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9日 星期三

  • 轮回故事:梦断红尘

  • 文化课教材(高级):子欲无言

  • 歌词:人权圣火向前行

  • 诗歌园地:1.沁园春·千秋吟 2.证实法(十三首) 3.送真相 4.贺三千万勇士退出中共 5.诗二首 6.神韵历史篇:《威风战鼓》

  • 在泰国“真善忍国际美展”上的观感

  • 幼童的一声呼唤

  • 神的圣典 纽约圣诞晚会首场震撼百老汇(?)

  • 巴尔的摩圣诞晚会首场 令观众难忘

  • 凝练袖舞:水袖舞

  • 黄河子孙 唱中华曲调

  • “神韵”展现的文化内涵――中华礼乐文化

  • 历史故事:德量过人

  • 古文选读:《贞观政要》(十五)


  • 轮回故事:梦断红尘

    万古缘

    把时光倒流到百里为王的万国时期,那时有个渚龙小国。国都坐落在今河北省的中东部,当时那个地方叫澶州。这可是个好地方,四周低中间高,形如龟背,素有“龟背澶州府”之称,这里风水极佳。

    渚龙国方圆不足百里,东有浏沟河,河套土壤肥沃,盛产小麦与水稻;西接大平原,但沙土地较多,主要种植棉花与玉米;北濒大洋淀,芦苇荡翠,白水茫茫,渔帆点点,野鸭戏水,鹧鸪翻飞,果真是鱼米之乡;南靠大河堤,堤上杨柳依依,碧玉妆成。蝉鸣枝头,鸟语花丛,眼望澶州,富丽如画。

    这个小国的臣民只有万余。那时村村有佛堂,人人烧香拜佛。百姓安分守己,男耕女织,日落而息,日出而做。

    当时的那个国王,宫内后妃只有六人,其中有一位爱妃名叫千禧,進宫时芳龄十六,娇小玲珑,眉清目秀,乖巧善良。诗书琴画,不学自通,聪慧过人,煞是讨人喜欢。只是有一事使国王不悦,千禧進宫三年不曾有孕。她只知成天吃斋念佛,背诵经书。闲暇之时陪陪国王谈天说地,有一次她给国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过去在王母娘娘的御花园里有一只彩凤,金翅翠羽,红冠紫尾,巧嘴如簧。忽一日,思前凰被打入凡界已有数日,不免有些伤感。谁知被王母娘娘察觉,呼来彩凤,娘娘厉声喝道:“主佛将你托付于我,待人间米多糠少之时,再让你等入世随主佛同修大道。可你,却因一丝恋情,心生妄念,今罚你去人间先受苦一十九载,潜心思过,劫满后再回天界!”只因私情这一念,那个彩凤被罚入红尘,吃苦受罪……

    千禧说到伤心之处,不觉潸然泪下。国王听了,心生慈悲,叹曰:“人生苦短,说不定那彩凤早已回天,娘娘尽请宽心。”

    不几日,国王做一奇梦:有神鸟盘旋于宫阙天空,扑啦啦落到院内一棵大梧桐树上,飞来舞去,婉转歌唱。金色的羽翎在阳光的照耀下煞是美丽。国王即兴赋诗一首:“凤落梧桐欲求凰”,谁知第一句刚刚出口,那只神鸟便开口接着唱曰:“红尘一瞬断情伤。”国王惊叹:“空有江山孤凄凄”,神鸟和曰:“哪知天地两茫茫。”国王伸手刚要抓那神鸟,只见鸟儿一展双翅,又扑啦啦飞天而去……“等等我!等等我!”国王欲追,情急之下,不觉喊出声来。千禧急问何事,国王怏怏叙之。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一晃月余,千禧突感身体不适,卧床不起。国王心急如焚,加封爱妃为千千禧娘娘,颁诏天下,以喜冲灾。又过几日,不见好转,几天水米未進,昏睡不醒。国王日夜守护,不离左右。当第九天的时候,千禧突睁凤目,脸颊绯红,喃喃说道:“王母急诏吾回,奴婢要走了,万望大王保重。”国王闻此失声痛哭,紧拉千禧玉手不放。千禧又说:“大王不必悲伤,人生如梦,莫恋红尘,这里非你我久留之地。”国王拭泪频频点头称是。千禧接着说道:“奴婢接王母娘娘谕旨,等人间有神花圣开之时,你我还会相见。”国王一阵窃喜,急问:“何时?尚能同眠否?”禧曰:“等猴年马月,那时主佛临凡传法,你我同修是也。”言毕,含笑而终……

    今天,优昙婆罗神花遍地开放,法轮大法已洪传八十多个国家与地区。那个昔日的国王和千禧娘娘,都有缘、有幸成了大法弟子。在师尊的呵护下,精進修炼,讲清真相,救世人,助师正法。他们正比翼齐飞,同修大法,扶摇直上。展望天庭,已见金壁辉煌……

    TOP


    文化课教材(高级):子欲无言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 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 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子曰:“予(1)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2)何述(3)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4)行焉,百物(5)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第十七》)

    【注释】

    (1)予:我。
    (2)小子:子,音“紫”。对年幼者、学生们的称呼。
    (3)述:遵循;继续别人的事业或阐述他人的学说。
    (4)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5)百物:众多不同的生物。

    【语译】

    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子贡说:“如果您不说话了,那么我们这些学生将如何遵循呢?”孔子说:“天何尝说话了?四季照常运行着,各种生物照样生长着。天何尝说话了?”

    【研析】

    人有生老病死的宿命,但是天道屹立不摇。人是多么渺小,虽然可以弘扬天道,唤醒世人,但是人类的存亡,终究是人类自己的选择,从来都是人受天道的制约,而人再有本事,再了不起,也只不过是狂妄自大的无知,人能撼动得了宇宙、天道一根汗毛吗?能改变天象和上天的安排吗?天体的运行、宇宙的时空、生命的生灭、人的命运、万事万物不也都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道理在展现吗?只有修养心性、提高境界才能摆脱一层一层天道的制约,最后返本归真才是人生的要务,才能自在洒脱、怡然自得,而过多的主观愿望或悲天悯人,那可能也只不过是执着吧!顺天知命和不断地修养自己才是根本。

    如果孔子还处于修养心性的阶段,那么还必须有让他提高的环境,遇到难关,还可能表现出犹疑难决、摆放不定的状态,例如:眼看着世道衰微、人心道德沉沦,自己深负重任,应该如何截窒?在朝兴教化好呢?或者在野普及教育好呢?退隐好呢?还是操劳世事好呢?有为好呢?无为好呢?或许孔子也感受到有为带来利也带来弊, 有些人对孔子有看法,不能理解他,批评他,还有学生们也有所动摇,面临困境,甚至学生们以孔子为师,却淡忘了还有更高的天道,就在身边,无处不在,等着学生们自己去领悟呢?孔子的话再对再有份量,也都不能代替天道,学生应该遵循正道而非跟人走。所以本文也说明了孔子如何破除学生们对孔子的依赖和迷思,也是孔子意在避免对学生们的亲自悟道造成障碍。

    【延伸思考】

    1、虽然天地时时展现着无言的教化,还有天象展现上天的意志和对人心的回应,但是人心太迷还是不悟,还需要有修养的人给人们一点提醒和引导,就像是教化人们一样。

    想想看:这是不是也是在做好事,同时在修养自己?人们是不是往往容易崇拜他而忘记道理才是根本?这是不是会造成彼此修养提高的障碍?是不是他的显示心、自大、自以为是等执着招来了人们对他的崇拜?人有一点成就之后,要谦卑而不自大是不是很不容易?

