赌场,刚好赢钱的人还没走。人家验货过后,方才放心,免得你空手套白狼。

    于是,就热再战。

    奇迹不断的显现。他翻出的是对地,爷爷的就是对天;他的是王爷,爷爷的就是皇上;他的是银牌地九,爷爷的就是金牌天九。总是在他兴奋的,觉得必赢无疑的下狠赌注的时候,结果遭到了绝无仅有的致命克星。头比人小一个点,尾也照人家小一级。就这样,对方输蒙了,输红眼了,赌注不断加码,财源不断流入爷爷的钱褡子。

    没几个回合,输了的钱全部捞回。甚至还裹進了一些余额。对方傻眼了,本来本钱不多,很快的兜里见底。心悸气短的当口,收摊罢场,高悬免战牌,杀猪不吹——蔫煺。

    心花怒放的爷爷,见好就收,兴高采烈的打道回府。从此对黄皮子佩服的五体投地。回家给它们开辟了一块空间,顶礼膜拜起来。别管其容颜雅不雅,名声好不好,毕竟现得利了,毕竟搭救自己一回,也算是报答。也从此,爷爷不再耍钱了。

    爷爷供奉南海大势,不知从何缘起。是出自对南海大势的尊敬,还是求得保佑,他也从来不说。上香的时候,也一言不发。

    TOP


    愿望

    妙蕊

    有个美好愿望 心灵深处酝酿
    斗胆道与君听 请莫笑我痴想

    但愿世界和平 永无炮火摧创
    大地洒满阳光 鸟儿快乐歌唱

    人人真诚善良 相待谦恭礼让
    心境愉悦祥和 生活无执无妄

    万民和睦安康 百业昌隆兴旺
    个个如沐春风 张张笑容绽放

    一头青丝乌亮 岁月不染风霜
    一身净裳明丽 消磨不旧不脏

    诸事称心顺意 再无眼泪忧伤
    明媚春光永久 鲜花绿草芬芳

    今日终于领悟 此心忆念仙乡
    天国就是这样 永远幸福安祥

    现在有个愿望 众生都明真相
    清醒退出邪党 不再受骗上当

    法徒坚定履约 随师阔步勇往
    携领无量众生 奔归灿烂天堂
    TOP


    学法不怠 大法的超常时时展现

    云清

    我从小体弱多病,到四岁还不会走路。母亲讲:我二到四岁得了“大肚子痞”病,曾三次死去,父亲去埋都分别被老太太救了回来(她们都说我没死)。我久经磨难终于活下来并于九八年六月有幸得法。我感受到我的生命是师父给的,是大法造就的。我要将我的生命溶于法中,坚定实修,助师正法。

    我是生活在农村的弟子,靠种地,打蜂窝煤出售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因妻子有病(脑出血后遗症),每天除种地打煤卖煤外,还得洗衣做饭照顾妻子,有时忙得一天吃上一顿饭。但我心中有大法,我牢记师尊教导:“再苦的环境,再忙的情况下,都不能忘了学法,一定要学法,因为那是你们提高的最根本最根本的保证。”白天没有时间学法炼功,全靠晚上,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从九八年到二零零六年这七年当中,我学法炼功一天也没间断,就连我母亲去世那两天我也坚持了学法。我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只要能炼功学法,再苦再累我也不在乎。我沐浴在大法修炼中,我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师尊那纯正、祥和、洪大、慈悲的能量场溶化着我,净化着我的心灵,我感到师父时时都在我身边,看护着我,呵护着我。

    大法的神奇震惊世人

    二零零零年十一月上旬的一天,我被一辆装有一千八百块蜂窝煤的三马车轮压在了脚上,当时脚象压碎了一样,钻心的疼,片刻脚肿得象馒头一样。当时我的第一念就是:我是李老师的弟子,有师父保护我,不会有事的。当夜我盘腿打坐,把腿往上一搬,豆粒大的汗珠马上就掉下来了,我想师父在法中说:“难忍能忍,难行能行。”(《转法轮》)我反复背诵师父的法,就这样我坚持了四十五分钟。下来后我觉的不那么疼了,全身轻松了很多。第二天我照常干活,别人说:“你行吗?”我说:“我是炼法轮功的,有师父保护。”别人觉的很神奇。我亲身感受到:只要坚定的信师信法,就没有过不去的关。

    二零零四年三月三十日,我去给别人帮工,在路上被一辆桑塔纳撞出六米多远,当时就休克了,两个小时醒来时正在医院做CT,我第一念:不能在这,我是修大法的,不会撞坏。经检查,肾腰部有问题,急需住院治疗。我悟到这是旧势力的迫害,我不能承认它,回家了。回家后家人亲属都不干,无奈只好又住進医院。在医院我坚决不用药,照常看《转法轮》,并给同室讲真相。明白真相后,老年病人说:我得告诉我那当官的儿子,不要迫害法轮功。另一个是在监狱八年刚放回家的他,流着泪说:我再也不干坏事了。三天后我出院回家。

    出院第二天我给同修送资料,心想:骑车试试行不行,刚上车就摔倒了,三根肋骨扎了出来。师父说:“好坏出自人的一念,这一念之差也会带来不同的后果”。我心想:“师父,我错了,我没正念正行。”三天后,三根肋骨全回去了。我真正体悟到大法的超常与严肃。

    二零零四年入冬以后的一天凌晨三点,我和两个司机進山拉煤。刚到山上,已是上午九点,天气骤变,西北风卷着大雪扑面而来,气温降到零下十五度左右,因车用的油不是防冻油,车开一会儿就灭火,我们就要下车找柴木烤油箱。两位司机穿着棉衣,棉裤,棉鞋。而我穿的很单薄,他们仍然很冷,于是他们问我:“你冷不冷?”我说:“我是炼法轮功的,我不冷。”走了一会儿,他们又问我:“你怎么不冷?”我说:“我是炼大法的,有师父保护。”回来的路上已是深夜,气温更低了,他们用奇异眼光看着我说:“你真的不冷吗?”我说:“不冷。”在师父的慈悲呵护下,第二天凌晨四点,我们把煤拉回了家。这一天,我吃了一顿饭。一路上,我给他们讲了法轮功真相,讲了三退。他们看到了大法在我身上超常的体现,非常相信,当时就把自己和全家人都退了。

