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4日 星期六

  • 请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

  • 今年中国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可能性增加

  • “倚天屠龙”寓天意

  • 文化课教材(高级):饮鸩止渴(成语故事)

  • 佛恩

  • 仙人指路

  • “新唐人”新年晚会感思

  • 佛光普照冠州大地(二)

  • 中国大预言探秘 (9)

  • 隐士真言

  • 唐代的宗教建筑(上)

  • 山岳仙迹探微:青城山


  • 请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

    千载云

    在全球巡回演出的几十场新唐人晚会,不仅让人们看到了中华神传文化的纯美与恢宏,更带给人们震撼和启迪;只可惜由于中共的封锁,多数中国人看不到。女高音歌唱家白雪在《找真相》中唱道:“天地两茫茫,世人向何方,迷中不知路,指南有真相。贫富都一样,大难无处藏,网开有一面,快快找真相。”

    为什么找真相,是因为我们人在迷中,不知道前面有大难,更不知道大难来时如何躲过。那么有什么大难?女低音杨建生一首:“慈悲”,告诉我们:“天要灭这红魔,神叫我救度这一方,慈悲使我不愿看到你与红魔一起遭殃。”

    红魔是谁?天为什么要灭它?它就是在中国作恶半个多世纪,将中华文化毁灭殆尽,杀人八千万的中共,如今这个红魔不仅贪污腐败,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败坏人心,又干出了星球上最大的邪恶之事,活摘了成千上万法轮功学员的器官,牟取暴利。

    纵观历史上的残暴统治者,不管是历史上的商纣王、隋炀帝,还是上个世纪的中西方法西斯份子,因作恶多端,都没有逃出历史的惩罚;古罗马帝国曾经多么不可一世,因残酷迫害基督教,在两次强大的瘟疫面前灰飞烟灭。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今天中共残酷镇压法轮功,也面临着灭顶之灾,那么天要灭共,受害的不正是曾经举起右拳,在血旗下发誓被打上邪恶印记的中共党员和一切失去良知的追随者吗?其实如今有几人相信共产主义鬼话,有几人愿为邪党奋斗终身?即使是中共的高干,绝大多数都为自己和儿女在国外找好了出路,即所谓的“后路工程”,知道中共独裁者性命不长。如果您是党员团员,退出中共,与中共划清界限,做一个有正义有良知的中国人,不就是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躲开了这场人生的劫难吗?如今不是有近一千九百万人退出中共的党团组织吗?

    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我们生命可贵。生命并不像中共的教科书上所说的,我们人是从猴子变来的,可以让邪恶随便欺凌、践踏和残杀的,或做它们使唤的狗。要知道人的生命本是天上仙,是更高级的生命,都是带着使命来到人间,是在轮回中迷失在万丈红尘,迷失在人世间的金钱、地位和痴情中的。

    然而当我们为了名利而盲从中共,并且在党文化的迷惑下拒绝法轮功学员的真相,甚至跟着中共干伤天害理的事的时候,那我们失去的是宝贵的生命,留下的是永远的悔恨。女高音姜敏以“为何拒绝”劝我们珍惜自己的生命:“朋友啊,你可记得。我们都是来自天上的客。轮回中,在把谁等待。冥蒙间寻觅的又是什么?下世前的誓约是否还在胸中铭刻,面对真相为何拒绝?大法弟子没有错,是神在兑现着曾经的承诺,众生等待与担心的都在做,慈悲是神永恒的状态,时间可是转瞬即过。”

    同时我们要珍惜法轮功学员送给我们的每一份资料:一张光碟,一本书,甚至是一页传单。法轮功学员讲真相,不是为了自己,不是闹革命,更不是和共产党斗,而是“神在兑现着曾经的承诺”,是“慈悲”,是为了救渡被共产邪党所迷惑的人们。并且法轮功学员的资料都是用自己的血汗钱做的,是冒着生命危险送给您的福音。

    人们常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为了我们宝贵的生命,请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快快的退出中共的一切组织。我们,一个曾经的高级生命,怎么能和宇宙间最恶毒的邪灵在一起,受它的操控,从而做它的陪葬呢?


    TOP


    今年中国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可能性增加

    周同 整理

    据中国媒体报导,中国有关人士分析认为,今年大江大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在增加。由于长江、黄河、海河 等大江大河已多年没有发生流域性大洪水,2006年主要江河水位较往年明显偏枯,根据大洪水发生规律,局部的暴雨洪水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不可避免,台风灾害的影响更不可低估。

    旱情方面,去年8月份以来,长江流域来水持续偏少,干流各主要站来水较常年同期偏少4成以上,洞庭湖偏少6成,鄱阳湖偏少1成。长江干流中下游几个重要断面的水位接近或突破历史同期最低水位。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少雨,近两个月来陕西省关中地区降雨持续偏少,已造成540多万亩农作物受旱,30万人出现临时饮水困难。

    据中国气象局资料显示, 2006年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是继1998年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以来的又一个重灾年。

    据报导,2006年共有7个台风和强热带风暴在中国登陆,登陆时间早,时段集中,移动路径复杂,而且影响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灾情重,为历史罕见。其中8号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登陆时最大风力达到17级(瞬时最大风速71.8米/秒),为1949以来之最。全年台风和强热带风暴共造成1266人死亡,384人失踪,是近10年来伤亡最严重的年份,直接经济损失达699亿元。

    此外,2006年春季,中国北方少雨干旱,出现了18次沙尘暴天气,为2000年以来同期最多。夏季,重庆遭遇百年一遇的高温伏旱,四川出现1951年以来最严重的伏旱。2006年是北京55年来气温最高的一年。预测2007年气温还将增高。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已经呈现在人们面前。今年变化无常的冬天预示着今年的天象。

    TOP


    “倚天屠龙”寓天意

    唐理

    拜读金庸先生的小说《倚天屠龙记》,我就被精彩的故事所吸引。后来,同名的电影、电视剧相继上映,顿时风靡港台和大陆,脍炙人口、屡演不衰。为何如此?不只是因为情节感人,更因为读者、观众与故事所褒奖、歌颂的内容产生了共鸣。按照天人合一的原理,凡是民众普遍认同和向往的理念定然吻合天意,神就会通过其中的寓义给人们以启迪。那么,《倚天屠龙记》寓义何在呢?我以为有两个方面值得深思。

    一、耐人寻味的人物

    剧情以明教推翻元朝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武林中围绕争夺倚天剑和屠龙刀而引发的跌宕起伏的故事。表面上是在描绘着刀枪拳脚的纷争和爱恨情仇的纠葛,实质上却是演绎着在精神层面上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故事错综曲折、人物繁多,但有四个耐人寻味的人物,这就是张无忌、赵敏、周芷若和灭绝师太。

    张无忌是故事中刻意歌颂的典型,被塑造的几近完美。表妹段离、少女小昭、青梅竹马的小伙伴周芷若以及蒙古公主赵敏都对他倾心爱慕。她们所爱的不只是他的威武英俊、坚忍不拔和身怀绝技,更重要的是钟爱他真诚、纯朴、善良、宽容的品格。这种品格恰恰符合法轮功所崇尚的“真、善、忍”,所以,人们对主人公张无忌的赞誉实质是对“真善忍”的渴望与歌颂。

    赵敏是故事中成功塑造的女主人公。一位美丽、聪明然而狂傲、刁蛮的蒙古公主,硬是在张无忌的高尚人格感化下,弃恶从善、捨去荣华,对张无忌由敌手变朋友、最终成为痴心相爱的情侣。以此告诉人们“真善忍”能够使人心归正、恩怨化解,真正达到人间的和谐。

    峨眉派掌门人灭绝师太在故事中出现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她却是反面人物的典型。她的狠毒、好斗、残暴证实了她的本质是名符其实的灭绝人性。当人们看到她的邪恶时,自然会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中共,她实际上就是中共邪党的化身。一个道貌岸然、自称正教掌门的老太太,行起事来却人性全无,其背后必有邪魔附体,这恰如自称“伟光正”却暴戾无双的中共被共产邪灵附体一样;自己邪恶无比的灭绝师太,却声声咒骂一身正气的张无忌是魔教头子,这与本为邪教的中共却竭力诋毁法轮功为“邪教”如出一辙;更令人切齿痛恨的是,这个恶老太逼迫周芷若发毒誓,继承她的邪恶、与张无忌为敌(不得与张成婚),这与中共强迫它的党徒们“重温誓言”、发毒誓为邪党献出生命、与法轮功为敌的恶毒伎俩何等相似!

    周芷若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一位原本美丽、纯真、善良的姑娘被逼发了毒誓之后,就被邪魔附体,很快变的判若两人。她谎言欺骗、凶杀好斗、手段毒辣,充分继承和表现了灭绝师太的“假、恶、斗”。看到此时的周芷若,人们不禁会联想到某些原本良善而后变的邪恶的中共党徒,例如敢于用机枪和坦克屠杀爱国学生的“共和国卫士”们,例如敢于开枪杀害维权民众的“人民子弟兵”们,例如甘于助纣为虐、迫害法轮功的“人民公朴”们,例如敢于施暴、虐杀法轮功学员的“人民警察”们,例如行同禽兽、敢下毒手活摘法轮功学员脏器的“白衣战士”、“白衣天使”们……。他(她)们在发了毒誓之后就被共产邪灵附体,魔性大发、人性泯灭。所以,如果认可和纵容邪恶,就会使人迷失本性、变成魔鬼。

    看懂了这部作品,就会明白,剧情以四个典型人物的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一场正与邪的抗争。它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启发人们思考和认识当前正在進行着的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正邪较量,这就是:崇尚“真善忍”的法轮功为代表的正义力量与推崇“假恶斗”的中共代表的邪恶势力之间(在精神层面上)的正邪大战。

    本剧的最后,以周芷若放下屠刀、忏悔罪业,宣告了这场正邪较量以“假恶斗”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剧中特意用身为明教教主的张无忌在明教灭元大功告成之际,捨弃了顺理成章的皇位,而与赵敏隐居荒岛、修心养性的情节,讴歌了具有崇高信仰的他(她)们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不为人世的名、利、情所惑,而是追求着精神的升华、生命的超脱——返本归真!