    2、人总是有依赖心,不肯自己去领悟道理,实践、证实道理,不肯亲自去认清真相,总想从别人那儿听取什么、获取什么。

    想想看:从别人那里听取什么而没有经过自己的领悟和实践、证实,那算不算是自己的东西?那是不是只是听信别人、认同别人的东西而已?这样是不是容易形成对人的崇拜?这样其实是不是并没有敬重道理呢?不敬重道理而崇拜人会有什么危险?

    【历史故事】

    天象与人心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年少时曾师从以讲授《公羊春秋》见长的儒家大学者董仲舒。董仲舒给司马迁讲的第一堂课,就讲到“天人感应”的道理,他说:“根据《春秋》的记载,天象的变化和人间的事情是相互回应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们看,人世间每有社会动乱发生,上天就会先用灾害或怪异现象来進行警告。只要这时人间世道不是太远离天道,上天还是愿意扶持的,但人们自己也要积极勉励才行。”

    司马迁听到这些话,想起小时候听到、看到的一些因果报应现象,不禁恍然大悟。后来,他在着《史记》的时候,记载了许多关于天象与人心关系的史实。

    《史记.齐太公世家》中,司马迁记载:三十二年,有彗星出现。景公坐在柏寝台上,叹息道:“唉!富丽堂皇,可是谁能长久享用呢?”“彗星在东北方出现,那正是齐国的地方,我为这件事忧虑啊!”

    晏子说:“你身居高台深池,总想加重赋税,加重刑罚。长此下去,连更可怕的天象也会出现,彗星有什么可怕的呢?”

    景公问:“能通过祈祷来消除灾祸吗?”晏子说:“如果祈祷可以把神招来,那么祈祷当然也可以把神赶走。心怀怨恨的百姓数以万计,你一个人祈祷,怎么能胜过那么多人的诅咒呢?”当时,景公喜好修建宫殿,声色犬马,生活极其奢侈华贵。而对民众来说,则是赋税繁重、刑法苛刻,所以晏子用这些话来劝谏景公。

    《史记.宋微子世家》中,司马迁记载,箕子在劝谏周武王时说:“如果君王敬天敬地,雨水就会按时滋养万物;如果君王政治清廉,阳光就会按时普照大地;如果君王明智,气候就会温暖得当;如果君王有谋略,就会寒冷适度;如果君王圣明,就会风调雨顺。反之,如果君王行为不检点,甚至有恶行,那么天象也会变得险恶。”

    《史记.宋微子世家》中,司马迁还记载:三十七年,火星占据了心宿区,而心宿区正属于宋国的分野。这种天象让宋景公很担忧。掌管星象的子韦提议道:“可以把灾祸转嫁到丞相身上。”景公不肯,说:“丞相,好比我的胳膊和大腿,丢不得啊!”子韦又建议:“那么,可以转移给百姓。”景公又不同意,说:“国君依靠的就是百姓,百姓没了,国君怎么办?”子韦又说:“那就转移到年成(农作物岁收的状况)上吧!”景公说:“年成不好,百姓就会贫困,那我依靠谁当国君!我的性命该结束就结束吧!”

    子韦听了,非常感动,他说:“上天全知全能,对人间的一切事情都很清楚。您说了三次充满仁爱之心的话,上天一定会赏赐您三次。今晚火星就会移开,您的寿命也可延长。”果然,当晚火星移动了三次,宋景公的仁爱之心也使自身化祸为福。

    (改写自正见网: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6/8/29/39720.html)
    TOP


    歌词:人权圣火向前行

    谢恩

    一炬炬火把 一团团火焰
    一个个正义的使者在呼唤你

    一片片真心 一步步真理
    坚定无惧的向前 为人类尊严而努力!

    一炬炬火把 一团团火焰
    一个个正义的使者在呼唤你

    一点点亮光 一串串希望 
    点燃心中的圣火 为世界人权齐努力!

    全世界善良的人们快醒来!快醒来!
    全世界正义的人们快醒来!快醒来!
    点燃你心中的圣火 共同制止邪恶迫害
    让世上所有的生命都受到珍惜

    全世界善良的人们快醒来!快醒来!
    全世界正义的人们快醒来!快醒来!
    举起那人权的圣火 共同制止邪恶迫害
    让自由和平的光芒重现神州

    全世界善良的人们快醒来!快醒来!
    全世界正义的人们快醒来!快醒来!
    举起人权的圣火 共同制止邪恶迫害
    让自由和平的光芒普照大地!普照大地!

    一炬炬火把 一团团火焰
    一个个正义的使者在 呼-唤-你

    TOP


    诗歌园地:1.沁园春·千秋吟 2.证实法(十三首) 3.送真相 4.贺三千万勇士退出中共 5.诗二首 6.神韵历史篇:《威风战鼓》

    千瑞 大陆大法弟子 小清 圣莲 明心 澄明

    沁园春·千秋吟

    千瑞

    天上人间,古往今来,一梦万年。
    看三皇五帝,千秋岁月;武杰文斗,万里河山。
    盖世武功,惊天文治,华夏巍峨众岳巅。
    神州灿,叹圣贤才士,无数诗篇。

    今朝大法洪传,正辟地开天新纪元。
    见寒梅傲雪,力迎春景;清莲立浊,香满凡间。
    四海同归,十方向善,亘古慈悲震九天。
    师尊笑,引千帆竞发,百舸争前!


    证实法(十三首)

    大陆大法弟子   

    心不难

    身难心不难,苦乐放一边。
    只想证实法,其它不挂牵。

    荣耀

    忍苦神路攀,威德在里边。
    助师证实法,荣耀天地间。

    正念

    红尘我不恋,执著我敢断。
    干扰不动心,就按正念办。

    好事

    魔来不怕难,魔难成笑谈。
    修心再除恶,业消威德添。

    神路

    神路看不见,就在心里面。
    去执向前行,无执入神殿。

    长生不老

    迷中苦中情欲中,看谁能把佛理通。
    又苦又迷修的快,做个长生不老翁。

    有奔头

    放下一切无所求,心里轻松真自由。
    不被尘世再牵扯,神路加速有奔头。

    及早放下

    执著不放心里留,养虎为患祸无休。
    奉劝同修早放下,免得将来吃苦头。

    走正路

    人心正念要分清,应该咋做心里明。
    就走师父安排路,邪恶没招难逞能。

    清醒

    执著早晚都得断,带着执著修得慢。
    真修就是想上天,为啥还把红尘恋?