    讲真相救众生劝三退

    师尊讲:“正法时期的大法弟子的责任和使命就是维护大法,救度众生,兑现自己的史前大愿,做好三件事。”“你们在偶然中碰到的人,在生活中碰到的人,工作中碰到的人,大家都要讲真相,就是在人世匆匆一走一过中来不及说话,你都要把慈悲留给对方,不要失去该度的,更不要失去有缘的。”

    我悟到:我是正法时期大法弟子,就要把救度众生溶在自己的生活中。只要有一颗救度众生的强大慈悲心,有溶化钢铁般的意志,把自己当作神,就能救度更多的人。这是我人生中第一大事。所以我无论走到哪里,就把真相送到哪里。我对被救众生第一念就是:我是神,我来救你。首先清除被救人空间场中的一切邪恶,解体黑手烂鬼、共产邪灵对他的操控。遇到老年人就讲祛病健身,讲大法的美好,讲恶党在历次运动中的杀人罪恶,讲三退。遇到年轻人就讲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讲恶党腐败,讲六四,讲恶党迫害法轮功,讲三退。

    因为我每天都要打煤卖煤把煤送到客户家。每到一家我就把大法的福份送到家,给他们讲真相,劝三退,有时一天劝退二十几人。并且一直坚持发送真相资料。把直接面对面讲和给每家每户发送真相资料一块做。当然,我们能够助师正法,救度众生是师父的安排,我们只是按照师父的安排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在这几年的修炼中,我深深体会到师尊的慈悲和伟大,深深体会到只有多学法,学好法才能坚定正念,才能把自己真正溶于法中,不断升华自己,才能更好的讲清真相,救度众生,才能不负师恩。我还有很多没去的常人心,以后我一定更加重视学法,更加精進实修。

    层次所限,不妥之处请同修慈悲指正。


    TOP


    中国大预言探秘 (12)

    明奥 整理

    刘伯温的故事

    1、一代名相刘伯温

    刘基,世称刘伯温,是明太祖的开国谋臣、明初的一代奇人。《明史》称其“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在民间传奇和文学作品里,刘伯温则更是一个传奇,比张良、诸葛亮还要神通广大,甚至能未卜先知,洞察今古,呼风唤雨,乃神仙一般的人物,被称为“帝师”、“王佐”,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誉。预言之作《烧饼歌》就是他所写。刘伯温在《烧饼歌》中预言了久远的未来,当然也看到元朝气数已尽,明朝将兴。所以他才能顺乎天意,成为一代名相。

    刘基是哲学家、谋略家、文学家、军事理论家、易学家、天文学家,其著述也广泛涉及到了这些方面,“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明史 》),其《郁离子》想象诡异,寓意深远,,《百战奇略》更是兵书宝典(后人对是否伯温所作尚有争议),天文历数方面有《天文秘略》,卜筮方面有《观象玩占》传世,此外据《明史·艺文志》,还著有历书《玉洞金书》一卷,《注灵棋经》二卷,《解皇极经世稽览图》十八卷。颇为奇特的是,和羽扇纶巾、谈笑自若的传统学士名臣儒雅潇洒的形象不同,刘伯温身着布衣,威猛刚烈,“虬髯,貌修伟,慷慨有大节,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全然一副梁山好汉的模样。

    刘基二十二岁时進士及第。但他为人刚正耿直,廉洁奉公。后因揭发监察御使失职,受排挤回家隐居。朱元璋起兵后,刘基出山投靠。

    自从刘基前来投靠之后,朱元璋常常前来征求刘基的意见。刘基分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对朱元璋说,主公现在据有金陵,形势险要,虎踞龙盘,地理位置很好。但东南的张士诚,西北的陈友谅,他们常常侵扰犯境,与您作对,这就成了您北定中原的后顾之忧,因此必须把这两个人除掉。朱元璋说,这两个人势力很大,该怎么对付他们呢?于是,刘基便为朱元璋规划了实现帝业的宏伟蓝图。刘基指出:“张士诚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他只想守住自己的那块地盘,不会有什么大作为,因此不值得忧虑,可以暂时不去管他。而陈友谅就不同,他杀主篡位,野心大,阴谋多,是个危险的对手。而且,他占据武昌,地处南京上游,又有巨舰精兵,时时刻都想吞并我们。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在战略上不能两边作战,而应首先集中兵力歼灭陈友谅。陈友谅灭亡之后,张土诚的势力必然孤立无援,一举可定。然后,主公可以挥师北上,平定中原,最后消灭元王朝,那时您的帝王之业就可以实现了!”

    刘基如此为朱元璋预言帝王之业,无异于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预言天下三分。这一番预言,使朱元璋大开眼界。过去,朱元璋只是着眼于与群雄争夺地盘,未有一整套夺取天下建立帝王之业的战略方针。因此,听了刘基的话,朱元璋十分佩服、赞赏,高兴的说:“先生以后有高明之计,一定要赶快把它说出来!”

    从此以后,朱元璋就按刘基的策略一步步地夺取天下。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阳湖大战中,陈友谅被朱元璋战败,中箭而死。陈友谅之子陈理于次年投降,汉政权灭亡。消灭陈友谅的政权之后,朱元璋又集中兵力,转过来对付东南面的张士诚。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攻陷苏州,张土诚被俘,自谥而死,大周政权灭亡。到了年底,朱元璋便统一了东南半壁江山。与此同时,朱元璋开始独立旗帜,脱离了小明王韩林儿的控制,并派人在瓜步江沉杀了韩林儿。接着,朱元璋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军二十万北伐,先取山东,旋师河南,扼守潼关,直捣北京。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正式称帝,建元洪武,国号大明。是年八月,朱元璋的北伐军攻陷北京,元顺帝北逃,元王朝终于灭亡了。