    二、发人深省的题名

    无论小说、电影、电视剧都沿用了《倚天屠龙记》的题名,发人深省。可从两个方面以窥其义。

    第一,“倚天屠龙”的涵义。倚者,靠也,从字面上理解“倚天屠龙”就是靠上天之力斩诛恶龙。那么,现实中的恶龙孰是?宋朝的邵雍在著名的《梅花诗》中预言中共在1989年屠杀爱国学生的“天安门事件”时写道:“火龙蛰起燕门秋”,指明中共是条火龙;《圣经•启示录》在预言末劫时期的正邪大战、神的审判和人类大劫难时,直言中共是祸及人类的一条赤龙。先哲们在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预言中都明确告诉后人,中共就是现实中的恶龙。所以“倚天屠龙”的真正涵义就是“天灭中共”!这和贵州平塘县那块亿年藏字石所显现的“中国共产党亡”六个大字一样——明示天意!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圣经•启示录》指出,这条赤龙不仅残害中华而且还在逼迫它的信徒(党、团、队员)们发毒誓时,给他们打上兽的印记,牢牢控制他们随它行恶。那么,当天灭中共时,这些被打上兽记的人就面临为邪党殉葬的命运!

    第二,“倚天剑”、“屠龙刀”的涵义。在故事中,这两件宝物都是惩治邪恶的神器。那么,在”倚天屠龙“、天灭中共的今天,《九评共产党》就是现实中挥向恶龙的倚天剑、屠龙刀!“九评”揭露了中共丑恶的起家史和血腥的杀人史,揭露了它施行暴政、迫害正信、背叛祖先、出卖疆土、破坏传统文化、摧毁民族精神、毁坏大好河山的罪行,揭露了它的邪教本质和流氓本性。“九评”已引发了一场摒弃邪党、抹去兽记的“三退”(退党、退团、退队)大潮,近两千万人上网声明(以真名或化名等)“三退”、中共的无限恐惧和国内危机四起的现实,已证明了中共这条恶龙即将被解体灭亡!

    综上可见《倚天屠龙记》这部作品中深寓天意,这就是:正邪大战、天灭中共和“九评”诛恶龙!

    作为读者和观众的每一位中国人,在这天灭中共的非常时期,再也不能将自己视为看看热闹的旁观者。因为人人都在这场已历时八年的正邪大战中毫无例外的、自觉或不自觉的站在了正或邪的一方,都在摆放着自己的位置,如果继续自以为是的卑躬屈节在邪党膝下,最终只能是枉为恶龙殉葬。所以,顺天意、弃邪党、“三退”自救,这是每个中国人的当务之急!这就是为什么“倚天屠龙”四个字经年不断的耀于眼前、响在耳边的道理——明天意、救自己!

    当然,在创作这部作品时,人间的正邪大战尚未开始,所以金庸先生不可能对作品的寓意考虑过多、过深。然而,一部深寓天意而又使读者和观众乐此不疲的作品,在妙笔生华的背后,冥冥中必有神力!


    TOP


    文化课教材(高级):饮鸩止渴(成语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霍諝字叔智,魏郡邺人也。少(1)为诸生明经。有人诬(2)諝舅宋光于大将军梁商者,以为妄(3)刊章文,坐系洛阳诏狱,掠考困极(4)。諝时年(5)十五,奏记于商曰:“…… 光(6)衣冠子孙(7),径路平易(8),位极州郡,日望徵辟(9),亦无瑕秽纤介之累(10),无故(11)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12),止渴于酖毒(13),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后汉书·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

    【注解】

    (1)少:年纪轻,音“绍”。
    (2)诬:故意陷害。
    (3)妄:擅自乱来。
    (4)掠考困极: 遭到审问拷打。
    (5)时年:当时年纪。
    (6)光:宋光,东汉时人,生卒年不详。霍諝之舅。
    (7)衣冠子孙:官宦之家的后代。
    (8)径路平易:仕途平稳顺利。
    (9)徵辟:汉代选拔官吏的方法之一,指朝廷徵聘有才学的人为官。辟,音“壁”。
    (10)瑕秽纤介之累:细微的过失与缺点。瑕,音“霞”。累,音“累”。
    (11)无故:没有原因。
    (12)疗饥于附子:吃附子来止住饥饿。附子,植物名,可入药,但若未经炮制直接使用,会造成心脏麻痹、呼吸急促,甚至死亡。
    (13)止渴于酖毒:喝毒酒来解除口渴。酖毒,指一种用鸩鸟羽毛浸制成的毒酒。酖,音“阵”,通“鸩”。

    【故事阐述】

    霍諝,东汉人,从小就显露不凡的才气,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通过了明经科的考试。十五岁那年,有人诬告他的舅舅宋光,说他擅自更改皇帝的诏书,于是被捕入狱,在牢中遭到严厉的审问拷打。

    于是霍諝写了一篇奏记为他申辩,其中有一段写到:“宋光出身官宦之家,仕途平稳顺利,现已位居地方首长的高位,来日可能被徵聘入朝,而且他的品格也没有什么缺失。这样的一个人,即使对于皇上的诏书有所疑虑,也会采用一种稳当的方式来解决,怎么可能冒着死罪私下更改诏书?这样的行为就像是一个饥渴的人,去吃有毒的附子来止饥,喝毒酒来止渴,食物还没進到肚子里人就死了,所以不可能有人这样做啊!”大将军梁商看了以后,便上书为宋光脱罪,霍諝也因此而显露名声。

    后来“饮鸩止渴”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只求解决眼前困难,而不顾将来更大的祸患。

    【讨论】

    1.霍諝的舅舅宋光被诬告的罪名是什么?
    2.你认为霍諝为宋光申辩所写的理由,合不合理?
    3.如果你是大将军梁商,看了这篇奏记,你会如何处理?

    【造句练习】

    例:用吸食毒品来解瘾,无异是饮鸩止渴的自杀行为。
    例:我们要解决眼前的困难,也要避免产生更大的祸患,千万不要饮鸩止渴。

    【相似成语】

    挖肉补疮、剜肉补疮

    【课后时间】

    反省一下,你自己是否曾经做过类似“饮鸩止渴”的事情?以后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和同学分享一下吧!

    TOP


    佛恩

    心馨

    法主正大穹 浩荡佛恩宏
    法徒卫天法 浩气贯长虹
    心存慈悲念 救度坏灭中
    三才重归正 万世颂丰功
    TOP

    仙人指路

    林也

    新年新天象 诸君需考量
    实实似虚虚 圆圆若方方
    神佛人鬼魔 望君莫迷惘
    欲知前程路 快快找真相

    新年新天象 仙人指路忙
    顺天动而兴 逆天做则亡
    从善或就恶 只在一念上
    时间不我待 快快明真相

    新年新天象 大戏将收场
    明了真相后 遇难可呈祥
    登高见青天 破雾现朝阳
    待到迷散时 何须论短长
    TOP


    “新唐人”新年晚会感思

    妙蕊

    中原晚会日西山 粉饰歌功难掩残
    假戏一台低俗趣 红皮一张无内涵

    新唐盛戏环球赞 大气磅礴掀巨澜
    异彩纷呈歌舞妙 观众如潮掌声酣

    奇葩圣美佛光绚 蕙风清新法雨甘
    重拾华夏古风貌 再现神传正本源

    慈悲救度广巡演 四海众生结善缘
    洪势摧枯一扫过 湛湛新宇万民欢

    两样晚会两重天 清波浊流相去远
    君若观看新唐人 大法赐福春满园

    TOP


    佛光普照冠州大地(二)

    (三)师父去弟子家

    1、有一个练道家功的老太太,想拜更高的师父,自己将来当气功师。她当时的认识也就是在祛病健身的层次上。听了师父的课,觉的师父讲的简直高的不可想象(她的大脑实际是容不下,因为没把以前道家的东西全倒出去),一下课她就跑到讲台上跟师父说要“谦虚点,你在这儿说大话,旁边可有高人听着呢!”师父笑而不答。因她一直是在用小道的形式来衡量师父,而大法修炼是直指人心的,修得执著无一漏才是关键。她还把师父请到家重复讲台上说的话,师父仍然笑而不答,最后她也慢慢听明白了。

    师父多次進出那位老太太家的大门。师父把重任委托给这个老太太,因看到一些问题,师父第一次离开冠县时还安排了两个弟子暗中帮助她。

    2、老瑞住的正房门外有一棵梧桐树,师父用手拍了拍,师父说树笑了。老瑞晚上打坐时这棵树就放光。前些日子因多种原因老瑞要刨这棵树,晚上给师父上了一炷香说了这件事。当晚老瑞在梦中见一只白羊奔东南去了。

    3、在县印刷厂的大门西侧有一个小门,大约十九号这一天上午,师父和小李子因事来到这里。这里有一个曾在小道中求小术的学员。这个人拿出一个妇女的照片让师父看,师父面带着微笑,一见照片脸就沉下来了,说你放起来吧!因为这个妇女有点呼风唤雨的小技,是动物附体,连带着这个学员身上也不干净。师父清理这些害人的邪灵。学员送师父离开时,师父走出大门一段距离又返回身来告诉这个学员说“已把这个院子全清理了!”师父给了这个学员很多,看着他修炼,尽管这个学员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甚至在7.20以后有对不住师父和大法的地方,师父仍给了这个学员机会,因为师父看到了这个人一定能成为大法弟子!师父慈悲!弟子永远敬仰师父!