    一念放下

    都说执著不好断,我说你是没主见。
    信师信法试一回,一念放下不难办。

    转变基点

    千修百炼为一念,为我为他人神辨。
    放下自我走出人,无私无我众神赞。

    说着轻松做着难,现实利益在眼前。
    放下提起在一念,就看修心坚不坚。


    送真相

    (大陆弟子)小清

    风吹晚霞夕阳沉 空洒莺莺燕语声
    同修相约齐上路 带着真相救众生

    告别小村过山岭 山峦崎岖步难行
    拂袖轻拭腮边汗 心念众生步别停

    微风拂面添寒意 不觉已是夜三更
    真相洒遍山村里 露打衣衫月影清

    雄鸡啼处炊烟升 举目望空星渐冥
    又是一个不眠夜 一缕署光东方明


    贺三千万勇士退出中共

    圣莲

    神来之笔,著《九评》,诛伐邪灵。
    阴霾散,法轮转处,世人渐醒,
    婆罗花开遍神州,红墙内外败象生。
    天数到,百年红潮落,中华兴。

    大纪元,发声明,众法徒,传《九评》,
    勇士三千万,浴火重生。
    主佛慈悲正大穹,弟子助师世间行。
    救众生,丹心映日月,照汗青。


    诗二首

    明心

    感悟“大圆满”

    放下执著出泥潭,同化大法乘金莲。
    整体升华大圆满,众生救入新纪元。

    正念在行

    真相唤本性,慈悲醒迷蒙;
    万神行正念,救度红尘中!


    神韵历史篇:《威风战鼓》

    澄明

    旌旗兵马掩河山,号令战鼓擂地天。
    一人打出唐天下,盛世留下万古篇。


    注:史实记载,大唐天下几乎是太宗一人打下来的,太宗每临战,
    必一马当先,远冲锋于诸将之前,诸将屡谏止,太宗曰:
    “吾为天下百姓计,焉能顾我?”

    TOP


    在泰国“真善忍国际美展”上的观感

    衣水镜

    前不久,泰国卫生部在苏拉萨大学主办了第十二届国际“精神科学”展,这次展览活动的主题是“心灵的力量使身体健康”,参加展览的近百个团体包括医疗、卫生、气功、体育和宗教等,法轮功也应邀参展。

    二楼展区,紧挨着两间僧人的展室旁,是法轮功的“真善忍美展”。

    在“真善忍美展”室,络绎不绝的参观人当中最醒目的就是穿着黄袈裟的僧侣。他们三五成群而来,被悬挂在四壁上的巨幅画作所吸引。一个和尚指点着“天人合一”上的小婴孩,饶有兴趣的向另一个和尚讲解,显然他看得懂;还有一个和尚看了几幅画后,马上出去领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让他看并给他念画下面的简介。这些和尚走时,纷纷索取大法资料,有的购买大法书籍。最奇的是,一个年轻的和尚路过门口时,听到了播放的“普度”曲,他说心灵充满了无法言说的感动,于是走進来,立即请求学功。

    也许是佛家文化惠及了整个泰国,一些普通泰国人在美展上的表现也常令人称奇。

    美展当天头午,有三个泰国人走進来。走到第二幅画“无家可归”前,前面的那个人似乎被触动停了下来,他立手在这幅画前感受,说:“这里有能量。”然后,逐步向后退,不断地说:“还有!”一直退到几米远,感觉还有,他不再后退而是快步上前,双手合十行礼,嘴里念念有词。另外随同他的两个人也双手合十念诵。此后,他又转了一圈,说那些画也有(能量)。

    无独有偶,三个人走后,又一个泰国人進来,他说站在那幅画前感到浑身发热。听了主办方人员的讲解,他热切地学炼起来。一会儿,他兴奋地用手比划着小腹,说里面有东西在转;又指一下后背,做了个层层下压的动作。学完后,他购买了大法光碟和书籍,详细询问哪里有炼功点,表示一定要去。

    还有一位真是悠闲得很,他的狗先跑進来,他随后而入。看到“天人合一”那幅画,他一开口就出人意外的地道:“她头上是能量吧,这个能量来自宇宙。”

    更多的人则是默默的听看,不断有人当场跟着学功。有人觉得这里有个场吸引他走進来,有人说他想找的就是这个东西。还有个很绅士的中年男子,买了两套书籍和光碟,他说以前在泰国曾见过李大师,法轮功很好,他要买书给朋友看。……

    精神科学领域的现象,往往超出常规,用实证科学的方法很难证实。泰国的实证科学不发达,或许正因为这样,人们倒少了局限和固守,多留了些与自然宇宙的先天契合吧。在这里, 有谁如果拿起“科学”的大棒子,把这些超常的认识打为“迷信”或“伪科学”,那真会令泰国人为之侧目。

    TOP


    幼童的一声呼唤

    全其一(东北)

    前不久,老年同修阿朝给我讲一件事,挺有趣,我觉缘份人人有,不是偶然的,生命是师父给的,我们要珍视这千万年等待的缘份!

    零三年的冬天,杨老汉绝症复发,医院已判其“死刑”,他只好等死了。这天,老杨头尽量把脖缩在棉袄里,无力的坐在住宅楼前空地处晒太阳,苍白而瘦削的脸,让人见了害怕,谁都怕沾上瘟疫似的躲着走。这时,阿朝领着孙儿下楼上幼儿园去,刚出楼门,孙儿径直扑到杨老汉身前念了一句:“爷爷,念念法轮大法好,身体健康生命保!”杨老汉被突如其来的叫声,先一惊,后精神一振,站起来高兴的举起小孩说:“好!好!好!爷爷知道了!”这一声叫唤,引发杨老汉新生命的新启程。

    五十年前,杨老汉糊里糊涂的被扣上“右派”帽子,吃尽了苦头,每每运动,他必是被批斗的对象;八十年代初,刚摘右派“帽子”的他参加京城学术研讨会,这期间,他不幸被汽车撞折手臂,他不敢张扬,生怕别人知道自己是老右派份子这身份,就悄悄坐火车回东北老家。在车上,人们指指点点说杨老汉是老右派,象避瘟神似的避开他;这时他手臂无法平放在桌上,疼得他直咧嘴。阿朝不嫌他,她将手中一本杂志一卷,垫在杨老的伤臂下,因找平了,老杨伤臂疼痛就减轻了许多。老杨心里很感激这位陌生的中年妇女,但只能用点头表示了一下。

    九十年代,阿朝发现这杨老汉竟是其同市同系统的老教授;不几年又发现杨老汉还是她楼区的邻居。老杨头虽脱了“帽子”,但人际处事很低调,不久,他身上的病也多起来。他发现自己身体越来越弱,绝症也在其身上肆虐,过去顶着右派帽子,人还有个盼头,迟早正胜邪;现在身体犯病,各种药物都用上不好使。

    眼看身体顶不住了,阿朝告诉他:炼法轮功吧。他知道眼前红光满面的好人曾经也是重病症缠身的人,炼法轮功使她变了个人。有盼头了,于是他也加入了炼功行列,身体也康复了,他心里十分高兴。但好景不长,九九年恶党掀起迫害法轮功的恶潮,老杨头因吃足了恶党运动的苦头,就悄悄的将师父的书藏好,自己躲家中走不出来,因被其老伴监视着:“苦头没吃够呀?!”

    老杨头虽在家中,心里还想着修炼之事,当知道不少同修先后被恶人非法抓押、抄家、酷刑迫害,他有些绝望了:这世道咋的啦?于是他又开始消沉,疾病又开始缠身,最后其被医生判了“死刑”。这次他被幼童一声唤,他惊醒了:“这是师父借孩子的嘴在‘棒喝’我呢!”