    总之,朱元璋乘势而起,削平群雄.最后推翻元王朝,都是得力于刘基当初的谋划。刘基为朱元璋所预言的帝王之业终于实现了。

    根据刘基的分析,这个陈友谅是朱元璋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朱元璋听取了刘基的建议,决定首先集中兵力来对付陈友谅。 然而,要消灭陈友谅政权,并非轻而易举。这里先说说朱元璋与陈友谅展开的第一次大战。

    陈友谅拥有十分强大的军事实力。自从在武昌自立为帝后,他经常率兵侵扰朱元璋的地盘,占领了太平路,杀死了朱元璋的养子朱文逊及守将在云,然后又约东南的张士诚同攻南京。张士诚不答应,陈友谅便亲自集中战舰,指挥精锐之师,沿江而下,从江州直指南京。一时舳舻满江,旌旗蔽日.气焰十分嚣张。 朱元璋的部将闻报陈友谅来犯,一下子惶惶不安。有的主张投降,有的主张逃奔钟山,唯有刘基怒目相对,闭口不言。朱元璋发现了,便单独召见刘基,在密室中向刘基问计。刘基此时十分激动,气愤的说:“凡是主张投降和逃跑的人,都可以杀掉!”朱元璋问:“先生有什么破敌之计?”刘基说:“陈友谅太骄横了,骄兵必败。等陈友谅孤军深入,我们可用伏兵袭击取胜,易如反掌。自古以来,后发制人者得胜。我们以逸待劳,不愁陈友谅不败。要打下陈友谅的气焰,制服敌人,这是您成就帝王之业的第一步啊!”

    朱元璋消除了顾虑,于是按照刘基的建议,命令胡大海袭击信州,牵制陈友谅的后路;又命人前去诈降,诱使陈友谅孤军深入;同时又命众将多处埋伏,处处伏击敌兵。陈友谅果然中计,大败而逃,丢下了无数战舰。这一仗,朱元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刘基战前的预言果然又应验了。

    2、刘伯温联对朱元璋

    朱元璋率农民起义军到达刘伯温的家乡后,一天在街上遇到一个卖菜的。两人攀谈中,朱元璋觉得对方谈吐不凡,便出一上联求对:
        
    朝霞似锦,晚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卖菜人听后,随即对曰: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朱元璋见他文才出奇,一问姓名,方知就是久闻其名的刘伯温。朱元璋随即劝他参加起义军。刘伯温经过反复考虑答应了。

    刘伯温随朱元璋攻打姑苏时,朱元璋出一上联要刘伯温对:

    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

    这是拆字联:“天下口”为“吞”字,“天上口”为“吴”字,随后又组成“志在吞吴”(姑苏古属吴国)。

    刘伯温稍一思索,针对上联的意思,对曰:

    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

    “人中王”是“全”字,“人边王”是“任”字,归结为后一句“意图全任”。文字上是妙对,意思上更進一步:朱元璋说要把江南(吴)拿下来,刘伯温则说,岂只江南,整个中国都全由你一统天下。

    不久,朱元璋就攻下了姑苏,几年后建立大明王朝,果真实现了“全任”。

    3、刘伯温梦解对联

    刘伯温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开国谋臣,是民间传说中神机妙算的人物,甚至有人传说他是诸葛亮“转世”。

    传说有一天,刘伯温在行军途中做了一个梦,梦见他离开朱元璋的营帐,独自走進深山老林。山路坎坷异常,森林越来越密,他不觉有点着急。看看四周无人,刘伯温就想找一处隐蔽地方方便,慌忙间惊走一群野鸡,腾空而飞。只见不远处有一座千年古庙,刘伯温径直走了進去,一看,庙门匾额上书“诸葛武侯”四字,庙门左右贴着一副对联:

    金鸡土狗奔马时 留头金刀在此溺   

    刘伯温不解其意,也来不及琢磨推敲,先在庙内僻静处方便之后,抬头一看,坏了!怎么能在庙中撒尿,冒犯神灵,其罪不小,赶忙给庙中神像深深施了一礼。随即发现神像下有木刻神牌,上写:
      
    三分天下诸葛亮   

    刘伯温大笑一声,心想:我一统天下还没说什么,你三分天下有啥了不起。一气之下,把木牌摔断在地。谁知断牌里面还有一个小牌,刘伯温拿起小牌一看,上面竟然写着:  
     
    一统天下刘伯温   

    此时,刘伯温才大吃一惊,诸葛亮果然是神人也!早在一千多年前,他就算定我会跑到这里小便。再回头看看庙门上的对联:那留头金刀不是分明指自己的姓吗?留去田加金、刀旁正是“劉”字(刘的繁体)。

    上联那“金鸣土狗奔马时”,很明显是指时间。此年是丁酉年,酉即鸡;九月九日的地支是戌,戌的生肖是狗;奔马时,显然是指正午时辰,现在正是正午啊!想不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诸葛亮算得准确无误,太神了!他连忙在诸葛亮像前跪下作揖,连连请罪。没想到,跪下之后却怎么也站不起来了。

    正在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又见对面墙上写有拳头大四个字:“弃甲而走”。心想:这不是暗示脱了盔甲才能脱身吗?刘伯温赶忙脱下盔甲,果然得以脱身。此时,刘伯温的梦也醒了。

    4、刘伯温巧建紫禁城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叫朱棣,此人能征贯战帮助父亲把蒙元赶到漠北,收复了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功勋卓著被朱元璋封为燕王驻守北平。太祖死后,皇孙朱允炆继位当上皇帝。燕王哪能服气?就以“清君侧”为名,率领几十万虎狼之师杀進南京城,赶跑了亲侄子自己登上皇位改国号为永乐。

    永乐皇帝朱棣觉得南京虽好,但不是自己的根基,他的地盘在北平,于是就将国都北迁,改北平为北京。可当时的北京由于连年战乱造成城破垣败,连皇帝住的地方都是茅屋草舍没有一点皇家气派。朱棣就琢磨干脆重新在元朝大都的东边建一座新城,一就事也把皇城建起来。皇城一定得多盖点宫殿,房子还得大点,而且要华丽有气派才能显出天子的尊严。让谁操持这事呢?他想除了刘伯温找不到第二个,于是就传旨召刘伯温上殿。真是想谁来谁,刘伯温不请自到了。

    刘伯温三跪九拜后,十分神秘的对朱棣说:“万岁,臣昨晚做了一个梦,这梦事关江山社稷,臣特向您禀报,请万岁定夺。”

    朱棣一听急切地问:“什么梦?快快说来。”

    刘伯温定了定神:“昨晚,臣早早睡下。不知是啥时辰,来了两个锦衣玉面的武士,把臣架起说玉皇大帝召臣。臣不敢耽搁随他们乘风而去,不大工夫就到了凌霄殿上。”

    朱棣瞧着刘伯温的样子,心里暗暗发笑,这个老道准是有话不直说跟朕转腰子呢,朕到要看他玩什么鬼画符。

    “玉皇大帝当面问臣,你就是人间永乐皇帝跟前的刘伯温?听说他要筑新城建皇宫?”