    4、十八号上午,那位中年妇女夫妻二人为了答谢师父的救命之恩,邀请师父到他家去吃一顿饭。他是租房居住,房东养了一条大黑狗。当师父一行進院时,走在师父前边和后边的人,大黑狗看见了就叫,唯独见了师父摇头摆尾趴在地上一声不吭。

    师父一行進屋后,见屋里挤满了来看师父的人,其中有人让师父看他根基如何,师父说:“根基不错,好好炼”。还有人想问但没说出口,师父看了一下这几位学员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开饭了,饭菜也算丰盛。有人就问师父菜的味道如何,师父说他吃什么菜都是一个味。夹菜时师父用左手接着,当时大家理解这是师父以身传法。顺带说一件事,师父来冠县传法时穿的毛衣是带补丁的。一日三餐买餐证在大餐厅就餐。餐证由刘大姐保管。刘大姐是第一次跟随师父出门,看师父如此辛苦,吃的又是如此简单,一天早晨自作主张去给师父买了一个鸡蛋荷包,师父见了不高兴,因这件事给刘大姐讲法。师父离开冠县时把剩下的餐证留了下来,有早餐证和午餐证。

    吃完饭,师父还和我们一起合影留念。无论是集体合影,还是和师父单照,师父都满足了我们的愿望。每想到此倍感温暖。

    在办班的最后一天下午,师父安排刘大姐和耿大姐分别给这四个学员送上一幅师父在吉林大学鸣放宫炼功打坐的法像,当时有一个弟子说我已经请了,耿大姐说:“是师父让给你的”。师父还给弟子留下了他的个人名片。今天想来师父对冠县大法弟子寄予何等殷切的厚望啊。(师父还去了两家,因不清楚近况,不再叙述)。

    (四)师父去萧城

    周五上午(十一月二十号),弟子找了辆面包车,拉着师父去看萧城。师父当年就是沿着这条路去看萧城的。

    这条路在冠县城的西北方,是通往万善乡的一条乡间公路。车子在公路上有点颠簸,弟子向师父介绍冠县的风土人情和典故,刘大姐说“路两边锦旗招展,土地爷、地方神及另外空间的众生都在夹道欢迎师父呢。”当时弟子感慨的问师父咋能来冠县这样的小地方。好象是刘大姐说“这里有师父要度的人”。

    萧城,位于冠县北陶镇东南五里许的卫河东岸,是一座保存比较完好的军马古城。据《宋史》、《辽史》记载以及城内遗址中发现的明代隆庆年间山西按察司杨师震墓志铭中得知,此城乃辽国太后萧燕燕为了同宋朝作战而建,故取名“萧城”(亦名歇马城)。虽然它不为世人瞩目,既没有“山海”、“嘉峪”二关那样地势险要,造型宏伟,鬼斧神工,更不象古都长安、汴梁那样名震遐迩,历史悠久,招徕无数观光探胜的游人、墨客。但是在中国的史册上,它却占有着重要的一页。著名的“澶渊之盟”即由此城一战而达成的。

    公元1004年冬,在闻名历史的“澶渊之役”中,“习知军政”的萧太后,“亲御戎车,指麾三军”(今萧城西边的郎庄有一株千年古槐,据传是萧太后拴马处)长驱中原,利用萧城这一進可攻、退可守的前线营垒,“指犯贝(清河县)、魏(魏县),中外震骇”。宋朝名臣寇准力排朝内王钦若、陈尧叟等人逃跑主张的干扰,请宋真宗御驾亲征。迫于形势,真宗才亲临北京(今河北省大名县城东北)。杨延昭上言:“契丹击澶渊去北境千余里,凡有剽掠,率在马上,人马俱乏,虽众易败”。“并帅精锐之师”威虎军在城上用床子弩将萧后弟挞览射杀,先挫辽人锐气,继而乘胜追击,在冠县大败辽兵,并破萧城,最终迫使萧太后派使在澶渊(今河南省濮杨县西南)签订停战盟约,史称“澶渊之盟”。

    今登临萧城,当站到十三米高的城墙之上,环顾萧城内外,仍不免有那“战马啸啸、金镝飞鸣”、“寒光照铁衣”之感。

    师父在西门下车,在萧城碑前留影,沿着城墙自北向南,登上城墙的最高处,极目四野,师父用功能推开时间的大门,看到座座辽军的营帐,还有掩埋战俘的万人坑,师父在中街下车后,听当地人讲,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外大白天也能看到仙女。

    师父来到村西北角高出地面两丈多的点将台遗址,运用功能看到了这里当年的女统帅萧太后,脚穿皮靴,身穿战裙,头戴雉鸡翎,威武的站在点将台上检阅着辽军,师父还不断的和刘大姐说着什么,因为刘大姐的天目也能看到一些。而后师父缓步走上被苍松翠柏环绕的点将台,并在上面和众弟子合影留念。

    下了点将台向北,到北城墙转了转。因天色尚早,弟子们问师父是否去一趟大名,并在大名吃午饭。师父答应了。

    (五)师父去大名

    车子沿着东古城镇东边的106国道前行,过班庄桥走金滩镇(宋时叫金沙滩,据传当年双龙会时杨大郎、杨二郎、杨三郎在此战死;也是穆桂英大破一百单八阵的最后一镇),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杨家路。在娘娘庙和顺道店,路边人家大门里影壁墙中央大多有一个神龛,里边多数供的是关公,在这里弟子是第一次听师父讲关公被南方人供为财神的。

    大名历史悠久,是冀南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卫河、漳河和马颊河从境内流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唐代狄仁杰祠堂碑,罗让墓碑,后晋马文操神道碑,宋代五礼记碑和宋代朱熹写经碑等。

    大名又称大名府。西周属卫。春秋属晋。战国属魏。秦属邯郸郡和东郡,汉始置元城县。唐废元城入贵乡,建中三年改为大名府,北宋庆历二年升大名为北京(治所在河北大名县东北)。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废。绍圣二年(1095年)复置。政和六年(1116年)移治南乐镇(今河北大名县南)。金复还故置。清乾隆二十二年(1758年)移治今址。冠县在五代、宋、金时隶属于大名。

    据传唐宰相魏征(《新唐书》记征为魏州曲城人。今人说馆陶县人)在这一带当过道士。篡汉的王莽祖籍元城,即今黄金堤乡五村包头。杨家将也曾在这里驻防。升为北京后,大名的政治地位大为提升,军事上更是抵御契丹入侵的北方重镇,故宰相寇准撰曰:“东郡股肱今右辅,北门锁钥古天雄。”

    车离大名县城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见路南有人放鞭炮,声音如在车边响一样,好象车底都有震动,刘大姐说这是在“欢迎师父的到来”。车过小引河后進入市区,大约下午一点多近两点的样子,车停在路北大名汽车站附近一个刚开业的饭店门口(当年饭店今已不存),弟子忙到台前联系,被安排在二楼。落座后服务员递过来菜单,弟子们让师父点第一道菜,可迟迟不见师父上楼,到楼下也没见师父。过了一会,见师父拿着一只烧鸡来了。弟子之间互相抱怨怎么让师父花钱给我们买东西。师父说是“给司机师傅买的”。因为当时用车时说是去一趟萧城,没说去大名,让司机多受累了,师父就亲自(没让刘大姐去)买烧鸡来慰问一下司机(还送给司机一个法轮章),还说了客气话,这件事让弟子铭心不忘。

    吃完饭车子倒回来,在大名老城门外的街口停下,师父在这里站了一会,看看大街,看看城门,师父和刘大姐看到千军万马从城门奔泻而出而后师父从这个门進入大名古城的老街,师父在这里留影纪念。因为登上城楼的角门锁着,工作人员不在岗,师父未登上城楼,往南走了一段就返回来,在大门北边师父又停了一会,说这个门是明清时期的,宋朝的城址不在这里。于是师父让大家上车去找宋代的大名城遗迹(今天弟子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据《中国古代城市词典》,今大名古城始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师父说的和历史完全吻合,而弟子当时什么都不知道)。

    车在小引河的桥上停下,师父下车为弟子的象机装上胶卷,胶卷是师父的。小引河是漳、卫河的支流,在大名城东郊自南向北而去。漳河从临漳流经邺再到大名,当年西门豹曾经治邺(今安阳北),在中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河伯娶妻》的文章,讲的就是西门豹治邺时的一件事,师父把这一件事,利用照象机取景器,让弟子轮流看当年的这一幕:但见桥南河的西岸红旗招展,人头攒动,锣鼓喧天……

    车继续东行不远拐向北,约行三公里,来到大街乡教善村,村子给人一种原始和历史感,此村位置在古大名西城墙外。车沿着村中的小街向北不远就到了村北郊,又往东走了约一公里,车子开不动了,就在麦田中间的小路上停下来。师父下了车,小北风微微吹动着师父的头发,师父环目四野,烟霭似乎笼罩着过去的一切,有几株苍树防佛透露着过去的一点信息,北边隔河依稀能看到一条长满小树的高岗,这就是仅存的号为北京的宋大名老城西北角的一段残垣。师父站在麦田里,不时的和刘大姐说着什么──师父看到宋代大名城那繁荣的街市,那巍峨的城楼,还有城楼上威武的杨家兵。当我们要离开时,师父说“如果考古的人都有点功能……”。

    顺带说车上有一个学员从很小就染上了抽烟的恶习,长大了能为人看点小病,又染上了酒瘾,每天都得用酒精泡着感觉才舒服。这个人在人中的实际行为已在人之下,不配“人”字。可师父对他无量慈悲,打出强大的功清洗这个人。这个人平日一天要抽一包多烟,可这天他想不起来抽烟,看见司机抽烟心里也不想,在师父的加持下,这个人从此以后戒绝了烟酒。现在这个弟子每当忆师恩,特别在听《谢师恩》这首男声独唱曲时,他的泪水就如同断线的珍珠一样往下淌。

    车从麦田间的小路上往回返,向南走约三华里上了柏油路,这条东西路是唐宋大名老城的中街,现在叫大街,往东直到卫河西岸的老东门,东西长约十几华里。车东行不远路南“狄公之酒家”西边、大街乡派出所对过有“狄仁杰祠堂碑”(当年有碑无亭,亭是96年盖的)。师父下了车,来到被麦田环抱的碑前。

    狄仁杰(隋607─唐700),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人。武则天即位初年,他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被来俊臣诬害下狱,贬彭泽令。万岁通天年间(公元696年)契丹陷冀州,河北震动,朝廷提升狄仁杰为魏州刺史,契丹闻信而退。他办事坚贞廉民,深受百姓爱戴,为他立碑建祠。狄祠历经战乱和失修,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就只剩这块碑了。师父在这里驻足良久。