    在血腥重压之下,在这红色恐怖之下,这声呼唤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他开始羞愧了,开始振作了,他终于走出自我束缚的桎梏怪圈,从新请出师父的著作,悄悄唤醒其他同修,组织起十几人的学法小组,走上了救度世人的道路。这时,老杨头的绝症也悄悄的逃遁不见了踪影。

    杨老汉深深感叹:缘份啊!我的一生师父一直在呵护着我呢!我的生命真是师父给的,我们要珍视这千万年等待的缘份!

    (明慧网)
    TOP


    神的圣典 纽约圣诞晚会首场震撼百老汇

    据大纪元12月18日报导,一台融合东西方经典文化艺术的国际一流演出,新唐人圣诞晚会18日首演于纽约百老汇碧肯剧院,演出反响热烈, 现场观众佳评如潮,知名剧评家,艺术家以及各界名流接连赞叹不已.丰富的内涵,精湛的舞艺,神韵艺术团以中国古典舞为主轴,再度展现神传文化敬天重德,纯善纯美的艺术理念,结合神韵艺术团乐团管弦乐现场配乐,明亮的灯光效果,大气精致的天幕,超群的制作班底将舞台效果烘托得淋漓尽致。

    神韵传达神的声音

    圣诞晚会的开场节目《万王下世》,再现西方天国世界久远历史的一幕。大幕拉开,美好与神圣令全场震撼。天幕中的天国世界亭台楼阁金碧辉煌,光亮无际,舞台上,东方的佛道,西方的神与天使举手投足姿态各异,展示着天国世界的美好圣洁。万王之王驾神驹从天际而来,殊圣庄严率领众神下世,做一千年的王。

    男高音歌唱家洪明气韵十足,白雪的歌声恬静圆润,词中道出机缘的可贵与急迫。


    新唐人圣诞晚会18日首演于纽约百老汇碧肯剧院,演出得到热烈反响,观众满场。摄影:马友志/大纪元


    千古以来,人们知道修炼要修心,舞剧《善念结佛缘》讲述了神佛只看人心的向善的道理,人生在世,也许不能挽回过去种种,但未来仍然充满机会,只要心诚向善.两个奇装异服的当代坏小子跑到残破的古庙里,本不信神佛的二人拿佛像和罗汉取乐,天下骤雨,一人突然有了善念善行,佛看到人心的转变,在梦中点化两人,佛像显真身,宝像庄严,神通大显,菩萨仙女姿态曼妙,两人看到了神的景象,在飞腾,翻转和跳跃中抒发着震撼的心情,他们自发的洗心革面,有善念的人得到了佛经,走上了修炼的路。


    中国古典舞展现民族内涵

    中国舞历时许多朝代,经提炼和流传,形成了独特的身韵、身法和技巧。晚会上,新疆舞,朝鲜舞,蒙古舞汇集了各民族舞蹈精华,动作刚柔相济,表现柔美时,采用优美的舞姿和造型,细腻的感情体现在每一次呼吸里。表现刚劲时,采用武功中的毯子功高难度技巧,如空中翻腾等。气质纯净,体态优美的青年舞蹈演员们舞步整齐划一,全身心投入,刻画着每个民族纯正的个性,地域历史造就的情怀和质朴的善与美。

    婀娜水灵的身段 千娇柔顺的气质,透过涓涓水袖,江南女子的风姿绰跃,令全场观众久久无法忘怀。

    新疆,是希腊、波斯、印度、中国四大文明的交汇处。唐代的西域文明史,造就了新疆舞蹈的热情、优美和奔放,女演员昂首、挺胸、立腰,神态坦荡大气,男演员在连续旋转中不断变换舞姿,展示着高难度的中国古典舞艺。亮眼纯洁的民族服装,映衬天山的胜景,令人耳目一新。


    正传文化营造纯美节目

    弦乐和管乐是西方的经典,在西方的古典绘画中,从人间的居家生活到西方的天国世界的天使手中,都不难发现它们的身影。

    海斯特弦乐四重奏 表演的是最著名的弦乐小夜曲,乐音和谐,精准而清澈 。帝国五重奏是北美最好的铜管五重奏,不同乐器的乐音和节奏搭配适中,放送出几百年来西方世界节日的喜乐和美好的资讯。

    西方观众:演出效果世界一流

    晚会节奏紧凑,涵盖东西方神传文化,天幕壮丽且明亮。晚会服装华贵优雅,演员的舞姿和身法源于中国五千年的丰富历史和文化,散发出美和纯净的资讯。歌唱演员的声音,乐队的乐音富于穿透力,传递出强烈的善的力量。

    纽约圣诞晚会将连演十场,随后神韵纽约艺术团、神韵巡回艺术团将应各地热邀,在全球六十余个城市巡回表演,据神韵艺术团发布资料显示,预计届时全球将有六十五余万的现场观众莅临。

    百老汇演员:我很感动,眼泪掉下来

    Thomas Keating,来百老汇表演的演员,他说,节目非常柔美,感人。表达了古代传统的东西。又有西方的组合。节目呈现方式很不同。每一个节目都有内涵。让人感动。

    印象最深的是《觉醒》,他们的表演让观众信服。我第一次听到法轮功被迫害的消息。他说:我很受感动,眼泪掉下来了。我也是一个演员,但看到那些舞蹈演员的表情,控制力,每一个节目都非常明亮。

    主持人主持风格,他们穿针引线介绍节目,风趣的谈吐,可以让大家有一个停顿,这使得整个晚会很独特。

    前台湾商会会长张清志连声表示:“节目非常好,比去年还要好”,并表示要劝说孩子们也来观看。大纽约台湾同乡联谊会前会长吴自琛女士说:“最近第一次出远门,看的就是新唐人圣诞晚会。”赖弘典医生在紧张忙碌的一天工作后,还是特意前来。他们都表示:晚会一年比一年有進步。据悉,不少社区艺术爱好者都已经订好了以后几场的票。


    TOP


    巴尔的摩圣诞晚会首场 令观众难忘

    据大纪元12月19日报导,神韵巡回艺术团巴尔的摩圣诞晚会巡演首场当地时间12月18日在理瑞克歌剧院(Lyric Opera House)落下帷幕。散场后,观众喜气洋洋,许多观众表示,演出纯美,令人难以忘怀。

    12月18日,巴尔的摩观众凝神观看演出。(摄影:丽莎/大纪元)


    演员眼神纯美
      
    来自巴尔的摩市附近的马里兰州凯洛郡(Carol County)的郡长(President, Board of County Commissioners)古奇(Julia Gouge)看完演出,表示演员的眼神那么纯美,就好像对着她一个人表演一样。服装美、道具美、演员美。每个节目都很独特,她简直不知道该选哪个节目是最喜欢的。
      
    “命运把我带到这里”
      
    来自大巴尔的摩地区的罗宾逊(Trish Robinson)在一家出版公司工作。他说这场演出太美了,非常具有震撼力。他表示,因为他相信人应该做好人,节目令他非常感动。他克服了很多不便,才能今晚来到这里观看演出。他说:“命运把我带到这里。”
      