    朱棣惊呆了,这是我心里的事谁也没告诉呀?玉皇怎么会知道的,他问刘伯温:“爱卿如何回答?” “臣答道,天意难测,永乐皇帝未曾对伯温说过此事。”

    刘伯温说:“玉皇对臣道,既然如此,你把我的话转告永乐皇帝,方今天下战乱才停,百姓需休养生息。北京城要筑,但不能劳师伤民。永乐皇帝不用性急,可先建北京初型,后世的明君贤臣自然会锦上添花精益求精,何愁北京不为人间第一的帝王之都呢?至于皇宫可现在动手兴建,只是有一点,不能超过我的天宫。他必定是人间天子,我乃天庭之主,不能不顾及规矩。如遵我言,我将派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保大明江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玉皇说完龙袍一甩,迎面扑来一阵香雾,就将臣吓醒了。臣恐遗忘赶紧上朝,禀报万岁。”

    朱棣听完沉默半晌,于是他说:“就按玉皇所言,北京城大小可量力而行,但我的皇宫不能比天庭小得太多!你去办吧。”

    刘伯温领旨下朝而去。

    过了些日子,刘伯温就把事情办好了。他请永乐皇帝验收,朱棣不看北京城直奔皇城,一看宫殿巍峨、红墙黄瓦、金光闪烁、豪华气派胜过朱元璋南京的皇城。他绕着皇城转了一圈也没数清有多少间房屋。刘伯温马上禀报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才比天庭少半间房。朱棣一听嘴都合不上了:“玉皇派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呢?” 刘伯温说:“请您随臣往太和殿前一看。”

    君臣二人走到宽敞的太和殿前广场,伯温手指大殿前左右各十八口包金大水缸说;“这就是三十六天罡。”“那七十二地煞呢?”伯温请朱棣登上太和殿的三层汉白玉石台,用手一指南北排列的外朝内宫奏道:“万岁,这下面有七十二条排水地沟就是七十二地煞也!”
     
    永乐皇帝哈哈大笑,连连称妙,说:“这皇城就叫紫禁城吧!”

    5、刘伯温智修北京城

    燕王朱棣在南京城居住时,打算在北方重建一座京城,于是找来大臣刘伯温,请教京城位置。刘伯温说:“让大将军徐达办这件事吧。”燕王命人找来徐达。刘伯温对徐达说:“凭你的神力往北射上一箭,箭落在哪儿就在那里修建京城。” 徐达答应了,来到殿外,张弓搭箭,朝北方射去。刘伯温赶紧带人坐上船,顺着大运河往北追来。

    这一箭射的可真不近,一直飞到如今北京城南20多里的南苑。当时,南苑住着八家小财主,看见箭落下来慌了神。他们想:在这儿建城,自己的房产、地亩不就全被占用了吗?思来想去有了主意:咱们把箭再射走不就行了吗!”于是箭又被往北射去,落到如今后门桥这个地方。

    据说后门桥下有个石碑,上刻“北京城”三个字,石碑下就是当初落箭的地方。 刘伯温追到南苑,掐指一算,知道箭应该落在这儿。他找来八家小财主,逼着要箭。财主们见瞒不住,只好求告说:“只要不在这儿建城,你要什么条件都行。”刘伯温想了想:“好吧 ,但修建京城的钱由你们出。”财主们一核计,心想我们有的是钱,建个京城不算什么,就答应了。

    最先建的是西直门城楼,可没想到城楼没修完,财主们已是倾家荡产 。怎么办呢?

    刘伯温又掐指一算,命令手下去找一个名叫沈万山的人,几天后还真找到一个沈万山,带到什刹海来见刘伯温。

    这个沈万山是干什么的呢?原来他是一个要饭的,浑身又脏又破,胳肢窝下夹一个破瓦盆。听刘伯温说找自己是要钱来的,吓坏了,哆嗦着说:“我一个穷要饭的,哪儿有钱啊!”刘伯温眼一瞪:“没钱不行。来人哪,给我打!”手下人立时操起棍棒朝沈万山狠打起来。开始沈万山还连声哀求,后来打急了,就把脚一跺说:“这地底下就有银子,你们挖吧。”

    刘伯温大喜,派人一挖,地下果然有大缸大缸白花花的银子。修城继续進行可没过多久,银子又用完, 就接茬儿棒打沈万山。沈万山被打急了,又往地下一指:“这里有银子。 ”大伙一挖,果然又有银子。

    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北京城终于寻起来了。那些挖银子挖出的大坑,放進水后,就成了今天的什刹海、北海和中南海。

    6、刘伯温之死

    刘基曾任元朝的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等官职,曾受命参与镇压方国珍部,任处州路总管府判。因不与兵事,愤而弃官还乡。元至正二十年,“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明史》)

    被朱元璋聘至应天(南京),充任谋臣后,刘伯温针对当时形势陈时务18策,提供了好几着关键性的军事策略,如先灭陈友谅,与张士诚、方国珍暂时妥协,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建策。为朱元璋采纳。朱元璋先后攻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势力多按刘基的计策行事。二十四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刘基为太史令。二十七年,升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又为朱元璋谋划制定北伐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其间共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有定策之功。洪武三年封诚意伯。