    这时来了一位上了点年纪的男子告诉师父:“大名县准备在‘狄仁杰祠堂碑’东约一百多米路北建‘大名碑刻博物馆’,前段时间要把这块碑挖出来搬那边去。挖了不太深,碑四周就往出冒黄色泥浆水,越挖泥浆越多,挖碑的人就分成几组轮换上阵,一直挖到深夜也没挖出来。第二天早晨一看,碑四周又被泥浆填平了,所以只好放弃,让这块碑呆在原地。”这件事至今仍是一个谜。

    车往东行约一百米,路北一片洼地中间的高台上矗立着一块高约数丈的大碑,俗称“王强碑”,一说“魏博节度使何進滔德政碑”,一说“宋代五礼记碑”,看篆额(碑头上的八个篆字),最后一种说法是可信的。

    师父仔细看了一些碑刻和大碑下方的那只硕大的乌龟,这时就听刘大姐说,“这个大碑里面还有一个小碑,等有一天大碑风化了,小碑就会面世,这对人永远都是一个谜”。

    最后师父和众弟子在“五礼记碑”前合影留念,一个弟子在碑前方坑里仰拍了一张纪念照。车往回返,过金滩镇,走斜店,过南盘(当年萧太后的营盘),从申尹庄北这条路往东来,到南关车向北拐不远,弟子告诉师父城东南有一眼清泉,让江南人给扣住了,为了寻找这眼清泉,在城东南修建了一座砖窑。师父说“看见了,现在不让用以后让用”。记得师父说过冠县人有很多病是因为穿城而过的这条黑水河,另外空间不好的东西师父给清理了,这条污水河改道就好了,到那时清泉水就会再次润泽冠州大地了。晚上师父讲课时提到了大名之行。

    (六)师父去灵岩寺

    二十三号一大早,师父就要离开冠县了,一部份学员来和师父告别,一部份学员去送师父。老瑞开着他的专车来了。师父上了车,老瑞问师父是否去一趟灵岩寺?师父说:“今天你安排吧”。

    车过马颊河,到了聊城老城,古楼广场扩建十月份刚竣工,可能是因为不开放,师父没有登楼,在下边围着光岳楼转了一圈,说楼上有一尊佛。

    车离开聊城继续前行中,师父做了个动作,随后出现了一位道长,身穿紫色道袍,白色长髯飘散在胸前,手拿拂尘在路边盘腿打坐。有的学员以为是来接的,师父说:“不是来接咱们的,是我把小蕾(当时在车上)的师父救出来了。他的师父不是在冰川(小蕾说在冰川里)里,而是在冷宫里”。度人多难啊!师父不但把我们从地狱中捞起,还要劳心费神不辞万苦善解我们生生世世的所有恩怨。佛恩浩荡,弟子无以为报,只有严格以法为师,做好师父教给弟子的三件事,圆满随师把家还。

    灵岩寺位于泰山北麓长清县万德境内的方山之阳。方山又名玉符山,相传东晋高僧郎公来此说法,“猛兽归伏,乱石点头”,故称灵岩。寺兴于北魏,盛于唐宋,最盛时有殿阁四十余处,禅房五百多间,僧侣五百多人,与天台国清寺、江陵玉泉寺、南京栖霞寺同称天下寺院“四绝”,而灵岩寺为“四绝”之首。寺周群山环抱深奥幽邃,寺内外的汉柏、摩顶松、郎公石、可公床、辟支塔、一线天、对松桥以及“五步三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胜景,都别具情趣。大文豪苏东坡也曾在这里留下诗作:《醉中走上黄茅岗》。

    车到灵岩寺山门外大约中午十二点的光景,简单吃了一点午饭就上山了。老瑞买的门票,和师父走在前面,师父对老瑞说“后边跟着四、五百人呢”。老瑞回头看说“啥也看不见”。师父笑而不答。老瑞后来才知道那是另外空间的五百护法神。

    老瑞陪同师父继续往上走,老戴、老刘他们跟在后头,不知什么时候老瑞见跟上来一个十五、六岁样子的小姑娘,手拎一只篮子,里面放着矿泉水,(而老戴看到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老瑞不愿让她跟着,师父说“让她跟着吧”。她不说话。问她“是卖水的吧?!”她说“不是”。别人想帮她提水,她说不用别人帮。师父上下山喝了她两瓶矿泉水,老瑞花的钱。就这样跟了一路,下山后这个人又不知不觉的消失了。师父告诉大家“这是本地的土地神”。

    在山上的一个龛洞中有一方大石(可能是郎公石,也可能是可公床,洞中没有佛像),师父坐在上面打大手印,老瑞在东,小李子在西,老戴、刘大姐等在下面跪着。

    在千佛殿西侧有座始建于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的辟支塔,这塔是灵岩寺的标志性建筑,应老瑞的请求,师父在这里和众弟子合影留念,又单独和老瑞拍了一张。这时天色已晚,该吃晚饭了,师父来到山脚下的一个饭店,点菜时有人点“炒佛手”,师父说“你们吃,我不吃”,脸色不好看。这道菜没点,是师父点到了那个人对佛的不敬。后来师父在《北京国际交流会讲法》(1996.11)上说:“过去的人谈起佛来会生起无限敬仰的心,在非常殊胜的状态中讲起佛、菩萨、罗汉。可是今天的人谈起佛来随口而出,非常的不在意,好像很平常,这是人类不信有神发展到这一步造成的。因为佛不是随便叫人讲的,这是个对佛敬不敬的大事。可是现在的人,随便用佛来开玩笑,甚至于吃饭也谤佛,有许多菜名都在谤佛,什么“罗汉斋”呀、“佛跳墙”这些名字都上来了,都是在骂佛、谤佛,甚至于这些斋菜饭店有些是居士、和尚开的。他们好像已经不知道在骂佛了。”

    在灵岩寺西,有自唐至清灵岩寺历代主持僧的墓塔167座,二十三号因天晚了没来得及看。二十四号一早老瑞问师父是否到塔林看看,师父答应了。老瑞拿着二十三号的门票,工作人员不让進,让从新买票。师父说:“我去说说”。师父和工作人员说了几句话,工作人员很高兴的招呼大家進去吧!老瑞说师父“我穿着公安制服还不如你哩”。师父笑而不答。师父和工作人员说了些什么,大家也都不得而知。

    進入塔林,师父依次在墓塔前走过,有的墓塔师父单手立掌,有的墓塔师父站一下,师父说“每个墓塔上都有原来那个人的形像,他们都在和我说话、打招呼”。

    告别灵岩寺,老瑞问师父是否去一趟济南千佛山?师父答应了。在千佛山的半山坡上,有一尊大佛像,游人很多,老戴几人都去烧香磕头了,老瑞身穿公安制服不好意思过去。师父说“你点着香我给你插上去”。老瑞很听话,把香点着交给了师父,师父亲手把这炷香插在大佛前面的香炉中。

    往上走到了兴国禅寺,有一位约六十岁左右的道人把师父让到一间客房里,为师父泡了一壶茶,师父没有喝,说了几句话就告辞了。

    下了千佛山,师父来到舜井街,老瑞想让师父帮自己买几本气功书,师父拦着不让买。后来老瑞自己从聊城买了一本假气功书,在客车上碰到一位学员,那位学员一看就头痛,可见假气功害人之狠。

    吃了午饭就要送师父回北京了。到了济南西站,下午所有去北京的车票已售完,老瑞想买高价票也买不到,急的满头大汗也没辙。师父说“你给每人买一张站台票就行”。

    告别了师父,老瑞一直在为没买上座位心中难受。到了晚上,刘大姐打来电话,说“师父上的这节车厢里基本上没有人,其它车厢爆满,他几个一路上都在睡觉”。老瑞听后感到既欣慰又神奇。

    回京后师父一直牵挂着冠县的弟子,在九三年元旦师父给冠县的弟子发来了贺信。信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家乡的弟子们新年好。冠县,中国第一县。

    (待续)

    (明慧网)

    TOP


    中国大预言探秘 (9)

    明奥 整理

    第四编 邵康节梅花诗

    诗云:

    洞彻先天学至深,泊名外物性归真。
    飘然来世飘然去,经世梅花天地春。

    宋史-邵康节传(译文)

    邵雍,字尧夫,逝世后谥号“康节”,所以后人都称其为邵康节,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卒于神宗十年(公元1077年)。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

    邵康节是中国占卜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梅花易数》是他发明的占卜方法。可是这本书版本很多,估计已经是传伪了。先天易学是他的主要代表作。可是在他的著作中关于先天易学叙述的并不详细。朱熹的《周易本义》对于先天易学作了详细的介绍。

    邵康节是象数派易学的代表人物。我们直接研究他的思想只有《皇极经世书》一书。这是一本推演朝代兴衰的书。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从《皇极经世书》的观物篇中可以看出。

    邵康节祖上姓姬,出于召公世系,为周文王后代。他自幼胸怀大志,一心致力于科举進取之学。居共城时,其母李氏过世,他便筑庐于苏门山,节衣蔬食守丧三年,可谓至孝之人。当时李挺之为共城县令,听说邵康节好学,便亲自造访其庐。邵康节遂拜其为师,跟从他学义理之学、性命之学与物理之学。数年之后,邵康节学有所成,但从不到处张扬,所以了解他的人却很少。那时有新乡人王豫同邵康节论学,他自恃自己的学问足可让邵康节师事之,谁知议论过后却深为邵康节的学识所折服,于是便虔诚地拜邵康节为师。

    邵康节移居洛阳之后,所悟先天之学進一步完善,又收张岷为弟子,传授《先天图》及先天之学。邵康节40岁时娶王允修之妹为妻,后二年得子伯温。51岁时(嘉佑6年),丞相富弼曾让邵康节出来作官,甚至说“如不欲仕,亦可奉致一闲名目”,也就是说可以挂一个官名,名只领薪奉,不必做事,但均被他婉言谢绝了。

    嘉佑7年,王宣徽就着洛阳天宫寺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珂的旧宅基地,建屋三十间,请邵康节居住,富弼又给他买了一个花园。熙宁初年,朝廷实行买官田新法,邵康节的天津之居园划为官田,司马光等二十余家又集资为他买下。邵康节命其园居为“安乐窝”。