    凡科任(Heather VanKeuren)是做专业图像设计的(Graphic Designer)。她说:“我喜欢多元化的文化。我特别喜欢两个与鼓有关的节目,很激励人向上。我看过很多芭蕾舞和其它剧院的表演,我喜欢晚会中女孩子们充满灵性、优美,男孩子们非常阳刚,特别是在鼓舞中。”
      
    凡科任特别注意到晚会的颜色很有特色。舞蹈颜色的安排与和谐以及与天幕的搭配非常优美。
      

    “我在醒来”

    来自韩国的观众周先生(Henry Cho)说:“我被晚会完全吸引,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拥有一家建筑工程公司。他表示:“晚会非常吸引,把我拉進了节目里。看到了这场演出,我觉得我在醒来。我想要学习更多中国文化。”

    “我差点哭了。”

    来自巴尔的摩市市长办公室的储先生(Hosea Chew)是管理服务主任(Director of Administrative Services)。看完上半场,他觉得这个表演非常美,而且触动了他的心灵。他说:“我差点哭了。”
      
    储先生表示,“演员们非常有才华。” 然而他最喜欢的节目还是“善念结佛缘”。他说:“你可以看得出,新旧的美妙平衡,就像把两段不同的材料纺织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很棒的新材料。在“善念结佛缘”中,刚开始两个现代青年穿戴是现代的休闲打扮,背景是古代的佛像,穿着古代服装。后来现代青年读到了自己的过去。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的过去,我们很难知道自己的将来。储先生认为,这个节目表现了现代人一样可以拥有传统的理念。而且这两个现代人过去吃了很多苦。他们的过去也启迪他们选择未来的路。

    最喜欢“善念结佛缘”

    来自大巴尔的摩地区的一家四口麦克、桑迪、马兰达和玛丽莎(Mike, Sandy, Miranda and Melissa Ricasa)表示观看演出上半场,感觉节目很美。两位女儿马兰达和玛丽莎,一个是小学4年级,一个是2年级。姐妹俩异口同声表示,最喜欢“善念结佛缘”。
      
    这个节目讲的是,两个受现代意识影响的年轻人来到一个残墙破壁的庙里避雨时,看到佛像被雨淋湿,动了善念,神佛看到了他们的善心于是在他们的睡梦中展现了神佛的庄严和美好。从此这位青年踏上了返本归真之路。
      
    马兰达和玛丽莎觉得现在很多人都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就应该像这个节目中一样,寻求人生真谛。


    TOP


    凝练袖舞:水袖舞

    茹之

    中国自古就有长袖善舞的说法,上至春秋战国、秦汉,下至隋唐、明清的舞蹈中,抛动长袖的舞姿时常可见。可以说,舞袖是中国舞的一大传统特征。历代文人笔下对此有着忠实的记录。

    汉代傅毅的《舞赋》中有“罗衣从风,长袖交横”,张衡《观舞赋》中有“裙似飞鸾,袖如回雪”之词。唐代诗人刘方平《铜鹊妓》中写道“泪痕沾井干,舞袖为谁长”;谢偃《踏歌词》中有“倩看飘飖雪,何如舞袖回”;陈标《长安秋思(一作白纻歌)》中有“舞袖慢移凝瑞雪,歌尘微动避雕梁”;李治《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中有“蝶舞袖香新,歌分落素尘”;李白《送长沙陈太守二首》中有“定王垂舞袖,地窄不回身”;《白纻辞》中有“吴刀翦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辉,扬眉转袖若雪”;飞司空图《白菊三首》中有“不辞暂被霜寒挫,舞袖招香即却回”;邢凤《梦中美人歌》中有“舞袖弓弯浑忘却,罗衣空换九秋霜”;汤惠休《白纻舞辞》中有“桃花水上春风出,舞袖逶迤鸾照日”;白居易《夜宴醉后留献裴侍中》中有“翩翩舞袖双飞蝶,宛转歌声一索珠”。宋代词人柳永《思归乐》中写道“皓齿善歌长袖舞,渐深入,醉乡深处”;晏殊《木兰花》中有“炉中百和添香兽,帘外青蛾回舞袖”------当长袖飞舞起来,或伸展或卷曲或交横,似梦似幻,如彩蝶舞动,如风戏白练,如银蛇腾空……令人目不暇接。根据史料,汉代的盘鼓舞、长袖折腰舞,南北朝的白纻舞,唐代的绿腰舞、霓裳羽衣舞等都有精彩的舞袖表演。

    拥有泱泱大国气象的唐代,是舞蹈发展最为璀璨的时期。从唐代的乐舞文字记载和图像来看,袖舞在这一时期大致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长袖的发展,特点是“极其长袖”。唐诗中有“纤腰弄明月,长袖舞春风”就表明了这一特征。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大多身披或手执长长的锦带,在身体周围上下飘举,左右回旋,这种持带而舞的形象正是唐代流行的一种舞蹈形式,其中不难看到汉代巾袖舞蹈之风。只是“长巾”变为“长带”,更为飘逸。

    另一个发展方向是广袖的发展。广袖大衣、抹胸和云肩是唐代妇女盛行的服饰。广袖在舞蹈中的出现使袖舞多了一些华贵和大气,与富华宫廷和仙境的感觉更为贴近。李白在描写《高丽乐》的舞蹈时,曾经写道:“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说明该舞蹈有“广袖”的形态。

    璀璨的唐王朝虽然落下了历史的大幕,但紧随其后的五代十国的袖舞依然承继了唐朝的传统,不过华贵之气已经不如盛唐时期,形态出现了生活化的倾向。

    到了宋代,国力日渐衰弱,一方面,宫廷舞蹈愈加少了生气,出现了程式化的规范;另一方面,以往的宫廷舞蹈艺人散落在民间,促進了民间歌舞的发展,戏曲艺术脱胎而出。袖舞亦从原先只属于舞蹈的范畴,开始融入進了综合唱、念、作、打的戏曲艺术中,它不仅成为一种高度凝练的表现手段,也成为一门独特的技巧:水袖。“水袖”是指戏曲人物服装袖子前面装饰加长的白绸子。演员在表演中可以通过使用水袖各种不同技巧来表现人物性格,表达不同的情感。后来,又从戏曲中演化出了独立的水袖舞,舞蹈超越了戏曲中行当表现特定人物的局限和动作的程式化。

    不过,根据现代从唐代徐懋公的墓里挖掘出土的壁画看,可以发现唐代已经有了水袖舞,但现在的水袖舞与唐朝的水袖舞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现在的水袖舞是从戏曲里挖掘出来的,戏曲中的水袖中间是开了一个叉的,而唐朝的水袖舞中的袖是一个筒袖。至于唐代水袖舞具体的表现力如何,我们只能在想象中体会它的美丽飘逸了。

    水袖舞具有典型的中国式古典意象,它的表现力丰富,充满了诗的韵味,其主要特征是“写意多于写实,在抒情中叙事”。它既可以表现“当肯嫁东风,无端却被秋风误”的自嗟自叹、伤感、无奈的情绪,又能表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那雄伟、壮丽的景色和开朗、豪迈的气概。

    舞好水袖舞的关键是指、腕、肘、肩四者要协调和统一。从外部动作讲,首先要求头(上)、腰(中)、脚(下)的相互对称与力量的均衡;其次是胯、膝、脚的统一与配合;然后是肩、肘、腕的追与随。所谓追、随是分清动作的主次关系,各部位所用的力量的强弱、活动幅度的大小等。而演员必须做到松弛、协调,内紧外松,挺拔含蓄,刚劲而柔韧。