    按运筹帷帷的功绩,刘伯温理当入公,但最初封公的六人为李善长、徐达、常茂、李文忠、冯胜和邓愈。这些人除常遇春之子常茂是追封外,其他都是最早追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征战疆场的“哥们”,尽管朱元璋对刘伯温“每恭己以听,常呼为老先生而不名,曰:‘吾子房也。’”(《明史》)但那是有所请教,是一种姿态而已。可能是出于一种自卑和自大混和的心理,身为文盲老粗的朱元璋对文化人有一种内心的反感,尽管刘基以及陶安、秦从龙、朱升、范常等文人对朱元璋平定天下起的重要作用丝毫不亚于厮杀战场的武将。

    当然,补偿还是有的,为安抚刘伯温,朱元璋下令青田不加赋税,“令伯温乡里世世为美谈也。”后来又“累欲進基爵,基固辞不受。”(《明史 列传16》)

    不过,刘伯温虽才华盖世,胸有韬略,却不是政治家。如果他专注于学问,成就必定会不逊于任何一代宗师。但他是性情中人,决不会为逃避乱世纷争,躲起来一门心思做个人研究。而且他心地至诚,性格正直刚烈,嫉恶如仇,天下太平之后,也根本不适合混迹于官场,这一点他自己也明白。洪武三年,朱元璋欲任命他为丞相,刘伯温的回答是:“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可惜,一入侯门深如海,已没有了退出的余地了。

    即帝位后的朱元璋,心态开始发生变化,“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所有帝王的一贯思维,只不过在朱元璋那儿更变本加厉,更刻薄寡情。本来第一个要收拾的是独揽大权的丞相李善长,因为李嫉恨刘伯温,朱元璋就选择刘伯温充当杀手。“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明史 列传16》)

    尽管刘伯温说得都是大道理,不过他心里应该明白,让他出来收拾李善长,既是利用,也是试探他的忠诚度。他一旦受命或可减轻朱元璋的猜疑,然而,唇亡则齿寒,此例一开,以后朱元璋对待开国功臣元老就会换另外一副面孔,此等不义之举,按刘伯温的个性是绝不可为的。正因为如此,第二年他就请退,告老还乡了。

    刘伯温虽归老于乡,但朱元璋疑忌之心很强,人不在身边反觉难以掌控,更欲除之而后快。刘伯温也知道朱元璋对他不会就此放心的,所以他的儿子留京为官,算是人质。而且朱元璋每年岁暮都将退休的刘基之子琏、宋濂之子允载、叶琛之子永道、胡深之子伯机等召去京师,接见于便殿,嘘寒问暖,“亲加训诲,燕语如家人。”故此,退隐后的刘伯温异常低调,“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明史》记载有这样一件事,青田县令因久仰刘伯温大名,想瞻仰一下尊容,“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基。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茆舍,炊黍饭令。令告曰:“某青田知县也。”基惊起称民,谢去,终不复见。”即便韬讳如此,最终还是未逃脱朱元璋的算计。

    朝廷方面,李善长为朱元璋所忌,已经自动退休,胡惟庸与李善长同乡,因李的举荐而成为丞相。其实,早在洪武二年,朱元璋曾就李善长外另一丞相人选问题征询过刘伯温的意见,刘就不看好胡惟庸,评价是:“譬之驾,惧其偾辕也。”(《明史》)。胡惟庸因此对刘伯温怀恨在心。后来终于在朱元璋暗助下得到了一次报复的机会。

    当时瓯、闽间有一条狭长的地域叫淡洋,该地区是盐贩、盗贼聚集的地方,方国珍便是从这起兵反叛的。刘基委托儿子刘琏上奏,建议应在该地区设立巡检司以控制管辖该地,使那里的刁民无机可乘,不能互相勾结或胁迫戍边士兵一道出逃反叛。胡惟庸使刑部尚书吴云弹刻刘基,反指淡洋踞山临海,有君王之气.刘基想要谋取作为自己的墓地,当地百姓不答应,便想要在那里设置巡检司为难当地民众,才导致该地区形势迅速恶化。

    朱元璋不置可否,只是命令下传此文让刘伯温知晓。刘伯温于是赴京亲自上朝拜见朱元璋,但朱元璋又全然不过问此事,刘伯温既不能辨白,又不敢离京。不久便发病了。此时胡惟庸携带补药前来探望病情。刘基吃了胡惟庸拿来的药后,顿时感到有如拳头大小的石头般的硬物堵塞在胸口。刘基又利用空闲时间奏明了朱元璋.朱元璋依旧不过问。又过了三个月,病情更加恶化。朱元璋派人前去问候刘基,得知他已不能起床了,便让他乘坐传送公文的船返回青田家乡。

    不久后,一代绝世奇才便这样去世了。

    当然,对于刘伯温的死,有许多其它说法,如说他假死脱身等等。历史真相如何,这恐怕已成为难解之谜了。

    TOP


    中医的人物与历史 (2)

    胡乃文

    【汉朝】

    汉朝与魏晋时的名医辈出,淳于意、张仲景、华佗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

    《史记》有相当长的篇幅写淳于意的事迹。

    师父说什么就做什么的淳于意

    淳于意听从同郡的阳庆说“尽去尔方书”,把自己以前所读的医书都抛弃了,再受业于公乘阳庆,尽得师父公乘阳庆之所有学术,包括接受了藏书如:黄帝、扁鹊的《脉书》、《五色诊》、《接阴阳禁书》等,读后都很灵验有效。这个故事的意义有,师父教徒弟时,要将不同法门的东西都扔干净,才好真正的做个好弟子。

    淳于意和翔实的病例

    淳于意因为各处游走为人看病,疏忽了为做官的人们诊治,得罪官方,被判了刑罚,差点被肉刑。尚幸有女缇萦上书救父,得以免刑,而且当年也废除了肉刑法。后来皇帝诏问淳于意所治的病案效验。淳于意答复说,使用了阳庆的诊治方法后,脉理、疗效都是很灵验的。说了许多的诊验,例如知道病人将发生何种病象,何时会死亡等,也知道病人在发病前做了哪些事情,用药就可以好,并且他的诊疗案子也写的相当详细,后世常有人云,淳于意乃历史上写医案最详细的第一人。