    这时神宗下诏要天下举士,吕公著、吴充、祖龙图等人推荐邵康节,朝廷连着发下三道诏书,让邵康节担任秘书省校书郎、颍川团练推官。邵康节再三推辞不得已而受官,可是他又推称自己有病不肯赴职。

    邵康节57岁时,父亲邵古(伊川丈人)去世。邵康节与程颢在伊川神阴原(今伊川县伊水西紫荆山下)“不尽用葬书,亦不信阴阳拘忌之说”选择了一块墓地予以安葬。又过两年,邵康节的同父异母弟弟邵睦猝死于东篱之下。他与这个弟弟手足情深,咏诗数首以表思念之情。

    邵康节在洛阳闲居近30年。冬夏则闭门读书,春秋两季出游。每出游必着道装乘小车。城中的士大夫听到车声,均倒屣(倒穿着拖鞋)出门相迎,儿童和仆人也高兴地尊奉他。久而久之,他在洛阳城里就有了“行窝十二家”。
    他乐天知命,常以诗言志,以园林景色、醇酒茗茶自娱平生。他常言“此身甘老在樵渔”、“身为无事人”,但他又在一心效法圣人,观物得理,究天人之际,要为后人留下一门大学问。他尝有这样的诗句:“只恐身闲心未闲”、“若蕴奇才必奇用,不然须负一生闲”。可见他是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邵康节虽然不支持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但是也不公开反对。“自从新法行,常苦樽无酒”、“怀觞限新法,何故便能倾”、“侯门深处还知否,百万流民在露头”等诗句,反映了他对待新法的态度。门生故旧中的当官者,有的为反对新法要辞职而去,他劝说这些人:“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辞职)何益耶?”

    二程兄弟与邵康节同巷里居住近三十年,世间事无所不论。程颢尝说:“邵尧夫于物理上尽说得,亦大段泄露他天机。”又说:“尧夫之学,先从理上推意,言象数,言天下之理。”他以“内圣外王之道”评论邵康节之学,以“振古之豪杰”评论邵康节其人。

    熙宁10年(公元1077年)3月,邵康节有病卧床百余日而不能起,至7月4日病危,5日凌晨去世,享年67岁。遗嘱命治丧之事从简一如其父,从伊川先茔。

    邵康节病中,司马光前来探视。邵康节对他说:“我病势不起,且试与观化一巡也。”司马光宽慰他:“尧夫不应至此。”邵康节说:“死生亦常事耳。”当时正值张载从关中来,他给邵康节诊脉后说:“先生脉息不亏,自当勿药。”又要给邵康节推命吉凶,说:“先生信命乎?载试为先生推之。”邵康节回答:“世俗所谓之命,我不知道,但如果说到天命我就知道矣。”张载说:“既然说是天命,那么就不必说什么了。”

    邵康节《闲行吟》一诗说:“买卜稽疑是买疑,病深何药可能医。梦中说梦重重妄,床上安床叠叠非。列子御风徒有待,夸夫逐日岂无疲。劳多未有收功处,踏尽人间闲路歧。”可见他是一个不信世俗之命也不搞卜筮稽疑那一套的人。程颐前来探病,诙谐地说:“先生至此,他人无以致力,愿先生自主张。”邵康节说:“平生学道固至此矣,然亦无主张。”程颐还是跟他戏谑,邵康节也开玩笑地说:“正叔可谓生姜树头生,必是树头生也。”这时邵康节的声息已很微弱,就举起两手做手势,程颐不明白,问:“从此与先生诀矣,更有可以见告者乎?”邵康节说:“面前路径常领宽,路径窄则无著身处,况能使人行也!”邵康节病重之中犹有“以命听于天,于心何所失”、“唯将以命听于天,此外谁能闲计较”、“死生都一致,利害漫相寻。汤剂功非浅,膏肓疾已深。然而犹灼艾,用慰友朋心”等诗句,足见他对待生死的乐天态度。

    邵康节去世后,邵伯温请程颢为其父作墓志铭。程颢月下踱步于庭,思索良久对程颐说:“已想出尧夫墓志铭了。尧夫之学可谓安且成。”遂于《墓志》中有“先生之学为有传也,语成德者,昔难其居。若先生之道,就所至而论之,可谓安且成矣”之语。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欧阳修之子欧阳棐作《谥议》:“雍少笃学,有大志,久而后知道德之归。且以为学者之患,在于好恶,恶先成于心,而挟其私智以求于道,则弊于所好,而不得其真。故求之至于四方万里之远,天地阴阳屈伸消长之变,无所折衷于圣人。虽深于象数,先见默识未尝以自名也。其学纯一不杂,居之而安,行之能成,平夷浑大不见圭角,其自得深矣。按谥法,温良好乐曰康,能固所守曰节,谥曰康节先生。”崇宁初,从祀于孔子文庙,追封新安伯。明嘉靖中,祀称“先儒邵子”。

    邵康节的著作,除《皇极经世》、《观物篇》、《击壤集》和《渔樵问对》外,据程颐和朱熹讲,还有《无名公传》。另外,还有邵伯温据邵康节讲学语录整理而成的《观物外篇》。两宋间人王湜《易学》说:“康节先生遗书,或得于家之草稿,或得于外之传闻。草稿则必欲删而未及,传闻则有讹谬而不实。”又于“皇极经世节要序”中说:“康节先生衍《易》作《经》,叫《皇极经世》。其书浩大,共十二册,积一千三百余板。“以元经会”共二策,“以会经运”共二策,“以运经世”共二策,“声音律吕两相唱和”四册,准《系辞》而作者二册。”其实,王湜所见十二卷本的《皇极经世书》,已是邵伯温于邵康节去世后将《皇极经世》与《观物篇》合在一起,又加入其祖父邵古的声音律吕之学与张岷听邵康节讲学时所作的笔录(定名为《观物外篇》)厘订而成。一至六卷为元、会、运、世,七至十卷为律吕声音,十一卷为“观物内篇”,十二卷为“观物外篇”。对此,清王植于《皇极经世书解•例言》中已有说明。

    梅花诗[梅花易数]

    宋邵康节著
    清溪散人注

    荡荡天门万古开 
    几人归去几人来 
    山河虽好非完璧 (宋室偏安)
    不信黄金是祸胎 (金人入寇)

    湖山一梦事全非 (建都临安) 
    再见云龙向北飞 (元兵入临安恭宗北狩) 
    三百年来终一日 (宋亡) 
    长天碧水叹弥弥 (宋末代幼帝赴海) 

    天地相乘数一原 (元凡十世) 
    忽逢甲子又兴元 (元世祖忽必烈) 
    年华二八乾坤改 (元祚八十八年) 
    看尽残花总不言 (宦官扑不花) 

    毕竟英雄起布衣 (明太祖崛起微贱) 
    朱门不是旧皇畿 (改都金陵) 
    飞来燕子寻常事 (燕王篡位) 
    开到李花春已非 (李自成作乱而明祚亡矣) 

    胡儿骑马走长安 (清兵入关)
    开辟中原海境宽 (夷人通商)
    洪水乍平洪水起 (洪秀全黎元洪)
    清光宜向汉中看 (辛亥八月武昌起义)

    漫天一白汉江秋 (武昌起义民军尚白)
    憔悴黄花总带愁 (黄兴)[黄花岗]
    吉曜半升箕斗隐 (袁世凯应召南北讲和)
    金乌起灭海山头 [金乌者日也 海山者岛也]

    云雾苍茫各一天 
    可怜西北起烽烟 
    东来暴客西来盗 
    还有胡儿在眼前 

    如棋世事局初残 
    共济和衷却大难 
    豹死犹留皮一袭 
    最佳秋色在长安 

    火龙蛰起燕门秋 [燕门者北京某门也]
    原璧应难赵氏收 [原璧难归赵某也]
    一院奇花春有主 
    连宵风雨不须愁 [柳暗花明又一村也]

    数点梅花天地春 [冬去春来大吉也]
    欲将剥复问前因 
    寰中自有承平日 [寰通环]
    四海为家孰主宾 

    按 原本无注释 兹就其经过者 於每句下略注一二
    '有[ ]符号者为注文' 其未来者不敢臆度 读者谅之 清溪散人识 
    编者按:成书時对清溪散人的注释略有修改。

    梅花诗试解

    梅花诗是宋朝大预言家邵康节给世人留下的预言,一共十首,预言了他身后中国大的历史演变。当然,和所有预言一样,他采用了很隐诲的语言,不很容易理解。大部份已经破解,但仍有最后几首未能与历史事实对应起来,是已经发生的事呢?还是没有发生的事?这都是留给我辈思考的问题。这里试解其大意,供智者三思,或有高人对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一)

    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
    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

    “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荡荡通天之门万古以来都敞开着,但有多少人来到世间,又有多少人能回得去呢?这两句的意思其实是紧扣全诗的主调的,作为开首引出最终的主题。有道破天之人一看即明,一般人看了是不会很明白,要但也会引起深思吧。

    “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宋朝是个朝廷软弱无能的朝代。整个社会从上到下,多迷恋歌舞升平。特别到了南宋,更是苟且偷安于江南的半壁江山,社会风气沉迷于情色欢爱之中,宋词万首,多以言文人骚客的恋物伤情。终于有了中国历史上罕有的“靖康之耻”,北宋皇帝、宫妃、亲王、满朝大臣等三千多人全被金国掠为奴隶。以至最后,南宋皇帝投海葬身。所以,是山河虽好却不是完璧。“金”指北方女真族建立的大金国。“黄”是黄龙府,金国的首都。预言了南宋半壁江山苟安江南以及金人入寇的历史。“不信黄金是祸胎”喻指金国灭了北宋,并屡犯南宋的历史。 “黄金’也是双关语,意指金人入寇中原也都是为了黄金,世人的祸患都是因为追逐“黄金”所致。

    (二)

    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
    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