    水袖舞的动作分为出袖、收袖、扬袖、冲袖、搭袖、绕袖、撇花,表现“刚烈”或“愤怒”多用抓袖、冲袖;用快收、快放较强烈的袖技表现刚烈的性格和愤怒的情绪;表现“灵巧、喜悦”,则多用绕袖、撇花的灵活变换。水袖舞的动作要求是使水袖成为身体的一部份,而不仅仅作为一个装饰性的动态,因此要求舞者动作幅度大。

    舞者通过熟练的运用水袖,将人物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它是一种无声的艺术语言,观者通过水袖的舞动,产生无尽的遐想。


    TOP


    黄河子孙 唱中华曲调

    伊罗逊

    古人说:黄为中。黄河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中心。关贵敏,生于晋东南地区,喝黄河水长大,天生一副黄河流域人民特有的高亢宽阔的歌唱嗓音。

    关先生告诉我,民间曲调是传统音乐的根基,“神韵”的音乐就是自民间而来。

    在2008年“神韵”演出新闻发布会上见到中国家喻户晓的声乐家关贵敏先生。因为跟关先生熟了,讲话也不拘谨,加之关先生的平易近人,就想套套关先生今年的演唱歌曲,谁曾想就是套不出来,说是秘密,要给大家一个惊喜。然后一到关键时刻,他就转移话题,给我讲故事,说什么小时候听到的山西小调有五花八门什么的,话题转多了,突然感觉到关先生说的故事对我来讲是何等的大发现突破!我想,关先生今年的曲调一定是来自民间曲调。

    我有一个一直想着的问题,就是传统和现代的问题。都说神韵艺术团演出的是正统传统的艺术,那么这个传统的到底是什么呢?怎么样才能划分他就是传统的、而你是现代的?当然这个问题很大,我只是听关先生讲话时摸索到一点一滴罢了,似曾明白,又觉得浅而不够深远。

    关先生出生在山西,小时候听着山西民歌调长大的,他说民间的曲调来自口传心授,一代代往下传的,没有人教,自会唱的,曲调五花八门,多的数不胜数,人们按照一些固定曲调张嘴就唱出由心而生的词句,哥哥呀妹妹的,天呀地的,‘做甚唱甚、想甚唱甚’。那调调带着淡淡的忧伤和高亢的长吟呐喊,仿佛在从内心问着:人生出来怎么这么苦啊!

    听山西民间曲调有人会想到土气和贫穷,那是因为近代几十年山西一带的贫瘠黄土地、那里的贫穷面貌给了现代人深深的印象,大漠黄沙,寸草不生,而这块贫瘠之地,为什么这么有名呢?难到真的是它的贫穷和贫穷中拌和着那土土的民间调调吗?

    黄河是远古中华文化的发祥地,明清代以前黄河流域的山西是一片葱绿茂密,非常富有,人民生活富裕祥和,文化发达。古人云:黄为中,黄河流域的民间文化其实就是中华文化的根基,中华文化的中心。 山西位于黄河经流的区域,那一带的民曲,成章成则,内容丰富博大。相传在4千年前的尧舜时期山西就常有歌舞活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就是那时的民歌;《诗经》中的《唐风》、《魏风》也出自山西的古老民歌,而且那时的民歌已经是复杂浩繁。

    明清代以后黄河流域时常发灾,百姓苦难不堪,特别是共产文革使得黄河流域的文化渐渐失传,一度在人们心头传唱的民歌渐渐衰落了。但是,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又怎能在人民的血液中消失呢?与生俱来的心底的东西是发自心灵的感触,埋藏在民间的古调调是祖宗一代代口传心授下来的,不写曲自会唱是黄河子孙的天分能力。

    关先生就是纯正的黄河子孙,他的家在晋(山西)东南地区,有许多的故事都从那里传出,像《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等。在他的家乡,许多不识字的老人可以讲古文言,说古对联;还有许多植物民间叫法却是现代书上的学名,比如我们吃的“黄花菜”,那里的民间原本就叫“金针”,还有许多类似的这种情况数不胜数。

    关贵敏先生的歌是他自己创作的,那曲调中带着黄河流域古老文化的内涵,是从他的祖辈那里,从他的血液里渗透出的中华文化的底蕴。有的年轻人不知道怎样欣赏关先生的歌曲,那我就告诉大家:就从了解中华文化的曲调上开始吧。关先生的嗓音高亢,一个舞台是发挥不尽他那音域全部的,必是在黄河边、黄土高坡上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做为每一个有着中华血统的人,都有着血液中带有的原始记忆。去听关贵敏的歌,竟有第三代海外华人说:“想家!”

    我却不尽的想:那几千年前的黄河文化的辉煌又从何而来呢?

    (大纪元)


    TOP


    “神韵”展现的文化内涵――中华礼乐文化

    萧风

    2007年神韵艺术团全球华人新年晚会巡回演出,展现了人类正统文化的精髓,观众用“完美卓绝”、“神奇”,“中国真正的传统文化”,来赞美“神韵”的演出。

    2008 年全球华人新年晚会的盛大演出在即,神韵艺术团将再次奉献给大家新年最好的礼物。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古典舞及相关的民族文化,我们和大家共同欣赏中国舞这一传统文化的瑰宝。

    ◇◇◇ ◇◇◇ ◇◇◇

    中华“礼乐文化”奠定了中国成为“礼乐之邦”,也叫“礼仪之邦”。“礼乐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创造了人类的辉煌。虽然现代工商业科技文明过分重视物质利益,使得传统的“礼乐文化”受到商业世俗文化的冲击,已失去古典纯朴的“礼乐文化”的精神。但是,传统的“礼乐文化”在今天还是能起到提升人类道德,使人们达到自我完善的作用。

    礼乐的起源

    中国的文化非常重视礼乐,礼就是指各种礼节规范,乐则包括音乐和舞蹈。礼乐的起源与人类文明的演進是同步的。

    中华“礼乐文化”的形成背景,是以天地自然的和谐代表“乐”的精神,天地自然的秩序,则代表“礼”的精神。“和谐”(乐的精神),所以万物都能化生。“有序”(礼的精神),所以万物能各具特性。由此可以看出“乐”是形成于“天”的阳刚之气。而“礼”则是由“地”的阴柔之性所形成。 我们从人类的历史文明的发展来说,不是一开始就是“礼乐”并重,或礼重于乐;而是先有“乐”,然后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发展为“礼乐”并重。人民所熟知的礼就是周礼,是周公制定的。

    礼乐文化是从祭祀文化发展而来的。“礼”之本义,据许慎《说文解字》:“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所谓“豊”,乃“行礼之器,从豆,象形。”

    近人王国维考证,“豊”诚为礼器,然非“从豆”而是“象二玉在器之形”,古者行礼以玉,《尚书·盘庚》所谓“具乃贝玉”说的就是以玉礼神。从甲骨卜辞中“囲”(即“豊”)字的结构上看,是在一个器皿里盛二玉以奉事于神。王氏据之得出结论:盛玉以奉神人谓之囲若豊,推之而奉神人之酒醴亦谓之醴,又推之而奉神人之事通谓之禮。因此“礼”之本义乃指祭神之器,而后引用为祭神的宗教仪式,再而后才泛指人类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仪式。其渊源于上古祭祀文化。