    淳于意曾饮用上池水

    有趣的是,《琅嬛记》有个故事,说:仓公淳于意有次梦到游蓬莱山,“见宫室崔嵬,金碧璀璨,光辉射目。忽一童子以杯水進,仓公饮毕,五内寒彻,仰首见殿榜曰:上池仙馆,始知所饮乃上池水也。由是神于诊脉。”从梦到饮以“上池水”后,变成非常神验于诊脉的医生了。扁鹊从师父长桑君那儿也是学到了饮用上池水,乃至于能“见垣一方人”,透视人的五脏症结。

    橘井救疫病

    古代的好医生常与神仙有关系,淳于意、扁鹊都饮了上池水之后,诊看病如神,苏耽早年就失去了父亲,但事母至孝。汉文帝时修成道果,将离去时,给了母亲能获得饮食与金钱的活命工具,又留下了拯救染流行病病人的饮用井水和橘叶法。《列仙传》云:“语母曰:某受命仙籙,当违色养。母曰:我何存活?公以两盘留。母需饮食扣小盘,需钱帛扣大盘,所需皆立至。又语母曰: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橘树,患疫者,与井水一升,橘叶一枚,饮之立愈。后果然。求水叶者,远至千里,应手而愈。”

    诊脉如神的郭玉

    一位不知姓名的老翁,常在涪水钓鱼,因此别人叫他涪翁,据《太平御览》云,他著作了《针经诊脉法》传世,程高和郭玉曾拜师于他。

    《后汉书》方术传云,郭玉乃广汉雒人,随师涪翁学习“方诊六徵之技,阴阳不测之术”,汉和帝时当了“太医丞”的官位,看病多有效应。诊脉可以在许多杂处之人中,诊出男女不同的脉。皇帝发现他看病时,治疗当官的效果有时好有时差,然而看诊百姓就都好且快些痊愈,他的解释是,看位尊者,有恐惧之心,并且他们也有不信医生的那种表态:“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夫贵者处尊高以临臣,臣怀怖慑以承之,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疆,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尽,何有于病哉?此其所为不愈也。”(《后汉书·方术传》)

    卖药不二价的韩康

    古时的医生,象韩康一样卖药不二价,守信用的相当的多。《后汉书·本传》:“韩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人也。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时有女子从康买药,康守价不移,女子怒曰:公是韩伯休耶?乃不二价乎?康叹曰: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焉,何用药为?乃遯入霸陵山中。”


    著作《伤寒论》的张机

    东汉时,出了一位大大影响中医界内科学术的医生,他叫张机,字仲景,南阳棘阳人,向同郡张伯袓习医。当时的何顒,曾向人说:“仲景之术,精于伯袓。”伊尹做汤液,仲景又论广伊尹,作了数十卷,其中的方剂用之多有效验。以前的医书,有治病之法而无治方,自仲景的《伤寒论》传出后,才开始有详细的治法、制药法、服药法、且有序的、有药理说明的处方。华佗读了《伤寒论》,喜曰:此真活人书也。另外,仲景还有著作《金匮玉函要略》三卷。

    预知病情的张机

    《甲乙经》有关于张仲景预言当时在朝廷的官员、仅二十多岁的年轻侍中王仲宣将来到四十岁时,有眉落现象,之后半年将死,后果然说中了。皇甫谧《甲乙经·序》:“汉有张仲景,奇方异治,施世者多不能尽记其本末。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

    悬壶医由来

    有叫费长房的人,跟一位卖药老翁学习道法和医术,那位老翁卖药是不二价的,可是凡来治病者都痊愈。费长房学习,得到老翁赐与的符咒,能“医疗众病,鞭笞百鬼,乃驱使社公。”可是,“后失其符,为众鬼所杀。”(《后汉书·本传》)可见,治病救人可以,但还是要敬鬼神的,不能因为治病,而对另外空间众生就没有慈悲心了,随意的“鞭笞”它们。

    【魏晋时期】

    传奇的华佗

    如果说影响中医内科第一的是东汉明医张仲景,那说到影响中医外科最重要的就应属另一名医华佗了。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后汉书·方术传》云,虽然他年纪很大了,却看起来像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他又“精于方药,处齐不过数种,心识分铢,不假秤量,针灸不过数处”,内科与针灸科都非常有效,且处方药物和针灸都是很少量的。最引人称道的是他的外科手术,不但有麻醉药物可用,而且有外用神膏可敷,很快就能痊愈:“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聚积;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炼功养生的华佗和弟子

    当时有广陵吴普、彭城樊阿,从华佗学医。华佗曾和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我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蹏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吴普照着施行,年纪九十多岁,还“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服饵养生的华佗和弟子

    樊阿善于针术。一般医生都说“背及胷脏之间,不可妄针,针之不可过四分。”而樊阿“针背入一二寸,巨阙胷脏乃五六寸,而病皆瘳”。有一次,樊阿向华佗求取有无可内服食而有益于人的处方。华佗就授之以“漆叶青黏散”,处方是:“漆叶屑一斗,青黏十四两,以是为率,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脏,轻体,使人头不白”。樊阿照做,竟寿达百余岁。

    好学不倦神授医术的华佗

    华佗的医术为何那么高明?有这样的传说:当华佗游山之时,在古洞前休息时,听到有人在探讨治疗病的方法,听到时极为欢喜,被洞中人呼之進入,传习医术。《中藏经·序》这样写的:“性好恬淡,喜味方书,多游名山幽洞,往往有所遇。一日,因酒息于公宜山古洞前,忽闻人论疗病之法。先生讶其异,潜逼洞窃听。须臾,有人云:华生在迩,术可付焉。复有一人曰:此生性贪,不悯生灵,安得付也?先生不觉愈骇,跃入洞,见二老人,衣木皮,顶草冠。先生躬趋左右而拜曰:适闻贤者论方术,遂乃忘归。况济人之道,素所好为,所恨者,未遇一法可以施验,徒自不足耳。愿贤者少察愚诚,乞与开悟,终身不负恩。首坐先生云:术亦不惜,恐异日与子为累。若无高下,无贫富,无贵贱,不务财贿,不惮劳苦,矜老恤幼为急,然后可脱子祸。先生再拜谢曰:贤圣之语,一一不敢忘,俱能从之。二老笑指东洞云:石床上有书一函,子自取之,速出吾居!勿示俗流!宜秘密之。先生时得书,回首已不见老人。先生慑怯离洞,忽然不见,云奔雨泻,石洞摧塌。既览其方,论多奇怪,从兹施试,无不神效。”