    “湖山一梦事全非”:因为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在西湖边儿上,加上南宋皇帝终日沉迷于荒淫醉梦之中,所以叫“湖山一梦”。“再见云龙向北飞”,是指继靖康之耻二帝被北方金人掳去的悲剧后,蒙古元兵入侵临安恭帝被俘再次被掳到北方。“三百年来终一日”,指北宋、南宋在历经三百余年后(公元960年至1279年)终于灭亡了。“长天碧水叹弥弥”是喻指公元1279年,宋军残部战败后穷途末路,陆秀夫背着南宋小皇帝赵昺投海而死,其他随身将士和皇妃也都被飓风淹没于大海之中。

    (三)

    天地相乘数一原,忽逢甲子又兴元。
    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

    “天地相乘数一原,忽逢甲子又兴元”是说天干地支相乘的年代又回到了源头,元朝开始兴盛了。“忽”字隐涉了元世祖忽必烈,“兴元”指元朝兴建起。忽必烈于公元1260年即大汗位,于公元1264年(甲子)登基兴建元朝,定年号为至元元年,并迁都燕京。至1271年,忽必烈根据刘秉忠的建议,取《易经》中“乾元”的意思,改国号为“大元”,统治中国。“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指元朝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共经十世。若从公元1279年宋朝最后灭亡算到公元1368年元朝被灭,总共约88年,应了“年华二八乾坤改”之意。元顺帝时,宦官扑不花扣压各地反元义兵的警讯不上报皇帝,可谓“残花”“总不言”。

    (四)

    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
    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

    “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写的是明太祖朱元璋,虽出身贫贱(布衣),曾当过和尚,后参加农民起义的红巾军,终于显出英雄本色,从一个普通士兵跃升为领袖,并于公元1368年于南京称帝。因此,“朱门”已不再是旧的黄土农家(黄畿)了。“飞来燕子寻常事”是指雄踞燕京的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被迫发动“靖难之役”,攻入南京,夺取了帝位,实可谓“飞来燕子”。明太祖朱元璋将皇位隔代传给了皇太孙,即明惠帝。当时,有十几位皇子被封为藩王,驻守边塞。其中燕王朱棣是实力最强,威望最高的。明惠帝因为执意削藩,要罢免燕王等。燕王即使装疯都无法幸免,无奈只好于建文元年起兵反抗。因为燕王朱棣才德出众,智勇过人,终于在四年后胜出,成为明太宗,后又被称为明成祖,年号永乐。燕王得天下仔细想来也确为“寻常事”,在情理之中,与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颇有雷同。“开到李花春已非”应指公元1644年春闯王李自成(“李花”)率领叛军功破京师,崇祯皇帝于景山上吊自尽,明朝灭亡(“春已非”)。

    (五)

    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
    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汉中看。

    “胡儿骑马走长安”:中国历来讲“北胡南蛮”。所以这里指东北的满清入主中原。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一统明末的残局,于公元1644年,建都北京,成为大清帝国。“长安”指代中国。

    “开辟中原海境宽”:清朝前期,国势大兴,文治武功都非常强盛,有一佰多年的“康乾盛世”。特别是康熙皇帝,平定了各种内乱外侵,使中国版图空前的扩展。另外,自清代开始,進行较大规模地与海外通商,开辟港口,正所谓“海境宽”。

    “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汉中看”:第一个“洪水”指的是公元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之乱,象洪水一样席卷半个中国,历时达13年之久,严重动摇了清朝统治。太平天国被平息后(“乍平”),清朝内忧外患不断,革命党人的势力不断崛起壮大,直到最后,武昌起义成功,黎元洪被拥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都督,袁世凯死后又成为总统,清王朝彻底灭亡。所以,清朝最终的前景(“清光”)还应该向武汉(“汉中”)看。

    (六)

    汉天一白汉江秋,憔悴黄花总带愁。
    吉曜半升箕斗隐,金乌起灭海山头。

    “汉天一白汉江秋”是说经历满清腐败没落的中国终于又有了新希望(“汉天一白”)進入了新时代(“汉江秋”),公元1911年10月10日(秋季)武昌起义建立了中华民国。“憔悴黄花总带愁”民国革命虽然成功,但根基非常不稳定,如“憔悴”的“黄花”,充满危机(“总带愁”)。 “吉曜半升箕斗隐”:“吉曜”喻指国民党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半升”指国民党统治初期,中国军阀割据,内战连绵,无法实现统一安定,蒋介石领导的北伐成功初步奠定了国民党的地位。“箕斗”为中国古代星相学,二十八宿中的星宿,这里似指共产党的势力于暗中发展。“金乌起灭海山头”:古时“金乌”为太阳的别称,此处暗示日本。整句指日本在二战中兴起与最终战败投降的命运。 “起灭”就是兴起了又毁灭了。

    (七)

    云雾苍茫各一天,可怜西北起烽烟。
    东来暴客西来盗,还有胡儿在眼前。

    “云雾苍茫各一天”言中国大陆和台湾各自分治对立的局面。“可怜西北起烽烟”似指解放军平定新疆叛乱和入藏镇压西藏独立。“东来暴客西来盗”指在东方朝鲜与美国交恶,在西边和印度爆发中印边界之战。“还有胡儿在眼前”:北方的苏俄一直威胁中国,中苏曾经爆发珍宝岛之战,并各自陈重兵于边界达数十年之久。

    (八)

    如棋世事局初残,共济和衷却大难。
    豹死犹留皮一袭,最佳秋色在长安。

    “如棋世事局初残,共济和衷却大难”:世界局势历来象一盘棋一样,这里是指冷战时期共产国际和西方自由民主体系的对局。九十年代以后共产国家纷纷变色,这对整个共产主义一方来讲,就已经是残局一盘了。共产国家的联盟彻底解体,绝大多数国家放弃了共产制度,这对共产党来讲可谓是一大劫难。“豹死犹留皮一袭”:当共产国家的头领苏联瓦解后,共产党体系实际已经解体了,只留下些形式被中国当权者所继承,就象一只豹死了,但是却留了一张皮一样。此时的中国,已经没有人相信共产主义了,包括共产党当权者,他们只是利用共产党形式维持自己的统治而已。“最佳秋色在长安”:目前的中共当权者,为了给自己的政权形式制造合理性,极力地粉饰虚假的所谓大好形势,集中大量财力大兴土木,装点首都。“长安”也指中国的京城,泛指中国。但秋色再佳也无法长久了。

    (九)

    火龙蛰起燕门秋,原璧应难赵氏收。
    一院奇花春有主,连宵风雨不须愁。

    “火龙蛰起燕门秋”:“火龙”,即红色恶龙,指中国共产党。这一句隐喻六四事件,1989年,中国学生与民众在天安门请愿后遭到残酷屠杀。“原壁应难赵氏收”:“原壁”泛指拥有五千年连续历史的中国,遭到了这一难。“赵氏收”是指赵紫阳,因六四事件被打压。

    这以下的几句,如果不从整个诗的主体来纵观,不通晓修炼之事,是很难合理解释的。实际上,下面几句清楚地道出这预言的主题了。看看头一句的“天门万古开”,到下面的“寰中自有承平日”,其真意就了然了。“一院奇花春有主”:1999年7月20日以前,法轮功遍及中国大陆,到处都是佩戴法轮功徽章的大法弟子,到处可看到法轮图形,所谓“一院奇花”。“春有主”是用春天喻法轮大法真相大白于天下的时候,遭到迫害的法轮功弟子会堂堂正正地与其师父相见。“连宵风雨不须愁”:中共对法轮功弟子采用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手段進行了令人不解的大规模的迫害,所谓“连宵风雨”。但是法轮功所表现出的异常坚强和持续的精神抵制,实在是历史上罕见的。就凭这种精神,相信他们会最终获得胜利的。用历史眼光来看,无论邪恶怎么猖狂,寒冬多么严酷,终究会过去,是“不须愁”的。

    (十)

    数点梅花天地春,欲将剥复问前因。
    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宾。

    “数点梅花天地春”:这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全诗的题目即来自这里,所以叫《梅花诗》。经过严冬考验的法轮功弟子遍及世界、遍及中国大陆,如傲霜雪的梅花展示着春天的到来。那是法正人间的时刻。万物迎春,拨乱反正。这句也和开首的“几人归去几人来”遥相呼应,言几人能圆满而归呢?“欲将剥复问前因”:剥复为易经中的两卦。剥极必复,也指物极必反。历史如转轮,有前因必有后果。人类的历史都是为这次正法安排的。“寰中自有承平日”:这无比广阔浩瀚的寰宇自然有会迎来承平之日。“四海为家孰主宾”:从一九九二年法轮功创始人李洪志先生出来传法,基本上是四处传法,四海为家。后半句“孰主宾”,隐喻谁是主,谁是宾;在历史的舞台上谁是配角,谁是主角,早有定数。本次人类的文明都是为大法而造就的,为大法而开创的。这也就是整篇预言的中心意旨所在。

    TOP


    隐士真言

    天南星

    大年初三,老友要带我见一位隐居的高人。正好腻了大吃大喝、恭喜发财,也想听听国内高人如何看待这“太平盛世”,便欣然应允。唯一担心的是山高路远。友人不容分说,开上车就上走,一路叙述那高人的奇事, 说他年逾古稀,精通易学,不但是神医,还有预知未来的大能,但却淡泊名利,不象时下许多名士那样附庸权势,从不出头露面,连访客也一概谢绝,只有极少数知己可以随时登门,真正是个无为自乐的智者。汽车穿过喧嚷的闹市区,七拐八拐進了一条僻静的老街,最后停在杨柳河边一个破旧的四合院前。看我一脸狐疑,友人嘲笑道:“怎么啦,忘了古人说的: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呀”。

    开门的是一个眉青目秀的少女,友人介绍说她是高人的弟子。客厅的陈设虽然简单,却古朴雅致。随着一声“新年好”,竹廉后飘出一位中式衣着、步履轻盈,看上去约摸六十左右的和善小老头儿。原来不是什么老和尚或老道,也没有想象中的银发长须,我不禁有些失望。友人与老人很熟,彼此没有什么客套,品着清茶、吃着干果,闲聊起来。我与老人虽是初识,好在他很随和,有问必答,并不拘谨。细细打量,老先生目光炯炯、面色红润,确有几分所谓的仙风道骨,其思维之敏锐,也是一般年轻人所不能比的。