    《易经·豫卦》: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上帝,以配祖考。《礼记·乐记》称:礼乐顺天地之诚,达神明之德,隆兴上下之神。 又说:“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辨宜,居鬼而从地。故圣人作和应天,作礼以配地。”

    《礼记祭统》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急于祭。”梁启超《志三代宗教礼学》曾据之发挥道:礼也者,人类一切行为之规范也。有人所以成人之礼,若冠礼是;有人与人相接之礼,若士相见礼是;有人对于宗族家族之礼,若昏(古同‘婚’)礼丧礼是;有宗族与宗族间相接之礼,若乡射饮酒诸礼是;有国与国相接之礼,若朝聘燕享诸礼是;有人与神与天相接之礼,则祭礼是。故曰:“礼所以承天道以冶人情也。”

    到了周朝很重视乐舞修养,制定了礼乐制度,周王室及贵族子弟从13岁开始,要逐渐学习掌握各种礼仪乐舞,20岁左右要全面掌握《六代舞》和《六小舞》。在贵族阶层,乐舞修养操持是生活的一部分。《六代舞》的实施,是要达到治国安民的目的,通过乐舞促使人们完善内在修养,并自觉遵守社会秩序,進而达到整个社会安定。

    礼乐的重要性

    孔子反复强调“礼、乐”的重要性,认为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标志在于“礼、乐”。首先在大的方面,如治国安邦,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和谐、稳固,必合乎礼、正乎乐。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这里是作为治国的一个基本要素来提出的。

    礼乐于小处看,则在于“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陶冶人的境界、情操,使人眼界豁达、心胸开朗,同时也知道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恭近于礼,远耻辱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因此,“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在孔子的设想中,无疑是能够使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途径。又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应该说也确实是颇有道理的。譬如虽然读书虽有可能让人变的更加精明、富于机谋,但总的来说,更主要还是使人更加知礼,重仁义道德、温文尔雅、谦恭礼让。

    历来聪明的君主和国家领导人,都沿袭以礼乐的精神内涵来治理国家。有个故事,说的是晏子谏齐景公重视礼。一次,齐景公举行酒宴,饮到高兴处,对大臣们说 :“各位痛快地饮酒,不要拘束君臣礼节!”晏子对齐景公说:“国君的话不妥!禽兽都是以雄健有力者为首,弱肉强食。大臣们如果抛弃礼节,就有更换国君的危险。”景公听了,很不高兴的背过身子。过了一会,景公出去了。回来后,晏子坐着也不起立;君臣碰杯,晏子先饮。景公很生气,对晏子说:“刚才你不是还教训我人不可没有礼节吗?你的礼节哪儿去了?”晏子离开座席,向景公拜了再拜,恭敬地说:“我哪里敢这样呢?之所以这样做,是想让国君了解没有礼节的实际情形啊。”景公听了,说:“看来是我的错啊!”此后,景公完善礼制,精心治国,官员守礼,百姓肃然。

    现代的商业科技文明,由于太重视物质利益,使人类流传几千年的“礼乐精神文化”面临被抛弃的危机。随着人类道德的下滑,“礼教”和“乐教”也逐渐衰退。由于市场化的“艺术的文化活动”,缺乏它应有的,深刻的宗教、道德的精神内涵,只成为社会的装饰,缺乏深刻的文化精神内涵;失去了“真”和“善”,于是变成了一种“理想”。

    古人讲“文以载道”,文化艺术也是一样。属于精神层面的伦理道德规范往往是抽象的,而文化则可以通过具体事例对道德体系進行通俗化表达。比如:唐太宗仁德布于四海,让人知道什么是“仁”。人们谈到“孝”自然会想到帝舜的“仁爱孝悌”、花木兰的替父从军;韩信的“胯下之辱”使人们知道什么是宽容忍让;谈起“忠”会自然想到岳飞的“精忠报国”。中华传统文化的理念都是通过这些具体的人物、事件,通过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演绎和体现出来的,并通过小说、戏曲、舞蹈等文艺形式流传开来,并一代代传下去。

    学中国舞 小孩不再沉迷游戏

    文化艺术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赏心悦目,同时也会使人们受到教益,也就是通过对文化艺术的学习或欣赏,能使人们达到“教化”的功能。

    有一位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她的女儿以前总是泡在计算机的游戏中不能自拔,自从看了神韵艺术团在多伦多的中秋晚会演出后,突然想学中国舞。学习中国舞以后,小孩不再喜欢玩游戏了,也变得懂事多了,也能吃苦,更听话了。这也正是中华传统“礼乐文化”所要达到的教化功能吧。

    TOP


    历史故事:德量过人

    晓辉 整理

    唐朝韩瑗镇守相州时,因为祭祀孔子庙,所以在外边住宿。

    当天晚上,一个小偷手持利器進入房中。他对韩瑗说:“我自己养活不了自己,所以要向你讨一些财物。”韩瑗说:“茶桌上的器皿大概值一千缗钱,你可以都拿去。”小偷又说:“我想割下你的头,献给西边的外族人。”韩瑗随即伸着脖子让他杀头。

    出乎意料的是,小偷并没有动手,而是低着头说道:“人家都说你的度量很大,所以今天来试试你。茶桌上的器皿我拿走了,但希望你不要将此事泄露出去。”韩瑗说:“我答应你,终生不告诉别人。”

    后来,这个小偷因为犯了其它的事被抓,并被判死刑。在被杀头之前,他将上边的事情告诉了大家。他说:“我考虑到我死后,韩瑗的德行不能传给其他人,所以要说出来。”

    故事中的韩瑗不禁让人想起了法国作家雨果《悲惨世界》中那位感化冉·阿让的神父,他们的共同之处是悲天悯人,不惜牺牲自己去拯救他人的灵魂,其德量如此,又怎能不触动人心?所以我们看到了文章中的小偷临终前的悔悟,看到了冉·阿让生命的再生。

    (资料来源:《忍经》)

    (English Translation: http://www.pureinsight.org/pi/index.php?news=5164)
    TOP


    古文选读:《贞观政要》(十五)

    陆志仝

    以下古文选自《贞观政要·论孝友第十五》:

    司空房玄龄事继母,能以色养[注1],恭谨过人。其母病,请医人至门,必迎拜垂泣。及居丧,尤甚柴毁[注2]。太宗命散骑常侍刘洎[注3]就加宽譬[注4],遗[注5]寝床、粥食、盐菜。

    韩王元嘉[注6],贞观初,为潞州刺史。时年十五,在州闻太妃有疾,便涕泣不食,及至京师发丧,哀毁过礼。太宗嘉其至性,屡慰勉之。元嘉闺门修整[注7],有类寒素士大夫,与其弟鲁哀王灵夔[注8]甚相友爱,兄弟集见,如布衣之礼。其修身洁己,内外如一,当代诸王莫能及者。