    外科圣手华佗

    《襄阳府志》记载说,华佗为关羽刮骨去毒,后来被曹操害死:“华佗洞晓医方,年百余岁,貌有壮容。关羽镇襄阳,与曹仁相拒,中流矢,矢镞入骨,佗为之刮骨去毒。后为曹操所杀。”

    董奉誉满杏林

    古代的医生,奇人异士极多。壶公、郭玉、华佗、董奉都是。

    《三国志·士燮传》注有云,董奉是一位神仙,曾用药丸给了交州刺史士燮服用,三日前死了的士燮,竟能在半日后而起坐。《三国志·士燮传》注:“燮尝病死已三日,仙人董奉以丸药与服,以水含之,捧其颐摇消之,食顷,即开目动手,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

    董奉给人看好了病不收钱,只命病人根据病情的大小而种杏子,后来杏子成了树林,用杏换谷物救济贫民。以后的人称好医生的医院或诊所为“杏林”,和董奉的奇迹有关。《南康府志》云:“董奉,字君异,候官人。有道术,隐庐山为人治病,不受谢,惟令种杏一株,数年成林。杏熟易谷,以济贫民。永嘉中仙去。今庐山杏林,乃其遗迹。”


    TOP


    古中医书籍简介:《针灸甲乙经》

    胡乃文

    中国的针灸医术是非常高明的。据记载,古代的针灸术就已经很高明、很发达了。例如《内经》中的《灵枢》部分,已经详细的叙述了经络、孔穴、针灸的时宜等。《针灸甲乙经》的撰著者皇甫谧却觉的没有很适合针灸学习者的完整书籍。于是,想到要集结一些针灸方面的资料。

    晋朝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

    皇甫谧本性沉静寡欲,有高尚之志,自己得“风痹”(注1)和耳聋之病,(注2)因此学医,学习和浏览古时的经方,终于得到它们的妙处。

    后来参考《素问》、《针经》、《明堂》三部书(注3),将相同的做了分类,即在一起,重复的就删除了,只论精要的部份,而撰写了《针灸甲乙经》十二卷。(注2)

    皇甫谧在《甲乙经》自序中说,凡是为人者,都应该学习,以及懂得医道:“夫受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所谓游魂耳!若不精通于于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此固圣贤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由此言之,焉可忽乎。”


    注解:

    注1:痹病有三种,风痹、寒痹、湿痹;风痹又叫行痹,寒痹又叫痛痹,湿痹又叫着痹。
    注2:《甲乙经自序》:甘露中,吾病风加苦聋百日,方治要皆浅近。乃撰集三部,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至为十二卷。
    注3:《黄帝内经》包括〈素问〉〈针经〉两部分。


    TOP


    山岳仙迹探微:武当山──天下第一仙山

    牟梅

    “奇峰嵯峨、繁花烟树、飞云荡雾、溪谷幽深、道观林立”描绘的就是被誉为“亘古无双境之天下第一仙山”的武当山。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元獄山或玄岳等,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原均县)境内,绵延260余公里,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其主峰天柱峰海拔为1600多米,其上的“一柱擎天”与北斗星遥遥相对。其神奇的山名,神异的山峰之名(如紫霄峰、紫气峰、隐仙峰、仙人峰、会仙峰等)、岩洞和众多的宫观,无不透露出其“仙意”,让世人向往,让修炼人神往。

    武当山古名“太和山”。“太和”一词出自《周易·干卦·彖辞》:“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大意是说,万物的运行变化,只要各自安守本分,保持整体的和谐,就能顺利发展。 “太和”含有“普遍和谐”之意。或许因了这种“天人合一”的灵秀之气,武当山成为修炼之人的理想修炼之地。

    “武当”之名最早见于《汉书》。元代刘道明在《武当福地总真集》卷上说:“传记云,武当山,一名太和,一名大岳,一名仙室,中岳佐命之山。应翼轸角亢分野,在均州之南。……地势雄伟,非玄武不足以当,因名之曰武当。”《后汉书·王梁传》中说:“玄武,水神之名。”李坚注称:“玄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关于玄武为何人,一种说法认为玄武是黄帝治下的净乐园太子真武。还有一种说法称,大禹继承帝位后,便将父亲鲧封为水神,并在今天的武当山创建玄天庙供奉之,称为“玄武大帝”。“玄”,即“玄天”,北方的别称。《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中说,隋文帝开皇元年三月三日,玄武降诞于王宫。既长舍家弃国,辞父母下入武当山修道,度世济人,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帝封为玄武真人。唐贞观二年,封为佑圣玄武灵应真君,宋时真宗避赵玄朗玄字之讳,乃改为“真武大帝”。明朝时,武当山被封为“太岳”、“玄岳”,成为“天下第一名山”。在此修道之人众多,而且兴建了大量宫观。清代后,武当山的影响力下降。

    除玄武之外,有众多的修炼者选择在武当山上修炼。明朝任自垣撰写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卷六《集仙记第五》中说:“(在武当山)自黄老设教,神仙至人栖之者众。”“养生之人,多隐其名字,藏其时日,恨山不深,林不密,惟恐闲名落人耳中。是山证道升真者,何可胜记,去古颇远,劫火屡更,多失其名”。现在载于史籍中比较有名的仙师真人有春秋时的尹喜、汉时的戴孟、马明生、阴长生,晋时的谢允、尹轨,南朝的刘虬,唐代的姚简、吕洞宾,五代的陈抟,宋代的孙寂然,元时的张守清,明代的张三丰等。