    我想知道老人对未来的看法,便谈起全球的暖冬,海外流传的要爆发大瘟疫的新闻,还提到巴西有位预言家预言明年九月亚洲某国会有大地震。“所谓的亚洲某国就是中国,明年九月十二日。” 老人的语气那样肯定,友人惊讶的问:“为什么会是中国?“ 老人淡淡地说:”经济好了,人心坏了,从上到下普遍堕落,正面提醒没人听,自然就得惩罚喽。不仅中国,其它国家也会有灾难的。2012年是人类文明的转折,此前,人类面临大淘汰,会以各种方式净化人类的。其实,古今中外的预言早就讲过了,眼下正在应验而已。大多数人都不会信的,就是祸到临头也照样吃喝玩乐。南亚大海啸之前也有人劝人快逃命,却没人信。”

    我把话题转到国内政治上,说电视报道胡锦涛、温家宝中国新年看望下层老百姓,很有人情味,但愿他们掌握了主导权后能给老百姓带来好处。老人叹道:“只怕为时晚矣。胡、温受到太多的制约,不会有多少作为的,只能穷于应付危机而已。以后的新总统会是明君,西方的民主制和东方的传统文化思想将会在中国溶于一体,出现一个万国来朝的昌盛时代的。” 我讲起西方有人用圣经解码得出胡锦涛结束中共的结论。老人明确地说不是胡锦涛要结束中共统治,而是中共会在他手中灭亡。老人停顿了一下,若有所思地补充道:“当然啦,就看他有无智慧和勇气了。时间不多喽!” 老人断言: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未来会在全世界占据主导地位,人们都会来中国取经的。他担心的是年轻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却了无所知,被潮流误导,盲目崇拜西方,甚至连信仰也以外来的为时髦。我说年轻人是受其老师的影响,许多学者、教授都把西方科学当作唯一标准,对本土文化不懂装懂、大加讨伐。老人说:“是啊是啊,中国文化在西方越来越受欢迎,在本土却遭受贬抑,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来促進复兴。”他意味深长的望着我们,平静的眼睛似乎可以看透人心。

    告别老人,一路上与友人感叹不已。那老人果然是一位隐居的智者,他的一席话也印证了我们近年来的所见所知。其实,即使不信神佛不信预言,只要不带偏见的观察也会发现,眼下所发生的一切已经预示了人类的发展前景。该毁灭的正在迅速衰败,该兴起的正在迅速发展。法轮功在全球的广泛传播,正是推动这场人类精神革命的动力。许多同胞对新唐人、大纪元和新唐人主办的全球巡演充满偏见,以为它们是在“搞政治”或“与共产党对着干”,却看不到它们正在开创一种崭新的文化,是在为未来的人类新文明奠定基石。人类行将進入一个新纪元,能亲身经历和见证这样一个伟大的过渡,何其幸运!

    我们每个人都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醉生梦死被彻底淘汰,还是洗心革面迎接那光明的未来?



    TOP


    唐代的宗教建筑(上)

    王晶

    目录

    唐代道教发展
    三教之首
    道士点破天机
    唐代佛教发展
    历时长久的译经
    六次迎佛指舍利進皇宫供养
    从宗教建筑的地理位置看其等级
    从宗教建筑的色彩与规格看其等级
    建筑特点
    壁画
    石窟艺术
    建筑实例:
    现存的唐代佛塔
    · 西安大雁塔
    · 西安小雁塔
    · 大理千寻塔
    · 山东神通寺龙虎塔
    现存的唐代寺观
    ·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 ◇◇◇ ◇◇◇

    唐朝,是神州大地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文化腾达,国力强盛,万国来朝的盛世天朝。在唐朝历代皇帝的扶持下,佛教和道教都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最主要的宗教建筑──道教和佛教建筑在数量和艺术水平上都得到极大的发展。

    唐代道教发展

    道教,相对于佛教,是一种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在中国古代的影响次于佛教,在李唐王朝,它的地位比佛教高。

    * 三教之首

    唐武德八年(625 年),唐高祖李渊下令规定道教在儒教和佛教之上,为三教之首,确立了唐代的崇道政策。之后的皇帝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唐玄宗李隆基,据《资治通鉴》记载,在唐玄宗当政时的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春季正月,朝廷首次置玄学博士,每年都象科举中的明经科一样考试,推崇包括老子《道德经》在内的道家学说。道教地位大幅度提高,人数也不断增长,宫观遍布全国。

    唐代道教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道藏正式刊行。唐代对道教经籍继续加以收集和整理,于开元(713-741年)中,编辑成藏,曰《三洞琼纲》,总计 3744卷(一说5700卷)。天宝七年(748年)皇帝诏令传写,广为流传,名叫《开元道藏》。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道藏。另外,唐代许多道教学者,如孙思邈、成玄英、李荣、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李荃、张万福、施肩吾、杜光庭等,他们对道教的教理、教义和修炼方术等方面作了全面的发展。由于唐皇室的大力倡导,当时王公大臣及儒生研究老庄思想蔚然成风。许多著名的道教学者被皇帝召请入宫,询问政事,讲道说法。

    *道士点破天机

    李唐王朝把道教推崇为三教之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唐高祖李渊登基前,有数名道士道破天机,预言了李渊和其子李世民将要君临天下,登基后,又有一名道士转告李渊,老子李耳是他的祖先。

    唐高祖未称帝时,道士王远知(530-635年)曾经秘密地陈述李渊该当皇帝的祥瑞征兆。武德年中,秦王李世民与自己的幕僚房玄龄装扮成普通人来拜见王远知。王远知迎接的时候对他们 说:“你们二人当中有一位圣人,大概是秦王吧?”他还对李世民说:“你要做太平天子,希望你自己爱护自己。”唐太宗登基以后,要封王远知大官,他坚决拒绝,请求回山。贞观九年,唐太宗让他在润州茅山建起一座太平观,同时有十四人出家成为他的弟子。

    《旧唐书》《薛颐传》中记载,唐高祖武德初(618年),善于观天象的道士薛颐到秦王李世民的府邸,密语“德星守秦分”,此天象预示秦王当称帝于天下。李世民大喜,上表举荐其为太史丞,随即又升迁为太史令。

    另外,据唐末五代的杜光庭(850-933年)写的《历代崇道记》记载,武德三年(620年)五月,有一个名叫吉善行的人在羊角山见到一位骑着朱鬛白马的白髯老叟。老叟告诉他,你去转告唐天子,我是他的祖先,今年平定贼乱后,子子孙孙可以千年为天子,吉善行便转告了李渊。这老臾便是太上老君-老子李耳了。李渊听后便在羊角山为太上老君立了庙,奉其为祖先。李渊和李世民因此在登基后大力提高道教的地位。武德八年(625年)唐高祖李渊下诏宣布三教中道教列第一,儒教列第二,佛教排第三。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再次宣布尊奉道教。在全国各地广建老子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以唐代的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五帝像陪侍老子,奉祀老子的庙宇被称为"宫"。

    虽然武则天当政时为了表明自己和李唐王朝的不同,曾一度压制道教,将佛教列于道教之先,废除贡举人学习老子《道德经》的规定,而且其后的唐中宗的皇后韦后掌权时也曾扶持佛教,但是从整个唐代看来,道教在多数时间都受到皇室的尊奉,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正因为李唐王朝对道教的大力推崇,当时道教宫观几乎遍及名山都邑。据杜光庭中和四年 (884年)十二月十五日的记载,唐代自开国以来,“所造宫观约1900余(座),所度道士计15000余人,其亲王贵主及公卿士庶或舍宅舍庄为观并不在其数”。其中,如太清宫、太微宫、紫微宫等主要供奉老子的宫观,规模可与皇家的殿堂相比拟,对以后道教宫观的建筑规模和建筑艺术都有直接的影响。现存唐代道教建筑有山西省芮城县广仁王庙和山西省平顺县的天台庵,广仁王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道教建筑。

    唐代佛教发展

    虽然李唐王朝推崇道教始祖老子为祖先,并把道教列为三教之首,但几乎所有的唐朝皇帝都对另外一个重要的宗教,佛教持宽容扶持的态度,显示了天朝盛世恢弘的气度。佛教于东汉传入汉地,在历经两晋南北朝和隋朝的传播后,在唐朝進入了全盛时期,其标志是大量佛经被翻译成中文,很多佛教宗派逐渐形成,石窟艺术也得到了進一步发展。

    *历时长久的译经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历时最长的翻译佛经的活动就发生在唐朝,从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 )开始,组织译场,历朝相沿,直到唐宪宗元和六年(811 年)才终止。唐代的译经基本上由国家主持,甚至有皇帝,太子为译文写序,以致从朝廷到百姓,信奉佛法蔚然成风。

    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也出在唐朝,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就是以他去西域取经的故事为原型的。这位法师名叫玄奘(602年-664年),俗姓陈,本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玄奘在汉地求学过程中,发现汉地经书中有些章节令他无法理解,原来竟是译文中出现了问题,因此决定到西域请回佛经原文。

    贞观三年(629年),玄奘离开长安,前往天竺(现印度)。唐太宗为他备好通关文牒,赐他紫金钵与白马,封为“御弟”并亲自送行。玄奘历尽千辛万苦,翻越崇山峻岭、孤身一人走过荒原沙漠,多次断粮断水、还不时遭到边境盘查,用了三年时间才抵达天竺,又花了五年时间精通了梵语,融汇贯通了大乘佛教全部法理。其领悟佛法之神速,学习意志之坚强,受到当地人民 的尊敬。因为玄奘来自东土大唐,精通佛学中的《经藏》、《律藏》和《论藏》,所以当地人称他为“唐三藏”。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长安,并将约657部梵文佛经带回中土,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唐太宗亲自出城远迎。尔后在唐太宗的支持下,玄奘留在长安弘福寺译经,由朝廷供给所需,并召各地名僧20余人助译。唐太宗还为在贞观二十二年译出的《瑜伽师地论》作了经序。