    霍王元轨[注9],武德中,初封为吴王。贞观七年,为寿州刺史,属高祖崩,去职,毁瘠[注10]过礼。自后常衣布服,示有终身之戚。太宗尝问侍臣曰:"朕子弟孰贤?"侍中魏徵对曰:"臣愚暗,不尽知其能,惟吴王数与臣言,臣未尝不自失。"太宗曰:"卿以为前代谁比?" 徵曰:"经学文雅,亦汉之间、平[注11],至如孝行,乃古之曾、闵[注12]也。"由是宠遇弥厚,因令妻徵女焉。

    贞观中,有突厥史行昌直玄武门,食而舍肉,人问其故,曰:"归以奉母。"太宗闻而叹曰:"仁孝之性,岂隔华夷?"赐尚乘[注13]马一匹,诏令给其母肉料。

    注释:

    [注1]色养:侍奉父母能顺承他们的脸色。典故出自《论语·为政第二》:"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色难'意思是对父母或尊长和颜悦色很难。"色养"二字始见于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四·三少帝纪第四》:"然而恪恭静默,色养其亲,不治可见之美。"

    [注2]柴毁:亦作"柴毁骨立"。指居丧哀甚,瘦损如柴。这个词在古文中很常见,但只能用于形容人居丧时的容颜,而不能用于别处。

    [注3]刘洎(音记):刘洎(?-西元645年),字思道,荆州江陵人。隋末,仕萧铣为黄门侍郎。贞观中,为尚书右丞,累加银青光禄大夫。太宗欲闻己过,洎曰:"顷上书有不称旨,或面穷诘,无不羞汗,恐非所以進言路"。帝称善。贞观十九年及征辽东,诏兼左庶子,辅皇太子监国。洎与褚遂良不相能,帝还,为遂良诬奏,赐死。其子弘业上言洎被遂良谮而死,诏令复其官爵。

    [注4]宽譬(音辟):宽慰劝解。

    [注5]遗(音位):给予,馈赠。

    [注6]韩王元嘉:即韩王李元嘉(西元618年―688年),唐高祖第十一子也。母宇文昭仪,隋左武卫大将军述之女也,甚得高祖宠爱。元嘉少好学,聚书至万卷,又采碑文古迹,多得异本。元嘉少以母宠,特为高祖所爱,自登极晚生皇子,无及之者。武德四年,封宋王,徙封徐王。贞观九年,更封韩王,迁滑州都督。及武后临朝摄政,欲顺物情,乃進授元嘉为太尉,定州刺史。因谋反武后,元嘉至京师,谋泄,后逼令自杀,年七十。

    [注7]闺门修整:闺门,内室的门;本文借指持家。修整,严整;严谨。此用法见于《北史·安同传》:"同在官明察,长于校阅,家法修整,为世所称。"又见于唐·李亢《独异志》卷上:"晋何曾家法修整,年五十以上,每见妻,必正衣冠。"

    [注8]鲁哀王灵夔(音葵):鲁王李灵夔(?-西元688年),高祖第十九子也。少有美誉,善音律,好学,工草隶。贞观十四年,改封鲁王,授兗州都督。永徽六年,转隆州刺史,后历绛、滑、定等州刺史,太子太师。垂拱元年,授邢州刺史。四年,与兄元嘉子黄国公譔结谋,欲起兵应接越王贞父子,事泄,配流振州,自缢而死。

    [注9]霍王元轨:霍王李元轨(?-西元688年),高祖第十四子也。少多才艺,高祖甚奇之。武德六年,封蜀王。八年,徙封吴王。贞观十年,改封霍王,授绛州刺史,寻转徐州刺史。曾从太宗游猎,遇群兽,命元轨射之,矢不虚发,太宗抚其背曰:"汝武艺过人,怅今无所施耳。当天下未定,我得汝岂不美乎!"垂拱四年,坐与越王贞连谋起兵,事觉,徙居黔州,仍令载以槛车,行至陈仓而死。

    [注10]毁瘠(音急):亦作"毁眦(音自)"或"毁胔(音自)"。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

    [注11]间、平:指西汉河间献王刘德,东汉东平献王刘苍。

    [注12]曾、闵:指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闵损。

    [注13]尚乘:主管车马的官。从五品。

    全文大意:司空房玄龄侍奉继母,能顺承继母的脸色,恭谨的态度超过常人。他的继母生病,请的医生到了门前,房玄龄总是垂泪迎拜。继母去世后,房玄龄居丧哀甚,瘦损如柴。太宗派散骑常侍刘洎前去劝慰房玄龄,并赠给他寝床、粥食和盐菜。

    韩王李元嘉,贞观初担任潞州刺史,当时年仅十五岁。他在潞州听说皇太妃生病,便哭得饭都吃不下。等他赶到京师发丧时,哀伤悲痛超过了礼节的限度。太宗称赞他的孝心,多次安慰劝勉他。李元嘉持家严谨,家中就像贫寒的士大夫一样朴素。李元嘉和他的弟弟鲁哀王李灵夔非常友爱,兄弟相见时,就像普通百姓一样随和。他修养自身品德并保持纯洁,内外如一,当时诸王没有人能赶得上。

    霍王李元轨,武德年间最初被封为吴王。贞观七年,担任寿州刺史,唐高祖驾崩时离职。居丧时因哀伤过度,身体消瘦,超过了礼法的规定。从此以后常穿布做的衣服,表示要终身哀悼。太宗曾问身边的大臣:"我的子弟中,谁最贤良?"侍中魏徵回答说:"臣愚昧无知,不完全了解他们。只有吴王和我说过几次话,我每次都觉的自愧不如。"太宗说:"你看他可以和前朝的哪个人相比?" 魏徵说:"他的经学和文雅,可以和汉代的河间献王刘德、东平献王刘苍相比。至于他的孝行,就和古代的曾参、闵损一样啊!"从此以后,太宗对李元轨更是宠爱有加,并让他娶魏徵的女儿为妻。

    贞观年间,有个名叫史行昌的突厥人在玄武门做看守。吃饭时,他总是把肉留下。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拿回家给母亲吃。"太宗听了后感叹的说:"仁孝的天性,哪分什么汉人、夷人?"于是赐给史行昌御马一匹,并诏令供给他母亲肉食。

    评讲:今天所选读的古文是讲了唐人如何尽孝道的例子。"孝"是人的天性,一个人如果不孝,那其它的什么都不用谈。因此,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开宗明义章》)。

    如果有看过《孝经》的读者可能会知道,"孝"的涵义是很广的,不仅仅是指对父母亲或尊长尽孝道。它还包含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甚至是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孝" 对其都有不同的要求。如对一个平民百姓,《孝经》的要求是:"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而对于卿大夫(官员)的要求:"是故非法(礼法)不言,非道(道德)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对于天子,《孝经》的要求是:"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以礼法对待)四海,盖天子之孝也。"这里讲的是天子之孝在于以身作则,对亲人爱敬,并推而广之,对天下百姓行博爱广敬之道。并以道德教化民众,以礼法规范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孝",并不是对长辈或君主一味的遵从。在发现父母亲或自己事奉的君主有违道义时,应该怎么做呢?《孝经》的要求是:"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谏诤)于父。臣不可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孝乎!"也就是说,一味的恭顺父母之命,并不一定是孝;面对父母违背道义的行为或主张,当子女的要直言规劝,帮助父母改正错误。如果此时"从父之令"就是不孝。推而广之,臣之于君,亦是如此。

    TOP