    史书记载的较早于此隐居修炼的是周康王时的大夫尹喜。据记载,尹喜本为函谷关尹,他见紫气东来,料定必有贵人来到。果然不久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驾青牛西去,路过函谷关。尹喜热情接待了老子,并拜老子为师,向老子问道。老子于是住到函谷关,写下了传世修炼之书《道德经》五千文。后来老子西出函谷关,不知所终。尹喜遂挂印辞官,隐居在武当山中开始修炼。不过,《庄子·天下篇》、《史记·老子传》虽对此已有简略记载,但尚未言及其武当山隐居之事。直到南朝郭仲产的《南雍洲记》中才有:“武当山有石门、石室,相传云尹喜所栖之地”的说法。后人把尹喜在武当山修炼之地的三天门石壁,称为“尹仙岩”。武当山上的牛槽涧、青羊涧,都是太上神化造访尹喜之地。

    据葛洪的《神仙记》称,戴孟是汉明帝时人,曾经先后在华山及武当山修炼。在华山得不死之道,可以轻身健行。仙人马明生在武当山修炼之地为五龙宫,内有炼丹池、自然庵等。其弟子阴长生在侍奉马明生二十年后,在青城山得道,后在武当山石室中服用丹药,并造出黄金数万斤以布施天下穷乏之人。此后周游天下。据《元和郡县志》武当县条说:“阴长生于此得仙”。也就是说他在武当山白日飞升,成仙而去。阴长生的弟子鲍靓是《神仙传》的著者葛洪的师父,此二人后来也都得道成仙。

    晋代尹喜的弟子尹轨,亦入武当山修道,人称“无上真人”,其门徒众多,在唐朝是颇为显盛。陶弘景《真诰·稽神枢》中说,谢允是历阳人,“少英毅,历仕罗邑宰,博览群书,道学尤精”;太康年间,他辞官進入武当山,在一石室中修炼,没有几年就得道成仙。据说南北朝时在此修炼的就超过四百人。

    据武当山历代山志及均州旧志载,中国民间流传的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亦在武当山修炼过。吕洞宾,唐朝人,原姓李,曾举進士不第。后因武则天篡权,迫害唐皇室子孙,乃入山修行。他先在陕西太华山修炼,后被玉皇大帝敕命为传教祖师。他曾经隐居在武当山的紫气峰修炼。还有一处叫洞宾岩的地方,传说也是吕洞宾隐修较长的地方。

    此后五代的陈抟,宋代的孙寂然,元时的张守清等成仙真人都在武当山修行过。

    不过,中国人最为熟悉的当属太极拳的鼻祖、明代真人张三丰。《明史》卷二百九十九写道:张三丰丰姿魁伟,大耳圆目,无论寒暑只披件蓑衣“或处穷山,或游闹市”。他在明朝初年来武当山游历并在此隐居,当时武当山上的五龙、南岩、紫霄殿都毁于战火,张三丰和徒弟们就在荆棘中盖了草庐作为修炼之所。一天张三丰对人说:“此山,异日必大兴。”此后张三丰离去。明太祖听说后,派人访寻他却没有找到。后来明成祖即位后,为了感谢神明,特别是真武神在创立基业方面的帮助,除了加封真武,还在武当山上大兴宫观,应了张三丰的预言。而张三丰在游历四川后,再次来到武当山修行,并最终成仙。

    由于武当山的不凡之处,历代帝王对其青睐有加。不过,武当山最早的道观始建于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因均州太守姚简祷雨有应,致使五龙现身降雨,所以下令在武当山修建五龙祠。大历年间(766年~779年)又建太乙、延昌等庙,乾宁三年(896年),又更新神威武公庙宋、元、明三朝,均推崇武当真武之神。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下诏封真武为“真君”,将“五龙祠”更名为“五龙观”,并开始修建大量庙观,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五龙观、紫霄宫、威烈观、太上观、佑圣观等。元时,元世祖忽必烈下诏封真武为“玄天上帝”,将“五龙观”更名为“五龙宫”,并继续在武当山大兴土木,修建宫观。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下令,在武当山建造了九宫九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殿宇房屋二万余间。当时其香火隆盛,无论皇子皇孙、文臣武将,还是黎民百姓,每年都要到武当山朝拜。史书载,明隆庆(1567~1572)时,武当山有道士三百到六百人,道官、道众、军队、工匠等一万余人。因此武当山被称为“天下第一道场”。清朝初期,虽仍有一些知名道士在武当山修炼,但随着人与道越离越远,成仙之事对人们来说也似乎是遥不可及了。清康熙时期维修了一些宫观,但清末到民国时期,大部分宫观被废弃甚至被毁坏。

    目前,武当山尚有明代修建的太子坡、磨针井、回心庵、玉虚岩、紫霄宫、太和宫、泰山庙等古建筑遗存。太子坡相传是真武在磨针井受老妇点化后,重新入山修炼居住过的地方。因道观建于陡峻的山坡上,故又名“太子坡”。磨针井是传说中的真武太子在此遇老妇感化的地方。玉虚岩是真武帝修炼和飞升之处。内部供奉着真武像及左右侍从、五百灵官等。关于紫霄宫的来历,在《真武本传妙记》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当仙人紫元君超度真武到武当山修炼时,就告诉他“摘其众峰冲高紫霄者居之”,故武当山的主宫名字为紫霄宫。“紫霄”意指仙气弥漫的天空。

    在今武当山南岩宫两仪殿外,存有吕洞宾赞美武当山的一首诗《题太和山》。诗曰:

    混沌初分有此岩,此岩高耸太和山。
    面朝大顶峰千丈,背临甘泉水一湾。
    石缕状成飞凤势,龛纹绾就碧螺鬟。
    灵源仙涧三方绕,古桧苍柏四面环。
    雨滴琼珠敲石栈,风吹玉笛响松关。
    角鸡报晓东方曙,晚鹤归来月半湾。
    谷口仙禽常唤语,山巅神兽任跻攀。
    个中自是乾坤别,就是原来日月闲。
    此是高真成道处,故留踪迹在人间。
    古人多少神仙侣,为爱名山去复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