    贞观二十二年,大慈恩寺落成,玄奘奉唐王朝旨意入住任上座,并悉心翻译佛经。永徽三年(652年),玄奘在长安城内慈恩寺的西院筑五层塔,即慈恩寺塔,也就是今天的大雁塔,用以保存自天竺携来的梵文佛经和佛像。玄奘把带回来的经典一一翻译成汉语,历时十九年,耗尽心机,纠正了当时许多细微的错处,才使后人得以学习正统的佛法,对当时的佛教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在已有的天台、三论两宗以外,慈恩、律宗等宗派相继成立。公元664年,玄奘圆寂于长安,享年62岁。

    唐朝的义净法师是玄奘之后在佛经翻译上取得成就最大者。公元671年,在玄奘圆寂后七年,义净法师也只身一人到天竺求法,不过,他是只身搭乘波斯商船,从海路自广州离开中国,先到印尼苏门答腊,后转抵天竺,少了当年玄奘徒步西行遇到的几多风险和艰难。到达印天竺后,义净也在佛学中心那烂陀寺留学11年,又游学印度各地,经历30余国,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回到中原,带回梵文经典400余部。义净回到长安后,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在荐福寺主持佛经译场,共译经56部,230卷。荐福寺佛塔(俗称小雁塔)就是义净法师上表请求朝廷修建保存他从天竺带回中土的佛经的。

    *六次迎佛指舍利進皇宫供养

    唐朝历代皇帝先后六次将佛骨迎進皇宫供养。迎送佛骨成为唐代宗教生活的重大盛典。李唐王朝的皇帝认为定期供养佛骨,弘扬佛法会令人心向善,国泰民安,从唐太宗贞观五年开启法门寺地宫,供养佛骨开始,形成了“三十年一开”的制度,即每隔三十年举办一次盛大的迎奉佛骨舍利大典。据《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十三年十二月功德使上言:‘法门寺真身宝塔,内有释迦牟尼佛舍利一节,三十年一开,则岁丰入安,丰年应开,请迎之’。”

    这些由皇家主持的迎奉仪式,无疑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强力的促進作用。也使保存舍利的法门寺身价倍增。当时陪随的大量珍宝都珍藏于法门寺地宫之中,故法门寺不仅收藏了世界仅存的佛指舍利,同时也保存了数以千计的唐代文物珍品,包括金银器一百二十件、玻璃器十七件、秘色瓷器十六件、石质器十二件、铁质器十六件、漆木及杂器十九件、珠玉宝石等约四百多件,另外还有大批纺织物品。

    法门寺由于供奉佛指舍利的缘故,被视为皇家供佛的总道场,备受尊崇。朝廷花费巨资,几经扩建后,法门寺成为古代中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宗派和僧人都堪称最多的皇家寺院。佛骨迎奉制度的确立,更是奠定了法门寺的特殊地位。

    TOP


    山岳仙迹探微:青城山

    牟梅

    梁时任预、李膺所著的《益州记》中说:“岗峦岭崿相连千里,上有仙都”。宋代《太平御览》引古书《玉匮经》中云:“黄帝封为五岳丈人,乃岳渎之上司,真仙之崇秩。一月之内,群岳再朝,六时洒泉,以代晷漏。一名赤城,一名青城都,一名天谷山,亦为第五洞天,宝仙九室之天。对郡之西北,在岷山之南,群峰掩映,互相连接,灵仙所宅,祥异则多”。这座被灵仙选中居住的仙都,且号为“五岳丈人”的就是青城山,它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西南十五公里处,距成都市六十八公里。史料载,青城山主峰海拔1800多米,周围五十里,有甘露芝草和天池醴泉。

    青城山在历史上有诸多的称谓。先秦时期称为“清城都”、“丈人山”,秦时称作“渎山”,两汉和三国时称为“汶山”或“天谷山”,两晋、隋唐直至开元十八年前称为“清城山”,后称“青城山”。关于“丈人山”的称谓,还有一个与仙人有关的故事,载于宋朝张君房所著《云笈七签》卷七十九。黄帝时期,黄帝因与北方的蚩尤作战时总是不能取胜,便来到青城山向仙人宁封讨教。宁封教黄帝以龙趼飞行之术。后来,黄帝战胜了蚩尤,统一了华夏民族。为了表达对仙人宁封的感谢,黄帝封宁封为五岳丈人,其所居住的青城山亦被称作“丈人山”。如今青城山上的访宁桥和龙隐峡栈道就是此一传说的遗迹。

    那么为什么叫做“青城山”呢?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林木葱郁,好象一座绿色的城郭,故名“青城山”。另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偏旁三点水。这是因为古人认为“清都、紫微,是天帝所居的地方”,也就是神仙居住之处,所以名为“清城山”。唐时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后唐玄宗下诏“观还道家,寺依山外”。诏书中将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字,自此“清城山”更名为“青城山”。关于这一事件,可见仍保存完好的唐碑诏书。

    既然青城山是仙都,那当然少不了仙人。在此修炼成仙之人,亦是历代不绝。

    据葛洪《神仙传》所载,东汉时的张陵先在四川鹤鸣山隐居修行,后遇太上老君传道而得道。鹤鸣山与青城山相连,张陵便来到青城山传道,期间曾去嵩山,最后羽化成仙,被封为张天师。张陵之后,从汉末至南北朝,来到青城山修道的有李阿、陈勋、范长生、杨超远等人。

    葛洪《神仙传》载,四川人李阿,据说活了很长时间,但也不见衰老。在吴孙权当政时期,他常常在成都市的街头行乞,一旦讨得东西,就马上散赐给贫者。他每天晚上离开成都,早上回来,人们不知他到底住在何方。如果想问李阿什么事,李阿从不正面回答,但只要仔细察看他的表情就会知道答案。如果李阿的脸上有喜色,那么问的事一定是吉利的;如果李阿面容悲戚凄惨,那么问的事就一定凶险;如果李阿面含微笑,就一定是大喜之事;如果李阿有轻轻的叹息,那么一定有让人深忧的地方。人们就这样向李阿问事的吉凶,屡试不爽。一个叫古强的人,觉得李阿肯定不是凡人,就经常照顾李阿,并跟随李阿回家,这才知道李阿住在青城山里。古强十八岁时,看见李阿也就五十来岁,到古强八十多岁时,李阿仍然是五十岁的样子,一点也没变。后来李阿说昆仑山的神仙召他马上就去,于是李阿進了昆仑山,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继李阿之后又有陈勋入青城山修炼得道。汉时阴长生跟随仙人马明生在武当山修炼,后在青城山得道,后亦成仙。到了晋代,青城山最著名的道士为范长生,后在此羽化成仙。隋朝赵昱与兄弟赵冕都隐居在青城山,跟随道士李珏修炼。隋炀帝知其贤德,征召他出仕。赵昱推辞不掉,只得任嘉州太守。在任期间,他曾经入水中斩杀蛟龙,人们都认为他是神人。隋末乱世之际,赵昱再次隐去,不知所终。唐朝道士王柯、薛昌、刘无名等皆在青城山修道。值得一提的是唐末五代时的修炼人杜光庭,他在青城山白云溪修炼多年,同时还著有《神仙感遇传》五卷,《墉城集仙录》六卷,《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一卷等多部著作,为后世留下了中国古代神仙及修炼故事等珍贵资料。宋时期比较知名的修道人有皇甫士安、古藏用、张随、徐无极等,皆有灵迹。元明时期,在青城山修道之人见于记载的比较少。明末清初,由于战乱,青城山的道士大多逃离。后来又有武当山的道士来到青城山修行,比较有名的是陈清觉。

    早期的山居道士,大多穴居山洞,或者在洞旁结茅舍,“置以土坛,戴以草屋”。到了晋代,青城山始建宫观,计有洞天观、上清宫、上皇观、碧落观(后名长生宫)等。现在的上清宫正殿老君殿供有太上老君、纯阳祖师及张三丰塑像。老君殿基宽四百平方米,共六层。下方上圆,寓意天圆地方;层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观呈塔形,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其左配殿供奉的是孔子和关羽,在殿的左下方有麻姑池,池水一年四季都不干涸,据说是仙人麻姑浴丹的地方。宫后不远,就是青城第一峰彭祖峰,上有呼应亭,登高一呼,众山皆应。

    隋唐两宋时期,青城山新建有大批宫观。隋代建有常道观等,唐代建有建福宫、金华宫、冲妙观、玄都观、福唐观等。常道观又名天师洞,据说当年张陵就在此“结茅传道”。观内还有黄帝祠和三皇殿,殿内供奉着伏羲、神农、黄帝。观后的混元顶上有一个洞穴,相传是张陵曾经修炼的所在,俗称天师洞。天师洞东有三岛石,巨石矗立,上有两条裂隙,故名。民间传说,张天师降魔时,见此石挡路,遂拔剑劈之,裂成三块,石上还刻有“降魔”两字。天师洞西侧有掷笔槽,这是个六十多米深的幽谷,民间传说是张天师降魔时,作符掷笔而成的。《五岳真形图》云:“山傍有誓石,天师张道陵与鬼兵为誓,朱笔画山,青崖中绝。今验断处,石并丹色,阔二十余丈,深六七丈,望之赩然。”据清徐昱所著《青城山金华宫记》,金华宫原是就晋代所置之上皇观(一名玄真观)改建而成,唐睿宗女玉真、金华公主居此修道。元明时期,除明万历年间重建圆明宫、上元宫外,过去已建的宫观,在明代大都缺乏维修。清时陆续重建、修缮了常道观、长生观、祖师殿(又名洞天观)、上清宫、建福宫等。其中建福宫中楹柱上悬垂的长达394字的长联,为青城一绝。祖师殿供奉的是真武大帝和张三丰。殿内有浴丹井、读书台等古迹。浴丹井是唐天宝七年(748年),道人薛昌居炼丹留下的遗迹。

    唐朝李舜弦在《随驾游青城》一诗中这样赞美青城山:

    因随八马上仙山,
    顿隔尘埃物象闲。
    只恐西追王母宴,
    却忧难得到人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